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典型问题100例》系列微课
- 格式:docx
- 大小:222.35 KB
- 文档页数:8
一次函数应用——调配问题Array 1.A,B两个红十字会分别有100吨和120吨生活物资,准备直接运送给甲、乙两个灾区,甲地需160吨,乙地需60吨,A,B两地到甲、乙两地的路程以及每吨每千米的运费如图所示.(1)设A红十字会运往甲地物资x吨,完成如表,(2)求总运费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A、B两红十字会各运往甲、乙两地多少吨物资时,总运费最省?最省运费是多少元?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至5月我国进出口总值累计147595.4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出口总值累计80414.2亿元,同比增长30.1%.依靠祖国的强大,某公司决定通过海运向海外A、B 两国出口共计180吨的货物,计划租用大、小集装箱共10个,每个大集装箱可装20吨货物,每个小集装箱可装15吨货物,这10个集装箱恰好能装完这批货物.已知这两种集装箱的运费如表:A国(元/个)B国(元/个)目的地集装箱型大集装箱10001200小集装箱600900现安排上述装好货物的10个集装箱(每个大集装箱装20吨货物,每个小集装箱装15吨货物)中的5个运往A国,其余运往B国,设运往A国的大集装箱有x个,这10个集装箱的总运费为y元.(1)这10个集装箱中,大集装箱、小集装箱各有多少个?(2)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也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3)若运往B国的物资不超过90吨,求总运费y的最小值.3.新疆棉花以纤维长、质地柔软、弹性好闻名于世,深受国人青睐.某产销公司现有新疆棉花500吨,全部运往A,B两公司,其中A公司不少于100吨,B公司不少于300吨.已知运往A,B两公司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50元和100元.设运往A公司的新疆棉花为x 吨.(1)设运往A,B公司的总运费为y元,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若运往B公司320吨,求总运费;(3)实际运输时,由于前往A地的运输条件(车辆、道路、时间等)大为改善,导致运费每吨减少a元(a>0),而前往B地的没有变化.若总运费的最小值不小于51000元,求a的取值范围.。
目录因式分解——提公因法 (2)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探究铺垫问题串 (6)等边三角形性质探究 (7)函数与变量 (9)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0)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11)一元一次不等式性质微课教学设计 (1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的应用) (15)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16)“切线的性质”微课设计 (18)如何确定旋转中心 (19)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 (20)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21)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教学设计 (23)传播问题的微课设计 (23)认识全等三角形的微课设计 (24)有理数负数乘负数的引入 (25)轴对称图形 (26)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式 (29)圆的切线的判定 (30)同底数幂乘法教案设计 (32)因式分解——提公因法教学目标:1.了解因式分解、公因式的概念.2.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3.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4.在探索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过程中学会逆向思维,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1】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是什么?【2】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计算,看谁算得又准又快.(1)m(a+b+c)= (2)x(x+1)= (3)(x+1)(x-1)= 这是我们学过的?(整式乘法)二、探究交流【1】观察下列式子与上面三个等式的关系,得出因式分解的概念(1)am+bm+cm=m(a+b+c) (2) x2+x=x(x+1) (3) x2-1=(x+1)(x-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1)中各项都有一个公共因式m,是不是可以叫这些公共因式为该多项式的公因式呢?因为ma+mb+mc=m(a+b+c).于是就把ma+mb+mc分解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其中一个因式是各项的公因式m,另一个因式a+b+c是ma+mb+mc除以m所得的商,•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2)中的公因式是什么呢?怎么找公因式呢?【2】[例1]把8a3b2-12ab3c分解因式.4 a b a b2一看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二看相同的字母三取相同字母的最小指数次幂找公因式的方法:把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所取的相同字母因式的乘积4 a b2解:8a3b2+12ab3c=4ab2·2a2+4ab2·3bc=4ab2(2a2+3bc).[例2]把2a(b+c)-3(b+c)分解因式.找公因式的方法:我们把(b+c)看作一个整体,它就是公因式解:2a(b+c)-3(b+c)=(b+c)(2a-3).三、练习1、下列代数式变形中,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为什么? (1)x 2-3x+1=x(x-3)+1 ;( )(2)(m +n)(a +b)+(m +n)(x +y)=(m +n)(a +b +x +y);( ) (3)2m(m-n)=2m 2-2mn ; ( ) (4)3a 2+6a=3a (a+2);( ) (5); ( ) 2、分解因式(1)3mx-6my (2)x 2y+xy 2(3)12a 2b 3-8a 3b 2-16ab 4(4)8m 2n+2mn (5)(6)3x 2-6xy+x(7)-24x 3–12x 2+28x (8)2a(y-z)-3b(z-y) 3、先分解因式,再求值:4a 2(x+7)-3(x+7),其中a=-5,x=3 四、小结:(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2)把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提出完成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3)找公因式的方法:设计者:赵刚 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中初级中学,朱东明 绵阳市富乐实验中学 ,杨小明,盐亭县金孔镇初级中学,蒲波 梓潼县自强初级中学 左隆兵,三台县三柏镇初级中学,陈国勇,三台县永新初中 ,蒲海林 三台县新生中学龚丽华,三台中新初中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 (2)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3)掌握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综合运用。
盈不足问题
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学生人数是.
