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概念图策略精编
- 格式:docx
- 大小:33.53 KB
- 文档页数:9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教学的方法策略以《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教学的方法策略》为标题,本文首先从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它的教学内容、特点和目的,以及概念图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然后分析了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总结了概念图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和相关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对学术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伴随着国家的倡导,教育管理的侧重点由重知识和技能转向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培养学生系统性、综合性思维能力,这提高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质量的要求。
因此,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出发,探究式教学产生了,它以学生为核心,发展学生的自主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从实践中获得新知,主动探索科学知识,实施实验,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
概念图教学是建立在探究式教学基础上流行起来的一种图形性教学法,它是在科学思维活动中用概念图表示概念的结构和关系,使学生利用图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够把从实践中发现的观察结果转化为概念,从而达到学习科学的目的。
概念图教学的理论依据由建构派观点提出,它的特点是以概念图和知识图为载体,注重导航性,以概念图解释和决定知识图,倡导学生主体性,关注学生主观理解程度,把语言性知识与图形性表示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在辨析、分析、理解、综合、把握、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认识。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对学习目标,提出概念图教学具体实施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和要求,灵活运用概念图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看、听、说、写,调动学习积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施概念图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最后,在教学结束后,回顾、总结、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学生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
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组织复习高中生物学
概念图(Concept Map)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用于表示知识领域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梳理思路,提高思维能力和知识理解的深度。
以下是一种教学策略,用于组织复习高中生物学内容。
1. 概念图的设计:
- 在黑板或白板上制作一个大的概念图框架,其中心写上“高中生物学”。
- 在框架周围铺满各种颜色的便利贴或纸条,每个便利贴或纸条上写上一个与生
物学相关的概念或知识点。
- 将便利贴或纸条按照主题或相关性贴在概念图框架上,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
可以用箭头连接它们。
2. 学生参与概念图设计: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特定主题下的概念图设计,例如“细胞”、“遗传”、“生态系统”等。
- 每个小组选择适当数量的概念和知识点,设计自己的概念图,然后将其添加到
整体框架上。
- 整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讨论,提问和解释他们选择概念的原因和逻辑关系。
3. 概念图的使用:
- 概念图可以作为整个学期学习的复习材料,学生可以随时参考并完善它。
- 在复习阶段,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概念图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串联,扩展学
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 学生还可以使用概念图来整理他们的复习笔记,帮助他们组织知识并快速回想
起相关的概念。
4. 概念图的评价和修改:
- 学生在使用概念图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概念之间的漏洞或缺失,他们可以
在概念图上做出标记或添加新的概念。
- 每个学期结束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评价概念图的有效性,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修改或调整。
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探究概念图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图形工具,用于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的脉络,把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加强记忆。
本文将探究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概念图的基本结构概念图是由中央概念和周边概念组成的,中央概念是整个概念图的核心,周边概念围绕中央概念展开。
各个概念之间通过一定的连线方式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网络。
概念图的中央概念通常是一个高级概念或者主线概念,周边概念是与中央概念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个下级概念。
1.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数学教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这些知识的脉络和联系,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直线和平面几何时,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从而更好地完成后续的知识学习。
2.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概念图把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展示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更易于记忆。
通过概念图,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更好地记忆所学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数学公式时,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来使学生感受到公式中各个变量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记忆效果。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概念图的图形直观、简单明了,可以通过视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概念。
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来。
4.促进学生创意思维概念图通常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意思维。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概念图,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加深对三角函数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三、概念图应用的策略1.捕捉学生的需求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需求是不同的。
因此,在应用概念图时,需要摸清学生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时,对于对数学较为敏感的学生,我们可以突出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对于对图形识别比较敏感的学生,我们则可以采用图形化的方式来呈现三角函数相关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探究
一、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在概念图中,关键节点和主题具有强调和醒目的颜色和凸显效果,这一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因式分解时,可以将“因数”和“倍数”作为关键节点标注出来,用连线将它们与其他节点联系起来,提取出学生需要了解的关键知识点。
二、抽象变形,立体展示
有些数学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用文字和图形解释清楚,这时就需要用概念图进行立体展示。
