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病-人动物共患寄生虫病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80
寄生虫病概述和防控策略参考答案1人兽共患寄生虫病A是在家畜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一些寄生虫病。
B是在野生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一些寄生虫病。
C是在动物和野生动物之间自然地传播着一些寄生虫病。
D是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一些寄生虫病。
考生答案:D2土源性寄生虫病A由寄生虫通过土壤传播给人类的寄生虫感染。
B由寄生虫通过受污染的土壤传播给人类的寄生虫感染。
C由昆虫通过受污染的土壤传播给人类的寄生虫感染。
D由寄生虫通过水传播给人类的寄生虫感染。
考生答案:B3虫媒寄生虫病A是由臭虫传播的寄生虫病。
B是由宠物参与传播的寄生虫病。
C是由家畜传播的寄生虫感染。
D是由媒介生物传播的寄生虫感染。
考生答案:D4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影响是:A影响“六生”:生命、生活、生产、生育、生长、生趣B影响“六生”:生命、生活、生存、生育、生长、生趣C影响“六生”:生命、生活、生产、生性、生长、生趣D影响“六生”:生命、生活、生产、生性、生长、生机考生答案:A5寄生虫病防治方针A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学科合作B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联防联控C预防为主、因地制宜、监测预警、联防联控D预防为主、因时制宜、分类指导、联防联控考生答案:B6食源性寄生虫病A通过摄入受寄生虫感染的食物或水而传播的寄生虫感染。
B通过摄入食物或水而传播的寄生虫病。
C通过摄入食物而传播的寄生虫病。
D通过饮用已被粪便污染的水而传播至人体的寄生虫病。
考生答案:A7肝吸虫病可造成人体发生:A胆管癌B肝硬化C胆囊结石D胆管炎考生答案:A,B,C,D8我国消除疟疾的主要经验包括:A监测预警、疫点处置B社区参与、防治结合C政府重视、部门配合D专家指导、社区参与考生答案:A,B,C,D9蜱可传播的寄生虫病包括:A泰勒虫病、森林脑炎、莱姆病B巴贝虫病、森林脑炎、出血热C巴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丝虫病D巴贝虫病、泰勒虫病、丝虫病考生答案:C,D10黑热病的主要防控措施A犬只管理B家畜治疗C白蛉监测D病例管理考生答案:A,C,D11蚊传播的疾病包括:A疟疾B基孔肯雅病C淋巴丝虫病D肝吸虫病考生答案:A,B,C12包虫病的终宿主是:A狐狸B流浪犬C牧牛D牧羊犬考生答案:A,B,D13今后寄生虫病防治的新挑战包括:A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B防止黑热病等虫媒病向周边扩散C寄生虫病监测点的数据利用D防止疟疾输入引起再传播考生答案:B,C,D14列入人畜传染病名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包括:A日本血吸虫病B蛔虫病C棘球蚴病D旋毛虫病考生答案:A,C,D15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性防治策略含有以下措施:A以机代牛B化学灭螺C家畜治疗D安全用水考生答案:A,D16中国消除淋巴丝虫病和疟疾的时间分别为:A、2007年、2021年B、2006年、2021年C、2007年、2020年D、2006年、2020年考生答案:A。
简述人畜共患“包虫病”的防治措施1. 包虫病概述包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它可以感染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
包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牧区,给人畜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2. 防治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包虫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A. 教育宣传教育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和牧区居民的宣传,告知他们包虫病的预防知识、症状和治疗方法,并注意人畜卫生的重要性。
B.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包虫病的关键。
农村和牧区应该加强粪污和废弃物的处理,定期清理杂草和废旧物品,减少传播病媒的栖息地。
C. 饮用安全水源安全的饮水是预防包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村和牧区居民应该喝用煮沸的水或经过过滤消毒的水,避免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
同时,应该定期检测水源中是否存在包虫病虫卵。
D. 健康教育和卫生教育加强健康教育和卫生教育对于预防包虫病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生食蔬菜水果前浸泡消毒等。
E. 动物管理包虫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因此,动物管理也是防治措施之一。
养殖户应定期给动物进行驱虫和兽医检查,对疫区动物进行隔离。
同时,要控制野生动物与家畜的接触,避免传播包虫病。
F. 家畜检疫加强家畜检疫工作对于控制包虫病的传播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出售和进口的家畜进行检疫,并对疫区家畜进行隔离和治疗。
G. 医疗卫生保障健康的医疗卫生保障是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部门应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救治服务。
3. 结束语综上所述,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包虫病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通过教育宣传、环境卫生管理、饮用安全水源、健康教育和卫生教育、动物管理、家畜检疫以及医疗卫生保障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包虫病的传播。