2.某单位组织职工外出旅游,若每辆客车乘40人,则还有10人不能上车.若每辆客车乘45人,则车上还有5个空位,则该单位职工人数为.
3.有一群鸽子和一些鸽笼,如果每个鸽笼住6只鸽子,则剩余3只鸽子无鸽笼可住,如果再飞来5只鸽子,连同原来的鸽子,每个鸽笼刚好住8只鸽子,原有多少只鸽子和多少个鸽笼?
4.某中学组织一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若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多出一辆车,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已知45座客车租金为每辆220元,60座客车租金为每辆300元.
(1)这批学生的人数是多少?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多少辆?
(2)若租用同一种客车,要使每位学生都有座位,应该怎样租用才合算?
第1页(共1页)。
销售问题(二)
一.选择题
1.某电器按成本价提高30%后标价,再打八折销售,售价为2080元.设该电器的成本价为x元,由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80%(1+30%)x=2080B.30%•80%x=2080
C.2080×30%×80%=x D.30%•x=2080×80%
2.某商场将一种商品A按标价的9折出售,仍可获利润10%,若商品A的标价为33元,那么该商品的进价为( )
A.27元B.29.7元C.30.2元D.31元
二.解答题
3.商店对某种商品作调价,按原价的8折出售,此时商品的利润率是10%,此商品的进价为1600元,商品原价是多少?
4.某商场一种品牌的服装标价为每件1000元,为了参与市场竞争,商场按标价的8.5折(即标价的85%)再让利40元销售,结果每件服装仍可获利20%,这种服装每件的进价是多少元?
第1页(共1页)。
初中数学名师微课全集(完美版)史上最全的初中数学名师微课全集!关键是,它完全免费!整个初中三年,共256节微课!平均每节微课5分钟,共1280分钟,合计21个⼩时再加20分钟!就可以学完初中数学的全部课程!见到它,就不要放过它!七年级上学期名师微课七年级名师课堂1~正数和负数七年级名师课堂2~数轴七年级名师课堂3~相反数七年级名师课堂4~绝对值七年级名师课堂5~有理数⽐⼤⼩七年级名师课堂6~有理数的加法七年级名师课堂7~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七年级名师课堂8~有理数的减法七年级名师课堂9~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七年级名师课堂10~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七年级名师课堂11~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七年级名师课堂12~有理数的除法七年级名师课堂13~有理数的乘⽅七年级名师课堂1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七年级名师课堂1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七年级名师课堂16~科学记数法七年级名师课堂17~整式七年级名师课堂18~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七年级名师课堂19~去括号法则七年级名师课堂20~整式的运算七年级名师课堂21~⼀元⼀次⽅程七年级名师课堂22~列⼀元⼀次⽅程七年级名师课堂23~等式的性质七年级名师课堂24~解⼀元⼀次⽅程(1)七年级名师课堂25~解⼀元⼀次⽅程(2)七年级名师课堂26~实际问题与⼀元⼀次⽅程(1)七年级名师课堂27~实际问题与⼀元⼀次⽅程(2)七年级名师课堂28~实际问题与⼀元⼀次⽅程(3)七年级名师课堂29~实际问题与⼀元⼀次⽅程(4)七年级名题课堂30~⽴体图形与平⾯图形七年级名师课堂31~点、线、⾯、体七年级名师课堂32~直线、射线、线段七年级名师课堂33~线段的⽐较与运算七年级名师课堂34~⾓七年级名师课堂35~⾓的⽐较与运算七