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电子版2015.12.24)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2
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及第二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ICD-10:J25.0,ICD-10:J35.2)二、诊断依据:1、病史:反复咽痛、发热、鼻塞、流涕、睡眠打鼾。
2、查体: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或以上,扁桃体和腭舌弓呈慢性充血,表面可凹凸不平,隐窝口可有潴留物。
3、鼻内镜检查: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超过2/3。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1、反复咽痛、发热、鼻塞、流涕、睡眠打鼾。
2、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满意或反复发作持续3个月以上。
3、根据病情酌情行睡眠检测或初筛,提示LaSPO2 < 92%和或AHI》5次/小时。
四、手术方案: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
(ICD-9-CM-3:28.2)+(ICD-9-CM-3:28.6)。
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天六、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及第二诊断必须符合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ICD-10:J25.0,ICD-10:J35.2)。
2、有手术适应症,无禁忌症。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第二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术前准备 1-2天(指工作日),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功能、尿液分析+尿液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血型鉴定、住院生化、免疫三项、乙肝两对半(根据患者意愿酌情选择);2、心电图(根据患者年龄酌情选择),胸正侧位片;3、鼻内镜检查(表麻);4、根据病情酌情行睡眠检测或初筛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2、术中用药:术前30分钟开始使用抗生素:第I-II代头孢;头孢过敏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3、术后标本送病理。
十、术后住院恢复为入院第4-7天1、术后回病房6小时后进冷全流,;2、术后用药:1)抗生素:第I-II代头孢;头孢过敏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雾化吸入治疗3)滴鼻剂4)酌情全身使用激素(有激素使用禁忌症者除外)5)酌情全身使用止血药。
急性扁桃体炎病例书写范文病例一: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简介:李某,女,24岁,主诉咽喉疼痛、发热、食欲减退,持续两天。
病史回顾:患者两天前开始出现咽喉疼痛、咳嗽、发热,伴有咽部红肿和脓痂。
患者无过敏史,过去无盗汗、夜间盗汗等不适感。
体格检查:患者体温38.5℃,心率100次/分,呼吸频率18次/分,血压120/80mmHg。
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面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无颈部淋巴结肿大。
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1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咽拭子培养结果显示β-溶血性链球菌阳性。
诊断:急性扁桃体炎治疗过程:患者予以静脉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2g每12小时,同时予以人工合成抗生素泰能600mg每12小时。
口服维生素C和盐酸利多卡因溶液漱口,加做水合氯醛溶液外敷。
随访:患者2天后体温降至正常,咽部症状减轻,病情稳定。
术后给予护理指导,建议规律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再发。
讨论:急性扁桃体炎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咽部疼痛、发热等症状。
患者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面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包括喉拭子培养、C反应蛋白等。
治疗主要以抗微生物治疗为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等,同时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退热、润喉等。
对于出现鼻咽部炎症的患者,可适当加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选择支持性治疗或手术治疗,如扁桃体切除术。
总之,对于急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和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随访工作,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病情恶化和复发。
病例二: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简介:王某,男,28岁,主诉咽喉疼痛、发热、咳嗽,持续三天。
病史回顾:患者三天前开始出现咽喉疼痛、发热、咳嗽,伴有咽部红肿和脓痂,伴有咽后窝深部疼痛感。
患者无过敏史,过去无盗汗、夜间盗汗等不适感。
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乳蛾病(TCD编码:BRY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ICD-10编码:J03.9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2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7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协作组制定“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
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临床常见证候:风热外犯证热毒炽盛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急乳蛾病协作组制定的“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的患者。
2.体温≥39℃,可进入本路径。
3.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脓肿、咽后壁脓肿、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等疾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及扁桃体肿大、充血及分泌物程度的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C-反应蛋白;(3)咽部常规检查;(4)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肾功能、胸部X线片、心脏彩超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热外犯证:疏散风热。
(2)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
2.特色疗法(1)吹药(2)含服(3)含漱(4)雾化(5)针灸(6)推拿3.健康指导(九)完成路径标准1.发热消失,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小儿乳蛾(急性扁桃体炎)入院标准:1.患儿起病急,临床表现为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0℃以上)、呕吐、头疼、腹痛等不适;2.查体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乳蛾(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乳蛾(TCD 2019版:A10.04.29)。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ICD-10 编码:J03.9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2018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儿科学》(主编:马融;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2016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十版(主编:刘蓬;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制定。
具体如下:①病史:常有过度劳倦、外感、过时辛辣炙煿史;②症状:起病急,咽痛,吞咽困难,痛连耳窍。
全身可伴有发热、头痛、纳差、乏力、便秘、周身不适等。
小儿可用高热、抽搐、呕吐、昏睡等症状。
(2)西医诊断:参照2015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名誉主编:胡亚美;江载芳等执行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主编:孙虹、张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制定。
