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特点和路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46.49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第一章:前言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重大的国际金融改革之一,也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由之路。
自2009年起,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范围并加强与外汇市场的联系。
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在于提高中国的国际金融地位,降低国际贸易和金融运作中的货币风险,扩大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第二章: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水平日益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2003年起,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009年6月,中国央行颁布了《关于促进本币跨境贸易与投资结算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2条措施》),提出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
2010年11月,中国在韩国首尔G20峰会上,中国提议加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呼吁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和包容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三章: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带来以下影响:1.推动人民币对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提高。
2.提高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结算中的使用率,降低转换成美元的成本。
3.人民币国际化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
4.刺激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吸引更多资金流向中国。
第四章: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路径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路径包括以下关键措施:1.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范围。
2.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互换协议,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
3.加强人民币与外币的直接交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和稳定性。
4.切实加强外汇市场监管,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
第五章: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果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1.人民币已被包括IMF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正式认可为储备货币。
2.人民币清算机制不断完善,一些全球主要城市已可实现人民币直接结算。
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了一批特色性金融机构的建设,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4.人民币已在一些主要国际金融市场发行债券和上市交易。
摘要: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以来,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可行性和必要性,尤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路径展开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并在某些方面基本达成了共识。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步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也面临着较多障碍,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国家政治和经济实力,采取渐进式的路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优选战略。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趋势;路径选择;新进展中图分类号:f83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4-0034-005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海啸的爆发暴露了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与缺陷,由此引起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争论此起彼伏。
近期美国退出qe政策的预期,更是对亚洲各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
为了规避外部金融风险,寻找币值稳定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对亚洲各国来说颇为必要,这为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实践和政策层面来看,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突破。
截至目前,与中国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20个,通过货币互换“走出去”的人民币总额超过合2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将超过6.5万亿元人民币;2013年9月29日,筹备已久的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正式挂牌,企业法人可在自由贸易实验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这意味着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和突破口,极大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在此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改革,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
本文通过梳理已有的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探讨,二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与路径选择的探讨。
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综述,希望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有所启发。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国内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可以溯源到上世纪80年代,但早期的相关研究时有间续,研究成果数量有限。
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和策略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地位也在逐渐提升。
如今,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那么,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和策略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是许多人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主要是指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货币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需要透过国际收支等一系列可度量的标准来衡量。
从历史上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一直是比较复杂的。
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开放银行业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开放了银行业,允许外资银行进入。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作为交易的媒介的汇率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此时,设立外汇交易市场成为了必要之举。
2. 第二阶段:成为当前国际账户和支付交易公司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不再仅仅是一种国内货币,而逐渐成为了一种国际货币。
这个阶段,最大的标志就是人民币被纳入了SDR货币篮子中。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交易。
3. 第三阶段:成为国家外汇储备、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第三阶段就是流通国际市场,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值得持有的货币。
这个阶段,相对难度较大,需要我国通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策略研究:怎样推进人民币国际化?1. 切实提高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开放外资银行、允许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或者开办证券业务,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为资本进出创造便利。
2. 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推广人民币国际支付业务,建立有关国内外商贸融资和投资的服务平台,积极走出去拓展金融业务,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3.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提高金融运行效率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尤其是强化银行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增强信任机构稳健性,降低机构风险,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4. 提高人民币的信用和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去通过加大品牌营销推广,增强人民币的信用和美誉度。
人民币国际化现实条件及路径选择分析研究共3篇人民币国际化现实条件及路径选择分析研究1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条件以及路径选择。
一、现实条件1.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目前,人民币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结算货币,但在全球范围内,人民币的地位还有待提升。
3.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人民币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和货币制度的变化,更是一种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
全球其他货币的竞争也给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现实条件。
二、路径选择1.金融市场的开放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让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需要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
例如,放宽外汇管制,加速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进程,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中国金融市场。
2.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需要推动世界金融体系从以美元为主导货币向多极化演变,推动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3.区域货币合作的加强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亚洲和其他国家的货币合作。
例如,推进人民币区域清算机制,推动人民币与亚洲其他货币直接交易,构建一个更加紧密的亚洲货币合作区。
4.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支持的金融基础设施是高效、稳定、安全的支付清算体系,例如,借助于跨境支付体系,优化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和结算机制。
结论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现实条件的支撑下,我们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加强与亚洲和其他国家的货币合作,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多元化方向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逐渐提升,人民币国际化也逐步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之一。
但是,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经过一定的机制和路径的研究。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机制的研究机制包括贸易、投资和金融三个方面。
首先是贸易方面。
中国的贸易伙伴和国际市场逐步向“一带一路”倾斜,这为人民币贸易规模的快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此外,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制度的完善以及境内外市场的渐进开放,也推动了人民币贸易的发展。
其次是投资方面。
随着中国对外投资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开始购买人民币资产,这也催生了跨境人民币投资行为的出现。
同时,中国加强与国际主要投资体系的联系也有助于提升人民币资本流动性,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最后是金融方面。
金融将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必须通过债券市场和证券市场得到提升。
推动与其他国家的货币互换,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也是提高人民币金融国际化水平的必要手段。
二、路径的研究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不断完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区域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制度、法规等基础性条件。
这里提出以下几个路径:第一,加强金融市场建设。
完善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增强人民币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加快推出人民币金融产品,吸引海外投资者进入人民币市场。
