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
- 格式:pdf
- 大小:574.83 KB
- 文档页数:1
缓控释肥研究报告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面积的利用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成本和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开始研究和开发非化学农业产品,其中缓控释肥是一种新型的肥料产品。
缓控释肥是一种以生物技术为基础,通过微生物发酵和羧甲基纤维素包膜技术制成的肥料,具有多种优点。
首先,缓控释肥中的微生物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次,缓控释肥具有长效性,可以持续释放养分,降低了肥料浪费程度,同时减少了污染环境的风险;最后,缓控释肥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更加符合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在缓控释肥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缓控释肥的配方和制备工艺需要进一步改进,同时对于不同作物和不同土壤类型的适应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但是总体来说,缓控释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 1 -。
匠心十年——中国首部缓控释肥产业白皮书发布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6年第22期本刊记者毛绪强针对专家们在会上展开的关于缓控释肥行业未来产业链发展的探讨,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周竹叶表示,2006-2015 年是我国缓控释肥行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十年。
缓控释肥的绿色、环保、高效等功能完全符合我国肥料行业平等结构调整方向。
5 月28 日,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缓控释肥十年发展峰会暨产业白皮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白皮书在此次峰会上首次对外发布。
该白皮书的发布是缓控释肥10 年产业发展在中国化肥行业发展的缩影,其对缓控释肥产业10 年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总结了缓控释肥产业关键技术的创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大面积推广应用等十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并对新型肥料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此白皮书对未来缓控释肥产业的持续迅猛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预示着我国化肥产业已全面进入了新的上升发展阶段,将有力推动化肥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农资行业供给侧改革进程,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缓控释肥产业助力推动化肥行业转型升级面对我国肥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转型升级,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明确指出,作为肥料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我国化肥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已居世界首位。
然而我国肥料行业也面临着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
对于未来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他认为,必须要大力发展新型肥料,并加大新型肥料的普及力度。
中国率先推广掺混缓控释肥的方法,在大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缓控释肥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对缓控释肥的利用和生产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到2020 年不但要实现化肥零增长,还要力争实现负增长。
”周长益如是说。
“如何加快研发速度、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理性健康发展、缩小与国外差距……这些是化肥产业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复(混)合肥、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及其它新型肥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创新型企业。
公司建有山东临沭、山东菏泽、安徽合肥、河南郸城、河南驻马店、贵州瓮安、辽宁铁岭等七个生产基地,并在北京、济南、华盛顿等地设有研发机构。
公司注册资本7亿元,总资产53.36亿元,员工5000余人,年生产能力300万吨。
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76.26亿元,利润5.46亿元,上缴税金1.39亿元。
缓控释肥市场占有率超过50%,产销量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1位,产能位居世界第1位。
2010年9月8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15亿元,为公司今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先后建立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省院士工作站、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北京金正大控释肥研究院、金正大(美国)新型肥料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与国内外4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战略或科研合作关系,拥有发明专利97项。
