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润滑添加剂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16.50 KB
- 文档页数:50
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析原理
润滑油添加剂是指添加到基础油中的化学物质,可以提高润滑油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保护发动机,减少摩擦和磨损。
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析原理主要有以下三种:
1. 薄层色谱法:将润滑油取出后,通过薄层色谱的分离作用,将添加剂分离出来,然后通过比对样品的Rf值和标准品的Rf值,来确定不同种类添加剂的含量。
2. 紫外光谱法:利用添加剂在紫外光谱范围内具有特定的吸收谱线,通过紫外光谱仪进行检测,可以分析不同种类添加剂的含量,但该方法需要分析后的样品溶解度好。
3. 磁共振法:可以通过核磁共振等手段来确定润滑油添加剂的化学结构,不同种类的添加剂会产生不同的峰,通过分析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不同种类添加剂的含量。
综上所述,不同的方法可以用于分析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分析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润滑油添加剂的综合分析作者:张明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9期摘要:介绍了金属清净剂、无灰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摩擦改进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极压抗磨剂、防锈剂以及金属减活剂等润滑油添加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今后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提供些参考。
关键词:润滑油;添加剂;发展趋势一、润滑油添加剂概述20世纪30年代以前,国外润滑油中很少使用添加剂。
随着车辆发动机及传动系统设计的进步和机械设备的发展,对润滑油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以迅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国外开发应用了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经过对丁二酰亚胺与金属清净剂复合效应的研究,发现二者复合使用后,明显地提高了油品性能并降低了添加剂总用量,是20世纪60年代润滑油添加剂技术领域的一大突破。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外内燃机油用的主要添加剂类型已基本定型,20世纪70年代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平稳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上润滑油添加剂主要以复合剂的形式出售,20世纪80年代继续发展润滑油复合剂,改进配方并提高使用的经济性,提高单剂性能,发展多功能添加剂。
二、内燃机油添加剂现状及发展趋势内燃机油用添加剂品种繁多,功能各异,主要分为金属清净剂、无灰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摩擦改进剂、粘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以及抗泡剂等,其中前4种是主要的功能添加剂。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为达到节能的目的,对润滑油的要求越来越高,润滑油产品也日趋高档化,添加剂的品种和需求量也得到快速发展。
(一)金属清净剂。
金属清净剂是现代各种内燃机油的重要添加剂,它主要包括磺酸盐、硫化烷基酚盐、烷基水杨酸盐、环烷酸盐以及其他羧酸盐,其中前3种占绝大多数。
目前,清净剂产品仍以钙盐为主,灰分高、毒性大、对环境有污染的钡盐的应用日渐减少,而灰分较低的镁盐的应用却日渐增多。
(二)无灰分散剂。
无灰分散剂的作用主要是分散、增溶油品中生成的积碳、油泥和酸性氧化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