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气候变迁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1.78 MB
- 文档页数:63
m第一章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一、什么是气候1、天气天气指的是短期内(通常指一昼夜)的气象要素(比如温度、湿度等)和气象现象(比如云、雾、雨、雪等)在一定地域内综合表现的大气物理状况。
2、气候气候指某一个地区或地点内多年的天气状况。
(张光业、苏文才编著的《气候学基础》,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3、气候、天气的关系气候和天气都是表示大气物理状况的指标,天气指的是短期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指的是多年的天气状况。
二、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一)我国气候的变化过程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我国的气候有冷暖干湿的波动变化。
关于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分期,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划分为9个时期。
如果从距今1万年前算起,我国的气候变迁大致可分10个时期:1、距今1万年到距今8000年,气候较为寒冷,为一气候寒冷期。
2、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仰韶温暖期。
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气候总体上较温暖,但气候也有所波动。
分为3个时期:(1)距今8000年至5000年间,我国气候较为温暖。
在我国各地都能找到证据。
A.陕西西安:在西安的半坡遗址(年代距今5600-6080年),出土的动物骨骸有獐、竹鼠和貉(hé)等。
獐现在只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沼泽地带。
竹鼠以竹笋、竹根为食,说明当时关中一带分布有大量的竹林,但现在陕西境内只有沿秦岭北麓还有少量的竹林分布,陕西境内已没有竹鼠了。
貉则喜欢生活于河湖之中。
这些动物遗骸表明,在距今五六千年前,西安一带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B.上海一带:上海菘泽、亭林、唯亭遗址的孢粉分析,证明距今5460±110年上海一带植被是青岗栎、栲为主的常绿阔叶林-落叶混交林,气候大致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中南部的气候,由此推测当时上海地区年平均气温要比现在高出2-3℃,气候比现在温暖。
(2)距今5000年至4500年间,相当于屈家岭文化时期,气候有短暂的降温过程。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问题讲解稿1. 引言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讲解稿将高中地理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解析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2. 气候变化的原因2.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的自然周期,如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动、火山喷发等,都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2.2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此外,土地利用变化、森林砍伐等也会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
3. 气候变化的影响3.1 生态环境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
3.2 社会经济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人类健康等领域产生严重影响,加剧全球贫富差距,影响可持续发展。
4.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4.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4.2 增加碳汇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手段可以增加碳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4.3 适应气候变化加强气候变化适应性基础设施建设,如防洪抗旱设施,提高农业、水资源等领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5. 结论气候变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适应气候变化等措施,我们可以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地球家园。
希望这份讲解稿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问题,激发大家关注环保、爱护地球的责任感。
第三单元大气专题第一讲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考纲要求]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1、天气和气候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时刻变化的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2、气候形成因子(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2)大气环流: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汽易凝结,降水多;行星风系、季风等。
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3)下垫面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4)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附:影响气候的四大自然因素:(3)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3次大冰期气温下降,中间为间冰期气温上升历史时期:(1万年左右)气候波动,我国分为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19世纪末以来:波动上升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湿季干季交替人类活动(2)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①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a、赤道低气压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②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③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
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④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
第一章历史自然地理第一节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历史时期气候的总体特征:冷暖交替。
中国近万年的气温波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距今8000~5000年的全新世界大暖期。
5000年前到3000年前,气温相对下降,但仍然比较温暖。
竺可桢是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研究的开创者,他利用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中丰富的气候和物候的记载,提出了我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化的趋势。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考古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的温暖期(二)物候时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的寒暖交错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从公元前1100年到前850年的西周时期,为我国近5000年来第一个短暂的寒冷期。
(2)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的春秋、战国、秦、西汉时期,为我国近5000年来第二年温暖期。
(3)从公元初年到600年的东汉、三国至六朝时代,为我国近5000年来第二个寒冷期。
(4)从600年到1000年的隋唐至北宋初期,为我国第三个温暖期。
(5)从1000年到1200年的两宋时期,为我国近5000年来第三个寒冷期。
(6)从1200年到1300年的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为我国近5000年来第四个温暖期。
(三)方志时期:从1400年——1900年的寒冷时期在公元15世纪到19世纪的500年中,是我国近5000年来的第四个寒冷期。
一般认为这500年中还经历了3次寒冷的峰期。
1、第一冷期这次冷期从明成化六年(1470)起,到正德十五年(1520)止,大约持续了50年左右的时间。
2、第二冷期从明泰昌元年(1620),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止,约100年之久。
3、第三冷期从道光二十年至光绪十六年(1840——1890)止的50年间,为第三冷期。
(四)仪器观测时期:1900年以来的气候波动时期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仪器观测时期。
1911年,中国政府建立正规的气象站,从此进入了仪器观察时期。
20世纪以来,我国的气候属于历史时期由1400年开始的第四个寒冷时期。
气候变迁:全球气候演变的历史回顾气候变化是地球上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个文明社会已经感受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了解并认识气候变化的历史,以便更好地推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1. 什么是气候变迁?气候变迁指的是地球上气候系统长期发生的变化。
这一变化涉及温度、降水、风力等多个因素。
气候变化可以是自然引起的,也可以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H1 自然引起的气候变迁地球历史上出现了一系列自然引起的气候变迁。
例如,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出现,导致了全球气候的长期波动。
这些气候变化主要由天体运动、火山喷发以及太阳活动等因素引起。
H1 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迁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了地球温度的上升,这被称为人为气候变暖。
人类的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化石燃料燃烧等活动也对气候产生了不利影响。
2. 气候变迁的历史回顾全球气候变迁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并且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时期。
下面将回顾全球气候演变的历史。
H1 地球形成初期的气候地球的气候与其形成初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球刚刚形成时,气候极为恶劣,大气成分丰富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使得地球表面温度极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表面缓慢冷却,并逐渐形成了适宜生命存在的气候。
H1 冰川时代的到来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气候事件之一就是冰川时代的到来。
冰川时代指的是地球气候持续寒冷的时期,全球冰川扩张,陆地上覆盖了大量的冰川。
H2 冰川时期的影响冰川时期的到来对地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冰川融化后海平面的上升。
冰川融化时释放的水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地球表面的水位明显上升,淹没了许多低洼地区。
冰川时期的气候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被冰川覆盖,导致它们的灭绝。
同时,一些适应寒冷环境的物种得到了繁衍和扩张的机会。
科普知识了解地球上的气候变迁地球上的气候变迁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话题,涉及到地球的大气、海洋、陆地以及生物系统等多个方面。
了解地球上的气候变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利用气候变迁所带来的影响。
1. 气候变迁的原因地球上的气候变迁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引起的。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活动的变化、火山喷发、地球轨道的变化等,而人类活动主要是指工业化、森林砍伐、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进而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
2. 气候变迁的影响气候变迁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迁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暴雨、干旱、飓风等,给人们的生活、财产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其次,气候变迁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和区域分布,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
此外,气候变迁还加剧了水资源的稀缺问题,导致水源的减少和质量的恶化。
3. 应对气候变迁的措施为了应对气候变迁所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各国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开发清洁能源等方式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其次,国际合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国通过共同努力来应对全球气候变迁。
除此之外,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人们的气候变迁意识和适应能力也是应对气候变迁的重要举措。
4. 人类对气候变迁的适应面对气候变迁,人类需要积极地适应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减少能源的消耗、改变出行方式、推广低碳生活等来降低自己对气候的影响。
其次,加强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准备,提高抗灾能力也是重要的适应策略。
此外,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等也是促进人类适应气候变迁的方式。
总结起来,了解地球上的气候变迁对于我们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气候变迁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气候变迁所带来的影响,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