年级名师课堂36~余⾓和补⾓七年级下学期名师微课七下名师微课(1)相交线七下名师微课(2)垂线七下名师微课(3)同位⾓、内错⾓、同旁内⾓七下名师微课(4)平⾏线七下名师微课(5)平⾏线的判定1七下名师微课(6)平⾏线的判定2七下名师微课(7)平⾏线的判定3七下名师微课(8)平⾏线的性质1七下名师微课(9)平⾏线的性质2七下名师微课(10)平⾏线的性质3七下名师微课(11)命题、定理、证明七下名师微课(1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七下名师微课(13)平移七下名师微课(14)算术平⽅根七下名师微课(15)估算⼀个数算术平⽅根的⼤⼩七下名师微课(16)算术平⽅根的⾮负性及其应⽤七下名师微课(17)平⽅根七下名师微课(18)⽴⽅根七下名师微课(19)⽆理数与实数七下名师微课(20)实数的运算与应⽤七下名师微课(21)有序数对七下名师微课(22)平⾯直⾓坐标系(⼀)七下名师微课(23)平⾯直⾓坐标系(⼆)七下名师微课(24)⽤坐标表⽰位置(⼀)七下名师微课(25)⽤坐标表⽰位置(⼆)七下名师微课(26)⽤坐标表⽰平移七下名师微课(27)⼆元⼀次⽅程组七下名师微课(28)⽤代⼊法解⼆元⼀次⽅程组七下名师微课(29)⽤加减法解⼆元⼀次⽅程组七下名师微课(30)⼆元⼀次⽅程组的应⽤1七下名师微课(31)⼆元⼀次⽅程组的应⽤2七下名师微课(32)三元⼀次⽅程组七下名师微课(33)不等式及其解集七下名师微课(34)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七下名师微课(3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七下名师微课(36)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七下名师微课(37)⼀元⼀次不等式的综合七下名师微课(38)⼀元⼀次不等式的应⽤1七下名师微课(39)⼀元⼀次不等式的应⽤2七下名师微课(40)⼀元⼀次不等式的应⽤3七下名师微课(41)⼀元⼀次不等式组七下名师微课(42)全⾯调查七下名师微课(43)抽样调查七下名师微课(44)直⽅图⼋年级上学期名师微课⼋年级名师课堂1~三⾓形的边⼋年级名师课堂2~三⾓形的⾼、中线、⾓平分线⼋年级名师课堂3~三⾓形的稳定性⼋年级名师课堂4~三⾓形内⾓和定理的证明⼋年级名师课堂5~三⾓形的外⾓⼋年级名师课堂6~三⾓形内⾓和定理的应⽤(⼀)⼋年级名师课堂7~三⾓形内⾓和定理的应⽤(⼆)⼋年级名师课堂8~多边形及其内⾓和⼋年级名师课堂9~全等形及全等三⾓形⼋年级名师课堂10~全等三⾓形的判定(⼀)⼋年级名师课堂11~全等三⾓形的判定(⼆)⼋年级名师课堂12~运⽤全等三⾓形证明线段或⾓相等⼋年级名师课堂13~构造全等三⾓形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年级名师课堂14~⾓平分线的性质的应⽤⼋年级名师课堂15~⾓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年级名师课堂16~利⽤⾓平分线构造全等三⾓形⼋年级名师课堂17~轴对称⼋年级名师课堂18~轴对称图形(1)⼋年级名师课堂19~轴对称图形(2)⼋年级名师课堂20~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年级名师课堂21~等腰三⾓形的性质⼋年级名师课堂22~等腰三⾓形“三线合⼀”的性质⼋年级名师课堂23~等腰三⾓形的判定⼋年级名师课堂24~等边三⾓形的性质⼋年级名师课堂25~等边三⾓形的判定⼋年级名师课堂26~含30度⾓的直⾓三⾓形的性质⼋年级名师课堂27~三⾓形中边与⾓的不等关系⼋年级名师课堂28~最短路径问题⼋年级名师课堂29~同底数幂的乘法⼋年级名师课堂30~幂的乘⽅⼋年级名师课堂31~积的乘⽅⼋年级名师课堂32~幂的运算综合运⽤⼋年级名师课堂33~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年级名师课堂34~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年级名师课堂35~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年级名师课堂36~平⽅差公式