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及新进展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52.00 KB
- 文档页数:15
岩土工程:数值分析在岩体力学中的应用和发展(一)数值分析方法的分类在岩石力学有关领域的数值分析方法应用中,主要使用的方法为有限元法,边界单元,离散单元法,拉格朗日单元法及块体理论等(二)有限元法原理及其应用要点原理:通过变分原理(或加权余量法)和分区插值的离散化处理把基本支配方程转化为线性代数方程,把待解域内的连续函数转化为求解有限个离散点(节点)处的场函数值。
应用要点:1.正确划分计算范围与边界条件2.正确输入岩体参数及初始地应力场3.采用特殊单元来考虑岩体的非连续性和边界效应(三)岩石力学问题的其他数值分析方法1.边界单元法有限元法是对问题的微分近似表达式给出了精确解,它实质上属于微分法。
与微分法相对应的是积分法,积分法所涉及的边界可包围整个问题域,而数值分析的离散化仅在边界上近似。
下图表示了在外部问题模拟时微分法与积分法之间的区别。
2.离散单元法离散单元法完全强调岩体的非连续性。
它认为,岩体中的各离散单元,在初始应力作用下各块体保持平衡。
岩体被表面或内部开挖以后,一部分岩体就存在不平衡力,离散单元法对计算域内的每个块体所受的四周作用力及自重进行不平衡计算,并采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该岩块内不平衡力引起的速度和位移。
反复逐个岩块进行类似计算,最终确定岩体在已知荷载作用下是否将破坏或计算出最终稳定体系的累计位移。
3.块体理论块体理论就是针对个性各异的岩体中具有结构面这一共性,根据集合论柘朴学原理,运用矢量分析和全空间赤平投影图形方法,构造出可能有的一切块体类型,进而将这些块体和开挖面的关系分成可移动块体和不可移动块体,对几何可移动块体在按力学条件分为稳定块体、潜在关键块体、关键块体。
此外,在计算方法上,还有半解析法、加权残余法以及松弛法中的经松弛法以及上述方法的耦合应用。
岩土工程数值计算方法报告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姓名:xxxxxx学号:xxxxxxxx三维有限差分稳定性分析一、FLAC3D基本原理FLAC(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是由美国Itasca 咨询公司研究开发的显式有限差分程序,可用于工程力学计算,模拟岩石、土等材料的力学行为。
由于其采用了显式拉格朗日算法及混合离散划分单元技术,使得该程序能较好地模拟地质材料在达到强度极限或屈服极限时发生的破坏和塑性流动,分析渐进破坏和失稳,特别适用于模拟大变形。
材料通过单元和区域表示,根据计算对象的形状构成相应的网格。
每个单元在外载和边界约束条件下,按照给出的本构关系产生力学响应。
FLAC 软件主要是为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开发的岩石力学计算程序,它包括了反映地质材料力学效应的特殊计算功能,能够计算地质类材料的高度非线性(包括应变硬化/软化)、不可逆剪切破坏和压密、粘弹(蠕变)、空隙介质的应力—渗流耦合及动力学行为等。
FLAC 提供了多种材料本构模型:各向同性弹性模型、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模型、摩尔-库仑塑性模型、应变硬化/软化塑性模型、德鲁克-普拉格塑性模型、遍布节理模型、双屈服塑性模型、霍克-布朗模型、空单元模型等。
另外,程序设有界面单元,可以模拟断层、节理和摩擦边界的滑动、张开和闭和行为。
支护结构,如砌衬、锚杆、支架等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在FLAC 中进行模拟。
同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FLAC 中创建自己的本构模型,进行各种特殊修正和补充。
FLAC 采用显式算法来获得模型全部运动方程的时间步长解,从而可以追踪材料的渐进破坏和跨落,这对研究开采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程序允许输入多种材料类型,亦可在计算过程中改变某个局部的材料参数,增强了程序使用的灵活性,用来提供采动区域的跨落过程和开采中的充填过程。
FLAC 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在屏幕上绘制图形,或以文件形式创建和输出打印多种形式的图形。
岩体工程力学参数钻孔原位测试新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岩体工程力学参数的测试是岩石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工作,传统的测试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测试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岩体结构,导致测试结果不够准确。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岩体工程力学参数测试方法,即钻孔原位测试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岩体内部进行原位测试,不仅可以避免对岩体结构的破坏,还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测试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新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并探讨其在岩体工程中的潜在优势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最后展望了该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岩体工程力学参数测试的新方法,并认识到其在岩石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和各个部分内容的简要描述。
具体可写为: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新方法的应用前景。
