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技术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9.21 MB
- 文档页数:118
课程名称:影视技术概论授课班级:XX班授课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影视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设备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影视技术知识分析影视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影视艺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影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主要影视设备(如摄影机、录音设备、放映机等)的原理和功能。
教学难点:1. 理解影视技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和联系。
2. 掌握影视设备的使用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经典影视作品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
2. 提问:影视作品的制作离不开哪些技术?这些技术是如何为影视艺术服务的?二、讲授新课1. 影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介绍影视技术的基本概念,如摄影技术、录音技术、剪辑技术等。
- 简述影视技术的发展历程,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再到数字电影的发展。
2. 主要影视设备原理及功能- 摄影机:讲解摄影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焦距、光圈等参数,以及摄影机的种类和特点。
- 录音设备:介绍录音设备的种类、录音技术,以及声音的采集、处理和输出。
- 放映机:讲解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光源、光学系统等,以及放映机的种类和特点。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部经典影视作品,探讨其制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影视技术。
2. 引导学生思考:影视技术如何为影视艺术服务,如何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影视作品,分析其中所运用的影视技术。
2.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分析结果。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影视技术对影视艺术的重要性。
2. 拓展:介绍国内外知名影视技术专家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对影视技术的兴趣。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影视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影视技术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影的帧率一般是多少?A. 15fpsB. 24fpsC. 30fpsD. 60fps2. 下列哪项不是影视制作的基本流程?A. 剧本创作B. 拍摄C. 后期制作D. 市场调研3. 数字化影视技术的核心优势是什么?A. 成本低廉B. 制作周期短C. 质量可控D. 存储方便4. 在影视后期制作中,以下哪个软件主要用于视频剪辑?A. PhotoshopB. After EffectsC. PremiereD. Illustrator5. 以下哪项不是影视声音制作的常见类型?A. 同期声B. 配乐C. 混音D. 配音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影视制作中“预制”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7. 描述一下什么是“绿幕技术”,并简述其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8. 解释“色彩分级”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现代影视技术对电影艺术创作的影响。
10. 以一部你熟悉的电影为例,分析其在视觉和听觉方面的技术特点。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假设你是一名影视技术专业的学生,你的导师要求你分析一部经典电影的拍摄技术。
请选取一部你熟悉的电影,从摄影、灯光、剪辑、声音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讨论这些技术如何影响了电影的整体效果。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C4. C5. D二、简答题6. 预制阶段是影视制作流程的起始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剧本的初步创作、角色设定、场景设计、预算制定等。
7. 绿幕技术是一种在影视制作中常用的视觉效果技术,通过在拍摄时使用绿色背景,后期可以将其替换为任何所需的背景,从而创造出不可能在实际拍摄中实现的场景。
8. 色彩分级是影视后期制作中对画面色彩进行调整的过程,它能够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使画面更加符合导演的艺术意图。
三、论述题9. 现代影视技术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达手段,使导演能够更自由地实现创意,同时也提高了电影的制作效率和质量。
影视艺术概论范文影视艺术是一门涵盖了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各种类型的艺术形式,拥有广泛的观众群体和影响力。
本文将围绕影视艺术的定义、历史演变、艺术特点和社会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影视艺术是一种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介形式表现和传达的艺术形式。
影视艺术通过影像、音响和剧情等元素的组合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
影视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成果,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承载着观众的观看和审美需求。
其次,影视艺术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影和20世纪初的电视。
