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2地理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八十篇
- 格式:docx
- 大小:951.08 KB
- 文档页数:11
2019-2020年地理选修2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人教版课后练习七十四第1题【单选题】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A、海平面的上升B、城市数量增多C、动物数量减少D、冰雪覆盖扩大【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回答。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四幅图所示的景观属于围海造陆的是( )A、图AB、图BC、图CD、图D【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气象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2010年第5号的强热带风暴“蒲公英”造成了越南数万人死亡。
同年13号,强台风“鲇鱼”登陆中国福建,致使上千万人受灾。
下列人类的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D、加强国际间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不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因素有( )A、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B、施入农田的杀虫剂C、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D、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A、海洋环境污染和海平面上升B、石油污染和赤潮C、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D、赤潮和海平面上升【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人教版课后练习六十八第1题【单选题】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错误是( )A、减轻了淡水变咸B、容纳、净化污染物能力下降C、减轻海洋污染D、延缓海岸侵蚀后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火山地震B、大气污染C、水体污染D、海平面上升【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活动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一组是( )①陆地上的农耕业②偶发的油轮泄漏③铺设海底电缆④核电站冷却水排放⑤港口工程建设⑥舟山渔场春季休渔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②④⑤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关于海冰和冰山的描述错误的是( )A、海水结冰,海区盐度会降低B、海冰主要是咸水冰,高纬度海区直接由海水凝结形成C、冰山为陆地淡水冰川滑入海洋而成,夏季冰山数量多D、冰山的撞击力巨大,隐藏在海水中的部分危险更大【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自1996年6月1日起,我国每年在南海海域实施为期60天的伏季休渔制度,休渔期间在南海海域不得有任何渔船作业。
选择在6、7月两个月休渔的原因是( )A、这一时段多发台风,确保渔民安全B、这一时段海水温度高,蒸发强,海水盐度大,鱼类少C、这一时段南海幼鱼比例最大,为了保护渔业资源D、这一时段多有赤潮发生,影响渔业生产【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石油污染成为日益突出的海洋污染问题,下列海域污染严重的是( )①沿海水域②海上航道沿线③海上石油产区④石油输出港附近海域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沿海核电站污染近海水域,因为它向海洋排放( )A、重金属B、废气C、粉尘D、热水【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随着开发建设大潮,沿海而建的一处处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始不同程度地“蚕食”着海岸带,下列不属于海岸带开发带来的问题的是( )A、破坏海防林,加剧台风、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危害B、毁坏滩涂C、大量废弃物直接排入海湾,加剧海水污染和生态破坏D、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我国四大海域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A、南海B、东海C、黄海D、渤海【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21世纪是向海洋进军的时代,近年来我国海洋污染却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地理选修2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知识点练习六十三第1题【单选题】下列活动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一组是( )①陆地上的农耕业②偶发的油轮泄漏③铺设海底电缆④核电站冷却水排放⑤港口工程建设⑥舟山渔场春季休渔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②④⑤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的海底堆积物。
在渔业资源不断衰减的今天,这些人为在海中放置的堆积物成为大海的守护者。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对于人工鱼礁被称为大海守护者的原因,解释最全面的是( )A、可诱集鱼类,形成渔场,以供人们捕获B、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C、上升流将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了上来D、为鱼群提供躲避风浪和天敌的藏身之地营造人工鱼礁的积极意义有( )①保护、增殖渔业资源②改善水质,改变洋流流向③带动休闲旅游和体育旅游的发展④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⑤改变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⑤【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
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C、渔业过度捕捞D、定期海上休渔【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利用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读70年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面积变化图(左图)和主要海湾自然岸线比例的变化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2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人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若某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
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C、渔业过度捕捞D、定期海上休渔【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利用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世界各国对海平面上升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A、修筑水利工程B、控制大城市规模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D、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海洋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海岸线比较短,是世界上受海洋灾害最轻的国家B、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寒潮灾害等都是海洋自然灾害C、由海水挠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如:风暴潮、海冰、海底地震等D、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自然灾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错误是( )A、减轻了淡水变咸B、容纳、净化污染物能力下降C、减轻海洋污染D、延缓海岸侵蚀后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A、海洋环境污染和海平面上升B、石油污染和赤潮C、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D、赤潮和海平面上升【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我国四大海域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A、南海B、东海C、黄海D、渤海【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读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的概念2、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围绕“厄尔尼诺现象利与弊”的辨题,运用材料,开展讨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强大力量以及应对自然异常变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今年冬天,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雪灾,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雪灾的形成与“拉尼娜”现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呢?经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得到答案。
1、沃克环流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高、海面高,东部温度低、海面低的状态下形成的。
(结合洋流和气压带风带,分析沃克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完成P41,思考题。
