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方言的分区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5
广东省汉语方言概述一、广东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广东是个汉语方言情况复杂的省份。
汉语七大方言,在广东通行的就有三种:粤语、客家话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
此外,粤东、粤西和珠江三角洲还有一些属于北方方言的军话点,粤北一些乡镇通行若干种归属尚不清楚的“韶州土话”。
广东汉语方言的这种格局,是中原汉族居民在向南迁移中语言分化而形成的。
汉语自古存在着多种方言。
龙山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发生了一场“夏语化”运动。
这场运动以中原为中心,在空间上向周围、在时间上向后世扩展,到西周时,便形成一种以夏语原产地——秦晋一带的方言为标准音的“雅言”。
而在西周以前,广东仍属“百越之地”。
“百越”是个音译词,又作“百粤”,系古代南方土着的统称。
“越(粤)”意为水或海,“百”意为人或族。
“百越”就是“越人(粤人)”,意为水上人家或居住在海边的人。
东周时期,“百越”各部落被划入楚国的版图。
然而,由于有五岭这座屏障阻隔,能够进入岭南的楚人实际上极少。
不管是中原的“雅言”还是楚国的方言,在岭南并不通行。
当时岭南各个土着部落所使用的语言,与太平洋各岛屿的“南岛语”(又称“马来—波利尼亚语”)同出一源。
例如上述“百越”一词,其修饰语素置于中心语素之后,这正是南岛语在构词法上的特征之一。
因此,古百越语不属于汉语任何一种方言,它跟汉语没有亲缘关系。
秦灭楚之后,南征百越之地,在“西瓯”即漓江、贺江和西江交汇处一带遇到顽强的扺抗,相持6年之久。
“西瓯”土着善水战,屡败秦军,杀其统帅屠睢。
为了保证大军的增援以及粮草的运送,秦军在湘江与漓江上游之间开凿灵渠,形成一条“湘桂水道”。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占领“百越”之地,设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并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为“垦卒”,迁至岭南。
为便于对岭南的控制以及迁徙的顺利进行,秦始皇三十四年又在潇水与贺江上游之间的富川修通一条新道。
此后,“湘桂水道”和“富川之道”便成为中原汉人进入岭南的两条主要通道。
浅析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及语音特点-定稿-目录一、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 (2)(一)特定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各县客家方言的分布特点 (2)(二)粤北最具代表性的纯客市、县、镇 (3)(三)粤北各县市客家方言的形成的历史根源 (4)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特点 (5)(一)从客家方言的源流去溯源客家方言的传播 (5)(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在传播中显示出的特点 (6)三、客家方言的常见语音、词汇特点 (7)(一)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 (7)(二)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 (8)结语 (9)参考文献 (10)毕业论文提纲浅析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及语音特点10级语教5班101305048 邓红玉引言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或“客话”,个别地方也称“催话”、“麻介话”、“新民话”、“土广东话”。
它是汉语七大方言中内部比较一致的一种方言。
在粤北地区很多地方都属于客家方言区,其中广东韶关境内就分布着许多纯客县市。
从根源追溯客家方言在粤北地区的发展和传播,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更,客家人在粤北地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也因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而使客家方言在各个地域之间不断的发展壮大。
