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义生教授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352.62 KB
- 文档页数:1
成立“郑州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申请报告郑州市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筹备组二0 一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关于成立“郑州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申请报告尊敬的郑州市医学会:我国风湿免疫病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59 年国家选派医生赴前苏联学习,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我国的风湿免疫病学在1960至1980 年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医学事业出现了快速发展,风湿免疫病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1985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就已成立,随着相关检验技术的提高及风湿免疫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此外,目前我市的风湿病患者越来越多,成立郑州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就显得非常迫切。
我市风湿免疫专业医师之间的联系网络基本健全,相互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友好氛围,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时机己经成熟。
我谨代表郑州市医疗系统风湿免疫全体医师向市医学会提交申请,希望成立郑州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申请理由汇报如下:一、风湿免疫病发展现状和趋势进入21 世纪以来,医学科学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作为医学界相对年轻的风湿免疫更是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风湿免疫性疾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病。
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
风湿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多肌炎、重叠综合征、血管炎等)、脊柱关节病、退行性变、与代谢和内分泌相关的风湿病、和感染相关的风湿病、肿瘤相关性风湿病等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同样较高。
目前,河南省每年诊治的风湿免疫病患者近万例,均在位于郑州市的几家医院,从事风湿免疫的医师近百人。
二、器官移植现有专业队伍郑州市目前开设风湿免疫科的医院有5 家,从业医师近50 人。
三、成立本专业专业委员会的必要性目前我市开展风湿免疫的各医院之间存在患者逐渐增多,医师力量相对不足,因此,迫切需要成立郑州市医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以推动我市乃至我省风湿免疫的学科建设、规范管理、开展风湿免疫相关学术研究及交流,引导、组织、发展、壮大风湿免疫医师队伍。
!O"!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内科治疗进展刘素彤1,2,苏凯奇1,赵晨露1,张丽慧1,2,赵文霞1,2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郑州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郑州450000摘要: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肝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总结了目前内科治疗MALFD的研究现状,其治疗方式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个体化药物的治疗。
其中生活方式的改变有饮食管理、运动干预、生物钟调整和心理干预,个体化药物治疗有胰岛素增敏剂、维生素E、减肥降脂药、保肝降酶药及中医药治疗等。
同时,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方式是临床治疗MAFLD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生活方式;药物疗法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4-0947-04ResearchadvancesinmedicaltreatmentofmetabolicassociatedfattyliverdiseaseLIUSutong1,2,SUKaiqi1,ZHAOChenlu1,ZHANGLihui1,2,ZHAOWenxia1,2.(1.TheFirstClinicalMedicalCollegeofHe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Zhengzhou450046,China;2.DepartmentofHepatologyandSpleen-Stomach,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He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Zhengzhou450000,China)Abstract:Metabolicassociatedfattyliverdisease(MAFLD)iscurrentlyoneofthemostimportantliverdiseasesworldwide,anditsincidencerateisincreasingyearbyyear.ThisarticlesummarizesthecurrentresearchstatusofmedicaltreatmentofMAFLD,includinglifestylechangesandindividualizeddrugtreatment.Lifestylechangesincludedietmanagement,exerciseintervention,biologicalclockadjustment,and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andindividualizeddrugtreatmentincludesinsulinsensitizer,vitaminE,weight-lossandlipid-loweringdrugs,liver-protectingandtransaminase-loweringdrugs,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Atthesametime,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isthetrendofclinicaltreatmentofMAFLD.Keywords:MetabolicAssociatedFattyLiverDisease;LifeStyle;DrugTherapy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48收稿日期:2020-11-23;修回日期:2021-01-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651);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8JDZX005,2019JDZX2051);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2102310495)作者简介:刘素彤(1991—),女,在读博士,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脾胃肝胆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通信作者:赵文霞,zhao-wenxia@126.com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fattyliverdisease,MAFLD)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年来肺癌在我国也成为高发的疾病,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肺癌的治疗领域,我国医学家一直在不断。
目前中医治疗肺癌能有效的控制病症,还能增加患者的免疫功能,让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治疗,也能彻底的控制肺癌患者的症状,中医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河南治疗肺癌的老中医。
河南治疗肺癌的老中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教授。
袁希福中华名医,著名肿瘤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上海希福抗癌免疫研究所所长,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
抗癌“三联平衡疗法”创始人,抗癌“多靶向”“活靶点”思路首创者。
袁希福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是袁氏中医家族的第八代传人。
袁氏中医创立的“阴阳平衡疗法”就是其中的经典和精华。
祖辈袁积德就是该疗法的创始人,曾被清朝光绪皇帝封为“奉直大夫”,其中袁氏医方等秘本更是“国医精粹,治病奇方”。
为了使祖传医法更进一步发扬光大造福于民,袁教授经过30余年的潜心研究,不断的临床实践终于在祖辈医疗基础上独创了“三联平衡疗法”,有效的救治了万余例的肿瘤患者。