例如,讲解圆锥曲线时,可以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和图形用概念图展开,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个曲线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
三、建立逻辑关系,构建知识体系
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讲解复合函数的概念时,可以建立一个概念图,将复合函数的定义、性质、求导公式等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复合函数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合函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算。
四、多角度展示,分层次理解
在概念图的制作中,可以针对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从多个角度展示数学概念,让学生能够分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定义时,可以用文字、图形和示例分别呈现,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形成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知。
综上所述,正确使用概念图是中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效果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成效。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练掌握概念图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合理地运用概念图,将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和易于理解。
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探究概念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整合和知识归纳,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究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确定教学目标和需求在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前,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需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需要达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确定教学内容。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概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解决难点、易错点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二、制作概念图制作概念图是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的必备步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黑板上或者PPT中用图形和关键词制作概念图,突出教学思路和核心内容。
同时,概念图的制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概念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要注意思维跳跃不宜过大,形象化程度不宜过度。
2、概念图可以参照知识结构树(或者叫知识图谱)进行制作,以便清晰地展示知识的构成和内在联系。
3、可以对制作好的概念图进行分类和归档,作为教学备课的重要资料。
三、设计概念图的教学策略概念图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介绍,讲解和练习三个环节,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介绍环节在介绍概念图时,我们可以先将概念图进行简单的阐述和解释,再逐个概念进行详细的解析,以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概念图中的主要内容,了解各个概念的联系和关系。
2、讲解环节在讲解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讲解,例如以案例、细节、运用等形式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概念图中的知识点。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3、练习环节在练习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排队概念图进行练习,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同时还可以为后续的讲解和复习进行铺垫。
在练习环节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概念图或者对教师给出的概念图进行修改,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的必备环节。
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探究概念图是指对知识结构进行可视化、呈现的一种图形。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概念图简介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概念图,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相关概念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用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知道重点、难点在哪里,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另外,课前概念图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中概念图的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通过概念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其中加以思考,这样能够达到记忆效果更好的效果。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看到概念点间的关系,有助于创造一个全新的认知方式,使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
2.帮助学生总结:概念图这种形式很适合用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讲解完一部分知识点后,可以请学生总结其中的关系,并图示出来。
在小组内让学生相互讲解,有助于加深记忆,得到更好的巩固。
3.多图结合:对于一个学习难度较高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装载多张概念图,仅掌握一张概念图不足以充分掌握知识,必须凭借多张结合使用。
在讲解课外拓展知识点时,也可以采用多图结合的方式,将概念点明确记忆。
三、课后概念图策略1.作为家庭作业: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概念图或者教学中使用的概念图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总结回顾本次课的知识点。
2.课后复习: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以来到教师指定位置上传自己绘制的概念图,这样不仅便于教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概念图与课本的关系在数学学科中,概念图和课本中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概念图都是受课本的启发。
举个例子,在初中数学学科的“三角形”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三角形的定义、性质、角度大小以及斜率等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画出各种三角形的图形、角度、斜率等,然后通过教学演示,让学生对于知识点更加清晰地了解。
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下面将探讨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引导学生绘制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概念图来整理和呈现已学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回顾教材中的概念和定义,将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图形方式表现出来。
在学习代数中的方程和不等式时,学生可以以一个中心概念为基础,将各种相关概念分支展开,并用线条表示关系。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还可以加深对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帮助学生解决概念混淆的问题初中数学中,有些概念容易混淆,例如正方形和矩形、圆和球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概念图来帮助学生区分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可以通过比较这些概念的特性和属性,以概念图的形式将它们进行整理和分类,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概念图是一种直观的图形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图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概念图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在学习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时,可以使用概念图将各种特殊三角形的性质整理出来,并与其它普通三角形进行比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记忆各种三角形的性质。
