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肺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08.44 KB
- 文档页数:2
肺性脑病护理1加强预见性护理意识肺性脑病的先兆症状变化较快,严峻者可很快出现颅内高压、脑疝,威协患者的生命,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具有超前的护理及早发现肺性脑病的先兆症状,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把护理工作做到症状出现前,才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保证治疗措施及时进行。
2紧密观察病情2.1呼吸与咳嗽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度,快而浅表的呼吸揭示肺部病情的严峻,突然加重的端坐位呼吸应想到并发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的可能;节律不规则的呼吸加上意识改变是肺性脑病和呼吸衰竭的重要指征;深长呼吸意味着酸中毒的发生,改善通气后慢而浅表的呼吸可能是碱中毒的表现,咳痰的量和性质即反映病变的程度,也反映治疗的效果,痰由黏少变稀变多,由黄变白提示感染好转,反之说明感染加重,或呼吸道堵塞可加重病情。
2.2血压(BP)、呼吸与心率BP升高可见于低氧酸中毒,肺性脑病合并高BP的情况,BP轻度升高,脉压变小是早期感染中毒性休克的表现之一。
血压降低可能是为心功能严峻衰竭感染、中毒性休克和血量不足,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一般心率较快,达120次/min,过快时除其他因素影响外,说明感染加重,心功能向衰竭方向转化,加重肺性脑病的早期出现,由于心肌受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影响可引起心律失常。
2.3意识的改变是观察的重点肺性脑病的主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和心力衰竭,肺性脑病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大致有两大类,一类以抑郁为主,表现为表情淡漠、意识模糊、嗜睡、昏迷。
另一类以烦躁为主,语言增加,精神欣快、狂叫呐喊、躁动不安、昏迷。
前一类较安静,治疗效果较好;后一类患者由兴奋转入抑制时很快死亡。
有的患者常常在夜间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性格及行为改变,意识障碍,若出现烦躁、表情淡漠、意识模糊、失眠、嗜睡、高度呼吸困难、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等症状时,应想到有发生肺性脑病的可能,所以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非常重要。
2.4体温体温骤降是肺性脑病的早期表现,体温的变化可反应患者肺部感染的程度,体温越高,表明感染愈重,但有的年老体弱者即使感染重体温也不高,所以在观察肺性脑病的早期症状时,体温骤降也是参考条件之一。
重症监护病房肺性脑病患者护理总结摘要】总结我院ICU科2011年以来12例肺性脑病患者临床症状及护理方法,关键在于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提高疗效,同时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肺性脑病呼吸衰竭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老年人群中占34%患有COPD。
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导致呼吸衰竭。
当重度呼吸功能衰竭时,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神志改变,即合并肺性脑病,在临床上肺性脑病病情危重且死亡率极高,在救治过程中护理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
今年以来我科共收治肺性脑病患者12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67~91岁,平均75岁。
嗜睡8例,昏迷4例;合并心衰9例,肾功能减退3例;合并2个以上器官损害2例,其中行气管插管10例,气管切开1例,使用呼吸机患者10例。
1例因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24h内死亡,其他均好转后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2 临床观察2.1精神障碍嗜睡是肺性脑病最早期的症状。
12例肺性脑病患者中有8例嗜睡,表现为睡眠时间长,意识朦胧、不易叫醒,醒后烦躁不安、胡言乱语,谵妄狂燥、乱叫乱喊,常为昏迷的前兆。
2.2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常在清醒时出现面部肌束微颤或者动作减少呈木僵状态。
如果出现四肢抖动,肌肉痉挛,两手扑翼样震颤,眼球运动障碍、凝视,提示肺性脑病发生,必须采取紧急救治。
2.3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体温过高会增加氧气的消耗,血二氧化碳的分压会增高,高热是肺部严重感染,要及时物理降温,体温不升也是病情严重的表现;呼吸急促是细支气管充血、狭窄或痰液阻塞、感染加重表现;脉搏快而无力是缺氧、心功能衰竭的表现;血压下降、四肢冰冷是循环障碍。
均加速肺性脑病的发生,使病情加重。
另外球结膜充血亦为肺性脑病的早期表现,需注意观察。
肺性脑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附52例报告)【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10-02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是肺心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1],预后差,病死率高。
因而,通过对肺性脑病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临床观察,及早发现肺性脑病的早期征兆,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病情转归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本文总结我科对52例肺性脑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52例患者为我科2008.2-20012.2收治的住院病人,其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50-83岁,平均(63.4±12.8)岁,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并且均有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主要表现为神志恍惚、淡漠、嗜睡、精神异常或兴奋多语,重型者呈昏迷、抽搐及病理征阳性。
通过持续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止咳、祛痰,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呼吸兴奋剂,对昏迷或嗜睡者加用纳络酮或者醒脑静微泵维持治疗。
呼吸抑制明显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结果52例患者中,经抢救后好转34例(65.38% ),死亡18例(34.62%),其中死于呼吸衰竭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感染性休克4例。
