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代表》数据的分析PPT课件三
- 格式:pptx
- 大小:311.78 KB
- 文档页数:17
教师:学生:时间:考点1:算术平均数一、考点讲解:二、经典例题与考题考题剖析例1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的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______。
解:由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定义知实际平均数: =(x1+x2+……+x29+105)求出的平均数: 错=(x1+x2+……+x29+15)错-==-3所以由此错误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3。
提示:解此类题一定要对平均数的定义十分清楚。
思楷教育学生辅导讲义第八章:数据的代表例2:设两组数a 1,a 2,a 3……a n 和b 1,b 2,b 3……b n 的平均数为和,那么新的一组数a 1+b 1,a 2+b 2,a 3+b 3……a n +b n 的平均数是 [ ]A.(+) B. + C.(+) D.以上都不对正解: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应选(B )【考题1-1】(2004、南山,3分)从鱼塘打捞草鱼240尾,从中任选9尾, 称得每尾的质量分另是1.5,1.6,1.4,1.6,6.2,1.7,1.8,1.3.1.4(单位:kg ),估计这240尾草鱼的总质量大约是( )A .300kgB 、360kgC .36kgD 、30kg解:B 点拨:先求出样本中9尾鱼的平均质量,再乘以240.【考题1-2】(2004、南宁,3分)期中考试后,学习小组长算出全组5位同学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M ,如果把M 当成另一个同学的分数,与原来的5个分数一起,算出6个分数的平均值为N ,那么M :N 为( )A 、56B 、1C 、65D 、2 解:B .点拨:后来6位同学的平均成绩和原来5位同学的平均成绩相同.三、针对性训练:( 分钟) 如图――l .已知数据x 1,x 2,x 3,的平均数是a ,那么5 x 1 +7,5 x 3 +7,5 x 3 +7的平均数为( )A .5a+7B .a+7C .7aD .5a2.一组数据:4,-1,9,5,3,x 的平均数是4,那么x 等于( )A、3 B.4 C.5 D.63.2004年5月16 日是世界第14 个助残日,这天某校老师为本区的特殊教育中心捐款情况如下:该校教师平均每人捐款约_______元(精确到1元)4.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为鼓励居民节约每一滴水,某小区居委会表扬了100个节水模范用户,4月份这10 0户节约用水情况如下表:那么,4月份这100户平均每户节约用水______吨.考点2:加权平均数一、考点讲解:1.权:各指标在总结果中所占的百分比称为每个指标获得的权重,权重越大,这个数据对这组数据影响越大.2.加权平均数:各指标乘以相应的权重后所得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3.加权平均数公式:有n个数,其中x1的权重为k1,x2的权重为k2…,k m的权重为k m(其中k1+ k2+ k3…+ k m=1),则平均数:112233+xm mx x k x k x k k=+++…二、经典例题与考题剖析:例3某学校要了解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从考试卷中抽取部分试卷,其中有一人得100分,2人得95分,8人得90分,10人得80分,15人得70分。
20.1.2数据的代表江西安远二中初二数学组邱小宁一、教案背景: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人们又经常要求一些信息“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做出恰当的分析是很重要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据的代表以及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
2.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3.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避免机械的、片面的解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激励——探索——讨论——发现。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新课伊始,力求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课件显示1:问题1:为什么婷婷觉得自己有愧于妈妈呢?某次数学考试,婷婷得到78分。
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 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
婷婷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婷婷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虽然在班上处于“中上游水平”,但是她觉得自己愧于妈妈。
师:婷婷觉得自己愧于妈妈,你知道为什么吗?生:知道。
师: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三的分数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有投机取巧之嫌,大家思考: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生:平均分受两个极端数据2分和10分的影响。
师:你对此有何评价?生:…(复习了平均数的概念,同时说明有些数据利用平均数是反应不出问题的,为引入其他数据代表奠定基础。
)师:类似的受平均数误导例子还是很多的。
问题 2 阿冲应聘先请一位同学给画面编一段话,然后提问:(1)经理所说的公司的平均月薪2000元是否欺骗了阿冲?(2) 平均月薪2000元能客观反映公司员工的平均收入吗?(3) 若不能,你认为用哪个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二)交流对话,探究新知(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新的疑点,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板书:中位数——把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众数——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批数据的众数(mode).师:大家对这两个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生:如果数据有偶数个时,如何求中位数?师: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