22.小毛虫(识字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5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2《小毛虫》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 16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讲述小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
(2)能借助提示讲述小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
2、教学难点理解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1 导入新课(1)展示蝴蝶和小毛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不同。
(2)提问:小毛虫是怎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毛虫》这篇课文。
1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3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31 学习第 1、2 自然段(1)指名读第1、2 自然段,思考:小毛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理解“九牛二虎之力”“挪动”等词语,体会小毛虫的笨拙。
(3)指导朗读,读出小毛虫的可怜和笨拙。
132 学习第 3、4 自然段(1)自由读第 3、4 自然段,思考:小毛虫看到周围的昆虫在做什么?它又是怎么做的?(2)理解“悲观失望”“尽心竭力”等词语,体会小毛虫的心态和努力。
(3)指导朗读,读出小毛虫的坚定和努力。
133 学习第 5、6 自然段(1)默读第 5、6 自然段,思考:小毛虫发生了什么变化?(2)欣赏蝴蝶破茧而出的视频,感受蝴蝶的美丽。
(3)指导朗读,读出惊喜和赞美之情。
14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回顾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让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其他昆虫成长的故事。
预设:信心、勇气、希望。
(4)思考:为什么笨拙的小毛虫即使被冷落也不悲观失望,不羡慕任何人呢?教师组织交流相关语句: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它,一条小小的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
(1)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
(2)理解“最要紧”的意思:最重要,最该做的。
(3)教师提问:小毛虫最要紧的事情是什么呢?预设: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
(4)教师小结:原来它不悲观失望是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
2.思考:(1)你还知道其他昆虫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吗?预设:蚂蚁忙着搬运食物……(2)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呢?预设:这是一只坚定、勇敢、不轻言放弃的小毛虫。
(四)研读“织茧”部分教师组织交流相关语句: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
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
1.品析重点词句:(1)一刻也没有迟疑(2)尽心竭力——用尽心思,使出全力。
教师板书:尽心竭力(3)织啊,织啊——织的时间很长教师总结:从这些词句,我们可以看到小毛虫的勤奋坚持。
2.读一读,读出小毛虫编织茧屋的尽心竭力。
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
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
3.词语积累:牢固的茧屋与世隔绝的茧屋温暖的茧屋4.思考:与世隔绝的茧屋织成了,小毛虫又做了什么呢?教师组织交流相关语句:“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小毛虫听到一个声音在回答,“你要耐心等待,以后会明白的。
”教师提问:如何理解这段话呢?(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成果。
(2)教师总结: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要想成功,必须要有耐心,学会等待时机。
5.齐读第4-6自然段,现在你想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呢?预设:这是一只尽心竭力、耐心等待的小毛虫。
(五)研读“破茧成蝶”部分教师引导:时辰到了,尽心竭力、耐心等待的小毛虫,最终变成了一只蝴蝶。
这是一只怎样的蝴蝶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2 小毛虫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字句子。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认识生字。
(1)教师指名读生字。
(2)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读准字音。
(“整”和“纺”都
是后鼻音)
3.学生理解什么是“生机勃勃”。
教师指名做“唱”“跳”
“飞”的动作。
4.全班齐读生字两次。
(1)学生“开火车”读。
(2)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字形。
(3)全班齐读。
三、内容梳理1.学生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述了一条小毛虫变成一只蝴蝶的过程,那小毛虫是如何变成一只蝴蝶的?