2 病情观察2.1 肺性脑病早期症状的观察入院后尽快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职业、文化程度、脾气性格、生活习惯、行为、语言、家庭情况等),以利于交流沟通和观察。
多数肺心病患者出现肺性脑病前都有睡眠昼夜倒错、脾气性格改变、情绪反常或行为错乱的表现,护士必须加强对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要考虑到早期肺性脑病的可能,及时寻找诱因并做出相应处理。
2.2 对生命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对于肺脑早期发观有较大意义:①呼吸:主要表现为呼吸节律、频率及幅度的改变,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时,呼吸变弱,呈嗜睡状态。
呼吸深大且嗜睡为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浅快且兴奋、谵妄、肌颤等为代谢性碱中毒;呼吸幅度变浅、频率减慢、节律不齐或伴有呼吸短暂,则为呼吸中枢抑制,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谈肺性脑病的护理进展体会【摘要】目的: 肺性脑病是慢性肺部疾患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 临床以大脑弥漫性功能障碍症状为主,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及血气分析可见PaO2、PaCO2、PH值的改变,本病死亡率较高,因此,护理上通过采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恰当的治疗与护理,可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
方法:在护理过程中,对肺心病患者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肺性脑病的先兆,积极采取措施,给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果:降低了肺性脑病患者的死亡率,为我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结论:肺性脑病在于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高质量的护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肺性脑病;护理体会;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对肺性脑病的治疗措施越来越多,从早年的单纯抗感染、输氧,一直发展到今天的肺心病监护病房和机械辅助呼吸等综合治疗,但病死率仍然高达32.5%~77%。
归根结底都是针对肺脑的定义而采取的相应对策。
我院自2006年4月~2001年4月,共收治62例肺性脑病患者,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严格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着重讨论由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引起肺脑的护理进展概况。
1 临床资料本组62例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95岁。
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合并心衰28例,合并2个以上器官损害13例。
2 早期临床表现的观察早期多在夜间发生,,患者有睡眠昼夜倒错现象或脾气性格改变、情绪反常。
末梢循环障碍,出现发绀。
因脑部水肿出现眼球结膜充血,眼角处结膜水肿。
后期病情加重可出现意识障碍加重,昏迷等。
3 护理进展3.1 保持呼吸道畅通非常重要,病人要2小时翻身一次,同时拍背排痰,也可半坐位,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病人给予药物化痰,适当饮温开水稀释痰液,必要时吸痰或雾化吸入。
病情严重行气管切开畅通呼吸道,有呼吸机插管的病人应及时吸痰。
3.2 合理吸氧持续低流量吸氧(1-2升/分),检测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低于90%患者考虑面罩吸氧,呼吸衰竭者可采取呼吸机辅助呼吸,注意避免高流量吸氧,避免氧中毒诱发肺脑。
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肺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是由于肝功能衰竭引起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认知障碍、行为改变和神经系统症状。
对于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以下是一些建议:1.临床观察:(1)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变化,如混乱、迷茫、短暂的意识丧失等。
(2)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神经系统症状,如昏迷、肌阵挛、震颤等。
(3)观察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血氨浓度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
(4)观察患者的腹胀和腹泻症状,以及黄疸和皮肤瘙痒等体征。
2.护理:(1)保持患者的安全,特别是在意识状态改变的情况下,预防跌倒和其他意外事故。
(2)提供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以减少刺激和促进患者休息。
(3)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血氨浓度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4)控制患者的饮食,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5)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监测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6)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和溃疡的发生。
(7)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与患者交流并鼓励其参与适当的活动。
(8)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有关肺性脑病的知识,包括疾病的自我管理、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等。
此外,对于严重的肺性脑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来治疗肝功能衰竭。
在手术前的准备期间,护理措施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手术后的护理则包括皮肤护理、防感染、药物监测和饮食控制等。
护理团队应密切合作,以保证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护理。
肺性脑病的护理措施摘要肺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