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能力概念图的构建过程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的整理和分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复杂的数学概念用概念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分类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在学习因式分解时,可以使用概念图将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和规律整理出来,并加深学生对因式分解的理解和掌握。
概念图的应用策略可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学生整理和呈现已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解决概念混淆的问题,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能力。
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概念图是一种高效的、可视化的知识表达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整体架构,促进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综合运用,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概念图的定义与特点概念图是用图形语言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图表,它以一个主题词为核心,在图形中用线和节点表示与之相联系的其他概念。
概念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概念为中心。
概念图以一个主题词为核心,围绕其展开知识结构。
(2)层次性。
概念图通过层次结构体现概念之间的上下位、整体部分等关系。
(3)多层次结构。
概念图通过多个层次体现知识的层层深入和丰富层次。
(4)准确性。
概念图通过图形的精确表示,准确展示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概念图的建立与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构建概念图。
建立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脉络关系、相互依存关系以及整体概念的结构。
学生可以用概念图梳理知识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把握,提高学科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初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加减乘除的概念图,表达这四个运算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概念图的构建,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四种运算之间的异同之处,便于以后运用。
2.概念图的拓展应用概念图不仅可以应用于单个知识点的学习,还可应用于跨学科和综合知识的学习。
比如,在初二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角度、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的概念图,表达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并且与代数知识进行联系,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3.概念图的运用于问题解答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概念图也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抽象和归纳,可以将问题对应到概念图中,从而快速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初三阶段,当学生突然遇到三角函数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概念图的方式来分析和理解,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组织复习高中生物学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进步,逐渐倡导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而在其中,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更是成为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方法。
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就是将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以图形表现形式来呈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还能够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1.选取教材的重点知识点。
利用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进行复习时,首先要选择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和其它资源的参考,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具有着重点的学科知识结构。
2.确定知识点的难点,并给出解析。
教学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例如容易混淆的概念、不规则的知识点,对这些难点,需要有一个详细、清晰、准确的解析,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能够减轻他们的记忆负担。
3.将知识点分解成若干小点,并联通起来。
将知识点整理出来后,我们需要将知识点分解成若干小点,同小点相连,将呈现图像与一般知识点的组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增加记忆材料的联系,形成对知识点整体的把握和对细节的记忆。
4.主观性和客观性分析。
在分析重点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入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结构,充分利用个人经验,增强对子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点的自我把握,同时要考虑考试的客观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考试标准和考试知识点,充分利用自己经验和知识点的优点,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5.视觉艺术化处理知识点的复杂性是需要注重视觉艺术化来处理的,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可以将文字、图像、数字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学科的整体结构和难点有更体面的把握,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方便重点知识的记忆。
总而言之,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中,增强对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探究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概念图是一种用图形方式表示概念、事物或思想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理论探究1. 概念图的定义和特点概念图是一种用图形方式表示概念、事物或思想的工具,它由中心主题、分支、关键词、连线等构成。
概念图的特点是直观、简洁、明了,能够将概念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2. 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梳理思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脉络,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
二、实践探究(1)概念图的设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概念图来呈现数学知识。
教师应该选择一个中心主题,例如“平行线与相交线”。
然后,在中心主题周围,绘制与平行线与相交线相关的分支,如“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的性质”等。
将每个分支与中心主题之间的联系用连线表示出来。
通过这样的概念图设计,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平行线与相交线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知识点。
在设计好概念图之后,教师需要对概念图进行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心主题出发,逐步展开每个分支的内容,让学生逐步理解知识结构。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思考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在讲解完概念图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案例或问题,让学生运用概念图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际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组织复习高中生物学一、概念图的优势概念图作为思维导图的一种,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和易于理解的特点。
