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党史
- 格式:pdf
- 大小:144.41 KB
- 文档页数:2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什么时期确立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1、1941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在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整顿党风、学风、文风,以解决全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使全党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
中共七大和《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全党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2、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党史研究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有哪些在党史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一要了解党史的真相,二要揭示党史发展的内部联系,使得党史叙述证据确凿无误,逐渐走向科学化。
中华民族高度重视历史经验和历史趋势,重视治史,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把善于总结历史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
同时,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总结历史经验必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尤其是对于党的历史的认识和总结,不仅是检验一个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和成熟程度的尺度,更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党史问题十分复杂,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即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开创未来。
对党内同志而言,需要摆脱个人恩怨、不受情绪左右,不仅要面对现实说真话,还要顾全大局、维护人民根本利益,防止被敌对势力利用。
把握历史的真实,关键在于把问题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对于成败得失的原因作具体的分析,对革命和反革命、成绩和错误、主流和非主流作严格的区分,对集体的失误和责任与个人的错误作具体的区分,而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须反对“细节崇拜”,以细枝末节混淆视听、颠倒是非。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就是“考察的客观性”。
这就是要求客观真实的情况不能靠举例、罗列现象来说明,而必须把握事实的总和,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以此统帅细节研究,决定材料的运用和取舍。
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其对象是党所领导的事业发展史,其目的是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把弄清思想摆在第一位,就是将有利于今天的实践作为总结历史经验的目的。
不能不加区分地把所有历史都视为“当代史”,也不能笼统地认为历史研究都是为现实服务。
虽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研究和经验总结毫无疑义是为现实服务的,但其前提是尊重历史的真实,真和善统一于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所以必须“团结一致向前看”,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摆在首位。
2019年9月Sep.2019克拉玛依学刊JOURNAL OF KARAMAY 第9卷第5期Vol.9No.5任何一门学科的构建和发展都离不开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从党史研究的发展历程看,党史研究起步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经过起步、辉煌、曲折、兴旺等各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党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总体来说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但其中也历经了曲折发展的阶段,如“文革”时期,就有将党史研究中运用的唯物史观片面性和简单化的倾向,且“党史研究中突出党内路线斗争、突出个人的倾向十分严重”[1]7。
进入新时代,我们仍应注意党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历史虚无主义仍挥之不去,文本存在公式化、机械化倾向,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突出不够,即未能正确处理精英史观和民众史观的关系。
为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把政治宣传和学术研究区分开来,以更好地将党史研究的“党性”与“人民性”结合起来,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推动党史研究走深走实。
一、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遵循的原则新时期以来,党史研究工作稳步推进,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多学科存在的通病。
为解决党史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在新时代条件下,党史研究者要有更加牢固的政治立场,警惕党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同时,研究党史不仅仅是为了研究一门历史,更多的是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充分发挥好以史为镜、以史促进和咨政育人的积极作用。
因此,新时代党史研究工作要收稿日期:2019-06-12作者简介:包立状,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与党建。
摘要:文章认为中共党史是一门兼具历史学和政治学双重属性的学科,党史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然要担负起政治宣传和学术研究的双重使命。
据历史的经验而言,把握好党史研究的双重功能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原则上,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本原则,二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三是统筹好历史与未来的辩证关系;在方法上,一是“四面八方”的研究方法,二是“大历史”研究法,三是跨学科综合分析法。
文化软实力!"#$"%&#'()$*(+,%-.-/年第/期012/ -.-/毛泽东论述研究党史的原则和方法王炳林[摘 要]毛泽东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邃的洞察力,注重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智慧。
毛泽东对党的历史有深入研究,作出了许多精辟论述,提出了许多深刻论断,并创造性地运用实事求是、整体性、历史主义、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深化了对党的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
