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植物采集
- 格式:ppt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18
浮游动植物采样方法
一、浮游植物定量
用1L的塑料瓶,直接在采样点装满水,加10-15ml的鲁哥试剂,摇匀。
鲁哥试剂即将6g碘化钾溶于20ml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4g碘充分摇动,待其完全溶解后,定容至100ml,即配成鲁哥氏液。
二、浮游植物定性
定性样品用孔径约0.064 mm的25号浮游生物网在水面下约0.5 m处以适当的速度作“∞”字形来回拖动1~3 min,获得的浓缩样,放入50ml的白色方瓶中,添加适量的鲁哥氏液固定。
三、浮游动物定量
表层取水样10L(中层和底层取20L水样)过25号浮游生物网,获得的浓缩样,放入50ml的白色方瓶中,4%添加的福尔马林溶液。
福尔马林溶液即40%的甲醛与蒸馏水按照1:9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
四、浮游动物定性
定性样品用孔径约0.064 mm的25号浮游生物网在水面下约0.5 m处以适当的速度作“∞”字形来回拖动1~3 min,获得的浓缩样,放入50ml的白色方瓶中,添加适量的鲁哥氏液固定。
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质的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的定义内陆水域浮游植物是指在内陆水域中漂浮或悬浮的微小植物,包括藻类、细菌和浮游植物等。
这些微小植物对于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水质监测和评价的重要指标。
二、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的目的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评估水质的优劣,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2.评估内陆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水质状况;3.监测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预防水生态系统的异常变化;4.为内陆水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的方法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两个方面。
1.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
野外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样品采集:采集内陆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样品,包括表层水样、底层水样和沉积物样品等。
(2)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包括过滤、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
(3)数据记录:记录样品的采集时间、地点、深度和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等。
2.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是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实验室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1)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包括过滤、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
(2)数据分析:对样品中的浮游植物进行分类、计数和统计分析等。
(3)结果报告:将实验室分析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包括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等。
四、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的注意事项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采样时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避免采集到不同深度和不同位置的样品混合在一起。
研究浮游植物常用的方法浮游植物是水中的微型植物群体,主要包括藻类和悬浮植物等。
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水中有机物的重要来源,还能够维持水质平衡,并为其他生物提供生活所需的氧气。
因此,研究浮游植物的分布、生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研究浮游植物常用的方法:1. 采样分析法:这是最常见的研究浮游植物的方法之一。