人畜共患病: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家畜以牛、羊感染为主,其次猪、犬、马、骡、驴、猫等也能感染。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家畜以牛、羊感染为主,其次猪、犬、马、骡、驴、猫等也能感染。
病原学病原为日本血吸虫,其成虫寄生在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中。
成虫雌雄异体,雌虫细长,呈黑褐色,长15~26毫米,宽0.3毫米。
雄虫呈乳白色,较粗短,长10~26毫米,宽O.5~O.55毫米。
虫卵呈短椭圆形,淡黄色,壳薄无盖,在其侧方有一小刺,卵内含毛蚴。
雌虫在血管内产卵,卵一部分随血流到达肝脏,被结缔组织包围;另一部分逆血流到达肠黏膜下,损伤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卵孵出毛蚴,进人钉螺体内发育成许多尾蚴,而后离开钉螺,含尾蚴的疫水与人畜皮肤、口腔等接触而感染,随血进入门静脉中寄生,发育为成虫。
流行病学带虫的哺乳动物和人都是本病的传染源。
易感动物除牛、羊、猪、犬、马以外,还有家兔、沟鼠、大鼠、小鼠等。
中间宿主钉螺属湖北钉螺,只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无钉螺的地方,均不流行本病。
由于钉螺活动和尾蚴逸出都受温度影响,因此本病感染又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5~lO月为感染期,冬季通常不发生自然感染。
动物的感染与年龄、性别无关,只要接触含尾蚴的水,同样都能感染,但黄牛、犬等动物感染尾蚴后,虫体发育率高,粪便中排卵时间长,而在水牛和马中虫体发育率低,粪便中排卵时间短,虫体在水牛体内存活寿命较短,一般2~3年,但在黄牛体内寿命可达10多年,孕母畜可通过胎盘或感染胎儿。
临床症状牛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可呈现急性和慢性型。
急性型:体温升到40°C以上,呈不规则的间歇热。
食欲减退,精神迟钝。
急性感染20天后发生腹泻,转下痢,粪便夹杂有血液和粘稠团块。
贫血、消瘦、无力,严重可引起死亡。
慢性型:吃草不正常,时好时差,精神较差,有的病牛腹泻,粪便带血,日渐消瘦,贫血,母牛不孕或流产,犊牛生长发育缓慢。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防治摘要】在对畜禽养殖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寄生虫病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以及畜禽的健康,为了保证人们和畜禽的健康,确保我国畜牧业的良好发展,降低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概率,文章对当下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寄生虫;人畜;诊断;防治;人畜共患病(zoonosis)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是人类和牲畜两者自然传播和传染的疾病,可以通过唾液、粪溺、牲畜皮毛、皮肤垢屑传播。
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的类型比较多,病原体种类包括寄生虫、衣原体、病毒以及细菌等。
通过翻阅和检索大量资料可以看出,现在世界上动物传染性疾病有上百种。
通过对人畜共患病的寄生性动物并和传染病来说也有三百种,也有相关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发现人畜共患病的种类也比较多。
一、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弓形体病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也可以被称之为弓形虫病,主要是通过刚地弓形虫导致人类、哺乳动物、禽类感染共患病,弓形体病可以几声道人类和动物的有核细胞内,主要是以猫科动物为终末宿主。
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通过食物、饮水、黏膜、污染的手指、玩具或其他媒介经口进入体内,不同动物和人类感染弓形体病后就会成为该病的传播者,弓形体病的分布比较广,寒冷干燥地区感染弓形体病的概率比较小,温暖潮湿地区感染弓形体病的概率比较高,弓形体病对羊和猪的危害比较高,会导致畜牧业的整体发展,还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
弓形体病需要去医院做检查,查处病原体或者是特异性抗体后方可以确诊[1]。
防治手段:服用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片即可。
弓形体病的防治手段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不能让猫随便进出家中,防治毛磊粪便和饮水区域污染住宅,防治鼠类流窜,提升屠宰检疫和产地检疫。
如果有生肉或者是半熟的肉坚决不能吃,如果家中有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或者是养殖户来说需要做好保护措施。
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包虫病包虫病(Echinococcus granulosus)地区性比较强,也可以被称之为棘球蚴病或地方性寄生虫病,主要存在与狐狸、犬、狼等动物体内,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类肺、肝、脑或其他器官内导致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属于慢性疾病,但还是会威胁到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其中绵羊患病后情况比较危及。
几种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症状与防治-种养技术王伟星,刘亚辉,赵国辉,谢蕾,尚永丽(山西省芮城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044600)通过多年的综合性防治,我国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还并未完全消除,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1 日本分体吸虫病日本分体吸虫病是由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牛、羊、猪、人等多种哺乳动物肠系膜血管中引起的疾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多发,是危害比较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终末宿主包括人、牛。