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到美国、德国、荷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先后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包膜控释肥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等30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新型作物专用控释肥研制及产业化开发应用”科技成果经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获得2008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包膜控释肥、水稻专用控释肥、腐植酸包膜控释肥产品被国家科技部、商务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环境保护总局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公司拥有完善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机制,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ISO14001环境认证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认证。
企业注册商标“金大地”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沃夫特”被评为全国消费者放心品牌。
我国推广缓控释肥时机成熟
佚名
【期刊名称】《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年(卷),期】2011(32)3
【摘要】化肥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但化肥的过度施用不仅会浪费资源能源,也将造成环境污染。
而缓控释肥料具有延长肥效、减少施肥次数、节省劳动力、提高肥料利用率、环境友好等诸多特点,对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我国缓控释肥在产品研发、产业化发展、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总页数】1页(P24-24)
【关键词】缓控释肥料;成熟;肥料利用率;产业化发展;粮食安全;环境污染;施肥次数;环境友好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40.2
【相关文献】
1.我国缓控释肥推广新目标:减肥、增效!2015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在金正大集团召开 [J], 陈熙
2.金正大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掀起施肥变革 2012年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胜利召开 [J], 崔海涛;高海波(通讯员)
3.金正大缓控释肥助推“种肥同播”技术推广——2011年全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会议侧记 [J], 于江灵
4.缓控释肥全国推广在快速推进——缓控释肥全国推广一年一大步 [J], 郑敏
5.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调研缓控释肥提出:抓住机遇乘势发展做大做强缓控释肥产业 [J], 黄慧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正大牵头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验收张强
【期刊名称】《中国农资》
【年(卷),期】2016(0)30
【摘要】近日,由金正大牵头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型缓控释肥与有机肥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在北京顺利通过验收。
该项目由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组织,共设缓控释肥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提升、缓控释肥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总页数】1页(P17-17)
【关键词】金正大;缓控释肥;技术创新战略;产业化技术;关键共性技术;计划项目;高效肥料;新型肥料;肥料生产;农业区划研究所
【作者】张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26.5
【相关文献】
1.四川达微科技公司、德赛尔化工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验收 [J], 李永智
2.金正大牵头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验收/河南“农惠网”助力农资经销商转型/北方局地应提前防范强对流天气 [J],
3.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牵头实施的两个"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课题验收 [J],
4.中国安科院牵头实施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顺利通过课题验收 [J],
5.天津院牵头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低钙水泥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建立缓控释肥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生产体系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引言•缓控释肥料技术研究现状•缓控释肥料产业化生产现状•建立缓控释肥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生产体系的战略规划CATALOGUE目录•缓控释肥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生产体系的实施措施•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引言缓控释肥料是一种新型肥料,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等优点,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化肥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缓控释肥料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生产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建立我国缓控释肥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生产体系,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农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