⼋年级名师课堂37~完全平⽅公式⼋年级名师课堂38~平⽅差公式与完全平⽅公式的综合运⽤⼋年级名师课堂39~整式乘法的综合运⽤⼋年级名师课堂40~同底数幂的除法⼋年级名师课堂41~单项式与单项式的除法⼋年级名师课堂4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年级名师课堂43~整数指数幂⼋年级名师课堂44~科学记数法⼋年级名师课堂45~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年级名师课堂46~平⽅差公式分解因式⼋年级名师课堂47~完全平⽅公式分解因式⼋年级名师课堂48~因式分解综合课⼋年级下学期名师微课⼋下名师微课(1)⼆次根式⼋下名师微课(2)⼆次根式的性质的应⽤⼋下名师微课(3)⼆次根式乘除法1⼋下名师微课(4)⼆次根式乘除法2⼋下名师微课(5)⼆次根式加减⼋下名师微课(6)⼆次根式混合运算⼋下名师微课(7)勾股定理⼋下名师微课(8)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下名师微课(9)勾股定理的应⽤1⼋下名师微课(10)勾股定理的应⽤2⼋下名师微课(11)平⾏四边形⼋下名师微课(12)平⾏四边形的判定⼋下名师微课(13)平⾏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下名师微课(14)三⾓形的中位线⼋下名师微课(15)矩形的判定⼋下名师微课(16)矩形的性质⼋下名师微课(17)菱形的判定⼋下名师微课(18)菱形的性质⼋下名师微课(19)正⽅形的判定⼋下名师微课(20)正⽅形的性质⼋下名师微课(21)变量与函数⼋下名师微课(22)函数的图象⼋下名师微课(23)正⽐例函数⼋下名师微课(24)⼀次函数⼋下名师微课(25)⼀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下名师微课(26)⼀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下名师微课(27)⼀次函数的应⽤(⼀)⼋下名师微课(28)⼀次函数的应⽤(⼆)⼋下名师微课(29)⼀次函数与⽅程(组)⼋下名师微课(30)⼀次函数与不等式⼋下名师微课(31)课题:选择⽅案(⼀)⼋下名师微课(32)课题:选择⽅案(⼆)⼋下名师微课(33)平均数⼋下名师微课(34)中位数⼋下名师微课(35)众数⼋下名师微课(36)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下名师微课(37)极差和⽅差⼋下名师微课(38)⽅差的应⽤⼋下名师微课(39)利⽤统计解决实际问题九年级上学期名师微课九年级名师课堂1~⼀元⼆次⽅程九年级名师课堂2~配⽅法九年级名师课堂3~公式法九年级名师课堂4~因式分解法九年级名师课堂5~⼀元⼆次⽅程根的判别式九年级名师课堂6~⼀元⼆次⽅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九年级名师课堂7~⽅程的检验九年级名师课堂8~实际问题与⼀元⼆次⽅程九年级名师课堂9~⼆次函数九年级名师课堂10~⼆次函数的表达式九年级名师课堂11~⼆次函数的图象九年级名师课堂12~⼆次函数的性质九年级名师课堂13~⼆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九年级名师课堂14~⼆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九年级名师课堂15~⼆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三)九年级名师课堂16~如何确定⼆次函数的解析式九年级名师课堂17~⽤函数观点看⼀元⼆次⽅程九年级名师课堂18~实际问题与⼆次函数九年级名师课堂19~图形的旋转九年级名师课堂20~探索旋转的性质九年级名师课堂21~中⼼对称九年级名师课堂22~中⼼对称图形九年级名师课堂23~中⼼对称图形欣赏九年级名师课堂24~常见的中⼼对称图形九年级名师课堂2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九年级名师课堂26~利⽤旋转设计图案九年级名师课堂27~图案设计九年级名师课堂28~圆九年级名师课堂29~垂直于弦的直径九年级名师课堂30~