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后现代主义,不是陌生的词汇但它的概念却往往是模糊的。我们在这也就简单的定义成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和设计运动。

后现代主义设计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随后很快发展到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广泛领域,其风格特征是,它是以反对现代主义设计艺术为思想基础,在设计方法设计语言及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没有一种主流思想。总体上讲,后现代主义设计有以下四个表现:第一,反对设计形式单一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第二,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第三,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产品的人文含义,主张新旧柔和,主张兼容并蓄。第四,关注设计产品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设计的结果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后现代主义设计所表现出来的即是一种历史产物的反思的结果,同时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从前面所述“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探索者文杜里和詹克斯的理论中,以及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可以总结发现,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之下,作为设计领域最重要分支之一的建筑,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第二,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所谓“文脉主义”。

第三、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点,

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上述特点,是在一个历史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在所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一方面,正如我们前面所指出的,从现代主义受到质疑到否定,从后现代主义萌芽到最终确立,有一个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建筑作为一切艺术的综合,它不仅受到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而且还与现代科技,特别是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科技的每一进步,可能会改变建筑的结构形式和装饰面貌。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从爱德华•杜勒尔•斯东于1955年设计新德里美国大使馆开始,在欧、美、日本乃至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中,出现了不少的设计师,设计了大量的、著名的具有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的作品。

(1)作为后现代主义奠基人之一的罗伯特•文杜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积极构建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同时,将其思想付诸实践。设计了“我母亲的住宅”和“公会楼”。这两幢建筑一反现代主义方正简洁、统一规范的建筑风格,更加注重对传统的提取、形式的变化和空间的复杂化。

(2)斯特林•詹姆斯,他的代表性设计是德国斯图加特新国家艺术馆、剑桥大学历史系大楼等。其前者建筑设计整体上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的结构、古典主义的装饰和波普风格的细节,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奇特而又古怪的感受。

(3)巴西建筑师尼迈耶尔,他设计的建筑很多,纽约万国博览会巴西馆、巴西议会大厦、巴黎法国共产党总部大厦等。他在勒科布西埃设计风格的基础上结合巴西传统的葡萄牙巴洛克式曲线美,融入巴西本土气候特征、民俗因素,谋求适度的技术、艺术、功能的合理性,从而形成了他极具个人特色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

(4)华裔美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1935年赴美国宾州大学学习建筑,后因战争而滞留美国。从40年代至1990年,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作品,著名的有上海美术馆、夏威夷东西文化交流中心、纽约基辅湾公寓大楼、全球大气研究中心、肯尼迪纪念图书馆、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北京香山饭店和香港中国银行的中银大厦等。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聿铭一生的设计,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光与空间结合,使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做设计”是他的名言。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意义

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非常分歧,又往往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相关。部分人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他们特别指责与现代主义相联系的国际式建筑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原有建筑文化不能协调,破坏了原有的建筑环境。此外,经过

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士则认为现代主义建筑会随时代发展,不应否定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他们认为:现代主义把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同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结合起来是正确的,主张建筑师关心社会问题也是应该的。相反,后现代主义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装饰、象征、隐喻传统、历史,而忽视许多实际问题。

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义和手法主义,是表面的东西。因此,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认为:现代主义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两者的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并论。

也有的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指出现代主义的缺点是有道理的,但开出的药方并不可取。认为后现代主义者迄今拿出的实际作品,就形式而言,拙劣平庸,不能登大雅之堂。还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并没有提出什么严肃认真的理论,但他们在建筑形式方面突破了常规,他们的作品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