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第四章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37
前言:温馨小提示:本篇文档是通过查阅资料精心整理编制的,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内容不一定完美契合各位的需求,请各位根据需求进行下载。
文档下载后可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任意改写,确保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此之外,本店铺还提供各种文档材料,涉及多个领域例如活动文案、工作方案、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大家按需搜索查看!Warm tip:This document is prepared by consulting information carefully. Hope to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content of the document is not necessarily perfect to match your needs. Please download according to your needs. Then you can rewrite the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situation to ensure that we can help. In addition, the store also provides a variety of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covering areas such as copywriting for activiti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reading notes, etc.正文如下:循证医学评价证据的三个原则循证医学评价证据的三个原则一、引言循证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医生的决策应基于现有最佳证据。
然而,面对海量的医学研究成果,如何准确地评价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循证医学评价证据的三个原则,以期帮助医生更好地应用科学证据,提高临床决策的质量。
循证医学第一章概论EBM--—概念: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当前的最佳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
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要参酌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意见。
EBM实践就是通过系统研究,将个人的经验与能获得最佳外部证据融为一体。
EBM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要基于临床科研所取得的最佳证据,即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专家确定治疗指南、政府制定卫生政策都应根据现有的最佳证据来进行。
EBM--—医学实践的步骤(五步曲)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检索有关医学文献严格评价文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评估1—4项的效果和效率,不断改进EBM证据的分级级别I:研究结论来自对所有设计良好的RCT的Meta分析及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
级别Ⅱ:研究结论至少来自一个设计良好的RCT。
级别Ⅲ:研究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准临床试验,如非随机的、单组对照的、前后队列、时间序列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
级别Ⅳ: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非临床试验,如比较和相关描述及病例研究。
级别Ⅴ: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第二章统计方法在循证医学中的应用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可信区间主要用于估计总体参数,从获取的样本数据资料估计某个指标的总体值(参数)。
EER即试验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experimental event rate,EER)如对某病采用某些防治措施后该疾病的发生率.CER即对照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control event rate,CER)如对某病不采取防治措施的发生率。
危险差(rate difference,risk difference,RD)两个发生率的差,其大小可反映试验效应的大小。
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RR)是前瞻性研究中较常用的指标,它是试验组某事件发生率p1与对照组(或低暴露)的发生率p0之比,用于说明前者是后者的多少倍,常用来表示试验因素与疾病联系的强度及其在病因学上的意义大小。
第一章1.简述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临床流行病学的本身是应用科学的临床研究方法学,研究并创产出最佳的研究结果,而且应用这些研究证据来指导临床医疗决策,从而提高医疗水平,达到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
二十世纪90年代,循证医学这个概念的产生、应用与发展,实际上是在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发源地之一的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工作在临床医疗和教学第一线临床流行病学家们,应用了临床流行病学的理论原则与方法指导临床医疗教学实践的一种创新和发展。
“循证医学是临床流行病学用于对病人(诊治决策)的一个现代名词”。
临床流行病学重在“创证”,而循证医学重在“用证”。
2.简述循证医学实践对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意义循证医学实践对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的影响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医疗决策科学化避免乱防乱治,浪费资源,因而可提高临床医疗及预防医学水平,促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发展;2)促进临床与预防医学教学培训水平的提高,培训素质良好的人材,紧跟科学发展水平;3)发掘临床与预防医学难题,促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科学研究;4)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有利于卫生政策决策科学化;5)有利于患者本身的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
第二章1.一家教学医院肝病科,收治病人中有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
一天,一位慢性乙肝患者问医师,我目前在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其效果除了降低病毒滴度外,是否可以不发展成我的病友那样的肝硬化?而那位肝硬化病友也问,我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请根据上述临床问题用PICO组成方式构建问题。
答案:P 慢性乙肝患者I 拉米夫定C 安慰剂D 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2.患者,男性,40岁,因肝功能转氨酶反复异常7月到我院门诊求诊。
患者7月前因常规体检发现ALT120u/L,AST 80u/L,A 40g/L,G39g/L,至今无明显不适,无烟酒嗜好。
大哥一年前因肝癌死亡,化验三大常规正常,除ALT/AST升高外,其余酶谱均在正常范围内,HBV-DNA 5X105 、HbsAg、HBeAg、HBcAb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