三联平衡疗法是由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根据30年的抗癌经验,在先辈们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该疗法具备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优势,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应运而生,且治疗费用低,适合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情的恶化,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
三联平衡疗法在治疗肺癌中可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消癌肿——服药一个疗程后,瘤体可以变软、缩小,压迫症状减轻;三个疗程后,多数病人瘤体明显缩小,部分病人瘤体消失。
(2)止癌痛——癌症到了晚期或转移、扩散后,患者会出现疼痛症状,更甚者剧烈疼痛。
癌症疼痛的主要原因:由于肿瘤对周围神经的牵拉或直接压迫引起的;肿瘤对脏器薄膜的牵拉引起的;癌细胞的毒素对组织器官的侵润破坏,刺激神经引起的。
1、肿瘤流行病与病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陆维权河南省肿瘤研究院研究员秘书:曾军杰河南省肿瘤医院2、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惠翔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秘书:赵志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黎海亮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秘书:杨建伟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4、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奎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秘书:高冬玲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5、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端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秘书:赵志鸿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6、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樊青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秘书:鲁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王居峰河南省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罗执芬河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7、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董子明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导秘书:范瑞华河南省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小兵河南省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继敏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赵跃武河南人民医院主任医师8、肿瘤放射治疗专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建华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秘书:刘劲松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9、肿瘤介入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韩新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秘书:吴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振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秘书:周志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11、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玉玲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秘书:高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12、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印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秘书:秦建军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13、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鲲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秘书:务森河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14、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花亚伟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秘书:孔烨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15、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水军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秘书:郭文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16、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谢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秘书:庄兢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17、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宋永平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秘书:李玉富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18、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崔树德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秘书:刘慧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19、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齐金星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秘书:张松涛河南省肿瘤医院20、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盛光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秘书:刘玉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21、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慧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秘书:朱尊民河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马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史惠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秘书:韩丽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23、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魏金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秘书:王庆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24、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明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秘书:徐欣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25、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蔡启卿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秘书:姚伟涛河南省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26、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智勇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秘书:孔永霞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护师27、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秦建武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秘书:黑虎河南省肿瘤医院28、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冯艳平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秘书:李廷坤河南省肿瘤医院.。