但交通的闭塞使得客家人无法与外界更好的沟通,因此各地区之间的文化语言又存在着各自的差异性。
正文一、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一)特定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各县客家方言的分布特点(二)粤北最具代表性的纯客市、县、镇(三)粤北各县市客家方言的形成的历史根源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特点(一)从客家方言的源流去溯源客家方言的传播(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在传播中显示出的特点三、客家方言的常见语音、词汇特点(一)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二)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结语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话虽然都具有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但是无论在语音上和词汇上,县与县之间,甚至村与村之间均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内部的差异性,除受历史行政区划的影响外,与居民的迁徙时代及来源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最全的各地方言,你知道多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承载的是人类最草根、最贴近生活的文化。
何为方言从书面上的解释来说,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一种在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话。
方言在中国的存在是十分久远的,晋朝葛洪《抱朴子·钧世》中记载:“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
”唐朝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中曾书:“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明朝唐寅《阊门即事》诗:“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举例来说,“妻子”在不同的地域,称呼的方式也不同,这是地域方言最直接的体现。
烧锅的——安徽安庆家主婆——上海、太仓婆子——南昌衰婆——广东婆娘——重庆、成都、云南、绵阳、陕西婆姨——宁夏、陕西婆婆子——天门、长沙戒指婆、架子婆——苏州老婆子、老太婆——年长男人的称呼老布、老不——上海老马(mo)、老母、老嫲——绍兴、杭州、常州、福州老娘儿——成都老妪——绩溪老娘、老姩(nian)——桐乡老妞儿——成都老安人——吴语象山港周边老拧——浙江慈溪老板子——内蒙古乌盟方言、陕西老媪、老约、老佞、老迎——温州老爱——北方俗称、天津老蒯——山东、吉林老嫚子——沭阳,老年男子称呼妻子老妈——莆田女人——盐城女将、女匠——通泰、泰兴、兴化、海安女客——椒江、苍溪女佬——宜兴女们:盐城滨海后屋里:汉川屋人:河南南部、随州屋里头的:河南屋里厢、伲屋里厢个:苏州厝里:闽南、福州家里的:河北家里头:安徽舒城我家里的、旮里:宣城、池州家溜(里)人们:德州我屋里的:江西修水屋里人:无锡媳妇:河南、陕西、徐州娘们儿:天津媳妇子:宁夏堂客:湖南、重庆夫娘:平江娘子:吴语太湖周边马马、马马儿:通泰、赣北、六合、海安、如皋劣魔:龙港蛮内卡:宁波宁海袖的:河北邯郸捞佛:海南马呢:江西湖口阅客:天台馁瓜:浙江永康内子:台湾女古拧:江西鹰潭喜子:日照奶奶(na na):南通新妇:赣北、南湘窝里狗:江苏常熟大娘:四川自贡我家老娘们:东北里疼:九江诸娘人:福州锅舍的:山西古交姑娘:湖北宜城拐仔:广西柳州伙计:湖北随州那口子:山西太原烧火的、做饭的:山东德州内人:四川合江嫁(GA)娘:湖南凤凰细妹姆:广东丰顺客方言老Mu 、财星:江苏常州公喇子:江西右客:湖北鄂西山区方言形成原因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逐渐产生了方言。
第十九章方言岭南是汉语方言最复杂、差异也最大的地区。
岭南大地流行着三种主要的汉语方言。