本文旨在介绍肺性脑病的护理措施,包括了呼吸管理、神经系统监测、液体管理、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方面的护理内容。
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
1. 呼吸管理肺性脑病患者的呼吸管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护理措施:•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应经常监测,并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定期进行呼吸道吸引和清洗,以维持呼吸道通畅。
•遵循医嘱,正确使用呼吸支持设备,如呼吸机和氧气治疗装置。
•注意使用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如呼气末正压(PEEP)和吸入氧浓度,以避免气压伤和氧中毒。
•高风险患者可考虑采取俯卧位通气,以改善氧合。
2. 神经系统监测及早发现和监测患者神经系统状况对于肺性脑病的护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护理措施:•持续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状态,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反应等。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如神经肌肉传导速度(NCV)和脑电图(EEG)等。
•如有必要,及时请示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如颅脑MRI等。
3. 液体管理合理的液体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护理措施:•严密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包括输入和输出。
•遵循医嘱,调整液体的种类和速度,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避免过度补液和容量负荷,以减轻心脏和肺的负担。
4. 营养支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可以提供患者康复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考虑通过鼻饲或经胃管饲喂等方式给予营养支持。
•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如体重、血液检测等,以调整营养方案。
5. 预防感染肺性脑病患者常常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容易发生感染。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护理措施:•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措施,确保操作无菌。
•避免交叉感染,如隔离患者、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定期评估其疗效和耐药性。
肺性脑病的五大护理妙招1. 提供充足的氧气肺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肺部疾病导致大脑供氧不足,从而引起脑功能异常。
因此,提供充足的氧气是治疗肺性脑病的关键。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可以通过给予氧气吸入或者使用呼吸机等方法,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
2.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症状变化肺性脑病有时会导致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变,如昏迷、淡漠、反应迟钝等。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还应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影像学、脑电图等检查,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3. 整体护理,注意睡眠和营养肺性脑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问题,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程。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患者的睡眠和营养问题。
可以采用舒适的环境、合理的作息时间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食欲不振的患者,可以采取多餐少量的饮食,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并在饮食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监督。
4. 防治并发症,如肺炎和脑水肿肺性脑病患者由于呼吸不畅,容易引发肺炎。
肺炎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还会进一步损害大脑功能。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肺炎,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康复训练等。
此外,还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脑水肿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5. 心理护理与家属支持肺性脑病患者往往存在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和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要关注其心理健康。
可以通过与患者交谈、提供心理支持、进行音乐疗法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同时,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理解和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总之,肺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疾病的发展程度。
肺性脑病患者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09-01-05T16:05:02.107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07年12期供稿作者:周家荣[导读] 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未经积极治疗出现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未经积极治疗出现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就诊时患者除呼吸衰竭的症状外,还出现烦躁、失眠、躁动或神志淡漠、谵语、间歇性抽搐、嗜睡、昏迷、精神错乱等神经精神症状,该病预后差。