正文部分将介绍传统岩体工程力学参数测试方法和新方法的原理及优势,并探讨新方法在岩体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结论部分将总结新方法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研究内容和逻辑结构。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一种新的岩体工程力学参数钻孔原位测试方法,通过对该方法的介绍和分析,探讨其在岩体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同时,也对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为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岩体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高岩体工程力学参数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实践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2.正文2.1 传统岩体工程力学参数测试方法岩体工程力学参数的测试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传统的岩体工程力学参数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室内试验和野外测试两种。
室内试验主要包括岩石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力学性能测试。
采集岩石样品后,需要经过标准化的制备工艺,制作成符合标准要求的试样,然后进行拉伸、压缩、剪切等力学性能测试,从而得到岩石的强度、变形模量、泊松比等力学参数。
岩体力学参数数据处理基本方法目录第一章引言………………………………………………………………………[5 ]1.1 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研究的意义 (5)1.2 岩体力学参数取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6)第二章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方法 (9)2.1 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方法简介 (9)2.2 根据试验资料来确定岩体力学参数 (9)第三章岩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12)3.1 引言 (12)3.2 工程岩体的连续性模型 (12)3.3 工程岩体力学参数的实验方法 (14)3.4 模拟试验结果分析 (14)第四章岩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18)4.1 传统岩体力学参数方法 (18)4.1.1 地基基础工程 (18)4.1.2 边坡与基坑工程 (18)4.1.3 地下洞室工程 (18)4.2 不同受力特性的岩体工程 (19)4.2.1地基基础工程 (19)4.2.2边坡与基坑工程 (19)4.2.3地下洞室工程 (19)4.3 三种不同工况下的岩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20)4.3.1地基基础工程 (20)4.3.2边坡与基坑工程 (21)4.3.3地下洞室工程 (22)4.4 建立力学模型确定岩体力学参数 (23)4.4.1 工程岩体力学参数模型 (23)4.4.2 工程岩体力学参数 (23)4.5分析节理用数值方法确定岩体力学参数 (24)4.5.1 节理岩体的强度 (24)4.5.2 岩体的变形特性 (24)第五章岩石力学参数数据库系统的构建研究 (26)5.1 岩石力学参数数据库建立的目的和意义 (26)5.2 岩石力学参数数据库的数据结构 (26)5.2.1 引言 (26)5.2.2 Access软件介绍 (27)5.2.3 岩石力学参数数据库的数据结构 (28)5.3 岩石力学参数数据库系统的框架 (29)5.3.1 系统的功能 (29)5.3.2岩石力学参数数据库系统的框架 (30)5.4 详述Access的查询方法 (33)5.4.1 用向导创建查询 (33)5.4.2 用设计视图创建查询 (34)5.4.3 创建操作查询 (35)5.4.4 SQL查询 (35)第六章总结 (36)致谢 (37)参考文献 (38)第一章引言1.1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研究的意义水电站的主题为大坝、厂房和洞室,对一些失事的或运行不良的水电站研究表明,其安全性与可靠性主要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地基承载力和与建筑物变形相容能力。
关于岩土工程的数值计算方法的综述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岩土工程学号:姓名:数值计算方法其主要有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和流形元法等。
有限单元法:有限单元法发展非常迅速,至今已经成为求解复杂工程问题的有力工具,并在岩土工程领域广泛的采用,主要的分析软件ANSYS。
有限单元法的最基本的元素是单元和节点,基本计算步骤的第一步为离散化,问题域的连续体被离散为单元与节点的组合,连续体内部分的应力及位移通过节点传递,每个单元可以具有不同的物理特征,这样,便可以得到在物理意义上与原来的连续体相近似的模型。
第二步为单元分析,一般以位移法为基本方法,建立单元的刚度矩阵。
第三步由单元的刚度矩阵集合成总体刚度矩阵,并由此建立系统的整体方程组。
第四步进入计算模型的边界条件,求解方程组,求得节点位移。
第五步求出各单元的应变、应力及主应力。
有限差分法:有限差分法在岩土工程中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方法,在数值计算模拟上有很大的贡献,主要的应用软件为FLAC3D。
基本思想是把连续的定解区域用有限个离散点构成的网格来代替,这些离散点称作网格的节点;把连续定解区域上的连续变量的函数用在网格上定义的离散变量函数来近似;把原方程和定解条件中的微商用差商来近似,积分用积分和来近似,于是原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就近似地代之以代数方程组,即有限差分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就可以得到原问题在离散点上的近似解。
然后再利用插值方法便可以从离散解得到定解问题在整个区域上的近似解。
边界单元法:边界单元法在岩土工程领域也有很大优势,主要的应用软件是二维边界元法软件THBEM2和三维边界元法软件THBEM3,它们在复杂工程问题的线弹性应力分析以及弹性力学辅助教学等方面的应用有很大优势。
积分法统称为边界单元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它们都是利用了简单奇异问题的解析解,并可近似满足每个边界单元的应力和位移边界条件。
该法仅仅限定和离散问题的边界,可把问题的重点转移到边界上,可以有效地使已知条件降维,从而减小方程组的规模,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第23卷 第20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3(20):3444~34492004年10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Oct .,20042003年5月30日收到初稿,2003年7月4日收到修改稿。