粤语、客家话、闽语是岭南人语言交际的主要工具。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所处特定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属于该文化体系中最稳定最底层的一种基本成分,本章介绍岭南方言的形成、发展与特色,正映透出岭南文化成长过程及其所具有的主要精髓和本质特征。
第一节岭南方言的分布、形成和发展一、岭南方言的分布粤语、客家话、闽语三大方言的分布,略去相互间夹处着的零星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并向粤西、粤北、粤西北和桂东南延伸开去,形成了粤方言区;在以梅县为中心的粤东、粤东北形成客家方言区。
以粤东南的潮汕话和粤西的雷州话为主,加上海南话地区,合成闽方言区。
三语鼎立,粤居其中,构成了岭南方言分布的大势。
粤方言又名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为白话,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以广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4000万。
纯粹讲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区域(县或市),广东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
此外,粤北、粤西十多个市县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通行粤方言的县或市有23个,主要在靠近广东的桂东南一带。
粤方言按它内部的语言特点和地理分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片:一、粤海片,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南和粤北部分地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二、四邑片,主要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门等县市,以台山话为代表。
三、高阳片,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所属各县,江门市,阳江市和阳春县,以阳江话为代表。
四、桂南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各县市。
在这四个片中,粤海片的地域最广,使用粤方言的人口最多,广州话在整个粤方言中最具权威。
客家话又名客话,个别地方又名麻介话、新民话、土广东话。
客家话在南部中国的多个省份均有分布,但主要流行区域和代表话都在广东,即粤东部和北部为客家话的通行地区,梅县话为它的代表话。
在广东省纯粹属客家方言或以客家方言为主的区域(含县或市)有梅县、兴宁、五华等30多个。
21种粤语方言同土话,你讲紧嘅系边种?广东语言地图橙色粤语区绿色客家区红色闽南区棕色韶州土话黄色少数民族语言广东各地的粤语方言和土语,你说的是哪种?>> A【粤海粤语】粤海粤语,也称粤语“广府片”,即为通常指的广府话。
粤语的标准音——广州话即属于粤海片。
粤海片内部差异不大,彼此一般能较流畅的通话。
包括广州话、香港粤语、韶关白话、湛江白话。
香港话和广州话极接近,而湛江白话与广州话相比则有一定的变化。
>> A-01【广州方言】广州方言又称“广州话”,因地处珠江流域中心城市,为广州、香港等大都市数千万本地居民的母语,长期引导传统的粤语戏曲文化和粤语流行文化,影响力强大,被各粤语方言区人们接纳为约定俗成的公认标准音。
广州话本身亦在不断缓慢变化。
广州音的收音范围比较广,连佛山、中山、香港的部分口音也一并收录。
1949年前的广州话用词比较古雅,受北方话的影响也较少。
但在最近的数十年,在“推广普通话”运动的影响下,近20年来广州人的北方话水平在大大提高的同时,许多地道的广州话词语在日常使用中消失。
例如今天的广州人已经很少像20年前那样,用“金鱼黄”来形容“橙色”;黄犬、塘尾、蠄蟧、田鸡这些动物是什么已经无人知晓;甚至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广州话广播词也生硬地用粤语来读出北方话的词语,例如会使用:“站”而非“企”;电视上也通常说“逛街”,而非“行街”。
在受粤语普通话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如“落班”、“落课”等粤语与北方话的混合词,但这并不是生硬的照搬普通话的发音。
因为粤语本身就有官话发音和白话发音两套系统。
官话发音用于读文章。
因此,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广播,并不是生硬的,照搬普通话的发音,而是广东话的官话读法。
