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数据的收集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3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数据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来说,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学会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为日常工作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一、数据收集的重要性数据收集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数据收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与我们相关的事物,并基于此做出正确的决策。
数据收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支持决策制定:收集到的数据可以为决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分析和比较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并在制定决策时做出准确的判断。
2. 发现问题和机会:数据收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机会。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挖掘,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潜在问题,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提高效率和效果:通过数据收集,我们可以对工作流程和业务运营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效果。
二、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收集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式: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式。
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我们可以获取被调查者的意见、看法和行为习惯等信息。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需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和样本的选择,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采访访谈:采访访谈是一种深入了解受访者观点和经验的方式。
通过与受访者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可以获取到更加具体和详细的信息。
在进行采访访谈时,需要注意问题的提问方式和沟通技巧,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 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通过亲自前往研究对象所在的现场进行观察和记录的方式。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我们可以获取到直接的数据和信息。
在进行实地观察时,需要注意观察对象的选择和观察内容的记录,以便后续的整理和分析。
4. 网络调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调查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小学四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与统计方法总结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数据的收集和统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文将总结小学四年级数学中数据的收集与统计方法。
一、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收集是指通过观察和调查获得相关信息的过程。
小学四年级的数据收集主要包括:1.观察法: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记录相关数据。
例如,观察校园里不同颜色小球的数量,记录下来。
2.调查法:学生可以设计简单的问卷,调查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或者家庭情况等。
例如,设计一个问卷,询问同学们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
3.实验法:可以通过开展简单的实验获得数据。
例如,通过投掷骰子的实验,记录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
二、数据的统计方法数据的统计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描述的过程。
小学四年级的数据统计主要包括:1.分类统计: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然后计算每个类别的个数或比例。
例如,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物种类及其数量。
2.图表统计:将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示,有助于观察和比较数据。
常见的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
例如,将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以饼图形式展示。
3.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和关系。
例如,根据同学们的身高数据,分析最高和最矮的同学身高差距。
三、数据的应用数据的收集与统计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内容,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通过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进一步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数据的应用于生活: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等数据,计算平均值,了解自己所在家庭群体的特点。
2.数据的应用于环境保护: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学校周边的垃圾分类情况,统计各类垃圾的数量,进一步认识环境污染问题。
3.数据的应用于游戏: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通过统计获胜的次数,引导学生思考概率等数学概念。
总结: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数据的收集与统计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引言概述: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是数据分析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从各种渠道获取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清洗的过程。
本文将从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数据采集的方法、数据整理的步骤、数据整理的工具以及数据整理的注意事项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数据采集的重要性:1.1 数据采集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惟独获得准确、全面的数据,才干进行有效的分析。
1.2 数据采集能够匡助我们了解和掌握问题的本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3 数据采集还可以发现问题和机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数据采集的方法:2.1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并向受访者发放,采集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2.2 实地调研:亲自到现场进行观察和记录,获取真正的数据。
2.3 数据挖掘: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实用信息。
三、数据整理的步骤:3.1 数据清洗:去除重复、缺失、错误等无效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数据转换:将数据从一种格式或者结构转换为另一种格式或者结构,方便后续分析。
3.3 数据归类: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将数据进行分类和分组,便于分析和比较。
四、数据整理的工具:4.1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可进行数据清洗、转换和归类等操作。
4.2 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可对大规模数据进行高效管理和查询。
4.3 数据整理工具:如OpenRefine,专门用于数据清洗和转换,提供丰富的功能和扩展性。