)(承转)我们已经了解了正常年份下,沃克环流的情况,那么,在异常情况下,沃克环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2.厄尔尼诺现象(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厄尔尼诺现象的典型特征:①赤道西太平洋大气低层出现西风;②南方涛动(南方涛动(SO),指日界线以东的东南太平洋与日界线以西的西太平洋--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指数表现为明显的持续负指数;③沃克环流异常偏弱;④赤道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高空气压高于正常状态;⑤两半球副热带北部冬季平均急流位置向赤道地区和向东偏移。
(承转)发生厄尔尼诺时,全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思考)(3)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①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
②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
③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承转)假如沃克环流不是减弱,而是增强,那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结合图4.10,讲解拉尼娜现象。
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情景导入目标定位说到“厄尔尼诺”这个不明觉厉的名字,还是南美洲西岸的渔民们给取的,在西班牙语中“El Ni o”意为“圣婴”或“小男孩”。
这个取名源于渔民们观测到的怪现象:在有些年份的10月到次年3月期间,沿着海岸会出现一道暖流,使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将冷水鱼类统统热死,导致以渔为生的渔民们血本无归。
而这种现象经常在圣诞前后最为严重,于是不明所以的渔民便认为是上帝之子“圣婴”在捣乱。
后来,随着科学家对海洋和气象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揭开了厄尔尼诺现象的神秘面纱,而厄尔尼诺这个名称则沿用了下来。
虽然说全球变暖在影响极端气候的出现,但是厄尔尼诺可能也在进一步加强对气候的影响。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确认,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关于厄尔尼诺的自然现象,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其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十年前,2009就是厄尔尼诺年,这就像是10年之约一样,2019年刚好也是厄尔尼诺年,根据科学预报显示,厄尔尼诺的出现可能会在未来更加的频繁,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影响它的因素之一。
根据NOAA的科学报告显示,厄尔尼诺现象在2019年3月继续存在,在4月也是在发展之中。
3月份海洋热量异常降低,但是平均值依然是偏高的,赤道上空平均温度在3月初就已经达到了峰值。
【思考】全球频发的气候异常都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系吗?1.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2.举例说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沃克环流的定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形成的机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沃克环流1.形成: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信风驱使着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
在东岸,由于表层海水被风吹走,下层的冷海水会上涌补充,沿岸还有自高纬度流来的寒流,使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较低。
在西岸,赤道暖流堆积下沉,形成深厚的暖水层。
这样,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东西方向,表层海水存在着明显的温度差异。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2地理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人教版课后辅
导练习第八十篇
第1题【单选题】
读70年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面积变化图(左图)和主要海湾自然岸线比例的变化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70年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面积和自然岸线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海湾的面积均保持不变
B、自然岸线长度存在先降低后增长的态势
C、岸线总长度存在先增长后降低的态势
D、自然岸线比例不断下降,近30年下降尤为显著
关于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形态和岸线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海湾自然岸线长度和海湾面积的变化主要是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果
B、由于海湾沿岸土地资源丰富,沿海开发建设对海湾形态影响不大
C、海湾自然岸线长度的减少速度不断加快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
D、近几十年以围海造陆为主的人类活动成为海湾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无
第2题【单选题】
因被海水侵吞的土地不断增加,图瓦卢在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有( )
①岛屿沉降②海水膨胀③暴雨泛滥成灾④两极冰盖融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答案】: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利用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气象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2010年第5号的强热带风暴“蒲公英”造成了越南数万人死亡。
同年13号,强台风“鲇鱼”登陆中国福建,致使上千万人受灾。
下列人类的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加强国际间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
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渔业过度捕捞
D、定期海上休渔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目前海洋污染治理的重点是( )
A、海上石油泄漏
B、沿海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
C、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
D、排入海洋的生活污水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长江口附近海域是我国大面积赤潮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区,该海域赤潮高发期一般出现在( )
A、11月~次年1月
B、2月~4月
C、5月~7月
D、8月~10月
【答案】:
【解析】:
第10题【综合题】
读“海洋酸化示意图”(ΔpH代表pH值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海洋表层海水的pH值已经下降了______个单位,到2100年将下降______个单位。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
海洋酸化将对海洋生态产生什么影响?
""
【答案】:
【解析】:
第11题【综合题】
【环境保护】201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印发了《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农渔发[201712号),明确“十三五”期间海洋渔船“双控”政策,到2020年压减海洋捕捞渔船2万艘、功率150万千瓦的目标;正式启动海洋渔业资源总量控制制度,明确到2020年,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减少到1000万吨以内。
说出实施“双控”政策的地理原因。
除“双控”政策外,谈谈你对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其他合理建议。
【答案】:
【解析】:
第12题【综合题】
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
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答案】:
【解析】:
第13题【综合题】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
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
图25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______。
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______×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______。
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有______。
【答案】:
第14题【综合题】
【海洋地理】
2016年3月8日,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根据《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发布江苏海域海浪Ⅳ级警报(蓝色)。
下图是该日等海浪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按照海岸物质组成,江苏省海岸类型多为______海岸。
该类型海岸适合发展
(产业)。
当前,江苏省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______。
该日,江苏省南部沿海等海浪高度线较北部沿海______,说明了______。
为减轻此类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根据下图回答
丙的名称是______,甲、乙两个半岛的海岸类型主要是______海岸。
图中海域盛产化学资源______.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为了解决人地矛盾,在此可以实施______战略,来获取土地。
除了填海造陆,该区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海岸前进______
【答案】:
【解析】: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