2.教师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
四、课堂小
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下课后和同桌互相讨论。
第2课时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一、问题导入师:谁知道小毛虫每天在干什么呢?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毛虫的生活。
(如:在叶子上挪动)
教师口述小毛虫的日常生活,学生思考:小毛虫的生活
【板书设计】。
22.小毛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整、抽”等8个字,会写“毛虫、叶子”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故事。
3.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写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故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准备田字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猜谜导入。
长相俊俏,爱跳舞蹈,春花一开,它就来到。
(打一昆虫)2.(出示各种蝴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蝴蝶。
(课件出示小毛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
师:蝴蝶的翅膀五彩斑斓,多美呀!小毛虫样子丑陋、行动笨拙,并不惹人喜爱。
但是,同学们,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蝴蝶是小毛虫变的呢!这是怎么回事呢?3.板书课题(板书:小毛虫),齐读课题。
过渡:小毛虫怎么会变成漂亮的蝴蝶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意大利著名艺术家的科学童话——《小毛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按要求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同桌合作读课文,检查正音;小组接龙读课文,教师正音。
(3)圈画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同桌互读互纠。
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开火车认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识记生字。
(1)正音。
①易读错的字。
“怜”“律”的声母是“l”;“任”是前鼻音;“挣、绒”都是后鼻音,“挣”是翘舌音,它在“挣脱”一词中读“zhènɡ”。
②多音字。
“尽”是一个多音字,在“尽管、尽快、尽早”等词语中读“j ǐn”;在“尽心竭力、尽情、尽头、尽职、尽责”等词语中读“jìn”。
(2)识记字形。
①偏旁归类识记。
怜、愉:有“忄”,与心情有关。
可组词:可怜、愉快。
纺、绒:有“纟”,与丝织品有关。
可组词:纺织、绒毛。
挪、挣:有“扌”,与动作有关。
可组词:挪动、挣扎。
【大单元】22《小毛虫》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小毛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定位课标分析识字与写字1.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本单元42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本单元34个。
→本文要求学生会写“整、抽"等8个字,会写“毛虫、叶子”等11个词语。
要求会认读“昆、怜"等15个生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尽”。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注意“整、抽"等字的间架结构。
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阅读与鉴赏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读好短文中小毛虫的情感和语气。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图画阅读。
→借助关键词句和插图,说出小毛虫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试着讲出小毛虫的故事。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任务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小毛虫的内心独白,明白其中的道理。
表达与交流1.学习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敢于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材分析文本位置:《小毛虫》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小毛虫》是本单元第四篇课文。
是意大利的着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
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
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的迟缓;到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内容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
22 《小毛虫》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整、抽”等8个字,会写“毛虫、叶子”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3.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
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
3.理解并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课文,走进故事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蝴蝶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出示小毛虫图片。
这就是蝴蝶小时候的样子,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外貌完全不同的两种昆虫之间竟然有这样的联系。
小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跟随课文,一起去揭开这个秘密吧!(课件出示课题)2.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认识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①偏旁归类识记:怜、愉;纺、织;抽、挪、挣。
②形近字识记:纺—仿,竭—喝。
(3)课件出示词语,运用不同方式认读词语。
【设计意图】图片的导入,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后,交流识字方法,并将本课的词语按组块进行集中认读,为后面学习小毛虫的三个成长阶段做好铺垫。
板块二梳理情节,话说“成长”1.再读词语,发现规律。
(1)分组读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小毛虫、茧、蝴蝶)2.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再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句。
课件出示:(可怜、笨拙)(尽心竭力)(轻盈、色彩斑斓)3.结合插图,对照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再读课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小毛虫》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毛”、“虫”等6个生字,会写“绿”、“红”等8个生字,理解词语“小毛虫”、“树叶”等;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毛虫的成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小毛虫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同桌交流,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析小毛虫的成长过程,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朗读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毛虫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难点:理解课文中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插图,生字卡片,PPT课件。
2. 学具:铅笔,橡皮,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1. 课文导入:展示小毛虫成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同桌交流。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析小毛虫的成长过程,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朗读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毛虫的成长过程。
板书设计1. 课题:《22小毛虫》2. 结构:小毛虫的成长过程3. 重点词语:毛虫、树叶、茧、蝴蝶4. 生字词:毛、虫、绿、红等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抄写生字词,用生字词造句。
2. 口头作业:朗读课文,向家长复述小毛虫的成长过程。
3. 拓展作业:收集有关小毛虫、蝴蝶的资料,进行展示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22课《小毛虫》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一、生字笔画笔顺二、会写字及组词整zhěng(整齐)(工整)(整体)抽chōu(抽象)(抽奖)(抽出)纺fǎng(纺车)(纺丝)(纺线)织zhī(纺织)(组织)(织布)编biān(编织)(编号)(编写)怎zěn(怎样)(怎么)(怎会)布bù(红布)(分布)(布满)消xiāo(消失)(消息)(消除)三、易错字消:右部分的下面第一笔是竖。
纺、织、编:部首都是“纟”,笔顺是撇折、撇折、提。