作者 朱焕春 简介:男,1963年生,博士,198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现任武汉大学教授、ITASCA 高级岩石力学专家,主节理岩体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应用(一):方法与讨论朱焕春1,2 Brummer Richard 2 Andrieux Patrick 2(1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武汉 430072) (2Itasca(加拿大)咨询公司 索德柏立 加拿大)摘要 叙述了工程岩体的典型破坏类型、发生条件和判断方法,简单介绍了针对节理岩体的数值计算方法发展过程、现状和特点,重点叙述了利用3DEC 基本功能生成三维随机节理网络和节理力学参数的随机赋值方法。
其中三维节理网络技术可以非常逼真地模拟现实条件下各种复杂形式的节理分布,甚至可以直接利用节理的地质编录资料在数值模型中生成确定位置上的确定性节理,在某种程度上一体化地实现了节理岩体的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促进了不连续岩体、岩石计算方法在应用技术方面的发展。
最后讨论了不连续力学数值计算技术的工程应用,指出了合理运用数值计算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一般原则。
关键词 岩石力学,数值模拟,不连续体,离散元,随机,节理岩体分类号 TU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4)20-3444-06NUMERICAL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FOR JOINTED ROCKMASS ,PART 1:APPROACHES AND DISCUSSIONSZhu Huanchun 1,2,Brummer Richard 2,Andrieux Patrick 2(1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 Wuhan 430072 China )(2Itasca Consulting Canada ,Inc .,Sudbury ,ON P 3E 1G 1, Canada )Abstract This paper narrates the typical modes of rock mass failures i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uch failures occur ,and the approaches to predict these failures. A brief description is presented of the evolution ,the current state ,and the feature of numerical modelling methods for jointed rock mass.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technique of generating 3-dimensional joint net in rock mass and randomly simulating the properties of each individual joint on the basis of accessible functions in a 3DEC numerical model. Such technique enables 3DEC to build up a model that contains various joi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realistic distributions of joints in rock mass and ,furthermore ,achieve a determinative description of joint distributions by transplanting joint mapping data into a 3DEC model. This ,in some degree ,fulfills the numerical modelling of geomechanical behaviours of jointed rock mass combined with the computerized simulations of its geometry. The essential principles are discussed of applying numerical modelling techniques for discontinuum into engineering projects. Key words rock mechanics ,numerical modelling ,discontinuum ,discrete element ,random ,jointed rock mass1 概 述数值计算已经被普遍应用于工程设计中解决各种岩石力学问题。
岩体力学参数的数值模拟与优化算法研究岩石是地球构造的主要材料之一,岩体力学参数是关于岩石强度、应力应变、变形和破坏等方面的参数。
数值模拟技术是岩体力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岩石的力学性质。
本文将探讨岩体力学参数的数值模拟与优化算法研究。
一、岩体力学参数岩体力学参数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岩石的强度、刚度、应力应变关系、弹性模量、泊松比、岩石的破坏模式以及裂纹扩展等。
岩体力学参数的测定对于理解岩石的力学性质、设计工程结构以及进行工程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物理系统或现象的方法。
在岩体力学研究中,数值模拟技术可以通过建立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模型来模拟岩石受外力作用时的应力、应变、变形和破坏等力学性质。
数值模拟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详细的岩体力学参数信息,而且可以降低实验成本,缩短实验周期,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数值模拟技术包括有限元法、离散元法、边界元法、质点网格法等。
其中,有限元法是岩体力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将连续体离散化为许多小的单元,建立单元之间的网格,形成更为精确的数学模型,模拟物体受力时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现象。
而离散元法是另一种针对非连续体的数值模拟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对颗粒进行离散处理,来描述非连续性物质受力时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力学性质。