五、数据整理的注意事项:5.1 数据安全性:在数据整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数据的安全,避免泄露和滥用。
5.2 数据一致性:在不同数据源或者不同时间点采集的数据可能存在差异,要进行一致性检查和处理。
5.3 数据质量: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总结: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它涉及到从各种渠道获取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清洗的过程。
通过合理选择数据采集方法、正确进行数据整理步骤以及使用适当的工具,可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小学数学点知识归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进行归纳整理。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常见、最直接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
当我们解决一个与数量有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观察来收集所需数据。
观察法的要点是准确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数据,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形式整理观察到的数据。
例如,我们想知道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并将其制作成折线图进行观察和比较。
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设计并发放问卷,收集被调查者的信息和意见。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各种数据,如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在设计问卷时,需要注意问题的合理性和清晰性,以确保被调查者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
收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整理成表格、柱状图等形式进行展示和分析。
三、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实验来收集相关的数据。
例如,我们想研究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将植物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并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通过实验收集到的数据可以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整理和展示,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四、采样调查法采样调查法是通过采集部分数据来推断整体情况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采样调查法来收集和整理数据。
例如,我们想了解某地区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可以从整个学生群体中随机选择一部分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其身高数据。
通过对采样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关于整体学生身高分布情况的推断。
五、统计法统计法是通过对已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来研究和描述事物规律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整理和分析已有的数据来得出结论。
例如,我们收集到了一组有关学生的身高数据,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中位数等统计量来描述这组数据的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数据的收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6章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的简单处理和统计图表的绘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问卷的设计和样本的选择,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数据,通过问卷、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数据的来源和收集过程。
然后,教材介绍了如何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图表的绘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数据的收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知道如何设计问卷,不知道如何选择样本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问卷的设计方法,了解样本选择的重要性,提高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问卷的设计和样本的选择,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卷、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数据的收集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问卷的设计和样本的选择。
2.教学难点: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的问卷,如何选择合适的样本。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问卷、实物道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介绍问卷的设计和样本的选择,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的收集过程。
3.实践:让学生分组设计问卷,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数据收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统计与概率领域:统计第十四节:统计与概率(一)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丫丫练习1分钟跳绳的成绩如下。
(单位:下)48505254455452504944 43525455485251485658整理以上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丫丫练习一分钟跳绳的统计表成绩(下)次数(次)思路引导所统计数据中最大值是58,最小值是43,并且56以上的数据只有2个,可以按照每5下为一组,分为45以下、46-50、51-55、56及以上,分段整理数据。
整理数据时,可以采用写“正”字的方法,以免重复和遗漏。
正确解答:成绩(下)45及以下46-5051-5556及以上次数(次)3692研究问题往往需要调查足够多的数据。
当整理的数据有很多时,为了避免重复和遗漏,我们常常采用写“正”字或画“V”等方法统计。
【变式1】(2022六上·武汉汉江)1. 下面是新兴小学六(1)班学生在收集塑料袋活动中,每个学生一周收集塑料袋的个数。
128165186205197136200167157142 167153129149127139195156173163 135176158179170143152174201155请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新兴小学六(1)班学生一周收集塑料袋数量统计表_____年_____月个数/个()()()()()合计人数()()()()()()统计表、统计图【例2】要表示几座大山高度的情况,选择用()统计图更合适。
A.条形B.折线C.扇形思路引导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据此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正确解答:要表示几座大山高度的情况,选择用条形统计图更合适。
掌握各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一、任务介绍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采集各种类型的数据,并将其整理成有组织的形式,以便于分析和使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采集和整理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数据采集的步骤1.明确采集目标:在开始数据采集之前,需要明确采集的目标和目的。
这有助于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和范围。
2.确定数据来源:根据采集目标,确定数据的来源。
数据可以来自多个渠道,如调查问卷、数据库、文献研究等。
3.设计数据采集工具:根据采集目标和数据来源,设计合适的数据采集工具,如问卷、调查表、观察记录表等。
4.采集数据:根据设计好的数据采集工具,开始采集数据。
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访问、网络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5.数据验证和清洗:在采集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验证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以通过检查数据的一致性、逻辑性和缺失值等进行验证和清洗。