2024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的事迹材料(精选5篇)2024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的事迹材料篇1不久前,“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正式公示。
王振义院士,作为我国最高荣誉勋章的四名建议人选之一,赫然出现其中。
在此之前,这位期颐之年的“癌症诱导分化之父”,已经捧回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状,登上过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的领奖台,甚至拥有了以自己名字永久命名的小行星。
而这项新的荣誉,即将为他成就斐然却淡泊名利的一生,再次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振义老先生,生在抗战时期,考上震旦大学,毫不犹豫选择医学专业,两句校训他记了一辈子:一句是不因贫富而歧视,第二句是绝不接受不义之财。
他住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却立下遗嘱,要把医院分给他的房子,将来还给医院;还要把所有积蓄,都捐出去给病人交药费,让负担不起的老百姓,能有救命钱!上世纪80年代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还是白血病中最凶险的一种。
王振义为解决这一问题,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奋斗8年,一改“杀死肿瘤细胞时损害正常细胞”的疗法,引导肿瘤细胞“弃邪归正”,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人类肿瘤治疗历史上首个可被治愈的肿瘤。
2024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的事迹材料篇2在医学的浩瀚星空中,王振义先生宛如一颗璀璨的巨星,以其卓越的成就和无私的奉献,成为了医学领域的杰出典范。
作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他的一生都在为医学事业不懈奋斗,其功绩不仅体现在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上,更在于他对患者的关爱、对医学教育的投入以及对社会的无私回馈。
王振义,这位出生于 1924 年 11 月的医学大家,是汉族的无党派人士,来自江苏兴化。
他曾担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如今是瑞金医院的终身教授,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国家勋章获得者,往往是那些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
他们的成就不仅要有开创性和突破性,还要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始终秉持着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第四军医大学技术三级以上教授(160)潘铭紫(1896-1982)江苏苏州,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解剖学教研室主任蔡翘(1897-1990)广东揭东,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专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几(1897-1951)福建福州,第四军医大学法医学专家,一级教授王逸慧(1899-1958)福建闽县,第四军医大学妇产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妇产科主任、副院长郑集(1900-)四川南溪,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营养专家,一级教授,曾任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县,第四军医大学实验胚胎学专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张福星(1902-1975),第四军医大学眼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眼科主任、副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外科部主任兼眼科主任陈华(1902-1990),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医学系主任、口腔医学院院长、学校副校长丁德泮(1908-1995),第四军医大学放射生物学专家欧阳官(1911-1996)四川资中,第四军医大学口腔修复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修复科主任郭祖超(1912-1999)上海青浦,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统计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卫生统计和医学统计学科创始人之一王荣光(1912-2007)上海市人,第四军医大学妇产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妇产科主任、副院长于清汉(1912-2003)辽宁大连,第四军医大学精神病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神经内科主任汪美先(1914-1993)浙江衢县,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校科研部长毕汝刚(1914-1993)江苏洪泽,第四军医大学公共卫生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军队卫生学教研室主任纪仲愚(1914-1992)安徽寿县,第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涂通今(1914-)福建长汀,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学校副校长、校长、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丁鸿才(1914- )江苏涟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三级教授,曾任口腔颌面外科主任苏鸿熙(1915-)江苏宜兴,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外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胸外科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主任汪良能(1916-1989)安徽南陵,第四军医大学烧伤整形外科学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烧伤整形科主任蔡用舒(1916-2000)湖南益阳,第四军医大学眼科学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眼科主任,88年7月退休陆裕朴(1917-1993)江苏宿迁,第四军医大学骨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骨科主任、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副院长、学校副校长苏成芝(1917-2000)辽宁海城,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任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牟善初(1917-)山东日照,第四军医大学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内科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孙传兴(1917-)湖北黄陂,第四军医大学外科学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外科主任、副院长张学庸(1919-2010)河南唐河,第四军医大学消化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导,曾任附属一院内科主任,总后“一代名师”()史俊南(1919-)江苏宜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内科主任徐君伍(1919-2002)浙江杭州,第四军医大学口腔修复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修复科主任姜绍谆(1919-)浙江江山,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分子病毒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复周(1920-2001)河南舞阳,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杨为松(1920-2006)辽宁开原,第四军医大学传染病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二院传染科主任李继硕(1920-2005)吉林榆树,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总后一代名师(1996)侯悦(