虫体形态呈线状、雌雄异体,有腹吸盘和口吸盘,有抱雌沟。
发病后,由于动物种类、体格差异以及感染轻重强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
急性型:体温升高40℃以上,不规则间歇热,常见于犊牛。
精神状态差,食欲不振,腹泻,严重的可以看见粪便呈稀水样,几个月之后死亡或者转为慢性。
慢性型:大多数动物都是此型,主要表现为间断性的腹泻,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乏力,逐渐变瘦,排出血便。
人感染后先出现皮炎,然后咳嗽、有痰液、咳血,之后会有发热现象,肝脏肿大,腹泻、逐渐消瘦及贫血。
全身无力,儿童感染发育不良,女性感染不孕。
病检可见肝脏肿大,肝表面和切面有高粱粒大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结节。
大肠壁有坏死灶及溃疡。
一般可在肠系膜血管和门静脉中可发现虫体。
粪便采用生物热堆积发酵处理的方式以杀灭虫卵,对患病动物及带虫者进行治疗,同时开展预防性驱虫,保护水源,防止水源污染,对动物进行轮牧,可用氯硝柳胺、贝螺杀等药物消灭中间宿主钉螺,治疗药物为吡喹酮、六氯对二甲苯、硝硫氰胺。
2. 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是由卫氏并殖吸虫寄生于人、猫、犬及多种动物肺脏引起的疾病,也称肺吸虫病。
还可寄生于脑、脊髓、眼、腹腔、肝脏等,全世界都有此病发生,对人危害严重,属于突出的人畜共患病。
虫体为中型虫体,呈红褐色,有体棘。
本病发病呈慢型,一般在吞食囊蚴后数天左右,大多症状在90~180天出现。
症状不同,有轻重之分。
轻的仅见食欲下降、嗜睡、营养不良、早期有咳嗽现象,痰液多呈白色黏稠状并有腥味。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名词解释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也被称为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指某些寄生虫病同时影响
人类和动物的疾病。
这些病原体包括寄生虫和原生动物,它们可以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共同接触,以及共同的环境、饮水和食物等途径进行传播。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并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尤为
普遍。
这些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对于低收入社群和农民来说,往往造成重大经济负担。
一些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包括钩虫病、囊虫病、包虫病、蛔虫病、弓形虫
病等。
这些疾病可通过日常生活或接触受感染动物的方式传播,例如通过接触受污染的土壤、食用未煮熟的被感染的食物、饮用未经净化的水等。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综合方法。
这包括教育公众如何正确处理
和烹饪食物、改善卫生设施和饮用水质量、提高农民和兽医的健康意识、加强动物疫苗接种和驱虫治疗、建立跨学科的卫生团队等。
此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也是应对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重要举措。
总之,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一类同时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寄生虫病,其传播途径
多样,预防和控制需要综合的措施和国际合作。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干预措施,我们可以减少这些疾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威胁,保障人兽共处的和谐共存。
传染病防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
着一些寄生虫病。
这些寄生虫既可寄生在人体,也可寄生在脊椎动物(家畜和野生动物)体内,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互为传染来源,这种寄生虫病就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知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近70种,其中较常见的约30种。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病原体种类多,传播途径复杂,受害人群或宿主广泛,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有些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涉及多种家畜和人的健康,能导致人体发生严重疾病,对公共卫生威胁很大,同时又引起家畜发生疾病,严重流行时导致大量死亡,造成畜牧业经济的巨大损失。
如日本血吸虫病、棘球蚴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等。
有些病往往与职业有关,如稻农易患血吸虫病,牧民易患棘球蚴病,养猪、养牛者易感染弓形体、结肠小袋虫或隐孢子虫。
屠宰人员易感染有钩绦虫病、无钩绦虫病等。
大部分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食源性疾病,由于人们不慎食入含有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的肉类而引起感染。
如人的有钩绦虫病、无钩绦虫病、旋毛虫病等。
常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弓形体病、隐孢子虫病、利什曼原虫病、贾第鞭毛虫病、阿米巴病、血吸虫等。
1。
