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个必背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30.89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个必背知识点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教师的素养:高尚的师德,现代人的素质,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

2.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

3.教师劳动的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5.教师劳动的特点: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6.“师者,人之模范。”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7.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以了解和研究学生作为前提。

8.培养集体的方法:确定集体的奋斗目标,健全组织、提高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9.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基础。

10.班主任素质的要求:高尚的思想品德,坚定的教育信念,家长的心肠,较强的组织能力,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善于待人接物。

11.陶冶: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12.榜样: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13.说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14.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15.“平行教育影响”,马卡连柯,把学生集体和个人都摆在教育主体的地位。1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17.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

人。”

18.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19.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他们积极向上。

20.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①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

②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

21.信念是知、情、意三者高度发展的合金。

22.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23.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其培养:

①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

②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③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学能动性。

④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

2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德育过程是老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25.德育活动是儿童、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

26.德育的任务:

①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

②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③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7.德育: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28.教学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29.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30.个别教学制是封建主义社会特有的,班级上课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

31.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改进,形成了班级上课制。

32.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33.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4.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35.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6.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7.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

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38.教学过程中的必然联系: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

39.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40.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材料,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能力和技巧。

4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着特点: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42.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提出“以尽可能打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是教学过程理论的中心思想。

4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生通过发现法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易理解、记忆,便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展。

44.教学的任务:

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5.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46.形式教育论,学校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实质教育论,学校要向学生传授实用的知识。

47.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是否具备强制性。

48.1902年,我国首次制定近代学制,壬寅学制(未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