三、优化算法优化算法在岩体力学参数的数值模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化算法通常用于查找所有参数组合中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最佳参数组合。
数值模拟的结果可能会包含数百个参数,为了获得最好的结果,必须对所有参数进行分别改变,从而发现最优解。
常用的优化算法有梯度下降法、遗传算法、蚁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梯度下降法是通过不断朝着目标函数下降的方向进行搜索,从而找到最优解的一种方法。
遗传算法模仿遗传学中的适者生存理论,通过不断改变种群基因的组合,最终找到最优群体。
岩土工程数值方法发表时间:2018-07-25T16:28:04.55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作者:林杰[导读] 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些岩土分析手段与数学理论,如信息量法、层次分析法、随机模拟法、无网络法林杰广东金山河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些岩土分析手段与数学理论,如信息量法、层次分析法、随机模拟法、无网络法、数值流形法、离散元法、分形理论、可靠度分析、人工神经元网络和智能岩石力学等,已经呈现出综合应用的趋势,对于岩体力学研究而言,岩石破坏过程的渐进性、岩体内部初始损伤的存在及块体之间的不连续特征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建立在连续介质力学基础上的传统有限单元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各种新方法的涌现从不同方面推动了岩石力学数值计算方法的进步。
文网 http://www.x 关键词: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方法在解决不同的岩土工程问题时,基本方程中的运动微分方程、有效力原理、连续方程和几何方程的表达式基本相同;但方程却与前几种有着较大的差异" 当涉及到具体的岩土工程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边界条件以及相关的初始条件来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一般为数值分析法"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岩土工程一般都需借助数值分析法进行解决。
下面我们了解这门科学。
一、数值分析在岩上工程中的地位众所周知,岩土是自然的产物,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初始应力也较难预测,在分析岩土工程时,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工程的地质条件,此外还要掌握岩上的工程性质,再者需要掌握的就是力学中一些最为基木的概念,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利用公式以及数值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计算时,需要能够做到因地制宜,要能够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然后将得出的结论运用到工程建设之中;在实际的岩土分析过程中,数值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对于工程师的综合判断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在实际的操作之中,在对岩土工程的对象进行分析时要做好岩土材料特性的分析工作,还要注意结合岩土工程的初始条件以及边际条件进行综合的分析;就目前的岩土分析发展状况而言,还不能得出具体的解析解,只能适用于定向分析,岩土工程在进行设计时要将重点要放在概念设计上,并且参照岩土工程师的判断结果,岩土数值分析所得出的结果也是岩土分析的关键参数。
岩体力学尺寸计算公式岩体力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内部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行为。
在岩体力学研究中,岩石的尺寸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岩石的尺寸对于岩石的力学性质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准确的尺寸计算。
本文将介绍岩体力学尺寸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岩石的尺寸计算包括岩石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岩石的力学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岩体力学研究中,常用的尺寸计算公式包括岩石的体积计算公式、岩石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等。
岩石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 = L \times W \times H\]其中,V为岩石的体积,L为岩石的长度,W为岩石的宽度,H为岩石的厚度。
岩石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为:\[S = 2 \times (L \times W + L \times H + W \times H)\]其中,S为岩石的表面积。
在使用这些公式进行岩石尺寸计算时,需要准确测量岩石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参数。
测量的精度对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上述的基本尺寸计算公式外,岩体力学研究中还常用到一些特定形状岩石的尺寸计算公式。
例如,对于柱状岩石,其体积计算公式为:\[V = \pi \times r^2 \times H\]其中,V为岩石的体积,r为岩石的半径,H为岩石的高度。
对于球状岩石,其体积计算公式为:\[V = \frac{4}{3} \times \pi \times r^3\]其中,V为岩石的体积,r为岩石的半径。
这些特定形状岩石的尺寸计算公式在岩体力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准确计算这些特定形状岩石的尺寸参数。