棘球蚴病--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棘球蚴病或称包虫病,是一种人兽(畜)共患寄生虫病,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称之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流行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的特点,被列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为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所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在中国以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西藏、四川西部、陕西为多见。
河北与东北等省亦有散发病例。
棘球蚴病或称包虫病,是一种人兽(畜)共患寄生虫病,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称之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流行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的特点,被列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为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所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在中国以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西藏、四川西部、陕西为多见。
河北与东北等省亦有散发病例。
①传染源: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狗。
狼、狐、豺等虽也为终宿主,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在流行区的羊群中常有包虫病存在,而居民常以羊或其他家畜内脏喂狗,使狗有吞食包虫囊的机会,感染常较严重,肠内寄生虫数可达数百至数千,其妊娠节片具有活动能力,可爬在皮毛上,并引起肛门发痒。
当狗舐咬时把节片压碎,粪便中虫卵常污染全身皮毛,如与其密切接触,则甚易遭至感染。
家犬和狐狸等野生动物是主要传染源。
犬因食入病畜内脏而感染。
病犬排出的虫卵,污染牧场、水源等自然环境及羊毛等畜产品。
人由于与家犬接触,或食入被虫卵污染的水、蔬菜或其他食物而感染,另外,许多人在放牧、剪毛、挤奶、皮毛加工等过程中接触虫卵后误食感染。
人类普遍易感。
②传播途径:直接感染主要由于与狗密切接触,其皮毛上虫卵污染手指后经口感染。
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造成间接感染。
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也有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③易感性: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患者以农民与牧民为多,兄弟民族远较汉族为多。
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名词解释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一种同时感染人类和动物的寄生虫疾病。
在这种疾病中,寄生虫可以从动物体内进入人体,或者从人体进入动物体内。
这种疾病通常通过直接接触动物、食用感染动物的食物或水源,以及接触感染的环境中的寄生虫卵或囊泡等途径传播给人类。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涉及多种寄生虫,包括原虫、线虫、蚴虫和吸虫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的名词解释:1. 钩虫病:钩虫病是一种由钩虫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疾病。
人类可以通过与寄生虫污染土壤的接触而感染该病。
钩虫寄生在小肠黏膜上,可以导致贫血、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等症状。
2. 弓形体病: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人类可以通过接触感染了弓形体的动物或其排泄物而感染该病。
弓形体感染可导致流感样症状、发热、神经系统症状和胎儿畸形等。
3. 异尖线虫病:异尖线虫病是由异尖线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人类可以通过接触感染了异尖线虫的动物、食用感染的生肉或通过皮肤创伤感染该病。
该病可导致皮肤炎症、肌肉疼痛和消化系统症状等。
4.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该寄生虫通过水生体蚴感染人类,寄生在人体肠道和肝脏中。
这种病情可导致肝脏炎症、肠道溃疡、贫血和生长迟缓等。
5. 囊虫病:囊虫病是由囊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人类可以通过食用患有囊虫感染的肉类或其他食物,或直接接触寄生虫囊泡而感染该病。
囊虫病可导致肌肉疼痛、发热、消化系统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
在预防和控制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方面,关键的措施包括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避免与患有疾病的动物接触,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尽量不在患有寄生虫的环境中生活或工作,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和整理居住区域等。
此外,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也是关键,医疗机构和兽医机构需要密切合作来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一类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都构成威胁的寄生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