如果不按照官话读法的话,听众听了会感觉非常怪,而且不正式。
广州人在交谈中也常常出现外来语,如“巴士”、“的士”、“摩托”,说“拜拜”多过“再见”。
受到香港粤语的影响,年轻人也会常混合简单英文,如“得啦”说成“OK”。
粵語的方言--大家来认识自己的语言粵海方言片(Standard Cantonese)粵語粵海片,即為通常指的廣府話。
粵語的標準音——廣州話即屬於粵海片。
粵海片內部差異不大,彼此一般能較流暢的通話。
包括廣州話、香港粵語、韶關白話、湛江白話。
香港話和廣州話極接近,而湛江白話與廣州話相比則有一定的變化。
廣州方言廣州方言又稱「廣州話」,為粵語的典型代表,但廣府話本身亦不斷地變化發展。
1949年前的廣州話用詞比較古雅,受北方話的影響也較少。
但在最近的數十年,在中國大陸的「推廣普通話」運動的影響下,近20年來廣州人的北方話水平在大大提高的同時,許多地道的廣州話詞語在日常使用中消失。
例如今天的廣州人已經很少像20年前那樣,用「金魚黃」來形容「橙色」;甚至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廣州話廣播詞也生硬地用粵語來讀出北方話的詞語——例如會使用:「站」而非粵語的「企」。
也產生了一些如「落班」、「落課」等粵語與北方話的混合詞。
南番順方言因爲今天的廣州、番禺及南海無論從地理還是歷史上看來都聯結得非常緊密——廣州、番禺、南海三個地名在歷史上甚至代表的都是同一個地方,所以今天廣州、番禺和南海的方言比較接近,但順德有不少字的發音跟其他地方不同,例如:「凹」不讀[n?p]而讀[ni?p];「吃飯」不叫「食飯」而叫「吔[jɑ?k]飯」。
單是佛山市地區下面也有很多不同的方言,如石灣話、九江話、西樵話,主要是一些語音和用語的不同。
順德話(大良音)與廣州話聲調上的差異主要是粵語第四聲的不同,順德話的第四聲調值是32(廣州話的是21),較廣州話為高。
聲母與廣州話基本一致。
韻母上與廣州話不同的地方比較零散:如「事」,順德話[sü6],廣州話[si6];「咸」順德話[hem4],廣州話[ham4](注:這兩個第四聲音調實際上也不同)。
但近年隨着大眾傳媒的發展,順德話有向廣州話靠攏的趨勢,尤其韻母上更是如此,如「事」發成廣州話的[si6],「咸」發成[ham4](聲調仍為順德話的第四聲)。
摘自广东话学习网,更多请登录:学习学习交流QQ:2458679480广东方言分类分区一览(一)粤语(3800万人以上)又称广州话、广府话、白话,省内粤语分4片。
(1)广府片(2000万人):广州、南海、佛山、番禺、顺德、三水、清远、花都、增城、从化、龙门、佛冈、东莞、宝安、深圳、中山、珠海、英德、肇庆、高要、高明、鹤山、新兴、云浮等县市;韶关、曲江、乐昌等县市的城区;香港*、澳门*。
(2)罗广片(700万人):四会、罗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郁南、阳山、连县、连山等县市。
(3)高廉片(600万人):湛江、廉江、吴川、遂溪、阳江、阳春、阳西、茂名、电白、化州、高州、信宜等县市。
(4)四邑片(400万人):江门、新会、恩平、开平、台山、斗门等县市;鹤山一部分。
----------------------------------------------------(二)闽方言(1600万人)广东的闽语是闽方言中的闽南方言,大致可分为两个支系。
(1)潮汕方言(1200万人):汕头、潮州、潮阳、澄海、饶平、揭阳、揭西、汕尾、海丰、普宁、惠来等县市;丰顺、陆丰、陆河等县市的一部分。
(2)雷州话(400万人):雷州、徐闻;湛江、廉江、遂溪、电白等县市一部分。
------------------------------------------------------(三)客家方言(1400万人以上)梅州、梅县、兴宁、五华、蕉岭、大埔、平远;惠阳、惠东、博罗、河源、紫金、龙川、连平、和平、始兴、仁化、南雄、翁源、乳源、新丰、丰顺、陆丰、揭西等县市一部分;省内各处零星客话区(如广州三元里、沙河)。
注:1、除以上主要流行的三种汉语方言外,粤北、粤东还存在瑶语、壮语、畲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粤北还存在一些不知名土语;2、在通行粤语区域中,也搀杂了一些小片的客家话和闽语;3、粤方言以广州话为标准音,各片之间在语音、词汇方面有一些区别,语法也有一些区别;4、客家方言以梅州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高。
粤语的种类有多少种粤语,俗称广东话,当地人称白话,英文叫Cantonese,正名该称[粤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百越音特点和古百越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分布在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以广州话为代表。