通过梳理、整理、归纳和分类知识点,可以将碎片化的知识点系统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系统性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应用概念图的方法1.梳理知识体系在复习生物学知识时,首先要梳理生物学知识体系,即了解生物体建构、生命活动及其调控的基本框架。
通过课前预习、听讲、阅读教材、查资料等多种方式,将所学的知识点以树状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每个知识点应清晰地呈现其分类、定义、特点、功能和关系等,务求全面细致。
2.整合知识模块在所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要通过对不同模块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对所学内容进行整合。
例如,在复习细胞生物学时,可以将细胞的组成、结构、功能、代谢、分裂、信号传导等内容整合起来,形成一张全面而清晰的细胞生物学概念图。
这样一来,就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3.巩固知识点通过制作概念图,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其一是形成视觉化的知识呈现,便于加深记忆,其二是通过读懂、理解、思考和运用,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掌握。
三、示例以基因和遗传规律为例,梳理和制作该知识点的概念图。
该知识点可分为基础概念、遗传变异及其类型、遗传方式、表现型、遗传模式、基因型比率等模块。
1.基因和遗传规律2. 遗传变异及其类型3.遗传方式4.表现型6.基因型比率如上图所示,概念图把基础概念、遗传变异及其类型、遗传方式、表现型、遗传模式、基因型比率等各个知识点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组织复习高中生物学1. 引言1.1 介绍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高中生物学学习中,通过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整理和复习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生物学是一个系统性强的学科,其中的知识点密切相关。
通过绘制概念图,可以清晰地展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个知识体系。
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梳理和归纳。
这种思维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自主绘制概念图,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要求。
2. 正文2.1 什么是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是一种结合概念图形式与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概念图是一种用于表达知识结构与关系的图形化工具,通过图形形式呈现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就是利用概念图设计教学内容,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呈现在图形上,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提升学习效果。
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强调知识的结构化呈现和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通过概念图的绘制,学生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概念图具有抽象和概括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中,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合理运用概念图,教师可以使复习内容更加系统化和深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探究
概念图是一种以图形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概念图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一、概念图的制作
在使用概念图之前,教师需要制作一个清晰、具有逻辑关系的概念图。
可以根据教材
内容进行设计,将知识点、概念按照其层次关系进行组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制作概念
图的过程中,要尽量简洁明了,避免图形过多或太复杂,以免让学生混淆。
二、概念图的引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个概念图的概览,简要介绍图中各个要点的关系。
通过概念图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明确各个知识点的位置和
关系。
概念图的引入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概念图的讲解
在讲解具体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图进行详细解释。
教师可以从概念图的结
构和要点出发,逐层解释每个概念的含义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教
师可以通过概念图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和推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概念图的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概念图的补充,对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
可以通过补
充一些例题,将具体的应用情境与抽象的概念相结合,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概念图的补充,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
解和记忆。
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组织复习高中生物学
高中生物学的复习可以通过应用概念图的教学策略进行组织。
概念图是一种图形表示
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个针对高中
生物学复习的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组织的示范:
1. 主题选择
选择一个主题作为复习的中心,比如“细胞”。
2. 总结核心概念
在概念图的中心,写下“细胞”这个核心概念,并围绕它写下相关的子概念,比如
“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核糖体”等等。
3. 建立概念链接
在子概念的旁边,画出箭头,连接不同的子概念。
从“细胞膜”连接到“细胞壁”、“细胞质”和“核糖体”,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4. 补充细节和例子
在概念图的各个部分,可以添加细节和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细
胞膜”旁边写下“磷脂双层”、“选择性通透性”等等。
5. 进一步延伸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在概念图的边缘添加进一步的延伸内容。
从“核糖体”连接到“蛋白质合成”的概念,以介绍更多相关的信息。
6. 多次复习和修改
概念图是一个动态的工具,可以多次复习和修改。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反
馈和理解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应用概念图的教学策略组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知识结构,加深理解
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概念图也可以提供一个整体框架,帮助学生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
起来,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组织复习高中生物学高中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生物学知识,我们可以采用应用概念图的教学策略组织复习。
概念图是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用图形化的方式表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联系。
下面是一个应用概念图的教学策略组织复习高中生物学的示例:一、复习目标:通过复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了解生物的组织与器官的组织结构;3.了解常见的遗传与进化规律;4.认识人体的生理与健康。
二、复习内容: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1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1.2 细胞核与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1.3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生物的组织与器官的组织结构:2.1 组织的类型与功能;2.2 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遗传与进化规律:3.1 遗传的基本规律;3.2 进化的基本规律。
