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6大安全隐患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6大安全隐患

作者: 来源:生物技术世界发布者: 刘斌类别:专题3-转基因食品安全日期: 2006-11-14 今日/总浏览: 10/19493

由于无法预测将基因转入一个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广泛争论的焦点。早在联合国于1992年公布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条款中,就已明确提出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风险,要求制定或采取办法酌情管制、管理或控制由生物技术改变的活生物(LMO或GMO)在使用和释放时可能产生的危险,既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也要考虑到对人类健康的危险。最近,发生在国内的亨氏米粉风波、转基因水稻是否能走上餐桌等问题,再次引发舆论对转基因食品新一轮热烈讨论。

转基因作物的现状

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诞生,此后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方面的研究。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实现商品化种植且发展迅猛,全世界每年的种植面积均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据2005年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发布的年度报告,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从已从当初的6国170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21国9000万公顷,其中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及巴西4国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全球的90%以上。仅4种主要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的总市值就已攀升至52.5亿美元,预计今年将突破55亿美元。

在我国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植物只有棉花、野天牛花、番茄、甜椒,其中棉花规模最大,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60%以上,而后两种已经没有推广价值且许可证已经失效。此外,我国进口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和油菜籽,据统计,去年仅大豆就进口了1500万吨,与我国自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数量相当,主要用做加工原料,生产豆油、豆腐、豆奶等制品,其中,转基因大豆色拉油的比例可能高达80%以上。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涉及转基因作物释放到田间去,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造成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和生物多样性等。转基因作物所引起的生态安全性问题,已有部分在实验室水平得以证实或发生了实例:

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演变为农田杂草

由于导入新的外源基因,转基因作物获得或增强了生存竞争和繁殖能力,使其在生长势、越冬性、耐受性、种子产量等方面,都强于亲本或野生种。若被推广种植,这些转基因作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机会特别大,因其又具有野生植物没有的各种抗性,将会迅速地成为新的优势种群,进而可能演变成农田杂草。例如,加拿大商业化种植具有抗除草剂及自播种特性的转基因油菜,仅几年后,其农田便发现了对多种除草剂(包括草甘膦、固杀草和保幼酮等)具有耐抗性的杂草化油菜植株。据专家预言,这种杂草化的转基因油菜,将成为加拿大草原地区危害最为严重的野草。

通过基因漂流影响其他物种

在自然条件下,栽培作物种内,栽培作物与其近缘野生种间,栽培作物和杂草之间都有可能发生基因漂流。例如,

引起广泛关注的墨西哥玉米污染事件,即在墨西哥偏远山区的野生玉米受到了转基因玉米DNA片断的污染,且污染比率高达35%。

转基因作物中的一些抗除草剂、杀虫剂和病毒的抗性基因就有可能通过花粉杂交等途径向其同种或近缘野生种转移,使其获得转基因生物体的抗逆特性,对其他作物构成严重威胁的“超级杂草”。而自然界生物间的协同进化或生物与非生物抑制因子间的对抗最终会出现适应或淘汰的结果。转基因抗虫作物的长期、大规模种植可能使目标害虫或非目标害虫对毒素蛋白的适应在群体水平上产生抗性,有可能产生侵染力、致病力更强的“超级害虫”,造成更大的危害。研究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对第一、第二代棉铃虫有很好的抵抗作用,但第三代、第四代棉铃虫已对该转基因棉产生了抗性。

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转基因作物作为外来品种进入自然生态系统,往往具有较强的“选择优势”,可能会影响植物基因库的遗传结构,淘汰原来栖息地上的物种及其它遗传资源,致使物种呈单一化趋势,造成生物数量剧减, 甚至会使原有物种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墨西哥玉米事件的发生,已经严重威胁到世界玉米起源中心地区的玉米生物多样性资源,玷污了墨西哥“玉米妈妈的圣洁”。

抗虫作物的抗虫基因不仅直接作用于目标害虫,对非目标害虫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伤害,进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有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田中昆虫群落、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稳定性等都有显著降低。另外,转基因作物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实验发现,喂食转基因马铃薯叶片的蚜虫瓢虫,其生殖能力较比喂食正常马铃薯叶片的蚜虫降低且存活时间减少。不久前发生在澳大利亚的小白鼠肺炎事件,终止了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的一项转基因豌豆研究计划,转基因豌豆中原本用来对抗象鼻虫的基因却对小白鼠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喂饲豌豆的小白鼠发生肺炎。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转基因食品在传统食品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不断在增加,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争论也将更加激烈。相对于传统的天然食品而言,转基因食品还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和未知的长期效应,其安全性,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尚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的检验。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担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在自然条件下存在许多过敏源。转基因作物通常插入特定的基因片断以表达特定的蛋白,而所表达蛋白若是已知过敏源,则有可能引起过敏人群的不良反应。例如,为增加大豆含硫氨基酸的含量,研究人员将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基因转入大豆中,而2S清蛋白具有过敏性,导致原本没有过敏性的大豆对某些人群产生过敏反应,最终该转基因大豆被禁止商品化生产。即便表达蛋白为非已知过敏源,但只要是在转基因作物的食用部分表达,则也需对其进行评估。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过敏性检测主要是依据1996年国际食品生物技术委员会等制订出的一套对改良食品的分析方法。

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和动物产生抗药性

抗生素抗性基因是目前转基因植物食品中常用的标记基因,与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转入目标作物中,用于帮助在植物遗传转化筛选和鉴定转化的细胞、组织和再生植株。标记基因本身并无安全性问题,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是其在基因水平上有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如抗生素标记基因有可能转移到肠道微生物上皮细胞中,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虽然目前的研究表明,这种可能性很小,但在评估潜在健康问题时,仍应考虑人体和动物抗生素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