电影的历史可追溯到1895年,由于它具有真实感和动态的特点,很快就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电视的历史相对较短,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实验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迅速普及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电影和电视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传播和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
影视艺术对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影视艺术可以通过影像和故事向观众传递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电影和电视剧中的主题和情节常常与社会现实相关,通过影视作品可以反映和探讨社会问题,引起观众的思考和讨论。
其次,影视艺术还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和艺术传统。
各国各地的电影和电视作品中常常融入当地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元素,成为民族文化的代表和推广者。
最后,影视艺术还可以给观众带来娱乐和情感的享受。
观众可以通过观看电影和电视作品来放松身心、感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影视概论知识点总结大全影视概论是一门研究影视艺术的学科,它包括影视的历史、理论、技术与创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地学习影视概论,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与表现,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对影视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下面是我对影视概论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影视的历史与发展1. 早期影视史1895年,法国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在巴黎进行了首次公开展示,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传播与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2. 默片时代默片时代是电影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此时的电影没有声音,只有画面和音乐,因此表现手法更加注重动作与表情的夸张和视觉效果的营造。
在这个时期,电影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娱乐文化。
3. 有声影片时代1927年,好莱坞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舞青春》上映,它标志着有声影片时代的到来。
有声影片的出现对电影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星的声音和歌舞成为电影的一大亮点。
4. 彩色电影的发展自从电影的肤色开始加入以来,电影的世界变得更加多彩,电影史上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彩色电影,比如《绿野仙踪》、《乱世佳人》等。
5. 电影的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电影的国际化也成为了电影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好莱坞的电影逐渐走向了全球,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电影领域崭露头角。
第二部分:影视的艺术表现1. 影视语言影视语言是影视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手段,包括了影像、音乐、台词等多种元素。
通过巧妙地运用影视语言,可以使观众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2. 摄影与剪辑摄影与剪辑是影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通过镜头的运动、镜头的角度、镜头的焦距等方式来刻画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 音效设计音效设计是影视艺术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音效可以增强影片的氛围感和情感共鸣。
例如《星球大战》的激烈战斗场面就离不开强有力的声效支持。
4. 艺术化表现影视艺术可以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例如《鬼子来了》一片便通过抽象化的手法展现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惨烈。
课程名称:影视技术概论课程编号:0788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字媒体专业的专业理论基础课,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包含大量影视专业知识的综合性理论课程。
它对影视技术作了总体的介绍,同时对专业科目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起着一种补充、综合的作用。
本课程以影视基础,化学影像,电子影像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提纲挈领地厘清和掌握影视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运用习得的影视技术知识来指导自己在数字传媒领域的实践工作。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从整体上了解影视技术的总体知识框架,掌握影视领域的相关事物概念,掌握影视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