具体如下:①由病毒感染所致者,有时可见扁桃体表面见到斑点状白色渗出物,同时软腭和咽后壁可见小溃疡,双侧颊黏膜充血伴散在出血点,但黏膜表面光滑;②由链球菌引起者,发病时全身症状较多,有高热、畏寒、呕吐、头疼、腹痛等,咽痛或轻或重,吞咽困难,扁桃体大多呈弥漫性红肿,舌红苔厚,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小儿乳蛾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风热犯咽证:发热,恶风,咽喉疼痛逐渐加重,吞咽不利,单侧或双侧喉核赤肿,咽痒不适,鼻塞流涕,头痛身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滞见于风关。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流程(2015年版)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18.0)。
(二)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Coxsackie及ECHO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PPLO),少数是细菌。
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
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本病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高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
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1个人1年内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90%由病毒引起。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A组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患。
(三)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1。
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症状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使听力减退。
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
急性咽炎临床路径及表单一、急性咽炎临床路径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咽炎(ICD-10:J02.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急性单纯性咽炎1.局部症状:一般起病较急,成人以局部症状为主。
①咽部干燥、灼热、微痛,吞咽时明显。
可放射到耳部及颈部,重者转头困难。
②软腭及悬雍垂发生明显肿胀时吞咽更感不适,并常引起咳嗽。
③累及喉部可有声音嘶哑。
④累及咽鼓管,可有听力减退。
⑤致病菌或其他毒素侵入血液循环,如急性脓毒性咽炎,全身及局部症状加重。
2.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发热。
①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口干,四肢酸痛。
②幼儿可有寒战、高热,甚至恶心、呕吐。
3.检查:①口咽部粘膜呈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呈深红色,以口咽部外侧壁为甚。
②咽后壁淋巴滤泡肿大、充血。
③悬雍垂、软腭及扁桃体充血、水肿。
④下颌角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⑤鼻咽及喉咽部也可水肿。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一般治疗(1)隔离患者,以防传染他人。
(2)卧床休息,多饮水及进流质饮食,注意通常大便。
(3)头痛、发热、四肢酸痛及咽痛剧烈者可给解热镇痛药。
2.全身治疗:(1)病情严重者给与抗生素类。
抗菌药物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所有药物疗程最长10天。
(2)病毒感染所致者,可用抗病毒药物。
3.局部治疗:(1)应用含漱剂。
(2)可用1%碘甘油或1%弱蛋白银涂擦咽壁,以利消炎。
(3)若炎症侵及喉部及气管,可选用适当抗生素及激素雾化吸入治疗。
(4)颈部淋巴结肿痛者,可用热敷疗法。
(四)标准治疗日≤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喉咙感染疾病,其临床路径指的是该疾病在患者身上的自然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路径,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发病原因与传播途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病原体为溶血性链球菌。
该病原体可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尤其在密集人群中易发生传染。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体力疲劳、营养不良等因素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临床表现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喉咙不适:患者往往会感到喉咙疼痛、灼热或刺激感,咽喉部有异物感。
咀嚼、吞咽食物时会加重疼痛。
2. 扁桃体炎症:扁桃体充血、肿胀,有时会有脓点或脓团形成。
扁桃体表面可能有灰白色的渗出物。
3. 发热:患者常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超过39摄氏度。
4. 咳嗽和声音嘶哑:喉咙的炎症会引起咳嗽和声音嘶哑。
5.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咽部淋巴结肿大、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临床路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路径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潜伏期:患者暴露在致病菌后,通常会有一个潜伏期,一般为2至4天。
在此期间,病原体进入人体,但尚未引发明显的症状。
2. 发病期:潜伏期后,患者开始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症状的轻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会有明显的咽喉不适和发热症状。
3. 高峰期:在发病期之后,病情逐渐加重,达到高峰期。
此时,扁桃体炎症表现最为明显,疼痛和发热症状最为剧烈。
4. 恢复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症状逐渐减轻,并最终恢复健康。
整个恢复期的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在临床路径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情的发展并不是每个患者都会经历所有阶段,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潜伏期,直接进入发病期。
此外,对于某些病例,可能会有并发症的发生,如扁桃体周围脓肿等,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症状和不适。
四、治疗与预防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流程(2015年版)一、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ICD-10:J03.901)。
(二)诊断依据。
1.病因:劳累、受凉、烟酒过度后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剧痛,不敢吞咽。
咽痛初起多为一侧,继可发展至对侧。
常引起耳部放射痛。
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差、疲乏无力,腰背及四肢酸痛等。
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发抽搐、呕吐及昏睡。
上述症状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成人症状较轻,儿童症状较重。
3.查体:患者呈急性病容,面色潮红,精神不振或萎靡。
局部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双侧腭弓最为明显,腭扁桃体肿大,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不易出血。
双侧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压痛。
4.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预防措施:保证充足的睡眠,随气温及时增减衣服。
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戒除烟酒,多饮水,加强营养,避免挑食及熬夜,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控制感染。
3.退热、止咳等对症处理。
4.进食困难者给予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支持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4–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03.901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
(4) 相关病原学检查等.(七)选择用药。
1.抗感染治疗。
2.清热解毒中成药、退热、含片等药物。
3.进食困难者给予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八)出院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