4.人体的生理与健康:4.1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2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3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4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5 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策略:1.通过应用概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联系。
2.将复习内容分为几个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包含数个关键知识点。
3.在概念图上标注每个知识点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特点、原理等。
4.使用不同的颜色、图标等形式标示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因果、对比等关系。
5.在概念图的边缘标注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重要例题,供学生进行练习与巩固。
6.利用概念图的分支、衍生等特点,提醒学生注意思维的拓展与延伸,举一反三。
7.在复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8.引导学生根据概念图,制作思维导图或总结文档,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
9.定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与检测,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知识上的漏洞。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在复习高中生物学时更加有条理、系统地学习与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组织复习高中生物学
概念图是一种用图形和文字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图表,可以帮助学生组织和复习知识。
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中,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物学知识。
下面是一个组织复习高中生物学的概念图教学策略。
1. 选择核心概念:从高中生物学的各个章节中选择一些核心概念,例如细胞的结构
和功能、遗传学、进化等。
2. 绘制主题概念图:将选择的核心概念作为主题,绘制一个主题概念图。
在主题概
念图中,可以将核心概念用节点表示,然后通过箭头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
3. 细分主题概念:将主题概念进一步细分为具体的内容。
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个
主题中,可以细分为细胞膜、细胞器、细胞分裂等。
5. 添加详细内容:在每个节点上添加详细的内容,例如定义、特征、实例等。
可以
使用文字或图片来说明。
6. 强调重要概念:对于重要的概念,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或字体来强调。
这样可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7. 增加联系和互动:在概念图中添加联系和互动的元素。
可以使用箭头将概念连接
起来,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
还可以在概念图中添加问题或思考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8. 组织复习内容:将各个概念图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复习内容。
可以按照章
节或主题进行组织,让学生通过查看概念图进行复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探究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概念图的介绍概念图是一种以概念为核心,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来呈现和组织知识的图形工具。
它将一个概念作为主题,并通过连接线将其他相关概念与主题连接起来。
概念图具有清晰、简洁、易于理解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二、概念图的应用策略1.引入新知识: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可以使用概念图帮助学生预习和理解新知识。
教师可以将新知识作为主题,在主题后面列出与之相关的概念,再通过连接线将这些概念连接起来。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新知识的整体认识,并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来理解新知识的内涵和关系。
3.解决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梳理思路。
教师可以使用概念图将问题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平均数的问题时,可以将平均数、数据和求解的步骤等相关概念列出,并通过连接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问题的关键。
三、概念图的优势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优势。
概念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概念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概念图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概念图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四、概念图的实施步骤1.确定主题:确定一个主题,将其作为概念图的核心。
2.列出概念:确定与主题相关的概念,并将其列出。
3.连接概念:通过连接线将相关概念连接起来,并标明连接线上的关系。
4.完善概念图:根据需要,可以增加例子、定义、公式等来完善概念图。
5.讲解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详细讲解概念图,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让学生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和绘制概念图,并用概念图解决问题和总结知识。
运用概念图策略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运用概念图策略,优化‘血液循环途径’的教学
陈启渝(重庆市辅仁学校 40006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基本途径和关系,以及循环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使用及制作概念图的能力;
(2)通过启发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联系、比较、综合和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及循环意义的掌握,对学生进行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教育。
二、教学设计思路:
1.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重视启发诱导为前提,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利用概念图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组建出新知识,使新知识的引入自然顺利。
2.课上结合血液循环的动画演示,从感性认识入手,识记血液循环途径。
先安排学生观察动画演示,在观察动画演示时,最好采用分步观察,先观察体循环,再观察肺循环,为了使观察针对
性强,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最好列出观察提纲:(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大致路径(2)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地点(3)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4)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又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使观察明确、具体,并且每观察一步都及时进行反馈,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再结合挂图引导学生归纳并绘制血液循环途径概念图。
3.分析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在分析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时,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血红蛋白、动脉血的特点,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可让学生自己分析,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及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完后,教师要求学生在绘制概念图中,把流动脉血的结构用红笔来表示(如体循环中的动脉和肺循环中的肺静脉),流静脉血的结构用兰色笔来表示?(如体循环中的静脉和肺循环中的肺动脉)。
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不是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并不一定流静脉血。
??