以所学影视理论为基础指导自己在数字传媒领域如影视广告、影视栏目包装、网络广告、后期剪辑合成等设计工作的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影视基础理论,化学影像,电子影像为主的内容以及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掌握影视技术的基础知识。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影视技术概论》是数字媒体专业自学考试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基础课,它与数字媒体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像与剪辑艺术》、《影视美学》与本课程互为知识补充,密不可分,并为《数字媒体视频编辑》、《数字影视合成》、《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活动影像的发明及其演变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电影和电视的发明和发展过程,并了解数字技术对影视技术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电影的发明(次重点)识记:电影产生前的萌芽理解:电影的发明识记:电影的稳定发展识记:当今电影(二)电视的发明(次重点)理解:电视基本原理识记:电视的发展过程(三)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影视技术的影响(一般)理解:多媒体系统第二章活动影像拍摄的原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掌握基本视觉概念,动态再现原理,活动影像摄取与再现,画幅尺寸的确定依据的知识。
影视概论知识点总结影视是一种通过影像和声音来传达故事和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文化传播和艺术创作的重要载体。
影视作为一种媒介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影视概论作为研究影视艺术和产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涉及影视的历史发展、艺术表现、制作技术、产业模式等方面的知识,是理解和分析影视作品的基础。
一、影视的历史发展1. 早期影像技术的发展早期的影像技术主要是指摄影、幻灯片、电影等技术的发展。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影像的制作和放映技术逐渐成熟。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电影技术,如动画、特技、色彩电影等。
2. 电影工业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电影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好莱坞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制作和发行中心。
在此期间,电影技术和产业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电影制作的专业化程度也得到了提高。
3. 影视技术的革新20世纪后半期,影视技术得到了迅速的革新和发展,如宽屏、立体声、数字制作、电脑特效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影像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先进化。
二、影视的艺术表现1. 影视的艺术形式影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包括摄影、剪辑、音乐、表演、导演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形式。
2. 影视的叙事结构影视作为一种叙事形式,通过叙述手法和表现技巧来传达故事情节和情感,叙事结构对于影视作品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3. 影视的艺术风格影视作品具有特定的艺术风格和表现特点,如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实验性等,不同的艺术风格对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影视制作技术1. 摄影及摄制技术摄影是指用光线和镜头来记录和表现影像的技术,摄影的技术手法和方法对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音响及音效技术音响是指用声音来表现影像的技术,音响的声音效果和处理技术对影视作品的听觉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剪辑及后期制作技术剪辑是指通过对影片进行编辑和后期制作,对影视作品的叙事结构和整体效果进行调整和提升的技术,剪辑的手法对影视作品的整体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影视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图片摄影早期发展与电影传统电影制作工艺;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影设备的逐步发展与电影技术的迭代更新,最终由
数字技术全面取代胶片技术;
3.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电影特技的发展与80年代数字动画的诞生,对好莱坞商业电影及全世界电影带来的深远影响;
4.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数字影像的制作流程与工艺,以及因此社会大众审美产生的广泛变化;
5.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下数字电影、网络短视频、微电影、宣传片等不同形式数字媒体作品的设备与技术选择。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李念芦.影视技术基础.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社,2015。
2.罗勇.影视技艺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主要参考书
1.孙略.视频技术基础.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2.屠明非.电影特技教程.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影视艺术概论第一章影视艺术的概念及本体界定第一节影视艺术的概念与范畴【影视】通常指包括电影,电视以及以电视为传播载体,电影为表现形态的“电视电影”。
定义:影视是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运用摄像和录音手段,将摄像和声音摄录下来,保存在胶片或磁带上,通过放映或远距离传输,在银屏或屏幕上形成连续运动的摄像,从而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科技手段段。
(一)影视成为艺术1.乔治•卡努多在《第七艺术宣言》首次提出电影为”第七门艺术“2.雷蒙•威廉称电视为【影像流】两种倾向:(1)传播信息新闻节目,体育赛事等(2)文艺创作电视成为“第八门艺术”(二)影视艺术概念【影视艺术概念】是指以影视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遵循艺术规律并运用审美思维,在运动的银屏空间里创造形象,从而再现和表现生活的时空艺术。
