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肉芽肿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13
egpa诊断标准
EGPA诊断标准
EGPA全称为缺血性坏死性肺炎性肉芽肿性动脉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疾病主要以肺部为主要受损部位,常常伴随有哮喘和血液系统的异常表现。
EGPA的诊断标准如下。
一、临床症状
EGPA患者常出现息肉性鼻炎、哮喘、间质性肺炎、嗜酸性肺炎、嗜酸性管状体炎、多种神经病变等症状,当患者出现上述疾病时,应高度怀疑EGPA的可能性。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EGPA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白细胞总数可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
2.影像学检查
EGPA患者常出现肺部广泛的支气管壁增厚、间质性肺炎、胸腔积液等影像学表现。
3.组织病理学检查
从皮下、支气管壁、鼻窦等处获取的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到肉芽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表现。
三、EGPA的分类诊断
EGPA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可分为EGPA型哮喘、EGPA型血管炎、EGPA型感染等多种类型。
四、EGPA的鉴别诊断
EGPA需与感染、哮喘、变应性鼻炎、肺结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总之,EGPA是一种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诊断的少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医生应当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和临床表现,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wegener肉芽肿病诊断标准(一)Wegener肉芽肿病诊断标准什么是Wegener肉芽肿病?Wegener肉芽肿病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炎性疾病,其特点是累及呼吸道和肾脏,并可伴发其他多系统症状,如关节痛、发热、出血等。
Wegener肉芽肿病的诊断标准Wegener肉芽肿病的诊断标准为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所公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上、下呼吸道病变:包括持续或反复出现的鼻塞、鼻出血、鼻窦炎、中耳病变等上呼吸道病变,以及肺实质、肺间质病变等下呼吸道病变。
2.肾脏病变:出现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等肾脏病变。
3.肺部影像学改变:X线、CT、MRI等检查发现肺部广泛浸润性病变。
4.组织学检查:通过组织学检查发现具有特征性的坏死性血管炎,伴有肉芽肿、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特点。
5.血清ANCA阳性:具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结果。
诊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进行Wegener肉芽肿病的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诊断应是全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因素。
2.ANCA的阳性和组织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必备条件,特别是对于早期病例和轻度病例,可能出现阴性结果。
3.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等。
结论Wegener肉芽肿病的诊断标准为根据上、下呼吸道病变、肾脏病变、肺部影像学改变、组织学检查和血清ANCA阳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在进行诊断时需要注意全面性和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的可能。
病例分析一般来说,Wegener肉芽肿病的症状表现各异,但其主要表现常包括呼吸道或肺部症状、肾脏症状和全身症状等。
以下是一个病例分析:患者女性,年龄35岁,近期出现了咳嗽、咳痰和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同时伴有血尿、蛋白尿和乏力等肾脏症状,有体重下降、发热等全身症状。
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广泛浸润性病变。
经过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发现该患者血清ANCA阳性,肾脏活检发现具有特征性的坏死性血管炎,伴有肉芽肿、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特点。
肺结节病1.概述:结节病:多系统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以非干酪样肉芽肿为特征;病因:不明,可能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年龄:均可,40岁以下多见,高峰为20-29岁;性别:女稍多于男;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表现明显而症状轻微;可无症状;咳嗽、咳痰、气道高反应性、呼吸困难、易疲劳、盗汗、体重下降、结节性红斑等;Kevim试验阳性、ACE、血/尿钙升高;几乎所有器官均可受累,90%累及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
2.病理:非干酪样肉芽肿:中心:组织细胞、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胶原;沿淋巴道分布;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胶原和蛋白多糖形成的致密带可包裹肉芽肿,导致纤维化。
3.X线分期↓4.CT表现:胸内淋巴结肿大;肺内浸润;支气管病变;胸膜病变。
胸内淋巴结肿大:双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伴/不伴纵隔淋巴结肿大(95%);中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旁、隆突下、主动脉弓旁;无融合趋势,界清,均匀强化。
肺内浸润:淋巴管周围小结节(最常见,75%-90%);Bilateral Perihilar Opacities;纤维化改变。