4.最后教师配合动画演示来使学生获得: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它们的起止点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自心脏。
三. 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关系,概念图的使用;
难点是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概念图的制作。
四.教学方法:
1.概念图教学。
概念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Novak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是一种用于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有用工具,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
这种把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的空间结构图,叫做概念图。
2.现代的教学观明确指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谈话法启发引导学生寻找答案,通过边问、边讲、边绘图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展示所学知识概念图:
复习提问:
1.心脏四个腔的名称及与它们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
2.血液循环的概念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及时纠正错误)导入:我们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心脏,心脏和全身的血管组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管道中循环地流动。
提问:3.血液在心脏内如何流动(回答:从静脉到心房再到心室再到动脉)
过渡:那么血液在血管内按什么方向流动
下面我们通过观察血液循环动画演示来了解人的血液循环途径。
(二)演示动画了解人的血液循环途径:
先观察体循环:指导观察:(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2)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并反馈观察情况。
继续观察动画演示——肺循环:
指导观察:(3)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肺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4)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并反馈观察情况。
(三)利用挂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绘制概念图
在学生通过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血液循环系统的概念图,自己制作一份血液循环途径的概念图,小组讨论并修改。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并将绘制较好的概念图选出,用投影仪进行展示。
并请学生们讨论哪一份更合理。
然后教师展示概念图:
(四)分析体循环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师生一同分析)
1. 提问:A、动脉血的特点B、毛细血管壁有何特点C、血红蛋白有何特点思考血液成分在哪发生变化
2. 教师讲述:大家知道:从左心室射到全身各器官去的是鲜红色的动脉血,它含有很多的氧气,当流经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时,在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的组织细胞,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这时,血液里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便会和结合的氧分离,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扩散到组织细胞,供其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扩散入血液,在血液中运输而带走。
在进行气体交换的同时,由于毛细血管血液里含有大量的营养,在这里还会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的营养物质透过血管壁进入细胞供其利用,细胞产生的废物进入血液被血浆带走。
所以,血液流经身体各部的毛细血管网时,与组织细胞既进行气体交换,又进行物质交换,经过气体交换后,这时,由于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血液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
这种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完成体循环。
因此,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动脉血→静脉血。
变化部位:全身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处。
我们常用红色来代表动脉血,用蓝色来代表静脉血。
3. 请学生在所绘制的概念图中补充用红蓝箭头标出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五)分析肺循环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
1. 学生举一反三地分析: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是来自右心房的血,因此,它是静脉血,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当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肺部毛细血管紧贴肺泡,肺泡里有大量的氧气,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便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随呼气排出体外,肺泡里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这样血液又变成鲜红色的动脉血。
因此,在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静脉血→动脉血。
变化部位:肺部毛细血管与肺泡处。
2. 请学生在所绘制的概念图中补充用红蓝箭头标出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师提问:体循环和肺循环哪个路线长
投影资料:有人曾做过测定:安静时,一滴血通过这条完整的路线约需20秒钟,而其中16秒在体循环,4秒在肺循环,因此,有些书又把体循环叫大循环,肺循环叫小循环。
联系我们上一节课观察心脏的结构,它的左右心室壁哪一个厚,有什么意义
回答: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它收缩有力,适于把血压到身体较远及位置较高的头部血管,与完成大循环功能相适应。
这体现结构与功能的高度适应。
教师再次演示动画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是一先一后进行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两条途径是同时进行的。
因为当心脏收缩时,血液会同时从左、右心室射出,因此两条途径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又在心脏汇合为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师提问:血液循环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为人体不断地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运走CO2等废物。
(六)目标检测: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 用猪心做灌水试验,要想使水从主动脉流出,应将水注入()。
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肺动脉
D、肺静脉
2. 肌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在心脏的哪个腔中发现此药物()。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3.心脏中能收集动脉血的腔是---------------。
(左心房,左心室)
六、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自己绘制概念图,用概念图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利于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点,学会归纳形成系统性知识。
设计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题型,可评测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程度和范围,是否关键的概念或概念之间的关系被遗漏以及是否有错误概念。
同时,学生自己绘制概念图可作为课堂笔记或者帮助学生贯穿整个课堂的内容,对于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得到了巩固,使之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