毛泽东高度重视运用历史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和阶级分析法等科学方法来研究党史,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古今中外法”。
毛泽东论述党史所运用的原则和方法,为深化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遵循,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党史研究;实事求是;历史主义;党史评价[作者简介]王炳林: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智慧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一代伟人毛泽东是深谋远虑、不懈奋斗的革命家,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是文采飞扬、思想深刻的理论家。
所有这些,都和他善于汲取历史智慧密不可分。
毛泽东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邃的洞察力,对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等,作出了精辟的论述。
深刻领会毛泽东论述党史的原则和方法,对于我们把握科学思想方法、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推进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 毛泽东高度重视从党史中汲取丰富智慧毛泽东认为,研究和学习党的历史,有助于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准确把握现实、资政育人,有助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创新理论、探索新路。
毛泽东对党史功能的独到见解,是其论述党史所提出和运用原则与方法的前提。
换言之,研究党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所以探讨如何研究党史的原则和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研究党史是认识国情的重要途径国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自然因素和人口特点的总和。
从历史角度来看,国情是由历史国情和现实国情构成的。
党史编写实施方案一、前言。
党史编写是对党的历史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和总结的过程,是对党的光荣历程和宝贵经验的传承和发扬。
党史编写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编写目的。
党史编写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宣传党的光辉历程,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宝贵经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三、编写原则。
1. 实事求是原则。
编写党史要以史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反映党的历史。
2. 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原则。
编写党史要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和重大实践,突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3. 群众路线原则。
编写党史要广泛征集史料,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调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编写党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入挖掘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四、编写内容。
1. 党的奋斗历程。
全面、客观地记录党的奋斗历程,包括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党的革命斗争历程、党的建设发展历程等内容。
2. 党的光荣传统。
突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包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光荣历史和传统等内容。
3. 党的创新理论和重大实践。
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和重大实践,包括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党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等内容。
五、编写步骤。
1. 确定编写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2. 征集史料,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搜集资料。
3. 撰写党史草案,逐级审定,征求意见,修改完善。
4. 印发党史正式文本,广泛宣传,推动学习实践。
党史编写实施方案就是要按照以上原则和步骤,全面、客观地记录和宣传党的光辉历程,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宝贵经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实事求是”原则在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作用摘要:“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作风与优良传统。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实事求是”是党的方针政策制定、联系群众的基本原则。
作为记录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中共党史研究也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反映中共发展中最真实的事件,以客观、求真、科学、务实的态度为做好中共党史研究,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历史依据。
文章从中共党史研究的内容与价值出发,从“实事求是”原则蕴含的学术精神、价值导向、研究理念两个层面探究“实事求是”原则在中国党史研究中的作用。
关键词:“实事求是”原则;中共党史研究;作用引言“实事求是”理念是指从事物的实际出发,秉承客观、务实、求真、科学态度追溯事物发展过程、揭示事物发展状态,继而求得事物发展规律特点、事物内在联系及本质的理念。
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近百年历史,“实事求是”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坚守的基本思想路线。
实践证明: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
作为真实、准确反映中国共产党思想、精神、理念的中共党史研究,势必要继承与弘扬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并以此为原则构建中国化学术理论、客观解读党的思想与作风,以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党及人民事业的建设提供真实可靠、全面客观的历史依据。
一、弘扬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有助于增强中共党史研究的客观性中共党史研究内容,囊括了中国执政党在国家发展中所涉及领域的全部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是客观存在的、固有的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对历史的研究,也不应因人的主观臆断、主观情感、主观认知而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进行篡改、恶意抹黑或刻意美化[1]。