粤语可说是保存着我国最早的"百越普通话"。
形成和来源讨论粤语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
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古代汉语,这不合乎事实。
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汉语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岭南百越的语言,现在的粤语影响力甚广,许多电视剧都加入了不少粤语的幽默情节,如《武林外传》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
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
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
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
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
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着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着的语言。
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
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
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
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今肇庆封开),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
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
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
语言广东省语言状况复杂,除粤北、粤东有瑶、壮、畲语及粤北土语外,主要流行3种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特点、又各有特色的汉语方言。
粤方言又称广州话、白话。
省内可分:一、粤海片(广府片),分布在广州、佛山、肇庆、深圳、南海、顺德、三水、高明、鹤山、怀集、广宁、四会、高要、云浮、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山、清远、佛冈、增城、从化、连州、连山、惠州、韶关、博罗、惠阳、惠东、海丰、仁化、乐昌、英德,以广州为代表,影响最大。
二、四邑片,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门、江门及鹤山部分地区,以台山为代表。
三、高雷片,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阳春、高州、信宜、化州、吴川、电白、遂溪、廉江、雷州、徐闻,未形成权威代表。
四、莞宝片,通行于东莞及宝安,以莞城为代表。
五、香山片,通行于中山、珠海(斗门除外),以石岐为代表。
各片小有差别,四邑片与粤海片差异最大。
全省使用的人口近4000万人,但上述区域也掺杂小片客家话和闽语。
广东粤方言还是海外华人社区流行最广的汉语方言,世界五大洲很多国家的华人社区都有她的踪影,如亚洲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越南的胡志明市;美洲美国的三藩市、洛杉矶、纽约、芝加哥、休斯敦,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维多利亚,巴西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欧洲英国、西班牙、荷兰、法国;非洲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法属留尼汪的圣丹尼;大洋洲澳大利亚的悉尼、新西兰的奥克兰、惠灵顿等等。
客家方言广东省是客家话最重要的流行地。
省内可分:一、粤东片,分布在梅县、蕉岭、平远、兴宁、五华、大埔、丰顺、揭西、紫金、惠阳、惠东、宝安,以及揭阳、饶平、普宁、惠来、潮阳、陆丰、陆河、海丰、深圳、东莞、增城、博罗、中山的一些地区。