现对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10月的49例肺性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将病情观察要点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9例病例中,男38例,女11例;年龄50~92岁,平均71岁。
1.2 发病特点:①此病以老年人为主,长期咳嗽、喘息、心慌,近期加重伴感染或用镇静剂不当、过量吸氧等。
②男性多见;③常于气候突变、寒冷、潮湿的冬春季节发病。
2 观察及护理2.1 观察:①首先要熟悉和详细了解病史,细心观察病情;②患者早期可有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头痛、烦躁不安、脉搏洪大有力、血压增高、心率增快、体温正常或增高、呼吸浅快,后期可有呼吸浅慢或潮式呼吸,神志恍惚、谵语、无意识动作,有时出现嗜睡与高度兴奋、多语相交替;严重者眼底视网膜血管扩张、巩膜出血、神志模糊以至昏迷等症状;③神经系统检查: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低下,锥体束征阳性;④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6.65kPa,pH值<7.25,动脉血氧分压<8kPa。
2.2 护理2.2.1 基础护理⑴休息护理。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给予半坐卧位;对烦躁、精神失常应特别护理,专人守护,加床栏防坠床。
并禁用镇静剂,以免加重病情。
⑵饮食营养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吸收的饮食,如鱼肉末、牛奶、禽蛋、新鲜蔬菜等;合并心衰应限制钠盐的摄入;昏迷、拒食患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或静脉输入多种氨基酸、脂肪乳剂、高渗葡萄糖、血液制品等,以补充体内营养需要。
肺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肺性脑病是肺心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由慢性胸肺或脊柱疾病引起伴有呼吸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所导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肺性脑病是肺心病病人主要死亡原因。
对肺性脑病进行认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是治疗的重要环节,现对临床60例肺性脑病患者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2008年6月—2009年6月发生肺性脑病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40~83岁,平均(58.4±11.6)岁,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符合肺心病诊断标准。
呼吸道感染38例、气道不畅12例、电解质紊乱5例、酸碱失衡3例、氧疗不当2例。
1.2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面颊、指(趾)等处明显紫绀、多汗、神志恍惚、嗜睡、睡后不易叫醒,即使叫醒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球结合膜明显充血水肿,瞳孔缩小或忽大忽小,重者可发生昏迷。
血氧分压明显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血清钠、电解质正常,机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中枢神经对缺氧十分敏感,如缺氧持续5分钟以上,便可造成机体脏器不可逆的损害,其中以中枢神经最敏感.故易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高碳酸血症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及脑血管扩张、充血、脑血流量增多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出而引起脑间质水肿,使颅内压增高,或由于呼吸性酸中毒时细胞外钠离子、氢离子转向细胞内,使脑细胞内发生酸中毒,造成脑细胞内酶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功能失调。
以临床上观察二氧化碳分压越高神经精神症状越明显。
1.3 治疗治疗上应控制肺部感染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与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慎用中枢抑制药物。
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是治疗肺性脑病的关键。
过度兴奋或癫痫发作的病人可用地西泮肌内注射。
2 护理对呼吸科患者意识障碍的护理重点是改善通气功能,并区分肺性脑病与其他系统疾病所导致的意识障碍.2.1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保持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定时开窗,以保持空气流通。
肺性脑病的五大护理妙招引言肺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见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
它是由于肺脏病变引起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脑部功能异常。
肺性脑病的护理需要高度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全面监测和护理。
本文将介绍肺性脑病的五大护理妙招,希望能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提高护理效果。
1. 保持呼吸道通畅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困难等症状,容易引起呼吸道堵塞和气道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
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定期吸痰、鼻腔护理、体位引流等。
同时,在满足氧疗需求的前提下,避免过度供氧,以免抑制呼吸中枢,加重肺性脑病的症状。
2. 维持液电解质平衡肺性脑病患者呼吸困难,常需进行机械通气或高浓度氧疗,容易引起液体潴留和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入出量、血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时纠正异常。
同时,鼓励患者适量饮水,避免脱水或过度补液,保持良好的水盐平衡。
3. 管理脑水肿肺性脑病患者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容易导致脑细胞水肿,进一步加重脑功能障碍。
因此,及时有效地管理脑水肿是关键。
护理人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 保持头部低位或侧卧位,有助于减少颅内压;- 避免剧烈咳嗽,使用抗咳药或神经控制药物; - 限制液体摄入,避免过度补液; - 如有必要,可以给予渗透性利尿剂,如甘露醇,以减少脑组织的水肿。