圆⼼⾓、弧、弦之间的关系九年级名师课堂31~圆周⾓九年级名师课堂3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九年级名师课堂3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九年级名师课堂34~切线的判定九年级名师课堂35~切线的性质九年级名师课堂36~切线长定理九年级名师课堂37~三⾓尺画切线九年级名师课堂38~三⾓形的内切圆和内⼼九年级名师课堂39~三⾓形的外接圆和外⼼九年级名师课堂40~三⾓形内⼼的性质九年级名师课堂41~三⾓形外⼼的性质九年级名师课堂42~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九年级名师课堂43~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九年级名师课堂44~圆内接四边形九年级名师课堂45~弧长和扇形⾯积九年级名师课堂46~圆柱的侧⾯积和全⾯积九年级名师课堂47~圆锥的侧⾯积和全⾯积九年级名师课堂48~正多边形和圆九年级名师课堂49~正多边形的⾓九年级名师课堂50~圆与正多边形的图案设计九年级名师课堂51~探究车轮做成圆形的原因九年级名师课堂52~随机事件九年级名师课堂53~概率九年级名师课堂54~⽤列举法求概率九年级名师课堂55~⽤频率估计概率九年级名师课堂56~实际问题与概率九年级下学期名师微课九下名师微课(1)反⽐例函数九下名师微课(2)反⽐例函数的表达式九下名师微课(3)反⽐例函数的图象九下名师微课(4)反⽐例函数的性质九下名师微课(5)实际问题与反⽐例函数九下名师微课(6)图形的相似九下名师微课(7)相似多边形九下名师微课(8)成⽐例线段九下名师微课(9)相似三⾓形的判定九下名师微课(10)相似三⾓形判定定理的证明九下名师微课(11)相似三⾓形的性质九下名师微课(12)相似三⾓形应⽤举例九下名师微课(13)位似九下名师微课(14)位似图形坐标的变化九下名师微课(15)图形相似问题九下名师微课(16)正弦九下名师微课(17)余弦九下名师微课(18)正切九下名师微课(19)特殊⾓的三⾓函数值九下名师微课(20)解直⾓三⾓形九下名师微课(21)解直⾓三⾓形的应⽤九下名师微课(22)投影九下名师微课(23)平⾏投影的性质九下名师微课(24)中⼼投影的性质九下名师微课(25)三视图九下名师微课(26)直棱柱的三视图九下名师微课(27)圆柱的三视图九下名师微课(28)圆锥的三视图九下名师微课(29)球的三视图九下名师微课(30)三视图的应⽤举例九下名师微课(31)直棱柱的侧⾯展开图九下名师微课(32)圆锥侧⾯展开图九下名师微课(33)制作⽴体模型。
阶梯计费问题
1.某居民区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实行的阶梯式计量水价分为三级(如表所示)
月用水量水价(元/吨)
第1级20吨以下(含20吨) 1.65
第2级20吨﹣30吨(含30吨) 2.48
第3级30吨以上 3.30
例:若某川户2017年6月份的用水量为35吨,按三级计算则应交水费为
20×1.65+(30﹣20)×2.48+(35﹣30)×3.30=74.3(元)
(1)如果小东家2017年7月份的用水量为20吨,则需交水费多少元?
(2)如果小明家2017年7月份的用水量为m吨,水价要按两级计算,则小明家该月应交水费多少元?《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并化简)
(3)若林安家2017年7月份应缴水费87.5元,则该户人家7月份用水多少吨?
2.某市电力部门对一般照明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收费,具体收费标准如下:第一档:月用电量不超过240度的部分的电价为每度0.6元;
第二档:月用电量超过240度但不超过400度部分的电价为每度0.65元;
第三档:月用电量超过400度的部分的电价为每度0.9元.
(1)已知老王家去年5月份的用电量为380度,则老王家5月份应交电费 元;
(2)若去年6月份老王家用电的平均电价为0.70元,求老王家去年6月份的用电量;
(3)已知老王家去年7、8月份的用电量共500度(7月份的用电量少于8月份的用电量),两个月的总电价是303元,求老王家7、8月的用电量分别是多少?
