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郑德荣事迹心得体会:做郑德荣式的奋斗者
- 格式:doc
- 大小:16.48 KB
- 文档页数:2
学习郑德荣同志事迹原创心得体会10篇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我们都在学习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学习郑德荣同志事迹原创心得体会10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篇一】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作为一名“红色理论家”,郑德荣同志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一生坚持在马言马、忠诚信奉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一生视学术为生命、矢志不渝传播科学真理,一生传承红色基因、把德育为先贯穿培养学生全过程,一生紧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探索马克思主义真谛。
年届九十时,他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用行动践行“信仰一旦树立了就要一直坚持下去!我一定站在真理这一边”的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郑德荣同志毕生“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以“一颗赤子之心”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坚持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学术选择。
郑德荣同志的“四个一生”是对理想信念力量的生动诠释,体现了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为我们树起了一面旗帜。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示范是最好的说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力弘扬郑荣德同志的精神,就是要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去,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爱党护党为党,始终保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为决胜全面小康汇聚磅礴力量。
【篇二】郑德荣同志毕生信仰坚定,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不仅是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见证者和贡献者,更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为人师表的楷模。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2篇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你知道多少?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2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参考参考!【篇一】郑德荣,男,汉族,吉林延吉人,1926年1月出生,1952年11月参加工作,195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5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2岁。
郑德荣同志是我国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用极其简单而纯粹的的一生坚守心中的信仰,用一名共产人对党的无限忠诚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丰碑。
其为人,他是马克思普遍真理的坚定信仰者。
“要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郑德荣同志最后的遗言,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郑德荣一生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因为信仰、所以研究,郑德荣同志用67年的研究岁月彰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坚守。
“我一定要站在真理这一边”,真理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坚守真理的人更需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92年的峥嵘岁月,郑德荣同志用他的一生彰显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卫道者。
其为学,他是一位坚定的“红色理论家”。
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郑德荣的理论研究始沿着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发展的方向密切相连。
从事学术研究67载,郑德荣同志视学术为生命,始终把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党史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用熊熊燃烧的信仰之火,点燃理论之炬,转化为照耀现实之光。
其为师,他是集学高和德高为一体的教育工作者。
60岁时,郑德荣曾立下宏愿,要用10年时间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
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培养了49名博士生,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这一连串的数字看似平淡无奇,却展现了郑德荣同志育人、做学问、搞研究的师者风范,也是学识渊博、研究深入的体现。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篇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优秀”从坚定的信仰开始何为优秀?它的同义词很多,突出、卓越、优异、非凡、杰出、出色、先进。
“何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当这一问题抛出去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哪些人的名字?你可能会说:太多了,数不胜数,不管是公正为民的好法官邹碧华,还是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亦或是航空报国英模罗阳,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全党同志满怀激情、意气风发,奋力书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今社会,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优秀共产党员不断涌现,郑德荣就是其中一员。
从他的身上,让我对优秀一词又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这种感悟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而言,尤为深刻。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作为一名“红色理论家”,他一生坚持在马言马、忠诚信奉和践行马克思主义。
九十岁时,他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用行动践行“信仰一旦树立了就要一直坚持下去,我一定站在真理这一边!”的承诺。
在每届学生的第一堂课上,郑德荣不是急于讲授专业知识,而是进行寓意深刻、论说精辟、以理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之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入地加以推进;毕业前的最后一课,他还要再三叮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爱岗敬业。
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失去坚定信仰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也难以想象没有一个坚定信仰的媒体又会走向何方?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郑德荣同志的“四个一生”是对理想信念力量的生动诠释,体现了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为我们树起了一面旗帜。
作为党的喉舌,我们一定要高举理想的旗帜,让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的信仰之旗在空中飘扬!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信念的力量郑德荣同志是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郑德荣信仰坚定,始终不渝,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的时代楷模,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标兵,他勤奋好学,刻苦专研,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他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党性原则和科学追求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郑德荣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灌注所有的青春年华,潜心探索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发展、共产主义与中国革命关系。
他对事业忠诚,任教55年,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致力于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
他把一生的时间,一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郑德荣爱岗敬业,不忘初心,坚持一生从事一个职业,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前行,成绩斐然。