包括缓控释肥料制备技术、缓控释肥料性能评价、缓控释肥料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目的与内容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缓控释肥料技术研究现状缓控释肥料技术概述缓控释肥料是指通过特定工艺和材料,使肥料在施入土壤后缓慢释放,从而延长肥效,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新型肥料。
缓控释肥料分类根据制造工艺和特点,缓控释肥料可分为化学控制型、物理控制型和生物控制型等。
国内研究进展我国在缓控释肥料技术研发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料生产国和消费国。
国内主要研究集中在材料、工艺、配方等方面,并已取得重要突破。
国外研究进展国外在缓控释肥料技术研发方面起步较早,主要以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主。
这些国家在材料、工艺、配方等方面拥有较多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
国内外研究进展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新型缓控释材料和工艺,提高肥料养分释放的精准度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与工艺创新加强缓控释肥料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为评估其生态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与环境效应建立健全缓控释肥料的标准体系和检测方法,加强产品的质量监管和推广应用,提高我国缓控释肥料的国际竞争力。
坚持自主创新加快中国缓控释肥料行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缓控释肥料是一种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需求而释放养分的新型肥料,具有控制肥料养分释放、肥效周期长等特征,可使传统化肥利用率提高50%至一倍以上。
因此,由于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肥料对环境污染、减少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力投入、增产增效等等多方面的特点,缓控释肥料被称为“21世纪新型环保肥料”,成为人类化肥工业发展的方向。
第一部分发展缓控释肥料产业的重大意义一、中国化肥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化肥工业是保证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保障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国,因此粮食安全不但是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而依中国的国情来看,这种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中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大国,但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9%,却承担着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所以粮食产量必须依靠耕地单位面积单产增长来保持平衡。
化肥对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起到了巨大作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化肥在粮食单产增产中的作用可达55%—57%,对总产的贡献率可达30%—31%。
据全国化肥实验网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化肥在提高水稻、玉米、棉花单产的贡献率为40%--50%,小麦、油菜等作物可达50%—60%。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被称为“人类粮食的粮食”的化肥在中国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化肥工业是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基本物质保障。
美国人布朗曾发出“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可见解决了中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而化肥的作用可用诺贝尔奖获得者、绿色革命之父NORMAN BORLAUG的话来概括:中国要实现粮食生产的目标,用好化肥是第一重要的措施。
化肥是改善营养水平的物质基础化肥不仅是粮食的“粮食”,也是人类营养结构改善的重要保证。
2005年,中国人均肉、蛋、奶、的占有量分别为58.22KG、22.02KG、21.91KG,比198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74、6.45、14.07倍。
我国缓/控释肥料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来源:《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4).-1-4 作者:张夫道等阅读次数: 1331 现状1.1 百花齐放是我国缓/控释肥料研究的最大特色1972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李庆逵院士在我国首先开展缓释肥料的研制,基本上与日本同期研究。
1985年原郑州工学院许秀成、李菂苹使用磷酸铵钾盐包裹尿素成功。
至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展为世界上缓/控释肥料种类最多的国家。
1.1.1 包膜型缓释肥料1.1.1.1 包膜材料(1)热塑性材料:包括废弃地膜材料和树脂材料。
(2)废弃物改性材料。
(3)化成材料:在包裹肥料颗粒过程中,材料之间、材料与肥料养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成为防水膜。
(4)无机材料:硫磺,磷酸铵钾盐,高岭土,蒙脱土,硅藻土等。
(5)水溶性混聚物材料1.1.1.2 包膜设备(1)底喷式流化床,又称为流化床喷动塔。
(2)转筒连续装置。
1.1.2 内质型缓释肥料使用水溶内质性缓释剂与尿浆或NPK料浆充分融合技术,达到肥料氮缓慢释放的肥料,适用于高塔复混肥和尿素装置直接生产缓释肥料,也适用于半料浆法缓释复混肥料生产。
1.1.3 胶结型(或称胶粘型)缓释肥料使用具有胶结性能(胶粘性能)的缓释剂将肥料粉末粘结成具有缓释性能的圆颗粒肥料,适用于转鼓造粒的复混肥和缓释钾肥。
1.1.4 缓释型BB肥(1)将缓释尿素与颗粒状磷、钾肥或复混肥料掺混而成的肥料。
(2)按不同作物生育期需肥量将不同时间段释放的缓释肥料掺混而成的肥料。
1.2 自主创新形成了我国缓/控释肥料的独特体系我国缓释肥料的研制从起步阶段走的就是自主创新的道路,而且,一直围绕大田作物专用缓释肥料开展科研工作。