三、数据整理的步骤1.数据分类和编码: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为每一个数据项分配惟一的编码,以便于后续的整理和分析。
2.数据录入和转换:将纸质数据或者非结构化数据录入电子表格或者数据库中,并进行必要的格式转换,以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3.数据清洗和处理: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包括去除重复数据、处理缺失值、处理异常值等,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4.数据整合和合并:将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合并,以便于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
5.数据归档和备份:将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归档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同时方便后续的查阅和使用。
四、数据采集和整理的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并进行调查,采集目标群体的意见、看法和行为数据。
2.观察法:通过观察目标群体的行为和活动,采集相关数据。
3.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采集实验数据。
4.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采集相关数据。
五、注意事项1.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在采集和整理数据时,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是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数据分析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合理的数据收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还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
因此,选择适合的数据收集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希望能够对您的工作和研究有所帮助。
一、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通常用于收集大量样本的信息。
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和选项,可以获取受访者的观点、态度、行为等数据。
问卷调查的优点是可以快速收集大量数据,适用于定量分析;缺点是受访者可能存在回答不真实的情况,需要设计合理的问卷以减少误差。
二、访谈。
访谈是一种深度了解受访者观点和经验的数据收集方法。
通过与受访者面对面或电话交流,可以获取更加详细和深入的信息。
访谈的优点是可以深入了解受访者的想法和感受,获取质量较高的数据;缺点是受访者数量有限,收集数据时间较长。
三、观察。
观察是一种直接获取行为和现象数据的方法,适用于研究对象的行为和环境。
通过观察可以获取客观的数据,不受受访者主观因素影响。
观察的优点是可以获取真实的行为和现象数据,适用于定性分析;缺点是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观察,且存在观察者主观因素。
四、实验。
实验是一种控制变量和观察结果的数据收集方法,适用于验证假设和因果关系。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可以获取数据的差异和影响。
实验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变量,验证因果关系;缺点是实验设计和实施需要严谨,成本较高。
五、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是一种获取历史和现有信息的数据收集方法,适用于获取次生数据和背景资料。
通过查阅书籍、期刊、报纸、文档等资料,可以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
文献资料的优点是获取信息方便,适用于背景资料和历史数据;缺点是数据质量和时效性有限。
综上所述,数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可用资源来确定。
在实际工作和研究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以获取全面和可靠的数据。
希望本文介绍的数据收集方法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51-初级胸痛中心数据库管理制度本文档为初级胸痛中心数据库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数据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以下是关于数据库管理的重要事项和措施。
1. 数据库安全1.1 数据权限控制- 数据库访问权限应仅限于经过授权的人员。
- 每位用户应拥有独立的账号和密码,账号和密码应定期更新。
- 管理员应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
1.2 数据备份- 数据库应定期备份,备份的频率应根据数据更新的速度确定。
-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并且能够轻松恢复。
1.3 防火墙和安全软件- 数据库服务器应安装有效的防火墙和安全软件,以保护数据库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2. 数据库管理流程2.1 数据收集和录入- 所有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收集和录入。
- 数据录入人员应经过培训,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2 数据更新和修改- 数据库管理员应负责数据的更新和修改。
- 数据更新和修改应记录并留存相应的审计日志。
2.3 数据查询和报告- 所有数据库查询和报告应基于授权和合法的目的进行。
- 数据查询和报告结果应仅提供给有权限的人员。
3. 数据保密性3.1 个人隐私保护- 在收集和管理数据过程中,应严格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
- 所有患者数据应以匿名的方式存储和处理。
3.2 机密信息保护- 机密信息,如医疗记录和研究数据等,应仅限于授权人员访问和使用。
- 所有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并接受相关培训。
4. 数据质量管理4.1 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管理员应定期进行数据质量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发现错误或缺失的数据应及时进行修正或补充。
4.2 异常数据处理- 对于异常数据或异常数据趋势,数据库管理员应进行分析和处理。
- 异常数据的原因和处理结果应记录并报告给相关人员。
以上为51-初级胸痛中心数据库管理制度的要点和措施,用于确保数据库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收集数据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对于收集数据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步骤,可以帮助您有效地收集和处理数据。
1. 确定收集目标和目的:在开始收集数据之前,您需要明确您的收集目标和目的。
这将帮助您确定您需要收集的具体数据类型和范围,以及如何分析和使用这些数据。
2. 设计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根据您的收集目标和目的,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验等。
根据具体情况,您还可以选择使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或者结合两者来收集数据。
3. 编制合适的问卷或访谈指南:如果您使用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来收集数据,那么编制合适的问卷或访谈指南是非常重要的。
问卷或访谈内容应该能够清晰地反映您的研究问题和目标,并且问题的顺序和语言应该易于被受访者理解和回答。
4. 考虑样本选择和调查对象:在收集数据之前,需要考虑样本选择和调查对象。
您需要确定调查的人群或个体,并且采取合适的抽样方法来选择样本。
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体人群或个体的特征和特点。
5. 针对数据收集情境调整方法:在实际的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境和挑战。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数据收集方法。
例如,如果遇到受访者回答问题不明确或模糊的情况,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追问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6. 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您需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为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您可以使用多种数据来源和方法进行验证和比较。
同时,您还需要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即确保所收集的数据真实反映了受访者的实际情况和观点。