二、粤中片,分布在和平、连平、龙川、河源、新丰、龙门、佛冈,以及广州、顺德、南海、中山、珠海、斗门、三水、四会、清远、高明、鹤山、开平、新会、台山、恩平的部分地区。
三、粤北片,分布于始兴、乐昌、曲江、连州、连南、乳源、阳山、翁源、英德,以及韶关、南雄、仁化、连山、怀集、广宁、郁南、德庆、云浮、罗定、新兴的部分地区。
深圳本土方言为粤语莞宝话和粤语南头话,圳是粤语字音深圳中文全名是广东省深圳市经济特区,名称为“Shenzhen/Shumchun/Shamchun”。
深圳本名宝安,现又叫“鹏城”,“鹏城” 本是大鹏镇的一座窄小城楼,距离深圳50公里,1980年代始用作深圳的别称。
深圳地域面积1996.85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1077.89万人。
深圳和全国一样使用普通话,本土方言为粤语莞宝话和粤语南头话。
莞宝粤语分布在东莞、深圳(宝安)和香港新界一带,以东莞话和围头话为代表。
东莞话分布在广东东莞市,以莞城话为代表。
宝安方言分为围头话、南头话等。
其中,围头话因遍布深圳的围村(村围)而得名。
所谓“村围”专指深圳、东莞和香港地区一带讲广州话的广府民系居民所创造使用的围合式住居建筑组群,本地人一般将其称为“村围”,而命名时或使用“围”,如深圳“蔡屋围”、香港“积存围”、宝安松岗上山门村围等,带围字的均为广府本地人。
围头话是香港新界和深圳原居民的方言,属粤语莞宝片,接近东莞话,与广州话大致相通。
说莞宝粤语的是围头人,围头人即“本地人”,是最早来到深圳和香港的主人。
莞宝粤语分布特点为:该地区主要是沿珠江口东岸的肥沃河海平地和香港连接的陆地交通要道,包括原宝安县老市区(旧罗湖墟)、旧城(新安故城)以及北至广州,南往香港的交通要道。
这些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本地区政治、文化的重要地区和经济活跃带,与与广州交往甚为密切。
主要分布在深圳西部即珠江东缘的沿海沿江平原一带及南部与香港新界交界处,其地域范围涵盖整个深圳市区和郊区大部分地势平坦地域,包括关内的三个区:罗湖、福田、南山(包含围头话、广州话和南头话)。
例如:罗湖、黄贝岭、向西、田心、玉龙、田贝、湖贝、鹿丹、上步、笋岗、南塘(东门)、蔡屋围、学围、樟峰村、埔尾、上步、田面、赤尾、水围、新湖、南村、蒲尾、巴丁(巴登) 、福田、石厦、益田、梅林、岗厦、皇岗、水围、渔农、沙嘴、沙尾、新洲、沙头、上沙、下沙、渔民、龙尾、新秀、独树、文光、南光、后海、官龙、平山、九祥岭、北头、白石洲、南园、南山、向南村、大新、塘朗、粤海门、九街、新围、大冲、牛成、白芒、麻勘(麻冚)、王京坑(黄京坑)、大勘(大冚)、三坑、平山、塘朗、福光、田寮(田寮仔)、长岭陂(长岭皮)、长源、桃源、新屋、珠光、光前、龙井、松坪山、茶光、文光(文光乡)、丽苑、九祥岭、新围、官龙、留仙洞、同乐、丽湖、龙光、曙光、龙联、龙辉、西丽、福林、杨屋、大马木运、上王里、下王里、上面光、麦地巷、鲤鱼墩、牛栏窝、白石岗、牛仔场、塘坳等等,数量庞大不一一列举。
72种⼴东⽅⾔,哪个地⽅的话最难听懂?进来看下排名平时⼤家说普通话倒没什么但⼀听到别⼈说家乡⽅⾔……就会想,这说的是哪个星球的语⾔?他是不是在骂我?……同样是⼴东⼈却不知道对⽅在说什么中国的语⾔⽂化博⼤精深光是⼴东的⽅⾔就有72种⼴东的⽅⾔主要分为三类粤语、客语、闽语(分潮州话、雷州话等)三⼤类分为粤语、客语、闽语另外有⼀些归属不明的⽅⾔如粤北⼟话、军话、旧时正话等有媒体整理了⼀份⼴东最难听懂的⽅⾔排名,快来看看,你的家乡话上榜了吗?(纯属主观意见)08粤语粤语,⼜作⼴东话、⼴府话,俗称⽩话,是⼀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也是汉族⼴府民系的母语。
发源于古代中原雅⾔,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
在中国⼴东、⼴西及⾹港、澳门和东南亚,以及北美、英国和澳⼤利亚华⼈社区中⼴泛使⽤。
但是粤语不等同于⼴州话,⼴州话只是粤语的⼀个分⽀⽽已。
不同地⽅的粤语有些字表达不⼀样,⽽且都有不同的⼝⾳。
粤语含有九⾳六调,相⽐普通话,学习起来要复杂得多。
不过粤语其实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语法和⽤词,所以粤语听起来会有特别的韵味~现在来玩⼀下⼩测试看看你会⼏题?粤语包含了很多普通话⾥没有的语调和表达⽅式所以很多普通话语系的同学会觉得粤语难学常⽤语猴赛雷 = 好厉害点解 = 为什么点解 = 为什么做咩 = ⼲什么冇野 = 没事⼏多钱 = 多少钱早晨 = 早上好早唞 = 晚安07阳江话阳江,⼀座美丽的滨海⼩城,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同时也是⽣活节奏⽐较慢、⽐较悠闲的城市。
阳江⽅⾔属粤⽅⾔的⼀个分⽀,主要有阳江话和阳春话两种,都属粤⽅⾔⾼阳⽚中的⼀种次⽅⾔。
阳江话以阳江市区的阳江话为代表,据⽼⼀辈的⼈说,阳江话⼜以阳江城三铺街的话最为正宗。