纵观我国缓释肥料行业,除了树脂包膜和硫包膜技术是引进日本、美国和加拿大技术并经过改进外,肥包肥技术、废弃物改性技术、化成材料包膜技术、水溶性混聚物技术、保水型缓释尿素技术、内质型缓释肥料技术,胶结型缓释肥料技术、缓释BB肥技术、缓释钾肥技术等均是我国科学家首创的,到目前为止,已获国内外授权的发明专利有20余项。
我国控释肥料研究的现状和展望作者:樊小林刘芳廖照源控释肥料(Controlled-release fetilizer,CRF)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农业、肥料制造业等行业和相关领域备受关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1998年立项第一个控释肥料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870433)以来,国家科技部相继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设立缓释、控释肥料项目,开展缓释、控释肥料的共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
至此,控释肥料和缓释肥料的研发不仅集聚了我国该领域的大部分科研人员和产业化机构,而且我国控释肥料和缓释肥料等新型高效肥料的研究与产业化也正在积极推进。
为了使我国控释肥料等新型肥料创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并取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开展包膜控释肥料研制的结果,就我国控释肥料研究进展做一浅析。
1 控释肥料研究及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我国开展控释肥料研制是为解决“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肥料问题”,在继“我国化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建议”的报告后,力图通过改造肥料而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结合我国国情,控释肥料的研制目标被锁定在三个方面:1)肥料的供肥量和供肥速度与作物吸收基本吻合;2)控释肥料本身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无污染;3)控释肥料的价格低廉,即一方面高端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同类产品,另一方面用于大田的中低端产品最终不增加农民的投入或不降低农民的收入。
不少学者也曾认为,包膜控释肥料、缓释肥料是世界肥料的发展方向,其原因是控释肥料及其延伸产品能明显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大降低施肥劳动强度。
全球现有包膜控释肥料消费量虽在l50万吨左右,但是近几年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很快。
中国是世界上的肥料消耗大国,目前年需要化肥1.2~1.3亿吨,但是肥料利用率低及其引发的问题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
因此,发展以包膜控释肥料掺混型的复合肥料将是我国肥料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之一。
如果按现有化肥消耗量的5%用包膜控释肥料代替,那么控释肥料和缓释肥料的大田作物需求量将为600~650万吨。
史丹利贵港新建缓控释复合微生物肥料项目获批廖志耀【期刊名称】《中国农资》【年(卷),期】2015(0)26【摘要】本报讯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下达2015年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专项资金安排方案,史丹利化肥贵港公司申报的《新建年产20万吨缓控释复合微生物肥料项目》顺利获批。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总页数】1页(P14-14)【关键词】复合微生物肥料;缓控释;贵港;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技术密集;知识经济【作者】廖志耀【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3【相关文献】1.科技支撑缓控释肥产业化升级——“控释包膜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取得创新性成果——“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型高效肥料创制”2009年度总结会召开 [J], 高海波2.缓控释肥料示范推广在全国启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栗铁申:推广应用缓控释肥料带动和引领行业发展 [J],3.湖南中盐红四方肥业100万吨/年缓控释复合肥生产基地一期40万吨/年缓控释复合肥搬迁改造项目 [J],4.首届缓/控释肥料研讨会暨全国缓/控释肥料协作组成立 [J], 冯元琦5.中国已成为缓控释和稳定肥料的最大生产和消费国第四届缓控释和稳定性肥料国际会议在京召开 [J], 胡泓林;郑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缓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摘要:在前人有关缓控释肥料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及分类等,重点阐述了缓控释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指出了缓控释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控释肥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缓控释肥、概念及分类、作物生长、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农田化学氮肥的利用率只有30%~35%[1],江苏省水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仅为19.9%,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50-60%[3],大部分氮素以各种形式进入到大气和水环境,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最近许多研究者特别指出了施用N肥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作用[4,5]。
提高养分,尤其是N素利用率,同时减少环境压力的一个可能的途径是应用控释或缓释肥料。
控释、缓释肥料可以避免土壤中养分过量供应,协调土壤养分供应与植物养分吸收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养分利用率和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成为肥料发展的新方向。
本文就控释、缓释肥料的效应及对作物的影响作了简单综述,以期为高效肥料在大田作物上的运用提供基本知识。