在湖泊、河流或海洋中采集水样,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水中的浮游植物。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等信息。
2. 长时间监测法:利用自动水质监测仪器,连续监测水体中的浮游植物。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时间序列的数据,揭示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并与环境因素进行关联分析。
3. 光合作用测定法:通过测定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合色素含量等参数,评估其生长和活性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浮游植物对光照强度和营养物质的响应能力,揭示浮游植物的生态适应性。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和DNA测序,对浮游植物的种类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
通过提取和分析浮游植物的DNA,可以鉴定浮游植物的种类,甚至对未知种进行分类鉴定。
5. 滨浅法:该方法是在滨浅区域布置采样设备,如固定附着式采枝器、正接触落水手法、藻类拉网法等。
通过长时间的滨浅观察和采样,可以评估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和生态特征。
6. 光合与呼吸测定法:该方法基于浮游植物在光合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通过测量水样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可以推导浮游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进而评估其生态功能。
总结起来,研究浮游植物的常见方法包括采样分析法、长时间监测法、光合作用测定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滨浅法和光合与呼吸测定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浮游植物的分布、生态特征和生理过程,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浮游动植物的采集和标本保存一、采集用具25号筛绢浮游生物网,13号筛绢浮游生物网,吸管,标本瓶(50毫升小塑料瓶、玻璃吸管和200毫升塑料广口瓶),标本夹,吸水纸,台纸,镊子,采集刀,塑料桶等,固定液:鲁哥氏液(即I一IK溶液)、福尔马林(甲醛)。
浮游生物网制作方法如下:①规格。
网口直径为20厘米,网袋长60厘米,网底应安装一个带阀门的集中杯。
网袋的质地为尼龙筛绢。
筛绢的号码及网孔大小,随采集对象的大小而定。
采集大型浮游动物时,用13号(0.112mm)筛绢,采集小型浮游藻类时,用25号(0.064mm)筛绢。
②制作方法。
取3~4毫米粗的铜丝或铅丝作一个直径20厘米的网口,用以支撑网口始终张开。
用金属或玻璃制作一个带阀门的集中杯(或购买),用来收集过滤到的浮游藻类。
在网袋的上下口处接一段白布,使筛绢不与金属直接接触,以免磨损筛绢。
网袋缝合处也应加缝2厘米长的白布条,以加固缝合处。
二、采集方法淡水生物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各种不同的水体中,此外还有些生活在潮湿的土壤表面、树皮、墙壁及石壁上,极少数种类生于长年积雪的高山上;少数种类与其它动植物共生;或寄生在别的生物体中。
因此,各种藻类在其具体的生活状态、藻体的大小、生活环境及每年的发生时期都有很大差异。
因此,采集浮游生物首先需要对以上情况有基本了解,以便确定相应的采集方法。
1.浮游藻类这些藻类个体微小,单细胞或群体,没有鞭毛,完全借水力漂浮在水中或具鞭毛在水体中仅有微弱的运动能力,采集这些藻类可视具体情况进行采集。
①在水面较大、较深的水体中,应用25号浮游生物网采集。
采集时应把网没入水面下并以大八字形(∞)来回缓缓捞取。
水色较清、藻类数量少时可多捞一会,反之可少捞一会。
最后将网垂直提出水面,打开底管阀门,把标本液注入标本瓶中。
特别应注意作好记录,编号并在标本瓶上贴好标签。
在定量采集时分别取水体上、中、下层水在水桶中混合均匀,然后取200毫升装入广口塑料瓶中。
浮游动植物调查方法1.方法与原理1.1采样点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分布不是很均匀的,通常因水体形态、深度、水源几出口、风、光照以及其他环境条件而差异,因此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采样。
在一般情况下,湖泊的湖湾和中心部分,沿岸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不同。
当有风引起水流时,浮游生物多聚集在水流冲击的下风向一侧,总量较高。
此外,水源入口处,不同时间各水层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有所不同。
采样点的数目根据水体的具体条件而定。
水体面积大的,条件复杂的,采样点要多些;要有较高人力、时间和经费等条件允许的,采样点也可以多些。
1.2采集采集工具主要有采集网和采水器。
当一般定性采集时,可站在船舱内或甲板上,将采集网系在竹竿或木棍前端,放入水中作∞形循回拖动(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拖动速度不要超过0.3米/秒。
如若拖动太快,水在网内会发生回流,将使网内的浮游生物冲到网外。