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肺性脑病发展迅速,病情变化多端。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情况等指标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意识程度下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 呼吸困难加重,氧饱和度下降; - 血压异常波动,心率不稳定; - 出现严重的气道堵塞、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5. 提供情绪支持和家属教育肺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和家属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情绪支持和积极的沟通,帮助患者和家属缓解焦虑和恐惧,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肺性脑病护理小技巧*导读: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患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它主要是由于呼吸衰竭而引起的神经障碍、神经系统综合征。
临床常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紫绀、情绪反常、行为错乱、神志逐渐不清、谵妄、甚至昏迷等。
……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患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它主要是由于呼吸衰竭而引起的神经障碍、神经系统综合征。
临床常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紫绀、情绪反常、行为错乱、神志逐渐不清、谵妄、甚至昏迷等。
本组通过对120例肺心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护理观察,特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观察重点1.1 神经、精神症状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认为低氧血症、CO2潴留和酸中毒三个因素共同损伤脑血管和脑细胞是最根本的发病机制。
CO2潴留使脑脊液H+浓度增加,影响脑细胞代谢,降低脑细胞的兴奋性,抑制皮质活动,可引起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言语不清、精神错乱、扑翼样震颤、嗜睡、昏迷、抽搐和呼吸抑制等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
一旦发现,应该及时通报医生给予处置。
1.2 呼吸、血压及脉搏脉搏直接反应心脏的代偿功能及心肌的功能状态,应严密监测脉搏的速率、节律及强弱,脉搏不规则时应及时观察心率,有严重缺氧或酸中毒早期可能出现血压上升,而应用人工呼吸患者因短期内排出大量的CO2则可以引起低血压。
同时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特别注意患者的咳嗽、咳痰和喘息声。
当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时,往往咳嗽加重,痰液不易咳出,因而使细支气管被分泌物阻塞加重,进一步造成通气功能与弥散功能降低而导致肺性脑病。
因此,应严密观察脉搏、血压尤其是呼吸的变化,对于老年患者,夜间更应加强巡视,警惕因冷空气刺激导致呼吸道平滑肌痉挛,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的发生。
1.3 体温临床上一般持续高热,但是到了晚期,皮肤温度骤然下降,体温不升是肺性脑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如发现体温不升,多汗、四肢末梢冰凉时应注意有无休克。
1.4 尿量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尿量及尿液的性状,并做好记录。
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作者:张晓凡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5年第02期摘要肺心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病之一,肺性脑病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总结了22例肺性脑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通过分析,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肺性脑病的先兆,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是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肺性脑病;临床观察;护理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综合征。
本病病情变化快,临床护理复杂。
因此,减少肺性脑病患者的发病诱因,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资料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肺心病患者78例,出现肺性脑病22例(28%),年龄41~82岁,好转15例,无变化3例,死亡4例,病死率18%。
方法:①积极改善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遵循持续低浓度、低流量的给氧原则。
②积极控制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③常规应用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
④解痉、平喘、祛痰,如应用氨茶碱、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等。
⑤对昏迷或嗜睡患者加用纳洛酮或醒脑静支持治疗,呼吸抑制明显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临床观察尽早发现肺性脑病先兆:肺性脑病早期多在夜间发生或加重,以00:00~4:00为最高,所以要及时与患者沟通,观察患者意识及性格:如有无情绪反常,行为错乱、记忆减退、表情淡漠、焦虑或抑郁、嗜睡、睡眠时间长、不易叫醒、谵妄、狂躁等。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神经系统症状及皮肤、黏膜的观察:①患者如出现头痛、肌肉痉挛、两手扑翼样震颤、视物不清、眼球运动障碍,显示肺性脑病的发生。
②口唇、舌尖、耳廓、指端是观察发绀的最好部位,当患者有中、重度呼吸衰竭时发绀加重。
此外,球结膜充血、水肿亦为肺性脑病的早期表现,应仔细观察。
生命体征的观察:①呼吸:严密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及深浅度,特别要注意患者的咳嗽、咳痰及喘息声。
呼吸喘急说明细支气管充血、狭窄或痰液阻塞。
肺性脑病的护理方法
肺性脑病的护理方法;
1 绝对卧床休息
呼吸困难时呈半卧位,有精神症状、嗜睡、极度烦躁或出现昏迷者应注意安全,必要时专人护理或加床档,防止意外。
2 保持呼吸道畅通
呼吸道感染加重,分泌物多,易造成气道阻塞或窒息,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吸痰,必要时气管切开。
(2)拍背咯痰,左侧卧位拍右背,坐位时由下往上拍。
(3)痰稠者给予雾化吸入。
3 吸氧纠正缺氧是刻不容缓的紧急急救措施,但吸氧要给予低浓度,低流量,一般鼻管法在1~2L/min。