1 国内外研究、运用现状1.1 应用现状控释、缓释肥料开创与60年代中期的美国,之后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国家及地区产品相继问世,并且产量呈上升趋势[6]。
近年来在国际市场其年增长率为4.5%~5%[7],其中以美国和日本发展较快,欧洲次之。
在我国,早在74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展了钙镁磷肥包裹碳铵、尿素的研究工作[8],之后80年代中期开展了聚合物包膜、包囊肥料的研究,并用于花卉、果蔬市场,但是我国研究水平、生产及应用规模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欧洲和美国主要用于非农业市场,如高尔夫球场、园艺、温室、草坪和苗圃以及高价作物等[9]。
日本由于得到政府补贴政策和专用侧施插秧技术的配合,主要用于农业市场,70%用于水稻种植(可使氮素利用率提高到61%~82%),20%用于蔬菜。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情报部的调查,1998年种植水稻使用的氮肥中有11%为控释肥料[10]。
关注新型缓控肥料发展我市现代农业常雪艳;贺长征;孙玉河【摘要】介绍了缓释/控释肥料的概念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同时指出在天津市发展缓释/控释肥料的意义:不仅可改变传统施肥方式,免除二次或多次追肥,减少在追肥过程中的机械损伤,还可改良土壤环境,节省劳动力,提高产量和农业收入.【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年(卷),期】2005(011)001【总页数】2页(P36-37)【关键词】缓释/控释肥料;新型肥料;现代农业【作者】常雪艳;贺长征;孙玉河【作者单位】天津市种子管理站,天津,300061;天津市种子管理站,天津,300061;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天津,3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5我国现有化肥的当年利用率仅在38%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50%~60%)。
与此同时,我国化肥的需求量大,生产不能自足(自足率为85%)。
由于当年利用率低、施用量大,土壤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因此,我国化肥工业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主,兼顾增加产量的发展战略。
由于缓释/控释肥料具有缓释长效作用,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可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益,因此成为化肥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缓释/控释肥料是指以缓溶或难溶性的包膜材料包裹速溶性的肥料,使其养分缓慢透过包膜供给作物需要。
这种肥料的营养元素释放速度缓慢,在施入土壤后即使遇水也不会马上溶解,而是缓慢释放。
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包膜材料的透性和溶解性,控制养分的释放期,缓释期较长的可达一年以上。
缓释/控释肥料可以进行与种子接触性的基施,使用缓释期与作物的生长期相当的肥料可以满足作物全生育期的需要,简化农业耕作。
并且肥料与种子和根系直接接触,养分随根系的吸收缓慢释放,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经测定可高达60%,日本报道最高可达83%。
以色列Hsifa化学品公司20世纪80年代开发了以石蜡包裹KNO3缓释钾肥,以后又开发了以聚合物多层包膜KNO3或NPK三元复合肥,主要出口美国、西欧、日本。
缓控释肥料项目成果通过河南省科技厅鉴定——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高效施肥技术应用提供依据
孙克刚
【期刊名称】《中国农资》
【年(卷),期】2011(000)01X
【摘要】<正>近日,河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完成的"缓控释肥料特性及其在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中的高效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审查了有关技术资料,经质疑讨论,该项目立题正确,方法科学,技术路线合理,技术资料齐全,数据翔实,结论可靠。
在统筹土壤-作物-肥料一致性基础上,提出的缓控释肥料与速效肥料的配合施用技术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项目研究达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孙克刚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45.6
【相关文献】
1.黄河水院8项成果顺利通过河南省科技厅鉴定 [J], 道富
2.灵宝金源朝辉三项科技成果通过河南省科技厅鉴定! [J], ;
3.河南省江河纸业2项科研成果通过科技厅鉴定 [J],
4.“葡萄专用果袋及配套应用技术研究”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 [J], 蒯传化;魏志峰
5.新疆棉花、玉米、加工番茄高效施肥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顺利通过成果鉴定[J], 张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农业大学与中盐红四方“新一代缓控释肥料技术”成功签
约
佚名
【期刊名称】《安徽化工》
【年(卷),期】2012(38)2
【摘要】2012年3月26日,中国农业大学与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协议,将可降解高分子包膜控释肥料中试生产技术,转让给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合作将易降解高分子包膜控释肥料推向市场。
【总页数】2页(P74-75)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试生产技术;缓控释肥料;可降解高分子;包膜控释肥料;盐;股份;安徽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2.622
【相关文献】
1.中国农业大学与中盐红四方签署技术转让协议——“新一代缓控释肥料”在全国推广应用 [J], 张涛
2.携手红四方共谱新篇章——中盐红四方二0一一年新型肥料推广应用发布会暨新型肥料研究应用论坛圆满闭幕 [J], 师蓉;郑敏
3.中国农业大学与中盐安徽红四方合作推广应用新一代缓控释肥料 [J], 吴世书;束维正
4.中盐红四方与中农大“新一代缓控释肥料技术”成功签约 [J],
5.湖南中盐红四方肥业100万吨/年缓控释复合肥生产基地一期40万吨/年缓控释复合肥搬迁改造项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