当一般定量采集时,各种类型的采水器均可使用,但一定要能分层采水。
在水深不超过10米的水体采样时,可用自制的采水器。
采水器可以采集到那些易从网孔中漏失的微小浮游生物。
但因采集水量有限,很难采到密度较稀和游动能力强的较大类型种类。
1.3固定和保存采到的样品必须在5分钟以内加以固定。
常用的固定液有福尔马林、刘哥氏液、甘油—福尔马林保存液、Rodhe碘固定液。
福尔马林为含有40%甲醛的药品。
一般按每100毫升水样加入约4毫升福尔马林(含1.6%甲醛),也就是说用4%福尔马林固定。
1.4浓缩化学沉淀法:所才水样用福尔马林加以固定静置1—2昼夜使之沉淀,用宏吸管吸去上面清夜,将下层包括沉淀物的浓液移入小容器中,再静置沉淀。
必要时可反复进行,直到浓缩到10—50毫升为止。
1.5观察与鉴定对所采到的浮游生物种类进行全面的种的鉴定,是一项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的工作,常常需要各方面的专家协同进行。
种类鉴定可采用检索表和图鉴相结合的方法。
1、叶绿素a粒度分析:1.1 物料仪器准备:a) 采水:1L广口瓶(12个),叶绿素采样记录表(表H.1);b) 抽滤:包括滤器、支架、抽滤瓶和真空泵;滤膜:200µm筛绢、20µm筛绢、2µm 核孔滤膜、0.65µm孔径玻璃纤维滤膜;(滤后滤膜应在1h内提取,若无条件提取测量,可将滤膜对折,用铝箔包好,存放于低温冰箱(-20℃)保存期可为60d或放入液氮中保存期可为一年);c) 仪器设备:-20℃低温冰箱,荧光分光光度计(激发光波长450nm,发射光波长685nm),分光光度计,提取瓶。
d) 试剂:标准叶绿素a溶液(制备:过滤一定量的生长良好、处于指数生长前期的培养硅藻,用90%丙酮提取其叶绿素a,或者用90%丙酮溶解一定量的市售叶绿素a结晶,浓度大约为ρ=1mg/dm3);体积分数为90%的丙酮;体积分数为10%的盐酸;碳酸镁溶液(MgCO3)=10g/dm3。
2、微型、小型浮游植物(2µm~200µm):2.1 物料仪器准备:a) 采样:1L样品瓶10只(采水不少于500cm3)、200µm筛绢(预过滤)、20µm筛绢b) 固定剂:预固定:鲁哥氏液(Lugol’s solution):100g碘化钾溶于1 dm3蒸馏水,加入50g碘使其溶解,再加入100cm3冰醋酸;保存固定:缓冲甲醛溶液:商用甲醛(40%)加入同量蒸馏水,1 dm320%的甲醛溶液加100 g六次甲基四胺。
c) 保存样品后:总编号、浮游生物海上采样记录表(表H.11)d) 计数和鉴定仪器和物料:落射荧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取样管,浮游植物计数框、采水浮游生物标本个数计数记录表或浮游植物细胞个体记录表(表H.14和表H.15)3、微微型浮游植物(<2µm):3.1 物料仪器准备:a) 采样:小采样瓶(每次采水宜不少于30cm3)、铝箔纸(包裹采样瓶避光)、20μm筛绢(预过滤)、海洋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海上采样记录表(表H.9)、移液管(1ml移液器)、预先贴好标签的冻存管、2μm核孔滤膜b) 仪器:液氮罐、超低温冰箱、流式细胞仪c) 试剂:固定剂:多聚甲醛(10%水溶液,经0.2μm微孔滤膜预过滤),戊二醛(电子显微镜等级,25%水溶液,经0.2μm微孔滤膜预):多聚甲醛和戊二醛的混合液;液氮;注:10%多聚甲醛水溶液的制备:在通风橱中把10g多聚甲醛放在85cm3蒸馏水中,在70℃加热2h 使其均匀混合;加入少量NaOH溶液(1 mol/dm3)直至溶液澄清;加入10cm310%磷酸缓冲液,调节pH到7.5,溶液体积到100cm3;使用Whatman玻璃纤维滤膜(Grade 113)过滤,将过滤后的多聚甲醛溶液分装于10 cm3试管中,储存于-20℃下。
水体浮游植物分析规范参考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DB43/T 432-2009➢水层设置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混合均匀水体,可以只采表层(0.5m)水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0.5m处,底层水在离泥面0.5m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对于深水湖泊,取样的水层可以将取样间隔加大,如0m,10m,20m,50m, 100m。
➢采样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
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
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
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固定浮游植物样品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
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则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4%。
现行的一些规律性的方法为:取水样,500ml,加入5ml鲁格,虹吸到30-50ml,加入1ml甲醛。
➢水样的沉淀和浓缩固定后的浮游植物水样摇匀倒入固定在架子上的1L沉淀器中,2h后将沉淀器轻轻旋转,使沉淀器壁上尽量少附着浮游植物,再静置24h。
充分沉淀后,用虹吸管慢慢吸去上清液。
虹吸时管口要始终低于水面,流速、流量不能太大,沉淀和虹吸过程不可摇动,如搅动了底部应重新沉淀。