4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皮肤粘膜、瞳孔等变化,记录出入量,控制水的摄入量,以免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保持大小便通畅,以防止排便用力过度发生猝死。
5 禁用或慎用镇静药
防止引起呼吸抑制,CO 2 麻醉,抑制咳嗽反射,加重痰液潴留,故用药时严密观察病人,如病人有烦躁不安,可给予小剂量的安定。
6 饮食护理
给予富有营养、少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必要时给予鼻饲。
7 控制液体滴注速度
建立一条静脉通道,用于维持血压,补充血容量,随时静脉用药,液体总量不要过多,以维护总出入量的平衡,一般24h不超过1500ml,输液速度要慢,每分钟不超过10~30滴,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并注意保护血管。
8 心理护理
肺性脑病患者常为老年病人,性情怪癖、固执,加之久病,缺乏自信心,有时不合作,因此耐心对待病人,细心进行治疗护理,诚心的安慰病人,使之精神愉快,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休养。
肺性脑病护理措施概述肺性脑病是一种少见但危险的疾病,主要发生在患有严重肺疾病的患者中。
该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低氧血症和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患有肺性脑病的患者,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肺性脑病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种疾病。
1. 氧疗肺性脑病的主要原因是低氧血症,因此提供足够的氧气是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关键。
氧疗应该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进行定量,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氧气。
常用的氧疗方式有鼻导管、面罩、氧气头罩等,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
2. 卧床休息肺性脑病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以减轻身体的负担。
卧床休息有助于降低氧气需求,减少肺部压力,提高氧合功能。
此外,卧床休息还可以预防并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3. 处理酸中毒肺性脑病患者常常伴随有代谢性酸中毒,因此处理酸中毒也是护理措施中的一部分。
酸中毒的处理包括纠正患者的酸碱平衡,通过适当的呼吸操控和药物治疗来达到正常的酸碱状态。
4. 防治感染由于肺性脑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较弱,容易发生感染并加重疾病病情。
因此,在护理患者时,重点要注意防治感染。
这包括保持伤口清洁、经常更换尿布、定期卫生检查等。
另外,患者的病情变化也需要及时监测,以便发现并及时处理任何感染迹象。
5. 监测生命体征对于肺性脑病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非常重要。
包括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是肺性脑病状况加重的预警信号,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变化可以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
6.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肺性脑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接受氧疗和其他治疗,这可能会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
为了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并根据需要进行纠正。
7. 营养支持肺性脑病患者常常有食欲不振的情况,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为了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护理人员应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饮食,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考虑使用肠外营养支持。
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肺性脑病是由慢性胸肺或脊柱疾病引起伴有呼吸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所导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肺性脑病是肺心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后差,病死率可高达56.4%[1]。
因而,对肺性脑病进行认真的臨床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2008年1月~2010年1月通过对48例慢性阻塞性肺痰病、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49~81岁,平均65岁;原发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断标准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诊断标准。
48例均出现精神障碍,表现为意识恍惚、淡漠、嗜睡、精神异常或兴奋多语,重型者呈半昏迷,昏迷、抽搐及病理反射阳性。
治疗方法:均持续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止咳、祛痰。
合理使用抗生素,常规应用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对昏迷或嗜睡者加用纳洛酮或者醒脑静微泵维持治疗。
呼吸抑制明显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结果48例患者中,经抢救后好转34例(70.8%),死亡14例(29.2%),其中死于呼吸衰竭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感染性休克4例。
讨论病情观察:⑴肺性脑病早期症状的观察:多数肺心病患者出现肺性脑病前都有睡眠昼夜倒错、脾气性格改变、情绪反常或行为错乱的表现,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则要考虑到早期肺性脑病的可能,及时寻找诱因并做出相应处理。
⑵生命体征观察:①呼吸:表现在呼吸节律、频率及幅度的改变,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时呼吸变弱,呈嗜睡状态。
②体温:晚期肺性脑病患者,机体反应差,体温常在36℃以下,甚至体温下降。
③脉搏和血压:缺氧早期,脉搏加快,血压上升。
中度缺氧时血压下降,脉搏减慢。
若脉搏短促、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则提示严重缺氧或感染加重和休克,应密切监测,及时处理。
护理措施:⑴严格控制感染: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和加重肺性脑病的主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