第1页(共1页)。
二二秋季数学典中点七年级上微课堂以下是二二秋季数学XXX七年级上微课堂的内容:有理数:(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 的相反数是-a-b;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可表示为: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解(即公共解)、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或ax+b0,(a0)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整式的加减一、代数式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 ,由AB AC →→=得,22()()OB OA OC OA -=-,因为1OA OB OC ===,所以有,OB OA OC OA ⋅=⋅则()()AB AC OB OA OC OA ⋅=-⋅-2OB OC OB OA OA OC OA =⋅-⋅-⋅+ 21OB OC OB OA =⋅-⋅+设OB 与OA 的夹角为α,则OB 与OC 的夹角为2α所以,cos 22cos 1AB AC αα⋅=-+2112(cos )22α=--即,AB AC ⋅的最小值为12-,故选B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2,1,60AB DC AB BC ABC ==∠=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则AE AF ⋅的最小值为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 AF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 AF ⋅,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2918【解析】因为1,9DF DC λ=12DC AB =,119199918CF DF DC DC DC DC AB λλλλλ--=-=-==, AE AB BE AB BC λ=+=+,19191818AF AB BC CF AB BC AB AB BC λλλλ-+=++=++=+,()221919191181818AE AF AB BC AB BC AB BC AB BCλλλλλλλλλ+++⎛⎫⎛⎫⋅=+⋅+=+++⋅⋅ ⎪ ⎪⎝⎭⎝⎭19199421cos1201818λλλλ++=⨯++⨯⨯⨯︒2117172992181818λλ=++≥+= 当且仅当2192λλ=即23λ=时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1,0F ,其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过点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Ⅱ)设89FA FB →→⋅=,求BDK ∆内切圆M 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m x =+,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1,0K -,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则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112211,,,,,A x y B x y D x y -,故214x my y x =-⎧⎨=⎩整理得2440y my -+=,故121244y y m y y +=⎧⎨=⎩则直线BD 的方程为()212221y y y y x x x x +-=--即2222144y y y x y y ⎛⎫-=- ⎪-⎝⎭令0y =,得1214y yx ==,所以()1,0F 在直线BD 上.(Ⅱ)由(Ⅰ)可知121244y y m y y +=⎧⎨=⎩,所以()()212121142x x my my m +=-+-=-,()()1211111x x my my =--= 又()111,FA x y →=-,()221,FB x y →=-故()()()212121212115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则28484,93m m -=∴=±,故直线l 的方程为3430x y ++=或3430x y -+=213y y -===±,故直线BD 的方程330x -=或330x -=,又KF 为BKD ∠的平分线,故可设圆心()(),011M t t -<<,(),0M t 到直线l 及BD 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 t +--------------10分 由313154t t +-=得19t =或9t =(舍去).故圆M 的半径为31253t r +==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1499x y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 :y 2=2px(p>0)的焦点为F ,直线y =4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QF|=54|PQ|.(1)求C 的方程;(2)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 ,N 两点,且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 2=4x. (2)x -y -1=0或x +y -1=0. 【解析】(1)设Q(x 0,4),代入y 2=2px ,得x 0=8p,所以|PQ|=8p ,|QF|=p 2+x 0=p 2+8p.由题设得p 2+8p =54×8p ,解得p =-2(舍去)或p =2,所以C 的方程为y 2=4x.(2)依题意知l 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 的方程为x =my +1(m≠0). 代入y 2=4x ,得y 2-4my -4=0. 设A(x 1,y 1),B(x 2,y 2), 则y 1+y 2=4m ,y 1y 2=-4.故线段的AB 的中点为D(2m 2+1,2m), |AB|=m 2+1|y 1-y 2|=4(m 2+1).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 =-1m y +2m 2+3.将上式代入y 2=4x ,并整理得y 2+4m y -4(2m 2+3)=0.设M(x 3,y 3),N(x 4,y 4),则y 3+y 4=-4m,y 3y 4=-4(2m 2+3).故线段MN 的中点为E ⎝ ⎛⎭⎪⎫2m2+2m 2+3,-2m ,|MN|=1+1m 2|y 3-y 4|=4(m 2+1)2m 2+1m 2.由于线段MN 垂直平分线段AB ,故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12|MN|,从而14|AB|2+|DE|2=14|MN|2,即 4(m 2+1)2+⎝ ⎛⎭⎪⎫2m +2m 2+⎝ ⎛⎭⎪⎫2m 2+22=4(m 2+1)2(2m 2+1)m 4,化简得m 2-1=0,解得m =1或m =-1,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1=0.三、考卷比较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
题型分值完全一样。
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四、本考试卷考点分析表(考点/知识点,难易程度、分值、解题方式、易错点、是否区分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