吸至澄清液的1/3时,应逐渐减缓流速,至留下含沉淀物的水样20mL~25(或30~40)mL,放入30(或50)mL的定量样品瓶中。
用吸出的少量上清液冲洗沉淀器2次~3次,一并放入样品瓶中,定容到30(或50)mL。
如样品的水量超过30(或50)mL,可静置24 h后,或到计数前再吸去超过定容刻度的余水量。
浓缩后的水量多少要视浮游植物浓度大小而定,正常情况下可用透明度作参考,依透明度确定水样浓缩体积见表3,浓缩标准以每个视野里有十几个藻类为宜。
浮游动植物调查方法1.方法与原理1.1采样点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分布不是很均匀的,通常因水体形态、深度、水源几出口、风、光照以及其他环境条件而差异,因此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采样。
在一般情况下,湖泊的湖湾和中心部分,沿岸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不同。
当有风引起水流时,浮游生物多聚集在水流冲击的下风向一侧,总量较高。
此外,水源入口处,不同时间各水层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有所不同。
采样点的数目根据水体的具体条件而定。
水体面积大的,条件复杂的,采样点要多些;要有较高人力、时间和经费等条件允许的,采样点也可以多些。
1.2采集采集工具主要有采集网和采水器。
当一般定性采集时,可站在船舱内或甲板上,将采集网系在竹竿或木棍前端,放入水中作∞形循回拖动(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拖动速度不要超过0.3米/秒。
如若拖动太快,水在网内会发生回流,将使网内的浮游生物冲到网外。
当一般定量采集时,各种类型的采水器均可使用,但一定要能分层采水。
在水深不超过10米的水体采样时,可用自制的采水器。
采水器可以采集到那些易从网孔中漏失的微小浮游生物。
但因采集水量有限,很难采到密度较稀和游动能力强的较大类型种类。
1.3固定和保存采到的样品必须在5分钟以内加以固定。
常用的固定液有福尔马林、刘哥氏液、甘油—福尔马林保存液、Rodhe碘固定液。
福尔马林为含有40%甲醛的药品。
一般按每100毫升水样加入约4毫升福尔马林(含1.6%甲醛),也就是说用4%福尔马林固定。
1.4浓缩化学沉淀法:所才水样用福尔马林加以固定静置1—2昼夜使之沉淀,用宏吸管吸去上面清夜,将下层包括沉淀物的浓液移入小容器中,再静置沉淀。
必要时可反复进行,直到浓缩到10—50毫升为止。
1.5观察与鉴定对所采到的浮游生物种类进行全面的种的鉴定,是一项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的工作,常常需要各方面的专家协同进行。
种类鉴定可采用检索表和图鉴相结合的方法。
浮游植物的采集计数和定量方法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底层生物类群,对于水质评价、生态监测以及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准确、高效地采集、计数和定量浮游植物是水环境研究的关键步骤。
下面将介绍浮游植物的采集计数和定量方法。
一、浮游植物的采集方法:1.根据采样目的和特定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常用的采样方法有以下几种:(1)铁丝网挡截式采样:在浮游植物出现较为集中的水域使用,将铁丝网固定在一个框架上,让水流通过铁丝网,实现浮游植物的挡截和收集。
(2)网捞式采样:适用于浮游植物密度较高的水域,用网捞将浮游植物从水中捞出。
(3)浮游植物捕集器的采集:常用的浮游植物捕集器有浮游植物网式捕集器、浮游植物漏斗捕集器、浮游植物湖泊型捕集器等。
2.采样前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宜选择浮游植物密度较高的水域进行采样。
采样容器要先用水冲洗,尽量不带有任何异物,以避免对采样物质的污染。
3.采集浮游植物时应避免过度搅荡水体,以防浮游植物的破碎和污染。
4.采集样本时要注意保持样本的完整性,以确保后续的计数和分析的精确性。
二、浮游植物的计数方法:1.显微镜计数法:将采样的浮游植物样本放入显微镜下,通过目视计数的方式,记录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数量。
2.染色计数法:采用一些常见的染色剂(如碘酒、卡内基氏溴酸可乐定等)将浮游植物样本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对染色后的样本进行计数。
3.流式细胞仪计数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可以对样本中的细胞进行高效、自动化的计数和分析。
三、浮游植物的定量方法:1.干重法:将采集回来的样本在高温下干燥至恒定重量后,通过测量干物质的质量差值计算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2.叶绿素-a含量测定法:通过提取样本中的叶绿素-a,利用比色法测定其叶绿素-a的含量。
然后根据叶绿素-a的含量可以推算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3.DNA分子量法:通过提取样本中的DNA,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其DNA的分子量。
再根据已建立的浮游植物DNA分子量和生物量的线性关系,可以推算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