(三)影视艺术范畴1.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好似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所组成】由此推导电影也是一种活动【观众,世界,影视创作者,影视作品】(1)四要素两两双向作用(2)世界就是现实生活,包括外在的社会生活和内在的精神生活,他说影视艺术创作的源泉(3)经过影视创作者创作出来的影视作品具有“形式美”(4)影视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只有被观众所观看,其价值和意义才能彰显。
第二节影视艺术的本体属性(一)艺术性(1)再现性。
影视再现了现实世界包括外在社会生活和内在精神世界。
(2)表现性。
影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创作者的志趣,情感,感悟和理想,创作者也试图以此呼唤观众同样的感受。
⑶形式美。
(二)综合性1.艺术的综合。
影视是在各种已有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2.创作力量的综合。
(三)技术性1.影视艺术的诞生,有赖于现代科学技术。
2.影视艺术的发展,有赖于现代科学技术。
(四)大众性影视艺术作品创作与传播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受众接受。
1.影视艺术作品的受众面广量大,人数众多。
2.影视艺术的大众性与影视的工业化生产与产业化运作有关。
影视概论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影视概论的定义影视概论是一门介绍影视艺术与产业的学科,包括了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产业现状。
该学科不仅涉及影视艺术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还包括了影视产业的商业策略、市场分析、投资运营等内容。
通过学习影视概论,学生可以了解到影视产业的运作模式,掌握影视创作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影视概论的学科内容1. 影视艺术影视艺术是影视概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了影片的导演、编剧、摄影、音乐、剪辑、美术等方面的技术和艺术表现。
学生通过学习影视艺术,可以了解电影制作的技术流程和艺术手法,掌握影视语言和艺术表达的基本原理。
2. 影视技术影视技术是指影视制作中的各种技术手段,包括了摄影技术、音响技术、特效技术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原理和操作方法,从而能够在实际制作中运用这些技术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3. 影视产业影视产业包括了影视制作、发行、营销、放映等环节,它是影视概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影视产业的运作模式、市场需求、商业策略等内容,从而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4. 影视理论影视理论是影视概论的基础理论之一,它包括了对影视艺术和影视产业的理论研究。
学生通过学习影视理论,可以了解到影视作品的文化意义、艺术特点、市场影响等内容,从而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作能力。
三、影视概论的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影视素养通过学习影视概论,学生可以了解到影视艺术和产业的基本知识,培养自己的影视素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影视概论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影视创作的技术和艺术手法,激发他们的创意潜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影视概论的教学目标还包括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能够客观、理性地评价影视作品,对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四、影视概论的教学内容1. 影视艺术与技术影视艺术与技术是影视概论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导演、编剧、摄影、音响、剪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摄影机、音响设备、特效软件的操作技能。
影视技术概论复习资料(重点)1.电影拍摄可分为几个时期?(1)前期拍摄阶段(2)拍摄阶段(3)后期制作阶段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几个时期(1)电影的雏形时期:1895年前的活动图画时期(2)电影的发明:活动图画演变为活动影像时期(3)电影的稳固和发展时期(4)电影面临挑战的时期2. 视觉暂留现象的概念及提出人物和提出时间1824年英国人Peter Mark Roget提出视觉暂留现象。
视觉暂留概念:即人眼观看目标时,光信号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影像,外界刺激停止后,视觉影像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持短暂的时间,一般为1/5~1/30秒,常取1/10秒。
3.摄影术的发明时间和人物1839年8月19日,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
4.电影的诞辰日,人物和代表作品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在巴黎卡布辛路14号的“大咖啡馆”中第一次公开放映他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辰日。
5. 电影技术形式的四个时代(1)无声片(默片)时代(2)有声片时代(3)彩色片时代(4)数字技术电影时代6.电影影像活动原理①生理因素――视觉暂留:人眼观看目标时,光信号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影像,外界刺激停止后,视觉影像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持短暂的时间(一般为1/5~1/30秒,常取1/10即0.1秒)②心理因素――似动(apparent motion)现象(Φ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无数运动物体的动感经验,并形成了对物体运动印象的条件反射。
人眼仅需1/4秒就能记录一副图像,并将之传至大脑进行记忆和理解。
若在同一个1/4秒内观看物体运动两极位置的图像,人眼就会把这两幅图像当作同一个运动过程来感受,并通过大脑叠加在一起产生动感印象,这就是我们把电影画面看成是活动影像的主要原因。
3、物理因素――间歇运动机构:摄影机和放映机必须借助间歇输片机构使胶片在片门处作一停一动的间歇动作。