多年来,他积极承担并圆满完成各级部门交给的任务,积极为地方报刊撰写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文章,被指定为省委宣讲团成员,为各地各界宣讲十余场,"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
这是不忘初心的具体体现,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然。
郑德荣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刻苦专研,十年如一日地执着于探索创新,不断推出新成果。
他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发展、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由他撰写、主编的著作在国家图书馆藏有三十种,而且他的著述多属原创性,从宏观上把握学科体系,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其中有一批是改变学术界传统观点或填补空白,并提出创新见解。
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党性原则和科学追求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郑德荣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的新形象,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郑德荣同志是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品5篇)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1要学习他毕生追求真理精神。
他作为一名守卫真理的“红色理论家”,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他从不放弃任何一次传扬红色理论的机会,他讲学的足迹遍及半个中国。
郑德荣一生著作等身,宏论盖世,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93岁高龄的郑德荣带病撰写了纪念*,并入选“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
郑德荣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最早一部创立概论体系的著作;《毛泽东思想史稿》是国内研究毛泽东思想最早的一部专著,该书修订本被中共中央办公厅确定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理论学习的配发教材。
要学习他恪尽责任的治家精神。
郑德荣最小的儿子郑晓亮用八个字形容郑德荣治家的家风:和谐、健康、互助、进取。
郑德荣一生夫妇恩爱、教子有方。
他特别能照顾人,当爱人80多岁身体不太好时,他帮着老伴穿衣服、削水果、陪老伴散步等,给晚辈们做出了榜样。
在他们两位老人的感召下,他们的子女都很和谐幸福,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都过得很和谐,他们的家庭被街道社区评为“五好家庭”。
郑德荣乐于助人,当谁家遇到经济困难时,他总是慷慨解囊,及时给予帮助。
自己生活上十分节俭,买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几年,买东西从来不买名牌,也不让儿女们乱花钱,经常买一些地摊上卖的鞋子和衣服穿。
学习郑德荣,更要力争做郑德荣式的党员干部。
把学习作为日常生活习惯,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把追求真理作为工作的不竭动力,把终生搞研究作为自己一生不悔的选择。
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2郑德荣把传扬红色理论作为责任和使命,毕生追求、信仰马克思主义,毕生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的多篇论文匡正了传统学术观点,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事业坚持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以德为荣,郑德荣人如其名。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信仰之真纯、对党之忠诚、治学之严谨、育人之用心、律己之严格、襟怀之坦荡,理解什么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学习郑德荣教授事迹心得体会(十篇)他毕生明师道、铸师魂、讲师德、怀师爱,用真情、真心、真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学生,他就是郑德荣教授。
为您精选了他的事迹心得体会供您参考学习。
写作电话:一个93岁的老人,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一名守卫真理的“红色理论家”,他坚定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作为一名勤奋创新的学者,他是中共党史学科的一面旗帜,他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作为一名默默耕耘的园丁,他坚守在教学一线,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所想、所研、所得传授给每一个学生。
他就是郑德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但每一个听过他故事、读过他生平的人,无不因郑德荣这个名字潸然泪下。
1926年,郑德荣出生于吉林延边,那正是列强入侵、战乱四起的年代。
目睹了日本人的残暴统治,这让郑德荣体会到了亡国奴的耻辱和痛苦,一颗年轻的心灵总在拷问自我:“到底怎样才能救积贫积弱的中国?”在东北大学,年轻的郑德荣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接触到了共产党的理论,他就牢牢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细数郑德荣的一生,他用毕生的实践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彰显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尚情操。
斯人已去,他留下的不只是宝贵的真理和知识,更有不竭的精神财富!学郑德荣精神,做爱岗敬业的标杆。
他鞠躬尽瘁,忠于职守。
“人生的最大欣慰和快乐,一是科研成果给人以启迪,服务于社会;二是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9篇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9篇。
”在郑德荣看来,著书撰文和培养青年学生教师,都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乐以终身治学科研,悦以毕生授业解惑”就是郑德荣为工作、为祖国事业奉献一生的真是写照,也正是有了他这种拼搏精神,“中国梦”而不断加速。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在学习了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后感受到,先生已逝,精神永存。
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要以郑德荣同志为榜样,努力从三个方面向他学习。
一是学习他理想坚定的政治信仰。
郑德荣同志时时刻刻在践行共产党员宣言,他的一生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郑德荣的研究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连。
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像郑德荣同志这样,既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理想、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
二是学习他忠于职守的敬业品质。
“乐以终身治学科研,悦以毕生授业解惑”,郑德荣同志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从教67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将自己的所思、所学、所得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并将爱国爱党的家国情怀和党性原则贯穿学生培养的始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学生。
他用一生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贡献了毕生精力。
他用毕生的执着坚守和无私奉献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诠释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无私无悔,更彰显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尚情操。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也应该这样,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三是学习他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郑德荣同志终生致力于中共党史学术研究的追求和创新。
作为中共党史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始终把个人融入时代、视学术为生命,90多岁高龄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学术创新不懈追求,多项研究成果填补学术空白,以高深的学术造诣、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卓越的学术成就,成为中共党史研究的一面旗帜。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篇【篇一】郑德荣同志是全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家,我国共产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郑德荣信仰坚定,治学严谨,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用一生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的优秀教师代表,更是共产党员的楷模。
在从教65周年的采访中,郑德荣说了这样一席话,“研究中共党史的特殊性,就要求在政治上有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道德上有高尚的情操,否则你不配为研究中共党史的教师,也不配研究毛泽东思想!”两个“不配”掷地有声,似有万钧之力。