1921-2003)辽宁绥中,第四军医大学军队卫生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军队卫生教研室主任郭鹞(1922-)河南洛阳,第四军医大学放射医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403研究所1室主任周树夏(1923-2007)浙江诸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后“一代名师”,曾任颌面外科主任巢振南(1924-1999)江西景德镇,第四军医大学外科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外科主任刘彦仿(1924-)山东海阳,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张宁仔(1925-),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女张立藩(1927-)天津市人,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游国雄(1928-2003)上海市人,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二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代明(1953-)重庆市人,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消化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0),少将军衔陈志南(1952-)江苏宜兴,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工程研究中心/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06.12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鞠躬(1929-)上海市人,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特级,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总后一代名师,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神经科学教育家张生勇(1939-),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手性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化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王克为(1923-)辽宁新民,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室教授施际武(1928-),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臧益民(1928-)江苏常州,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成济(1928-)四川成都,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文亮(1934-)辽宁营口,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研究所所长隋延仿(1934-),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饶志仁(1935-)湖南浏阳,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胡三觉(1937-)江西修水,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06.02陈苏民(1937-)广东中山,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薛采芳(1939-),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马文煜(1940-)河北保定,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原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妙章(1942-)浙江杭州,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金伯泉(1943-),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原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高昇(1945-)河南偃师,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及西京医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安钢(1954-),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志凯(1955-)安徽嘉山,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分子病毒学与分子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立波(1955-)山西左权,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张远强(1950-)湖北??,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骅(1961-),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医学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云庆(1961-)河南新野,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兼神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神经解剖学杂志》主编皇甫恩(1929-)河北??,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瑞山(1934-)吉林扶余,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苗丹民(1956-)山东威海,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秀珍(1945-)河北丰润,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学电子工程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军事医学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女李良寿(1929-)江西临川,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流行病学教研室教授、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尹宗江(1930-)天津武清,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龚书明(1931-)北京通县,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卫生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勇勇(1954-),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卫生信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德忠(1941-)江苏无锡,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流行病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骥(1914-2000)河北鸡泽,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化学教研室教授刘少炽(1919-)陕西商县,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化学教研室教授李家齐(1914- )天津市人,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组织胚胎教研室主任,教授沈纪宗(1925-)安徽怀远,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副部长,医学教育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大军(1929-)河南唐河,第四军医大学经济学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刘鉴汶(1931-)河北深县,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谢百治(1939-)陕西华县,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教育技术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郭照江(1941-)河北盐山,第四军医大学社科部教授、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王正洪(1950-),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乾初(1916-)湖南宁乡,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郭庆林(1918-)山东夏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教授于茂生(1919-)山东平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延年(1919-),