7. 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在收集和处理数据时,您需要注意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例如使用密码保护数据文件、限制数据的访问权限,并在数据使用完成后及时删除或妥善保存数据。
8. 使用适当的技术工具和软件:在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您可以使用一些适当的技术工具和软件来帮助您提高数据的质量和效率。
工作报告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在现代的工作环境中,数据已经成为决策和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为了准确、全面地了解工作的进展和成果,我们需要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
本文将会探讨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确定数据需求数据收集的第一步是明确数据需求。
在开始收集数据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
这可能包括工作进展、目标达成情况、客户满意度等。
通过明确数据需求,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数据,避免收集的数据过于冗长或无用。
二、确定数据来源确定数据来源是数据收集的重要步骤之一。
数据来源可以包括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
内部数据可以是公司的数据库、工作统计报表等,而外部数据可以是市场调研报告、行业数据等。
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选择数据收集方法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和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问卷调查是收集大量数据的常见方法,而访谈和观察则更适合收集质性数据。
在选择数据收集方法时,我们需要考虑时间、成本、可行性等因素。
四、设计数据收集工具在进行数据收集之前,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数据收集工具。
例如,如果选择进行问卷调查,我们需要设计问卷的问题和选项。
在设计数据收集工具时,我们需要考虑问题的清晰度、选项的多样性、对数据的容易分析等因素。
合理的数据收集工具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五、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是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核心环节。
根据事先制定的数据收集计划,我们可以开始收集数据。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以通过多轮核查、跟踪数据来源等方式来保证数据的质量。
六、整理数据数据收集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
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并进行格式化处理。
通过整理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内涵,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七、数据分析数据整理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对数据进行干扰和解释的过程,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丰富的数据世界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区别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难点区别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一、导入新课收集你所在班级全班同学的性别、身高、体重、左右眼视力、肺活量、立定跳远成绩、课间操成绩、美术成绩、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一周内每天到校所用时间等数据,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整理.二、探究新知1.收集数据小亮收集了他所在班级全班同学的上述数据,并将部分数据整理得到表6-1.表6-1七(1)班全班学生部分数据表学号性别身高/cm体重/kg立定跳远成绩/cm美术成绩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到校所用时间/min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1男16544180优步行15151516152男14836154良自行车12101010103女15960165优电动自行车988884男17360172中私家车1010101095男16451183优电动10109101025女16257165中私家车171515151526女15951152优步行5555527女16651150优自行车101010101028女16866150优电动自行车6666629男15543180良步行77777 30女17260163优步行1313131313(1)你能从表6-1中得到哪些信息?(2)根据表6-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用表中的数据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吗?2.整理数据对于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全班学生上学采用了哪些不同的交通方式?如何表示全班学生上学所采用交通方式的情况?(2)学号为1的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到校所用的时间相同吗?预测一下,他下周一到校需要多长时间?其他学生有类似的规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对于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建议?与同伴进行交流.3.分析数据对于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的身高,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全班学生最高身高是多少?最矮呢?出现次数最多的身高数据是哪个?全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数是多少?(2)你能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吗?在你画的统计图中能找出(1)中要求的各个数值吗?(3)图6-1和图6-2都是根据表6-1中的身高数据画出的统计图.你能从这两幅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这两幅图与你画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三、课堂练习下面哪些数据是定量数据,哪些数据是定性数据?(1)全班同学所穿鞋子的尺码;(2)河南省2023年空气质量情况;(3)某市初中学生平均每天阅读的时间;(4)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的质量情况.【答案】定量数据为(1)(3),定性数据为(2)(4)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教材P166“随堂练习”;2.教材P166习题6.1第1,2题.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6.2数据的收集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4.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重点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基本概念.难点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袁隆平爷爷,为了寻找理想的水稻育种材料,他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观察了数不清的稻田,他对水稻生长的土壤肥沃情况、植株生长高度、植株的产量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地收集,然后进行比较,最后筛选出了满意的材料,培育出了深受农民喜爱的杂交水稻.教师:要想发现一个事物的规律,就需要我们收集大量的数据,从中发现它们隐含的规律.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会从报纸、电视或者网络上见到很多的数据,它们是信息的载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据,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和数据打交道.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收集数据.二、探究新知1.数据的收集教师:为更好地了解全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体育委员小刚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对全班4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如果由你来策划这次活动,你将如何进行调查?