个之多,,它的⾳调要⾼昂与尖锐,因此不懂阳江话的⼈,听起来像听到⼀群⼈在吵架⼀样~阳江⽅⾔的⾳调有11个之多常⽤语对⽑住 = 对不起请楚 = 请坐估阵⼏点?= 现在什么时间?你系⽑睡= 你是谁溺也= 玩东西假精 = 假聪明06吴川话吴川滨江临海、三江过境、⽔系发达、⽇照充⾜、资源丰富、⽓候宜⼈,是中国南海之滨具有江海⽂化特⾊的安康宜居城市。
广东方言广东境内存在许多不同的汉语方言,其中本土三大方言包括粤语、闽语、客语等,此外还使用普通话、广东本地的少数民族语言、来粤工作或定居的外省籍人所带来的外省各地方言。
其中广东境内的闽语又可细分潮汕话、雷州话(它们与闽南话、闽北话等同属于闽方言,但彼此之间通话有些困难)。
粤语、闽语、客家话母语使用者占广东本地人的比例约为55.6%、23.6%、20.8%。
一,广东方言分类•粤语o标准粤语(白话)o珠三角本地粤语(土白话)o粤西粤语•潮汕话o韩江潮汕话o练江潮汕话o榕江潮汕话o海陆丰潮汕话•雷州话•隆都话•广东客家话o梅江客家话(四县客家话)o东江客家话(海陆丰客家话)o韩江客家话o粤西客家话(崖话)方言区归属有争议的语言:•惠州惠城话二,方言区的分布广东汉语方言区分布,请参看图中的广东部分:在广东,粤语、客家话、闽语大致是分块分布的,但在许多地区有方言岛的现象。
在两种方言的毗邻处,往往有语言混杂的现象。
1. 大方言区1.1广东境内粤语大方言区的分布在广东境内,粤语大方言区分布在广东中部、西部(不包括雷州半岛和粤西的客家方言区),方言区的东端大致以韶关-广州-惠阳为界,与客家方言区毗邻。
方言区的西南端以雷州半岛为界与闽语区毗邻珠江三角洲的中部、西部大都属于粤语方言区。
1.2 广东境内闽语大方言区的分布在广东境内,闽语大方言区分布在广东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岸部分地区和雷州半岛。
其中东南沿海为潮汕话大方言区,珠江三角洲西岸部分地区为隆都话大方言区,雷州半岛为雷州话大方言区。
1.3 广东境内客家话大方言区的分布在广东境内,客家大方言区分布在广东东部(不包括东南沿海的潮汕地区)。
方言区的西端大致以韶关-广州-惠阳为界,与粤语方言区毗邻。
东南端以潮汕、海陆丰地区为界,与潮汕话方言区毗邻。
1.4小方言区广东境内较明显的小方言区,包括粤西境内高州、廉江等地的三大块客家小方言区,中山、广州南沙以及顺德南部的隆都方言区。
广州方言又称粤语、粤方言、白话和广府话,是古南越族语言与汉语言混糅后形成的一支独特的地方语言,为现代汉语方言的七大方言之一(汉语七大方言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
广州市区的方言,是所有操广州方言区(广东、广西一部分、香港、澳门等)的标准语,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成为规范各地方言的准绳。
广州方言的形成十分复杂,既有古越族、南方少数民族和古汉语的基本成份,又夹杂着相当成份的客方言、闽方言、湘楚方言、赣方言,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现代汉语,英语和东地亚语也杂糅其中。
广州话夹杂的外语:咕哩(搬运工的蔑称)----coolie(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重体力劳动者,普通话这个单词译作“苦力”,意义与原词一样,不仅指搬运工。
)呔(领带)----tie(领带,捆扎)士多(小商店)----store(仓库,商店,积累)波(球)----ball(打球称“打波”)蛋挞(一种露馅的甜点心)----tart(果馅饼)“冷”(毛线)----来自法语laine……与地理气候有关的:冲凉--洗澡。
原是天热时节用凉水淋身以图凉快,叫“冲凉”,后延伸到冬天用热水洗澡也称“冲凉”。
水脚--旧时对将水陆路费或运费称“水脚”水路--路程,包括陆路。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过去人们多搭船舟由水路往来,久而久之便将所有水陆交通道路习惯称为“水路”。
河粉--用大米粉切蒸而成的粉条。
这种粉条以广州沙河镇(现沙河街)所制作的最为著名,因此被称为“沙河粉”,简称“河粉”或单音“河”,如“炒河”、“汤河”等。
雪--人造冰。
广州地处亚热带,冬天气候温暖,长年无雪。
广州人口语中的“雪”与真正自然中的雪无关,而是现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人造冰”。
如空调机中的雪种(冰种)、落雪水(冬天的北风小雨)、雪柜(冰箱)、雪糕(冰淇淋)等。
古汉语相比较:颈:脖子镬:锅系:是朝:早上盲:瞎簿:本子这些现代广州话中的意义、用法,许多与古汉语一致,有的读音也与古汉语语音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