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8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1科学技术基础:①天文学,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②地质学,赖尔的地质“渐变论”;③物理学,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化学,维勒人工合成尿素;⑤生物学,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必考)1.2:哲学基础:主要是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其中尤以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影响最大。
1.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造和贡献: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和功能2.1:性质:①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科学;②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接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③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2.2:内容: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③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2.3:作用: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主要包括自然辩证法是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论基础,自然辩证法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1.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的主要思想渊源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义自然观。
1.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古代自然科学哲学家们以古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的思想渊源。
其基本特征是整体性和直观性、思辨性和臆测性、自发性和不彻底性。
1.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近代自然科学哲学家们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基本特征是机械性、不彻底性、形而上学性。
1.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4.1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
绪论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答: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在当代,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已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包括内核学科与外核学科两大部分,内核学科是它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个学科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
自然哲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属性的哲学学说。
这种哲学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存在与演化,即自然界万物由什么构成?如何存在?联系方式是什么?如何演化发展?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对科学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
一是静态的分析科学,把科学看做事有研究成果组成的知识体系,分析他的性质、组成与结。
二是动态的分析科学,讲科学看做是一个依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的探索的过程,考察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怎样对他进行检验与评价。
技术哲学是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技术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
主要的研究内容:1,技术的定义核技术的本体论地位;2,技术认识的程序论;3,技术知识结构论;4,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5,技术与文化;6,技术价值论与技术伦理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国外与这个领域相对应的是STS,这是一个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科学技术史是以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历史演进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以什么方式存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或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客体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
1. 系统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答:系统较为全面的定义应该具有如下涵义:(1)一切系统均由多个元素(至少是两个元素)组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2)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且联系具有某种确定行,形成一定的结构,人们能够据以认识该系统,并与其他系统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