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埋线疗法பைடு நூலகம்
1
一、定义
埋线疗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穴位埋藏法, 又称长效针感疗法,是用专用埋线针,将医用羊肠线 埋入人体的穴位或组织内,通过它长期的刺激和被吸 收过程,来调节经络气血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调动 人体内在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
埋线疗法实际上是受到针灸疗法的启发而创造的一种 长效刺激穴位法。针灸刺穴的疗效可以说是毋庸置疑 的。但它有一个局限,就是不能长时间的带针生活。 因为银针是一种金属,不可能像刺猬一样带着到处活 动。埋线疗法既解决了针灸的长效性又延伸拓展了针 灸治疗的功效。采用埋线疗法可加速治疗的效果。
8
二、作用机理---组织疗法作用
羊肠线是用羊的肠衣加工制作而成,乃异种组织蛋白,埋 入穴位后,可使肌肉合成代谢增高,分解代谢降低,肌蛋 白、糖类合成增高,乳酸、肌酸分解代谢降低,从而提高 机体的营养代谢,且将其埋植于人体内,有如异种组织移 植,其中的抗原可使人体淋巴细胞致敏,致敏细胞及配合 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软化、分解、 液化羊肠线,使之变为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 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的 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甚至出现全 身反应,从而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促进病灶部位血管丛 增加,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9
二、作用机理---组织疗法作用
激发人体免疫功能,有人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穴 位埋线对大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有显著增强 作用,对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亦可显著提高,而 脾虚大鼠的脾重(指数)与胸腺重量(指数)的升高, 亦间接说明穴位埋线使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产 生增加,从而提示穴位埋线对脾证的治疗机理, 可能与调节细胞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有关。调 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使活动趋于平衡,因而具 有类似组织疗法的作用。
10
二、作用机理---组织疗法作用
另外,此疗法软化局部组织,改善病变区的血液 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营养细胞, 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趋于平衡,有利于组 织修复。有人曾对埋线病员进行免疫球蛋白测 定,凡治愈、好转病人免疫球蛋白偏低的升高, 过高的降低,均调节至正常值左右,说明穴位埋 线是一种免疫调节剂,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并 有良性双向性调节作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平 衡,从而促进病体的康复。
6
二、作用机理---损伤的后效应作用
埋线针刺入穴内后,会使局部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受损组织细胞释放出来的某些化学因子可造成无菌性 炎症反应,使穴位局部组织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管 扩张、代谢增强等,为损伤的修复创造条件。根据生物 源控论原理,人体神经将损伤穴位需要修复和调整的信 息传到神经中枢,激发出体内特定的生化物质组合,产生 一种特有的修复调整作用,并通过体液循环在体内广泛 分布。由于埋线选取的穴位与患病部位生物学特性相 似程度较大,属于一个同类集,所以当广泛作用在修复和 调整受损穴位时,患病部位就同时被修复和调整,从而使 疾病得到治疗。
2
二、作用机理
埋线疗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包括了穴位封闭疗法、针刺 疗法、刺血疗法、组织疗法、割治疗法,同时也包含 了埋针效应及后作用效应。多种方法和效应集中和整 合起来,形成了穴位埋线独特的治疗效果,具有“以 线带针”的长效针感治疗效果,可避免长期针刺对局部 的不良刺激和反应。由于肠线长期持续刺激穴位,可提 高穴位的兴奋性与传导性,具有止痛、解痉、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机体有关脏腑器 官功能趋于平衡,达到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穴位埋 线疗法通过羊肠线在穴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及生物化 学变化,产生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入体内。归结起 来,穴位埋线的治疗机理大致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5
二、作用机理---刺血作用
刺血是用针具刺破络脉,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 病的一种方法。临床埋线时往往会刺破穴处血 络,致针眼处有少量出血或渗血,有时瘀结皮下, 这就产生了刺血效应。有人测定,刺血对微血管 的血色、流变、瘀点、流速具有改善作用,同时 证实刺血可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和局部组 织缺血缺氧状态,帮助机体组织的恢复,并能调 动和激发人体免疫机能。因此,临床埋线时对某 些疾病就有意刺破血络,挤出血液,往往能获得 较好疗效。
3
二、作用机理---穴位封闭作用
埋线伊始,必先进行局部麻醉,这就使相关穴位的皮肤受 到一定量的刺激。局麻产生的刺激冲动可通过皮部→ 孙脉→络脉和经脉对脏腑产生影响,起到调整虚实、平 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局部麻醉对中枢与末梢神 经可产生不同变化及效应:①针头刺入皮内及注药时产 生的疼痛刺激信息传到相应脊髓节段,抑制了相同节段 所支配内脏器官的病理信息传递。②注药后1~3 min 即可选择性阻断末梢神经及神经干冲动的传导,使患病 部位产生的劣性刺激传导受阻,神经系统获得休息和修 复机会而逐渐恢复正常机能活动。③局麻后期,穴位局 部血管可轻度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使局部新 陈代谢正常化,改善其营养状况。
7
二、作用机理---留针及埋针作用
《灵枢·终始》曰:“久病者……深内而久留之。”张景 岳释曰:“久远之疾,其气必深,针不深则隐伏,病不能及, 留不久则固结之邪不能散也。”故针灸临床中,对一些 慢性和顽固性疾病多采用留针或埋针之法,以延长刺激 时间,巩固和提高针刺疗效。穴位埋线疗法实际上就 是留针和埋针方法的延伸和发展。埋线后,肠线在体内 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 生物化学刺激可达15天—3个月或更长时间,其刺激感 应维持时间是任何留针和埋针所不能比拟的,从而弥补 了针刺时间短,疗效不巩固及就诊次数多等缺点,故能起 到比留针和埋针更好的疗效。
4
二、作用机理---针刺作用
穴位埋线疗法同样可起到针刺的作用,达到“通其经脉, 调其血气”以治疗疾病的目的。埋线时,需用针具刺入 穴内埋入肠线,此时即可产生酸、胀、麻、重的感觉,同 时产生针刺效应。由于埋线针具较毫针更粗大,其刺激 感应也更为强烈,这与针刺产生的针感及传导是一致的。 笔者曾医治一痛经患者,用穿刺针在三阴交埋线,当针刺 入后,即产生强烈的酸胀感并向上传导至小腹,其痛立止。 在临床埋线时往往用针具弹拨提插以产生针感,来达到 一种短期速效作用,然后利用肠线的长期续效作用来使 之巩固,以使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