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 格式:doc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4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训练学生尝试设计实验的技能,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3、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4、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感受探究带来的快乐;2、初步学会合作交流,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3、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4、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及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从光合作用的实验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技能。
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方法,还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联系实际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条件。
难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VR技术展示地球,问陆地为什么大部分呈现绿色?(同学们自由发挥)有绿色植物,可以说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没有绿色植物,也就没有我们的现在,那么它是如何制造有机物的?它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一一来解决,下面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活动 2【活动】【自主学习】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法步骤: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___________________处一昼夜。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1.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哪种结构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A.导管B.筛管C.木质部D.髓【答案】B【解析】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功能,导管是由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导管、筛管的运输作用。
2.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错【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故答案为:×【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3.一般家庭是利用冰箱来保鲜水果、蔬菜。
利用你学过的生物知识,试着分析冰箱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是()A.减少了果蔬的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B.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C.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D.减少环境中氧气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经常通过抑制呼吸作用的原理来保存种子和保鲜水果、蔬菜,通过中耕松土和排涝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所以一般家庭是利用冰箱来保鲜水果、蔬菜,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
A、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不是加快呼吸作用,也没有减少了果蔬的水分含量。
故A不合题意。
B、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
故B符合题意。
C、降低环境温度,会减缓呼吸作用,不是加快呼吸作用。
故C不合题意。
D、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不是减少了环境中氧气的温度,加快了呼吸作用。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标要求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
2.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课标解读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相关内容。
它与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起,阐述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着重强调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循环之间关系。
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重点验证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探究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第五章的基础。
本教材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教材的第一单元中就了解到植物在生态系统组成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
本章让学生亲自验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淀粉,并进一步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的角度,阐述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
这种直观的认识,对学生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2.本章三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一部分介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构以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基础,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认识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实验之后,概述了什么是光合作用,重点介绍了叶绿体的功能。
第二部分讲述在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用途,一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延伸、拓展。
讲述的是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育了自身,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帮助学生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于整个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3.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吗,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等具体的内容是不太清楚的。
对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甚了解。
初三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1.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水。
【答案】错【解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2.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以下对叶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叶片阔而扁平,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B.叶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C.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D.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少【答案】D【解析】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叶表皮上有气孔,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叶脉中含有机械组织支持叶片,使叶片在空中伸展,有利于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叶脉中还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因此有输导作用.所以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含的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多,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3.如图是某农场创建的生态型种养殖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蔬菜在白天能为牛提供氧气B.蔬菜在白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C.蔬菜可以作为牛的食物D.牛粪可以作为蔬菜的肥料【答案】B【解析】蔬菜在白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1.植物细胞里有叶绿体,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植物的营养方式叫做;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不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只能利用现成的作为营养,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做。
【答案】自养;有机物;有机物;异养【解析】植物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自养。
绝大多数细菌真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营养方式是异养(寄生、腐生),它们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考点】自养和异养。
2.种花或种庄稼,需要经常松土,其主要目的是()A.让不定根迅速地长出来B.让根迅速扩展C.让土壤能涵养住更多的水分D.让土壤里空气充足,利于根进行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充足,有利于根进行呼吸作用,促进根的生长.若土壤板结,土壤中的空气减少,抑制根的呼吸作用,也抑制了根的生长.【考点】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3.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是因为(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旺盛B.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C.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D.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旺盛【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则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因为新疆地区昼夜温度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物少,积累有机物,所以新疆“绿洲农业”的瓜果特别甜.【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概念4.下列反应式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两种生理活动,请回答:(1)A、B表示两种物质,它们分别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难点】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蒜黄和蒜苗是亲兄弟吗?为什么蒜黄是黄色,而蒜苗是绿色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展示图片】除了蒜黄和蒜苗外,我们常吃的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忆绿色植物在生物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忆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作用。
巩固旧知。
通过回顾生产者的作用,引出课题。
【总结点题】绿色植物是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所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所以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环节二讲授新课: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自主学习】那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机物的,制造的有机物又是什么呢?请学生阅读教材P116-117“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
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针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请你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1: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作出假设1:绿叶能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见左侧。
以提出问题2为例分析这个探究实验的整体过程。
提出问题2: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吗?作出假设2: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提出问题3: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吗?作出假设3: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2和作出的假设,分析制定实验计划。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制定计划。
【小组展示】教师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展示。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1.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有:①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加碘酒然后用清水冲掉碘酒,②实验植物在暗处放置一昼夜,③观察叶片遮光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④把遮光处理后的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⑤将叶片的一部分作遮光处理再移到光下。
(1)请填写正确操作的顺序(填序号)(2)实验植物在暗处放置一昼夜的原因(3)把遮光处理后的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加热清水漂洗后叶片的颜色为(4)此实验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答案】(1)②⑤④①③(2)让叶内的淀粉运作、耗尽。
(3)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黄白色(4)光淀粉【解析】(1)为了证明叶片内产生的淀粉是这段时间产生的,就要排除原有的有机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药设置对照试验,对于实验结果的处理要检验实验产物,要先脱色,因为叶飘呈绿色,不容易观察。
所以顺序为②⑤④①③。
(2)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内的淀粉运作或耗尽,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3)酒精易燃,因此要隔水加热,以免发生危险。
酒精可以溶解有机物,叶绿素是有机物,叶片经过酒精脱色后呈黄白色。
(4)通过对比有光的叶片和无光照射叶片的产物的有无可以得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2.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方法中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 ( )A.自来水B.酒精C.肥皂水D.沸水【答案】B【解析】叶绿素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因此在裤子上沾上绿色的汁液(叶绿素),用酒精洗就可以洗去。
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正确顺序是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A.②③④⑤①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④③②⑤①⑥D.②④③⑤⑥①【答案】C【解析】要弄清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并说出暗处理、部分光照、酒精脱色、隔水加热、漂洗加碘等的目的。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难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活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相关实验器具(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收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课前预习。
四、相关资源《【情境素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视频资源、《【教学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视频资源、《【知识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图片中的蛙跟周围的绿色植物几乎融为一体。
想一想,绿色植物除了为蛙提供隐蔽的栖息环境外,对蛙的生活还有什么重要作用?讲解:绿色植物除了为蛙提供隐蔽的栖息环境外,还间接地为蛙提供了食物来源,因为大多数蛙类的食物是昆虫,而昆虫如蝗虫以绿色植物为食。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蛙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从而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创造这一奇迹的奥秘,就隐藏在那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绿叶之中。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一奥秘。
【新知讲解】(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思考:从题目来看,你能提出哪些探究性的问题?光合作用是在绿叶中进行的吗?绿叶必须要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吗?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目的要求: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讲解:从实验目的中我们知道本实验需要探究的内容有两个: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实验目的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学习目标:
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学会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方法,知道实验过程、目的和原理。
3、描述光合作用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2.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
1.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
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不显蓝色(图2),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能证明( )
①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②光合作用产生了氧
③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 ④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A 、 ①② B 、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3、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 ) A.溶解叶绿体 B .溶解叶绿素 C .
溶解淀粉 D.溶解脂肪 4、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 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 区叶片缺少( )
A .叶绿素
B .光
C .二氧化碳
D .水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于其中的是()A.氧 B.叶绿素 C.有机物 D.无机盐
6、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是()
7、“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②③④⑤①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③②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8、如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该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2)步骤2中滴加碘液,稍候片刻用清水冲洗,观察叶片见光部分,(填“变蓝”或“不变蓝”).说明有产生。
(3)对照叶片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