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粟秀初(1925-)湖南邵阳,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易声禹(1926-200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滨(1927-)山东招远,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女牟震先(1928-)山东烟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大内科主任兼消化内科主任刘维永(1929-)江西南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志清(1930-)山西兴县,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通外科、外科教研室原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钱蕴秋(1931-)江苏太仓,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邓敬兰(193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胡蕴玉(193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女夏天(1932-)浙江镇海,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王锦玲(1932-)广东南海,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陈景藻(1932-)北京市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物理医学和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后卫生部专家组成员。
全科诊室杨志新简介男,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北京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河医一附院心血管内科进修。
擅长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对高血压、冠心病及心脏介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处理各类内科杂症。
应诊时间:周二、周五全天地点:全科诊室1李鸣明简介男,急诊科主任,1983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本科)。
从事内科临床28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对各种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及疑难病人的诊治有独到之处。
擅长对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及各类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应诊时间:周一、周三、周四全天、周六上午地点:一楼全科门诊1高芳简介女,副主任中医师,1983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
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中华河南脾胃、肝胆专业委员会及市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擅长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对胃病、肝胆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及各种急危重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应诊时间:地点:妇科王玫玫简介女,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从事妇科工作近30年。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诊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病,如不孕不育、各种阴道炎。
应诊时间:周一至周三全天地点:二楼妇科诊室1杨长平介女,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30余年。
中华医学会郑州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药学会河南省分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擅长治疗妇产科疑难杂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有独到之处,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肿瘤、围产期保健,老年妇女病经验丰富。
应诊时间:周四、周五全天、周六上午地点:二楼妇科门诊1刘丽萍简介女,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0余年。
擅长擅长对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如月经病、崩漏、不孕症、闭经、滑胎、产后病等,尤其对盆腔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有独到经验。
对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有深入研究。
应诊时间:周五全天地点:二楼妇科门诊2范丽丽简介女,主任中医师。
2024年王振义工程院院士典型事迹【精选5篇】王振义工程院院士典型事迹篇11986年,上海儿童医院血液科收治了一名五岁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高烧不退,口鼻出血,生命危在旦夕。
王振义提议实施他们团队历经8年探索、经历无数遍失败的尝试后才找到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
小女孩只吃了一个星期左右的全反式维甲酸,病情就出现了转机,最终达到完全缓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陈竺:王振义老师,他还是很有远见的,因为当年他就去找药厂,他不是坐在医院里等,去找这个药厂的这些工程师,这些药物的专家。
在瑞金医院的院史馆,我们找到了这位001号患者的出院卡。
从这张卡片开始,那一年王振义和医疗团队一共收治了24例病人,其中23例得到了完全的缓解,剩下的一例加上化疗也得到了完全缓解。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所以当我第一年治疗23个病人完全好了,我开心得不得了,因为医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钻研,科学进步就是这样进步的。
王振义工程院院士典型事迹篇2如何建立一所名副其实的医科大学?1985年,上海第二医学院正式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这个问题在时任校长王振义的心头久久萦绕。
经费不足、设备不好、人员不够……面对薄弱的学科基础,王振义决心把眼前的难题一项项攻克。
他四处奔波申请经费添置设备,建立重点实验室;派出学生赴法留学,与多所国外医学院建立合作,让人才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一花不足春,接力春常在,培养学生,王振义倾囊相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至今记得,王老曾将自己的毕业论文亲手修改了10遍。
2003年,年逾古稀的王振义刚从临床一线退休,就为自己布置了新的任务——每周一次“开卷考试”,即每周初由学生提交疑难病例形成“考卷”,他查询完中外文献,亲自带领学生一起探讨交流,教学相长。
如今,“答卷集锦”《瑞金医院血液科疑难病例讨论集》已出版多本,成为王振义留给年轻医生最好的礼物。
健康时报/2007年/8月/9日/第017版常见病防治/椎间盘突出症盲目求医不可取平时多睡硬板床别和椎间盘突出较劲郑州大学离休干部时仲省编者按:5年前,郑州大学离休干部时仲省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非常严重,最终还是在权威专家的建议下,放下心理包袱,坚持学习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知识,不乱治,睡硬板床,终于把病控制住了。
有病难免乱投医2002年,我67岁,在河南省淅川县丹江水库旅游时,为了欣赏夜色,我不顾凌晨寒冷,在船头一直站了一个多小时。
当时是11月,已是初冬,我因此受了风寒。
天亮后,我接着又登武当山,一些年轻人都坐了索道,但我不服输,徒步上山,又徒步下山,结果劳累过度。
第二天一回到郑州,我感到左腿开始疼痛。
又过了一夜,我早上一起床,就感到从腰部到左臀部、左腿,一直到左脚趾尖,如同抽筋似地疼。
既不能坐,又不能站,刷牙时,站两分钟都坚持不了。
到医院检查,医师让我做CT检查,结果是腰椎4~5椎间盘突出,2~3椎间盘膨出。
医师说,先吃点止痛片止痛,然后考虑是手术或保守疗法。
我决定保守治疗。
医师建议我做牵引,说最多牵引10次,就能把椎间盘拉开。
为了早日解除痛苦,我决定牵引和超短波理疗、按摩仪治疗三管齐下。
但是,10次牵引后,疼痛一点儿都没有减轻。
理疗科医师说:“可能您的病情较重,需要加倍。
”我说:“只要能治好,那就加倍吧!”20次牵引又做过了,但疼痛依旧。
而且止痛片也不起多大作用了,是持续疼痛,彻夜难眠。
20多天过去了,我越来越急躁,到处打听新方法。
有人向我推荐一种膏药,每贴400元,能发热,一次治愈。
我找到了这家诊所,医生说,您的疼痛面积大,一贴不行,需要两贴。
但膏药贴上不到1小时,就把皮肤烧烂了,可腰照样疼。
这时,我又看到报纸上和电视上介绍,某医院特聘上海某专家,用电脑定位、新仪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迅速。
我让女儿去看看,第二天女儿回来说:“做一次治疗就要2000元,而且效果不明显,很多患者找那位专家,要求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