四、多音字奇qí(奇怪)jī(奇数)尽jìn(尽力)jǐn(尽管)五、近义词仿佛—好像灵巧—灵活轻盈—轻快悲观—灰心六、反义词笨拙—灵巧悲观—乐观迟疑—果断清醒—糊涂七、教材分析《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
文章描写了一条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成蝶的变化过程。
通过描写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图文解读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同步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工整)(抽丝)(纺织)(编写)(怎样)(棉布)(消灭)(昆虫)(挪动)(仿佛)二、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尽(jǐn )管挣(zhèng)钱等待(dài)尽( jìn)力挣(zhēng)扎待(dāi) 会三、比一比,再组词。
抽(抽水)纺(纺织)织(织布)怎(怎么)油(石油)仿(仿写)只(只有)作(作业)四、近义词。
悲观——(消极)失望——(绝望)生机勃勃——(生气勃勃)迟疑——(犹豫)笨拙——(愚笨)尽心尽力——(竭尽全力)五、反义词。
乐观——(悲观)希望——(失望)心灵手巧——(笨手笨脚)果断——(迟疑)灵巧——(笨拙)色彩斑斓——(黯然失色)六、量词一(只)蚂蚁一(头)牛一(条)虫一(片)叶子一(个)世界一(本)书一(对)翅膀一(个)声音七、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小毛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开火车指读的识字方法,记住“昆、怜、挪”等16个字,及多音字“尽”。
通过指导“编”的书写,同类学习“纟”的“纺、织”。
2、通过指读、齐读、男女生对读的形式,朗读课文第一段,做到读准字音,读准确,读流利,理解。
3、通过圈画,积累课文中的、短语。
1、通过指读、小组合作,考察生字的识记情况2、读出小毛虫的可怜、笨拙3、朗读课文中积累的成语,课下抄写一、直接导入小蝌蚪长到会变成青蛙,那么小毛虫长大会变成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96页,自读第22课。
二、初读课文1、ppt出示课文生字词学生自己拼读ppt出示的生字词,小组互相检查会认字,开火车指读课文生字词检查识记情况。
2、讲解多音字“尽”3、指读课文点名指读课文,教师指导标出课文中积累的成语、短语感知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默读课文为主人公小毛虫起一个名字吧豆豆在成长中经历了哪些变化?(小毛虫,茧,蝴蝶)明确每个阶段所对应的段落。
三、在读课文1,学生自己出声读1 、2段2、你觉得豆豆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可怜、笨拙3、你从哪儿看出小毛虫的可怜?讲解指导对比的修辞手法对比朗读,指导第一段的朗读4、你从哪儿看出小毛虫的笨拙对比其他昆虫的生活状态和小毛虫的生活状态,理解生机勃勃,突出小毛虫的笨拙。
伺机理解“九牛二虎之力”四、学习生字学生观察“编”,教师范写,学生为“编”组词并描红写字。
学生自主观察“纺、织”,自主学习生字。
五、课堂小结1,积累到的成语2、新学到的修辞手法:对比。
《22小毛虫》(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22小毛虫》,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爬、昆、蜘、蛛”等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借助图片讲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小毛虫的成长历程,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增强责任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22小毛虫》。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认读。
3.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4. 借助图片讲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借助图片讲故事。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插图、生字卡片、黑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激发学生对小毛虫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小毛虫成长过程的理解和感受。
4. 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感情的表达。
5. 背诵课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
6. 讲述故事:学生借助图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小毛虫的成长故事。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2小毛虫》2. 词语:爬、昆、蜘、蛛3. 课文内容梳理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并组词。
2. 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3.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小毛虫的成长故事。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22小毛虫》,使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提高了朗读和背诵能力,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小毛虫》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3.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关键语段。
5. 体会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
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教学重点:1. 理解词语“生机勃勃”“尽心竭力”“九牛二虎之力”“色彩斑斓”等词语2.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在昆虫王国里,住着各种美丽的昆虫。
它们飞的飞,唱的唱,跳的跳,到处生机勃勃。
只有一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跳,也不会飞,被冷落在一旁。
这只孤零零的小毛虫多么羡慕那些能飞能跳的昆虫啊,它的命运会发生变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毛虫》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毛虫的命运会怎样呢?请读读课文。
注意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
2.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
重点指导:“怜、竭”是三拼音节;“怜”的声母是l不是n;多音字“佛”、“挣”,引导学生通过组词或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
(2)检查朗读①指名开火车读。
②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2.学生质疑,梳理归纳。
(1)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
(2)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找出来,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3)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毛虫的?你有什么收获?3.学生汇报交流。
(1)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和大家交流。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寒冷的冬天过去,春天来了,到处生机勃勃。
22小毛虫1.会认“昆、怜”等15个生字,会写“整、抽”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尽”。
理解并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
3.通过理解课文懂得自然界的规律,每个人都要按照规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自主识字,了解小毛虫经历的变化,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联系课文理解“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尽”,理解并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看图片,引出课题1.(出示各种蝴蝶图片)教师: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看——看到了什么?2.你们知道蝴蝶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吗?(小毛虫)它又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同桌合作,交流自主识字方法。
3.出示字词,教师检查自学结果,重点指导多音字“尽”的读音。
4.标注自然段序号,学生接龙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5.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三、研读第1、2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文,讨论: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毛虫?(出示:可怜又笨拙的小毛虫)2.交流反馈。
(出示句子: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3.读句思考:从这个句子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很可怜?(不会唱、不会跑、不会飞)4.动画演示: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悟昆虫们的快乐,发现这与小毛虫的可怜形成强烈的对比。
(2)图片展示,学习理解“生机勃勃”的意思。
5.指导朗读。
师生合作读第1自然段。
6.出示句子: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
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