淋巴管周围小结节;胸膜下区、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小叶间隔;predominantly but not invariably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zones;圆形、界清、小(2-4mm)。
Bilateral Perihilar Opacities:由肺门向周围放射;不规则、边缘模糊,伴或不伴空气支气管征,常伴微结节。
纤维化改变:线样影、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结构扭曲。
5.不典型表现(>50岁多见);双肺门非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单侧(常右侧)< 5%;仅纵隔淋巴结肿大; 位于不常见位置:内乳区、脊柱旁和膈脚后区;淋巴结钙化;结节、肿块(15%–25%);不规则、界不清、1-4cm;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星系征;斑片状实变影(10%–20%);界不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斑片状磨玻璃影(40%);界不清,常伴间质结节背景;线样网状影 (50%) :小叶间、小叶内间隔增厚;粟粒影 ( < 1%);纤维囊性改变: fibrotic cysts、肺大泡、瘢痕旁型肺气肿;蜂窝样囊肿。
肺肉芽肿性病变40例CT表现郑石芳;余文昌;李林;卢建平【摘要】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T image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ulmonary granulomatous lesions. Methods All CT images of 40 cases with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pulmonary granulomatous les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lesions located in left lung in 21 cases, in right lung in 35 cases. 25 cases presented with solitary lesion and the remaining 15 cases showed multiple lesions. The diameters of lesions ranged from 1 to 6 centimeters. The shapes of lesions presented diversiform including irregular mass in 24 cases,rounds or oval mass in 8 cases, small nodule in 8 cases. The lesions showed clear margins in 14 cases and blurred margins in 26 cases. The lesions demonstrated inhomogeneous enhancement in 15 cases,homogeneous enhancement in 25 cases on CT contrast - enhanced scan images. In addition,the lymph node enlargement in the mediastinum and the pleural effusion were respectively found in 4 cases,5 cases. Conclusion The CT image manifestations of pulmonary granulomatous lesions are diverse and complicated. Careful analyses of the images in combination with references of clinical history are helpful to make the diagnosis.%目的总结肺肉芽肿性病变的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4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肉芽肿性病变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部位:左肺21例、右肺35例.25例单发、15例多发.病灶直径为1.0~6.0 cm不等.病灶形态:不规则状团块影24 例、圆形或类圆形块影8例、结节状影8例.病灶边缘:不清楚26 例、清楚 14例.CT扫描病灶呈均匀性强化25 例,呈不均匀性强化15 例.此外4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合并胸腔积液.结论肺肉芽肿性病变的CT影像学特点复杂多样,诊断时需仔细分析图像特点并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1(026)006【总页数】3页(P621-623)【关键词】肉芽肿性病变;X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作者】郑石芳;余文昌;李林;卢建平【作者单位】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肺肉芽肿性病变是由某些病变演变而成的复杂的新生组织,主要是血管结缔组织再生的肉芽组织。
肺部炎性肉芽肿性病变究竟是什么
心肝脾肺肾是我们人体器官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几种器官,如果哪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可言语的伤痛。
肺部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器官。
肺部肉芽肿变是一种比较多见但是又不被人熟知的一种肺部疾病,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肺部肉芽肿变吧。
肉芽肿性炎的常见病因
1.细菌感染
由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分别引起结核病、麻风。
一些革兰阴性杆菌可引起猫抓病。
而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
2.螺旋体感染
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
3.真菌感染
包括念珠菌病、毛霉菌病、隐球菌病、放线菌病、新型隐球菌和组织胞浆菌病。
4.寄生虫感染
包括血吸虫病、丝虫病和蛔虫病。
5.异物
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前者人体内生异物,如痛风结节中的尿酸盐;而后者包括从人体外部进入人体的各种金属或非金属性物质,如铍、锆、手术缝线、隆胸术的填充物、移植的人工血管、滑石粉、木屑、铁屑、粉尘、石棉、硅胶、和矿物油等。
6.原因不明
当我们阅读胸部CT报告时,常常为肺小结节阴影烦恼。
进一步阅读发现,放射科专家常解释此小结节,以炎性肉芽肿可能为大。
炎性肉芽肿是什么?