中共党史研究内容的特殊性,决定其在研究中要秉承客观态度、采用客观方法、运用客观理念。
“实事求是”原则是客观的一种体现,中共党史研究遵循客观性及实事求是原则,便是真实反映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真正存在的事件,真正的作为与作风,避免因主观臆断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或被后续的研究推翻。
从党的两个历史决议论如何树立正确党史观
胡金旺
【期刊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6)4
【摘要】实事求是地研究党史,正确评价党史和党的领导人是在学习党的两个历史决议中获得的重要体会。
研究党史要遵循两点论方法,进而做到全面研究和掌握历史,实事求是地对党史进行唯物辩证的分析,发扬民主精神让大家畅所欲言地讨论历史。
而在对党史和领袖人物作出评价的时候,则要抓住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站
在人民利益的立场,概括地论述,突出重点,对有些细节要适当加以规避,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宜粗不宜细”。
学习两个历史决议对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5页(P77-81)
【作者】胡金旺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共党史人物作者:李乔来源:《领导文萃》2009年第17期哪些历史人物需要恢复本来面目呢?“问题人物”在这方面的需要更多一些。
我所说的“问题人物”,是指某些功过兼有的人物、有争议的人物和反面人物。
这些人物,过去许多是被史学界绝对否定的,被妖魔化和脸谱化的。
陈独秀,原来说是托派、汉奸、右倾投降主义分子,似成铁案,但现在,汉奸的帽子摘掉了,托派问题也得到合理的说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先改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再改正为“右倾错误”,而这一错误的形成,共产国际也要负责任。
毛选中关于陈独秀的注释得到了修改。
陈独秀晚年对斯大林模式的反思,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
《开天辟地》等影视作品中,陈独秀已是“高大形象”。
张闻天,近年来他在遵义会议后被推选为总书记的史实也得到确认,“毛洛合作”主持中央工作的那段史实也得到了承认和宣传。
他在受打击、被迫害情况下的革命品格、理论创造和崇高精神赢得了世人的崇敬。
李立三,过去一提就是“立三路线”。
现在人们知道,他是个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他不仅是安源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五卅运动”的总指挥,还是南昌起义的倡导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
这些功绩,在一些电影中已有反映。
项英,原来只讲他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现在对他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和领导新四军时的功绩都给予了肯定,对他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也给予了恰当的评说。
他向延安发电报不同意江青和毛泽东结婚的胆识,尤其受到了人们的赞佩。
王明,过去人们只知他是长达四年之久的“左”倾路线的罪魁,又知道他后来投了苏联,但现在人们又知道了他是著名的《八一宣言》的起草者,而《八一宣言》曾影响了张学良等许多国民党将领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
《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张国焘,曾因分裂党和红军且加入军统而被牢牢地钉在反派人物的耻辱柱上。
现在,他得到了一分为二的评价:既是中共一大代表,早期重要领导人,又是野心家和变节者。
堕蔓鱼堡曼.塑塑重曼璺囊l
住,就得是真东西。
从文化市场和影视领域反馈来的信息也表明,人民群众最渴望的就是真实和真诚。
因此,历史学家(党史学家)的首要任务,是要搞清历史事件的真实过程,之后才是对它们加以分析,做出合乎逻辑的说明。
记得胡乔木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题记中曾以此书为例说:这本书“写得比较可读、可信、可取,因为它既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所以然……读者读了会觉得是在读一部明白晓畅而又严谨切实的历史……而不是读的某种‘宣传品”’。
可见,即使党史,也有自己本身的规范,它不能等同于那种带引号的“宣传品”。
近读何方先生著《谈张闻天遵义会议后的职务》(见《髓笔》2∞1年第l期)一文,感觉颇可成为党史研究豹一个“样扳”。
它思想活跃,不拘戚说,扎实有据,结论天成。
其最引人之处,就是用实实在在韵证据,证实了张闻天在遵义会议后有职有权,为挽救红军,为引导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所做出舶巨大贡献。
何文舶贡献,不仅是学术的,更是学风的。
它所做的可信性分析,让人感觉出科学研究的魅力。
因此可拟:ii毛,科学性是党史研究的第一准则。
没有科学性,研究也就没有了灵魂。
中共80年庆典就要到了。
大规模的纪念、宜传活动即将展开。
当凯歌奏响之际,我愿意提醒一句:切莫忘记了实事求是这几个字。
关于党史评价的标准、目的问镡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教授温乐群
党史评价就是研究者对党的历史及人物的社会实践及其效果的价值评判。
关于党史评价标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以是否符合党的各时期的路线、政策及时代特性的需要为标准。
我们在对党史进行评价时,首先应考虑的便是被评价对象是否符合党在那个时期的路线、政策。
但是.,党的路线、政策本身也是个被评价对象,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过路线、政策发生失误的情况。
因此,以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政策标准来评价党史只是评价过程中的初步考察。
第二个层次.以人民利益标准评价党史。
这个评价标准较之于第一个层次更为抽象.,着眼点也更为宏观。
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党的_出发点和目的,也是我们党作出价值判断的根本标准。
毛泽东就此论述到: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邓小平继承了这一思想。
在他看来,制定什么样的路线,实施什么样的政策,最终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和答应不答应。
但是,人民利益标准只是一种抽象的原剥标准并随时代的变化具有不同含义,它应该具体化,从而更显操作意义。
邓小平就把人民利益标准进一步具体化为-“三介有利于”的标准。
第三个层次,以是否有利于人的全薄冉由发展为标雄。
实际上,人民利益标准就含有此意,因为凡是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事物肯定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此处之所以把它作为一个标准,主要是这一标准是从人类历史进步的高度来评价历史的。
党史评价是对党史作综合性的考察,我们应从政治评价的角度,按以上三个层次?的标准以及历史主义的原则去理解它,以求最大可能地傲到史学研究中的实事求是。
关于党史评价的根本目的。
党史学是一门政治性、现实性很强的历史学科,也有很强的党性。
这就是说党史研究不是研究者的个人行为,而是党的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党的利盛和无产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思想武
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