《影视技术概论》试题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影视技术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7884一、单项选择题1.挥动一支燃烧的火把,旋转的光点看上去是一个光环。
这种现象叫 A.视觉暂留 B.活动视镜C.方向错觉 D.联觉2.彩色电影正式问世是始于1933年英国特艺色公司发明的A.三色染印法 B.人工着色法C.机械着色法 D.两色染印法3.电影存在的根本原因是A.静态再现 B.视觉记忆功能C.似动感觉 D.动态再现4.数字高清的画面宽度标准为A. 1280~720 B. 1024~768C. 1920~1080 D. 2560~14405.下列色温跟钨丝灯最接近的是A. 8000K B.6500K C. 5500K D. 3000K6.下列光圈系数中景深最大的是A. 16 B.8 C.5.6 D.2.87.打板属于A.后期加2E B.前期筹备C.拍摄阶段 D.场记阶段8.环幕电影现在一般使用的胶片是A.35mm B.40mm C.45mm D.50mm9.被认为数字视频的强大力量得到充分展现的分水岭的影片是A.《少年福尔摩斯》 B.《终结者2》C.《深渊》 D.《侏罗纪公园》10.传统摄像机与数字摄像机最大区别在于A.镜头不同 B.感光材料不同C.取景方式不同 D.驱动方式不同11.摄像摄影中的基本布光形式是A.单灯布光 B.五点布光C.三点布光 D.自然光布光12.8位色彩深度为A.16种颜色 B.256种颜色C.32768种颜色 D.16777216种颜色13.下列工序属于影像复制过程的是A.印片 B.冲片 C.洗片 D.测光14.数字化字幕制作中首要任务是A.字幕与时间码对位 B.输出成中间片系统的格式C.输出带中英文字幕的画底 D.中英文台本校对15.拍摄之后为画面添加对白属于A.预混 B.缩混 C.配音 D.录音16.与雷诺的活动视镜即一种连续活动画面的玩具相当的中国传统娱乐形式是。
A.走马盘 B.皮影戏 C.踩高跷 D.剪纸17.美国电视采用的视频制式是A.NTSC B.PAL C.NHK D.SECAM18.电影胶片的标准宽度为A.24mm B.35mm C.36mm D.45mm19.光波、声波、水波等都能越过障碍,这种现象称为A.波的反射 B.波的折射C.波的干涉 D.波的绕射20.人类约70%的信息获得是通过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嗅觉21.感光度的国际标准表示为 ·A.DIN B.GB C.ISO D.NT22.打板的作用是A.烘托气氛 B.记录镜头信息供剪辑用C.编号 D.表示开始23.取景器属于摄影机的A.光学系统 B.机械系统 C.驱动系统 D.监视系统24.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放映方法是偏振光法,简称A.偏色法 B.偏光法 C.偏振法 D.光法25.医疗、安检用的摄像机是A.黑白摄像机 B.彩色摄像机C。
《影视技术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影视技术概论》目录第一章影视技术的发明与发展第一节电影技术的发明与发展第二节电视技术的发明与发展第三节电影与电视的竞争和融合第二章电影影像活动原理第一节动态再现原理第二节电影影像活动原理第三节电影影像摄取与再现的技术要求第三章照明技术与光线处理第一节固有色和色温第二节光源与光线第三节光线处理第四章电影摄影机和电视摄影机第一节电影摄影机第二节电视摄像机第五章活动影像的记录第一节化学活动影像的记录第二节电子活动影像的记录第六章电影、电视的制作流程第一节电视的制作流程第二节电影的制作流程第三节微电影的制作流程第七章电影、电视中的声音第一节电影电视中声音的类型第二节电影、电视中声音的录制工艺第三节声音录制的设备及系统第四节杜比系统简介第八章电影放映技术第一节电影制作系统成果的最终显示第二节电影放映机第三节电影放映银幕第四节电影放映场所第九章特种形式电影第一节3D电影第二节4D电影第三节环幕电影第四节水下摄影第五节显微摄影第六节球幕电影第七节环球动感影院介绍第十章特技与电影第一节数字化影视制作的发展第二节影视后期制作概述第三节特效军团中的“名门望族”第一章影视技术的发明与发展第一节电影技术的发明与发展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一、草创初期1825年费东和派里斯的“幻盘”,由一张两面有画的硬纸片组成1832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和奥地利大学教授丹普弗尔同时发明了“诡盘”1834年英国人霍尔纳发明了“走马盘”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视觉暂留(duration of vision) 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
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
影视技术概论讲义草创初期早期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
然而,电影发行商发现,在播放电影时有一个讲评人来叙述故事、补上角色间的对话,可以更吸引观众。
没过几年,播放的电影都会在下边附上字幕,这样就可以在演员“说话”时,表示出他说的内容。
这使得讲评人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默片事实上,电影院老板经常替换掉讲评人,请乐师在电影放映时伴奏,若电影院有相应乐器的话,通常是钢琴师或风琴师。
伴奏的音乐应该随时符合电影的情节气氛。
有声电影后来,技术的进步允许制片人创作与电影画面同步的音轨,使得电影进入了有声时期。
史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电影是爵士歌手(1927年)。
音轨的录制可以与拍摄电影相分离,但真人电影音轨录制,许多部分是与拍摄画面同时进行的。
有声电影发明后,无声电影和电影院里的乐师迅速销声匿迹。
彩色电影电影发展最后一个重要步骤是彩色电影于1930年左右的引入。
彩色电影取代黑白电影更是个逐渐转变的过程。
随着彩色技术的改良,越来越多的电影是彩色的,到今天,可以说已经基本没有黑白电影了。
不像摄影,出于某些考虑用黑白胶片比较好,拍电影几乎没有不用彩色的理由。
极个别的例外,例如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辛德勒名单》,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通常都是出于其他艺术考量。
电脑特效CGI在电影制作初期,电影的特效(特别效果)镜头加以各项技术来配合。
到如今,电脑已大量配合应用在电影制作上,一些镜头演员仅需端坐在特制椅子上,做一些表情和动作即可,而出现在银幕上的背景和剧情简直不可想像,因为以电脑来做编辑影片的工作取代一味繁琐的步骤,使最后出厂的拷贝品质与已往的产品亦不可同日而语了。
1.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电影放映机(15张)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
2.1825年发明的“幻盘”,它的最早的形状是一张硬纸板的圆盘,一面画着小鸟,一面画着鸟笼,当圆盘转动时,小鸟就好象关在鸟笼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