肺部炎性肉芽肿有多发与单发,如果是单发的,又在1mm以下,很难判断其性质,只有密切观察,定期复查。
看来肺部炎性肉芽肿不可怕,基本上要看我们看待这种疾病的态度,当然是越早治疗越好了。
,有症状及时到大一点的医院解决,一般问题不大,这种疾病出现的时候会伴随肺结核,大家要重视起来,相信只要大家有对抗疾病的信心,相信大家一定会痊愈的。
肺肉芽肿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肉芽肿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肺肉芽肿性疾病分类
二、肺肉芽肿性疾病的形态特征、 诊断要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肺肉芽肿性疾病分类
肉芽肿(肉芽肿性炎、慢性肉芽肿性炎)
由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的增生细胞,如上皮样细胞
(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等,呈限局性浸润和 增生所形成的边界较清楚的病变。
感染性肉芽肿
肺肉芽肿
非感染性肉芽肿
1、分枝杆菌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病)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真菌感染
曲菌、毛霉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 、球孢子菌等。
3、寄生虫感染
非感染性肉芽肿
1. 结节病
2.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3.肉芽肿性血管炎
4. 铍沉积症(铍肉芽肿)
5. 异物肉芽肿
6.肺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7.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
8.支气管中心肉芽肿
9.其它
二、肺肉芽肿性疾病的形态
特征、诊断要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核性肉芽肿
结核病病理学诊断方法
组织形态学
根据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诊断。
特殊染色
查找病原体等。
免疫组织化学
确定细胞类型来源,病原菌蛋白表达等。
分子病理检测
TB/NTM鉴别诊断,菌种鉴定,耐药相关基因检测。
结核病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仍然是结核病病理学诊断的基础和重要手段。
病理形态特征:
渗出性病变
增生性病变
坏死性病变
增生性病变是结核病病理形态学比较有特征性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肉芽肿形成(坏死和非坏死性)。
结核结节( tubercle )是结核性肉芽
肿病变中一种较特殊的形态结构:结节中心
为干酪样坏死,坏死周边围绕类上皮细胞、
散在多少不等的Langhans(朗汉斯)巨细
胞,结节的外侧为淋巴细胞及少量反应性增
生的纤维母细胞。
结核结节
坏死性病变
当结核菌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变态
反应强烈时,渗出性和增生性病变可出现坏死。
坏死的特征:结核性坏死属凝固性坏死,因在坏死
组织中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脂质和巨噬细胞在变
性坏死中所产生的细胞内脂质等,这种坏死组织
不液化,呈淡黄色,均匀细腻,细颗粒状,形态
坏死性肉芽肿干酪样坏死似奶酪,故称干酪样坏死。
抗酸染色
Ziehl-Neelsen染色法(经典法,加热法),目前常
用改良法(常温染色法)。
在病变或坏死组织内找到抗酸杆
菌对结核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但特别注意,抗酸杆菌并不都
是结核分枝杆菌,还包括非结核分枝杆菌等,因此病理报告
只能是查到抗酸杆菌。
若要进一步明确分枝杆菌的类型,需
做菌型鉴定。
金胺罗丹明染色,主要用于痰涂片。
不易保存。
六胺银、过碘酸雪夫(PAS)染色
抗酸染色(抗酸杆菌呈红色、杆状)可以使真菌显色,其意义在于同结核病的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IHC)是在病理组织标本中检测是否有目的蛋白的表达,在肿瘤诊断及肿瘤分型中使用广泛,但是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极少。
近年来,研究发现利用识别分枝杆菌抗原的抗体用于IHC检查,可以提高结核病病理学诊断的敏感度。
相比其他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Western blotting等,IHC对于抗体的要求更高。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1. CD68、CK等抗体可对类上皮细胞(上皮样细胞)进行鉴别。
2.用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的抗体,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可以在组织内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的表达,以此作为诊断重要参考依据。
现在国内还未见相应的抗体,国外虽有,但效果不理想。
CD68 CK 胸膜结核
CK CD68
分枝杆菌分泌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核病病理学诊断——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技术是目前分子病理学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检测病原菌特异基因序列(如16s rRNA、
IS6110、 IS1081等),可以鉴别诊断结核病与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并能进行菌种鉴定。
通过检测耐药相关基因(如rpoB,katG等)的突
变情况,可以为耐药结核病的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目前常用检测方法有:荧光定量PCR、PCR-HRM、
PCR-HPLC、探针杂交等。
TB/NTM 荧光定量PCR 结核病病理学诊断趋势
组织水平细胞水平
蛋白水平
核酸水平
HE染色特殊染色
免疫组化
基因检测
诊断精准性
结核病病理诊断存在的问题
1、仅靠形态学特征能否直接诊断结核病?
不能。
此种情况,诊断“符合结核”等术语应是常
态,需与其他疾病鉴别,需要病原学依据。
2、具备哪些条件可直接诊断结核病。
例如,形态符合,抗酸阳性,TB-PCR阳性。
3、如何判读抗酸阳性?如何提高抗酸染色的阳性
检出率?
4、如何确保PCR准确性和防污染问题?
抗酸染色:组织内见抗酸杆菌(组织外无菌)
组织内见抗酸杆菌组织外见抗酸杆菌抗酸染色污染组织内见抗酸杆菌
组织内虽然见抗酸杆菌,但
位置不对
抗酸染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