这位老党员心中一直有杆秤,在衡量着自己,能不能“配得上”这份崇高的研究事业和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直至用生命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郑德荣心中的秤是信仰之秤,他一生坚定地理想信念可以为证;“一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我就坚信不疑了。
我一定要站在真理这一边!”郑德荣同志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是名副其实的“红色理论家”。
郑德荣心中的秤是治学之秤,他用殚精竭虑、著作等身加以诠释;85岁那年,郑德荣申报了国家级课题,同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的他的学生表示,申报这个课题,需要准备10万字的论文,连自己都没敢报,太辛苦了。
郑德荣敢为人先,不怕吃苦的精神可见一斑。
67年的学术生涯,郑德荣坚持创新,笔耕不辍,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学术空白,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被誉为“高产的作者”。
他编写教材、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行量达几百万册,发表学术论文260篇,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郑德荣心中的秤是育人之秤,他为人师表,甘为人梯,把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从1978年招收研究生,到1986年招收博士生,郑德荣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培养的博士生达49名,学生中多人成为中共党史学科和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社会各界的领军人才。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12篇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我们一直在学习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12篇,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篇一】郑德荣老师去世前还在认真准备论文,悉心听取学生谈学习心得,谆谆教诲学生……92岁的郑德荣将生命誓言履行到最后一息,用一生诠释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句话。
他把生命和热情融入国家的科研教育工作,为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他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67年如一日,坚持在教育岗位上发挥创新精神,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学术空白,为我国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等科研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提供人才支撑。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耄耋之年已桃李满天下,无需堂前更种花,可是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60岁退出管理岗位为新起点,潜心育人,笔耕不辍,坚持学术创新,全身心投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发表多篇高水平理论成果,用行动诠释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对党的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践行了“一生为党和国家做贡献”的誓言。
作为一名党员,他用一生高擎信仰之炬。
1953年,郑德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65年中,他经常对学生说,不仅在业务上要使自己成为国家的高级人才,而且在政治上应使自己成为共产主义战士,不管在什么样的政治风浪中,都要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站稳立场,保持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郑德荣一直被结肠癌折磨着。
可就是这样,他也很少缺席过政法学院的党支部活动。
考虑到郑德荣的身体情况,很多同事劝他不用亲自出席活动,让学生代替参加就好了,可郑德荣坚决不同意:“参加党支部活动,这是一名党员的基本职责。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要深入学习郑德荣同志的优秀品质,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要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工作上要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坚持发扬创新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成长的过程勤思实干,把自身价值发挥到极致;永葆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无私奉献的崇高信仰,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打赢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燃烧自己的青春。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郑德荣教授,年过6旬后,依然培育后学、资政育人、创新治学,在人生的后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学术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透过郑德荣严谨求实、勤奋求索的人生足迹,我觉得郑德荣身生的三点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信念坚定,追求执着。
郑德荣教授自始至终一直是笃行共产主义,我自己的一生献给国家和党的事业,年老而不停,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话语中透露的“不忘初心”体现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永恒的追求,他毕生的追求就是用自己的所学为党、为国家多作贡献,这样的理想信念和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二是学识广博,治学严谨。
郑德荣在60-90岁的30年间,依然能培养大量的博士生,出版大量的专著,此外还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
仅仅是在80岁到90岁的10年间,郑德荣的个人专著就达5部之多,而且还承担国家项目3项,发表论文70余篇。
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勤奋的学习,需要自身广博的知识,更离不开他治学上的严谨,他这种勤奋好学,治学严谨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三是为人谦逊,人格高尚。
“我受党的教育多年,毕生的追求就是用自己的所学为党、为国家多作贡献。
”“要尽职尽责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我自身就必须孜孜不倦,不断上进。
”这是郑德荣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一生驰而不息始终奋战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一线的动力源泉。
郑德荣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国家,从这些事情看出,郑德荣高尚的人格和谦逊的为人,他的这种精神将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作为一名勤奋创新的学者,他是中共党史学科的一面旗帜,他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
在67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学术空白,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声望。
学习郑德荣事迹心得体会:做郑德荣式的奋斗者90多岁,培养博士50余名,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这一连串数字,深刻诠释了郑德荣教授不懈奋斗的老年生活。
郑德荣教授的晚年本应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岁,但他始终心系党和国家,无私忘我工作,为党史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世人为之动容、为之震撼。
郑德荣教授毕生求学、老骥伏枥的精神品质,必将成为年轻党员干部奋发向上的精神食粮,郑德荣教授的光辉事迹,终将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生动教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严格自律,与时间赛跑。
郑德荣教授90岁高龄,饱受病痛折磨,依然奋战在学术和科研的第一线,是什么让他在如此高龄仍然争分夺秒工作?是自律,一辈子的自律。
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融入了他的生命,使他在癌症晚期、已知生命长度的情况下,与时间赛跑,极力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青年一代应以郑德荣教授为榜样,严以律己,以奋斗为坐标,用时间作刻度,不断刷新生命的高度。
坚定信仰,不忘初心。
郑德荣教授临走的时候,最后一句遗言是“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最后一个完整的词是“不忘初心”。
郑德荣教授用自己的一生来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用自己的奋斗来实现他终生热爱的党的事业。
年轻党员应学习郑德荣教授护党兴党、老当益壮的韧劲儿,做终身的学习者,毕生的奋斗者,为党的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
郑德荣教授学识渊博,信念坚定,治学严谨,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郑德荣教授为我们年轻一代树立了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