学生合作探究,然后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教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同学们参加什么样的体育活动;第二步: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填写问卷;第五步:记录结果,分析数据;第六步:得出结论.教师:这次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的?你知道如何来设计调查问卷吗?教师总结:首先要明确调查的对象、目的,然后根据调查的对象、目的,决定调查问卷的内容与问题,设计的问卷中,还应注明问卷收交的方式和时间等.调查问卷1.你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什么?(单选)A.篮球B.足球C.排球D.乒乓球E.羽毛球F.跳绳G.跑步H.游泳I.其他2.你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A.0~1 h B.1~2 h C.2~3 hD.3~4 h E.4~5 h F.5~6 hG.不少于6 h根据调查结果,小刚绘制出图6-3和图6-4.(1)该班学生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什么?(2)该班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3 h的学生有多少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如果你们班准备按男女生分别组织体育活动,为了使活动受到更多人欢迎,你准备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查问卷和小刚设计的有什么不同?(1)为得到“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你打算如何收集这个数据?(2)如果想了解我国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你打算怎么做?(3)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师: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做了逐一调查,像这种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比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人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教师: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1)我国七年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3)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三、课堂练习教材第169页“随堂练习”.课件出示问题1: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什么调查方式比较合理?(1)调查你们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2)调查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3)调查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4)调查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教师:采用什么调查方式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在解决问题(1)的过程中,不但要同学们动手调查,并且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全面调查吗?学生:如人口普查、调查本班同学的出生年月、调查某班学生50米跑成绩等.课件出示问题2:下列问题适合采用普查方式来收集数据吗?(1)了解某批次炮弹的杀伤半径;(2)了解某一天全国牛肉的平均价格;(3)一批罐头产品的质量检查;(4)对某条河的河水的污染情况的调查.学生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教师点评.课件出示问题3:(1)电视台准备在某市调查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需要对所有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课件出示问题4: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1)为了考察某学校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2)为了解一批电池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节进行试验.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强调:总体、个体、样本都是指统计的数据,而不是调查的对象,不能混淆,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的个体数目,无单位.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73页习题6.2第1~2题.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及其注意的事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收集数据的过程要有组织性,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第2课时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1.让学生明确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懂得抽样调查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2.会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重点让同学们懂得抽样调查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难点会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每位同学统计自己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教师: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学生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二、探究新知1.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为了解你所在地区7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70岁以上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70岁以上老年患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70岁以上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为了解该地区7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进行交流.(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70岁以上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归纳: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可以进行随机调查: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中的可能性都相等.例: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对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2.活动探究某校七年级共有16个班,每个班50名学生.为了解该校七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全部8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0%作为样本进行调查.(1)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你认为应该怎样抽取样本?(2)下面分别是三个小组的抽样方法,你能理解他们的做法吗?他们得到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吗?①将800名学生的学号做成号签放入盒中,从盒中无放回地连续随机抽取80个号签,对应的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②从每个班级随机抽取5名学生,汇总得到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③七年级全体学生会议前,在会议室门口从第1个进入会议室的学生起,每隔9人抽取1名学生,得到的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72项“随堂练习”.2.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别作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 D )A.在公园调查了8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B.在医院调查了8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C.调查了20名老年邻居的健康状况D.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5%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回顾你经历过的统计活动,在数据收集环节你积累了哪些经验?