在进行岩石尺寸计算时,需要注意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尤其是对于特定形状岩石的尺寸计算,需要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和工具,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在岩体力学研究中,岩石的尺寸计算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工作。
准确的尺寸计算结果能够为岩石的力学性质和行为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岩土力学中的数值分析算法研究岩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主要研究土体和岩石等地质物质力学特性及其应用。
在岩土力学中,数值分析算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来进行对地质物质特性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对岩土力学中的数值分析算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岩土力学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一个连续体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再通过数学模型建立单元之间的关系,最终求解整个连续体的力学行为。
有限元法解决了很多复杂问题,如土壤和岩石的弯曲、扭转、抗剪等问题,可以更加真实的模拟地面行为。
同时,有限元法也能够分析非线性问题,如岩土体破坏行为和稳定性分析等问题。
二、边界元法边界元法是将求解问题只限制在问题边界上的数值分析方法。
与有限元法不同的是,边界元法直接计算边界上的应力分布,并进而推导出其他位置上的应力场分布。
由于边界元法不需要将整个域剖分为单元,在处理大规模地质问题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而且,边界元法的精度高,可行性好,越来越多的石材和地质问题的研究都利用了边界元法。
三、离散元法离散元法是岩土力学中一种新兴而又广泛应用的数值分析方法。
它考虑了岩土物质内部的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一种离散的方式表示这些颗粒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从而模拟物质的力学性质。
因此,离散元法非常适合用于研究断裂、塌陷、滑坡等问题。
离散元法的研究涉及到一些计算难度较大的问题,如强项多度、非对称、非线性和循环变形等。
对于这些问题,前沿研究成果尚在发展中,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
四、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岩土力学中。
它主要研究流体力学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同时也可以使用数值模拟来研究流体-岩体相互作用等问题。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土体、岩体中的液体和气体等流体系统。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可以有效地研究液体或气体流动导致的地质变化和地质灾害。
而且,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复杂的计算,可以方便地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加快研究进程。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深部岩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和最新进展,以及这些理论在矿产资源开采中的应用。
我们将首先概述深部岩体的基本特性,包括其力学行为、稳定性分析等方面,然后重点介绍近年来在深部岩体力学领域取得的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
我们还将讨论这些理论在指导矿产资源开采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目标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进展概览,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深部岩体力学特性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岩体的力学特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使得深部岩体力学特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深部岩体不仅承受着巨大的上覆岩层压力,还受到高地应力、高温度、高渗透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力学行为更加复杂。
深部岩体的强度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随着深度的增加,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指标均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深部岩体经历了长期的地质作用,其内部结构更加致密,微观裂隙和缺陷得到了有效的愈合和压缩。
深部岩体的变形特性也发生了变化。
在深部高应力环境下,岩体的变形模量、泊松比等参数均有所增大,表现出更强的刚性。
同时,岩体的蠕变特性也变得更加显著,长期载荷作用下岩体的变形量随时间逐渐增加。
深部岩体的破坏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浅部开采中,岩体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脆性断裂,而在深部开采中,由于高应力和高温度的作用,岩体的破坏模式逐渐转变为延性破坏和剪切破坏。
这使得岩体的稳定性分析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针对深部岩体力学特性的变化,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其内在机理。
其中,损伤力学、断裂力学、弹塑性力学等理论在深部岩体力学特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数值模拟技术和实验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可以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开展室内实验和现场监测等手段来深入研究深部岩体的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