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74页第3,4,5,6题.本节课是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后,进一步学习数据调查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例,让学生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通过实例的辨别,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6.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1.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重点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一、导入新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使人不断进步.为办好学校阅读周的活动,校图书馆计划购买200册图书,奖励在阅读周各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图书馆张老师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读什么类型的图书,以便购买的图书受同学们欢迎.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教师: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先设计调查问卷,利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今天我们将学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收集到的数据.调查问卷A.文学B.历史C.科普D.军事E.艺术F.其他调查结果如下表: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人类36242712129(1)如果让你协助张老师买书,你会提出什么购买建议?你是如何考虑的?(2)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数占调査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类型图书的人数占调査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多少?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尝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二、探究新知1.扇形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大家在小学已经学过扇形统计图,有印象吗?是怎样的一个图?学生发表看法,教师点评.课件出示一个扇形统计图(如图),提出问题:(1)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作扇形统计图,它的作用是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教师:你能总结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得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2.制作扇形统计图课件出示导入问题中的调查结果,按如下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调查结果如下表: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人类36242712129 提出问题:(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2)计算各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填在下表中.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百分比30%20%22.5%10%10%7.5%对应的圆108°72°81°36°36°27°心角度数(3)在图6-7的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3.扇形统计图的应用思考一、观察图6-8,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表示多少人?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 hm2稻田,那么扇形C表示多少公顷稻田?思考二:图6-9是甲、乙两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刚认为就全年食品支出费用来说,乙家庭比甲家庭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答:不同意,因为两个家庭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不同,虽然乙家庭所占比例较高,但不一定花费的钱就越多.思考三:小亮对全班40名学生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生物学10人,信息科技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答:因为有的同学不光对单独的课程感兴趣,可能有同学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①根据所给的各部分量和总量,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②用360°乘相应百分比,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对扇形的圆心角度数.③画一个半径适当的圆,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对应扇形(注意各部分扇形加起来必须是整个圆);④分别在各个扇形中标出对应部分的名称和百分比.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78页“随堂练习”.2.某市3月天气状况的统计表如下:(1)计算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和它们各自占总天数的百分比(精确到0.1%);(2)绘制扇形统计图.【答案】2.(1)晴天有11天,占比为1131 ×100%≈35.5% 阴天有12天,占比为1231 ×100%≈38.7% 雨天有8天,占比为831×100%≈25.8% (2)略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 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85页习题6.3第1~2题.学生在小学里重点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在本节课中,明确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是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探索扇形统计图中圆心角的求法,了解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并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1.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2.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重点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难点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一、导入新课教师: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表示数据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178页表格,提出问题:(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学生的美术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学生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学生的课间操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学生处于哪个分数段吗?分数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第(1)题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美术成绩优良中人数(频数)225 3教师:我们能不能借助美术成绩的表示,来表示课间操成绩呢?引导学生回答:将课间操成绩每10分为一段分组,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得到下面的表格和统计图:课间操60~7070~8080~9090~100成绩/分人数(频数)1518 6教师点评,并讲解(课件出示教材第180页图6-11):例(课件出示教材第180页例题)解:(1)确定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大值是26.8,最小值是2.2.(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26.8-2.2=24.6,组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对数据整体状况的了解.考虑以4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24.6÷4=6.15,可以考虑分成7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4)绘制频数直方图.要求学生动手绘制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归纳:当遇到大量的数据或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可以制作频数直方图直观地反映整体的分布情况.思考:你认为频数直方图有什么特点?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三、课堂练习教材第182页“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什么是频数直方图?它有什么特点?3.怎样绘制频数直方图?五、课后作业1.教材第186页第3,4,5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频数直方图的定义及其特点,明白使用频数直方图的优越性.利用实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得出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能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6.4统计图的选择1.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重点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数据的方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二、探究新知1.统计图的选择课件出示教材第182页图6-14,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1:从统计图中,我们可知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学生2:我们还可以看到从1957年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S&OP流程五步骤典型的S&OP“五步骤流程”通常包括收集以往绩效数据(数据收集),销售规划,供应规划,一个合作会议(预备会议)和一个决策层评审会议(高层会议)。
数据收集和评审(整理月末报表)在建立新计划或者对现有销售和运营计划作出调整之前,需要了解过去的绩效。
未来的销售、供应计划,和预期库存或者Backlog(所有等待完成的订单),都必须在了解销售规划,供应规划,库存或Backlog以及它们目前的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决策,并产生新的、优化的计划。
数据收集包括收集绩效数据的所有必要的工作。
S&OP所需的绩效数据一般包括相对于计划的实际完成数据,和其他关键绩效指标(KPIs)。
“实际完成数据”在这里指的是相对于预测的实际销售或订购,相对于供应规划的实际供应,相对于库存规划的实际库存,相对于Backlog的实际Backlog。
S&OP流程过程中所评审的关键绩效指标一般包括客户服务水平,预测“精准度”,供应规划绩效,主排程绩效等。
大多数的“数据收集和评审”活动是机械化的。
计算机总和出所有产品家族(product family)或产品子家族(subfamily)的实际销售、实际供应、实际库存和实际Backlog信息。
销售规划销售(或需求)规划包括未来时段内预测和需求规划的更新和一致认同,以及就希望达到的库存水平和供应量提出建议。
销售规划的目的是评价未来需求,利用它们达成一个现实的、可实现的、初步的销售计划。
鉴于客户需求通常超出了企业直接控制的范围(不像制造能力),并且容易发生变化。
在制定销售计划过程中,有时可以把需求预测设为高、低和最有可能三个水平。
高和低的预测水平能够帮助企业在进行库存、Backlog、产能评估寻找合理、弹性的方案。
销售规划工作实际上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常规产品;另一方面是针对新产品的市场导入。
然而,在任何情况下,基本目标都是相同的:对未来需求和需求假设作出尽可能好地估计,了解需求的变化因素和潜在的变化因素,以确定应对需求不稳定所需要的库存或Backlog数量,并由此确定生产产量。
2024数据的收集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整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和图表整理。
难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如:调查班级同学身高、体重等。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数据收集方法。
(二)新课内容1.数据收集的方法(1)教师讲解数据收集的常用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测量等。
(2)学生举例说明各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讨论数据收集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样本的选择、问题的设置等。
2.数据整理(1)教师示范如何用图表整理数据,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学生分组练习,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相应的图表。
(3)学生分享自己的图表,讨论图表的优点和不足。
3.数据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发现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数据收集任务,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课外活动喜好。
2.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3.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全班讨论。
(四)课后作业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内容:根据本节课所学,设计一个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项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数据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等。
2.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正确率、创新性等。
3.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课件:包含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实例等。
澧州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设计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逐年减小澧州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设计澧州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设计澧州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设计2010年石油消费量最少的国家是年,美国的石油消费量约为百万吨,约是日本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折线统计图表示事物随时间、地域或其他因素而变化的情况或趋势。
3.你能总结出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吗?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从扇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我们考察的对象成成分、各成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⑵按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算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如图,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中不正确人,元旦举行活动,如下图所示,分别表示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的百分比,规定每人( B )个月中每月的平均气温,图乙表示该地一家庭在去年根据统计图,你能描述该家庭用电量与气温间的一些关系吗?解:⑴7月、8月气温较高,这两个月用电量也较大,主要是电冰箱、电风扇或空调等家用电器使用较频繁;1月、2月、12月气温较低,空调、浴霸等家用电器使用也较频繁,所以用电根据你所制作的统计图,能得到什么结论澧州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设计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个班踢足球的人数多?哪个班打排球的人数多答案:乙班踢足球的人数多;甲班打排球的人数多。
动脑筋:某城市甲、乙两家商店某年各月销售电视机的数量如下3 4 5 6 7 8 9回答下列问题:某校计划在午间校园广播台播放“百家讲坛”的部分内容。
每人只选一项内容),整理调查结果,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名;名学生,估计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学生有⑶估计该校女学生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约占全校学生的理由是什么?⑴请你通过计算补全条形统计图;78 000人参加中考体育考试,请你估算一下今年大约有多少学生中考体育考试成绩能在合格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