第二,推动人民币国际支付清算渠道的多元化和便利化。
扩大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范围和变现渠道,扩大人民币在全球结算市场的份额,提高支付清算效率和降低成本。
第三,促进人民币汇率稳健。
加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维持汇率稳定,减少贸易摩擦和资本流动风险,提升人民币国际话语权和国际金融政策的影响力。
第四,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加强与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贸易和金融合作,推动人民币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多个区域和国家的应用,使人民币成为贸易和储备货币的选择之一,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研究及其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必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进行研究,分析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并不陌生,简单来说,就是指中国将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投资的有效支付工具和储备货币的过程。
但目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中国金融市场体系还比较封闭,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程不够成熟。
其次,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也还不够顺利,资本流动的自由度和方向仍有限制。
最后,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上,市场作用还不够充分。
但是,困难也并不代表没有任何希望。
目前,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及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措施。
同时,人民币在境内外的使用愈发广泛,进一步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内容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多元化路径;二是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便利化;三是推进人民币投资便利化;四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
目前,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资本项目开放进程,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
同时,通过外交手段开展双边货币互换、成立和加入各种国际金融组织、制定有关法规和政策等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贸易和投资。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将更加便利和快捷,从而更加促进全球经济的顺利发展。
2.增加国际储备货币。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进程,其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将更加突出,进一步增加全球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从而提高全球经济的稳定性。
3.改变全球金融格局。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中国金融市场将更加开放和透明,进一步增加全球经济多元化,从而改变全球金融格局。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研究作者:章华强聂金荣来源:《科技与企业》2012年第22期【摘要】全球经济受金融海啸重创以来,以美元为代表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岌岌可危,人民币作为新的经济体货币代表,国际化进程也呼之欲出。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对外贸易、稳定的币值和强大的政治格局等基本条件。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难免受到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风险有: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风险、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风险、币值的不稳定性和“特里芬难题”等风险。
要解决好这些风险的干扰,选择有效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尤为重要。
【关键词】人民币;货币国际化;路径;风险一、引言我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尽管目前已经形成一些理论成果,但仍然不完善。
而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对国际经济的阻碍日益显得突出,如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危害至今犹存,这使全球经济体岌岌可危。
我国的经济毫不例外受到同样的重创,尤其是对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的威胁令人惶惶不可终日。
实践进一步说明,我国的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效果: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如2001年至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5097亿美元增加到29728亿美元,增长了483%,其中出口从2662亿美元增加到15779亿美元,增长了493%,跃到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
既然如此,人民币与贸易发展的步伐势必保持一致,这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同时也是中国和其他国际经济发展所需要的【1】。
有鉴于此,此时加速推进实现人民币国际是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欧元之父”蒙代尔(2003)认为:一国货币国际化是该种货币超出本身的法定流通范围,且被其他地区或者国家成倍数的模仿。
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系列政治、经济条件作用的结果【2】,如政治、经济、贸易、币值等条件。
作者: 孙雪芬
作者机构: 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浙江杭州310012
出版物刊名: 浙江金融
页码: 9-1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2期
主题词: 人民币国际化;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离岸市场;货币互换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上半年正式启动以来,已经逐步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连续五个月成为全球十大支付货币之一。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主要体现在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境外离岸市场的发展和大规模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签署。
然而,面临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人民币国际化背后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本文在回顾人民币国际化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路径和模式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进程分析【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不仅实现了在国内的完全流通,也开始在境外市场流通,随着中国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就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进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条件现状进程分析1、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1.1、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经济过程。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标志着中国以国际政治及国际经济的高姿态真正迈入世界强国之列。
因此,我国在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应给予人民币国际化以相当的关注,为人民币将来的国际化创造条件。
1.2、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按照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初步具备一些条件:(1)我国具有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综合实力我国政局稳定,国防力量强大,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竞争力,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具有较强的政治地位,就能较好地保护国内外居民以本币形式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安全性。
同时,在全球政治事务中的广泛参与,还可以促进本国贸易、投资、金融等的进一步国际化和进而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我国GDP多年来保持着8%左右的年增长速度,2000年GDP首次跃上1万亿美元大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
不断提高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人民币稳定的币值和良好的国际信誉我国自1994年实现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如今正面临着升值的压力。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政府顾全大局,不惜承受经济增长放缓、商品出口减少的巨大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我国政府在危机期间所表现的大国风范以及人民币在这一时期所担当的亚洲“支点货币”职能,为人民币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也为人民币未来在周边地区的国际化奠定了牢固、可靠的信用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现实条件及路径选择分析研究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并展现出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条件和路径选择问题。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综合考虑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和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研究发现,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条件包括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开放以及外汇储备的规模和构成等因素。
在路径选择上,我们认为应该积极开展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基础建设,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并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现实条件,路径选择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中国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程度。
自2009年以来,国际社会开始逐步承认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性。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人民币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国际化水平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如何实现,路径如何选择,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之一。
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够增强中国的金融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还在于有利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还会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带来许多机遇和挑战。
因此,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和分析不仅有着现实的意义,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1.2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条件和路径选择问题。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2)分析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开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3)分析外汇储备规模和构成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撑作用;4)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第二章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2.1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从冷战后期的多极世界到90年代的单极世界再到当下的多极世界的变迁,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内容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而必然进行的长期过程。
本文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币向国际化迈进的重要事件,并结合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勾画出了清晰的路径图。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历程趋势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强大,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币已在部分地区行使国际货币职能,人民币开始迈上国际货币的舞台,局部的人民币货币区正在形成。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此后划分为三个时期,政府稳步推进了一系列的金融、货币改革措施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亚洲区域货币合作,为人民币成为亚洲货币区的关键性货币(即人民币区域“货币锚”)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本文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币向国际化迈进的重要事件,并结合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勾画出了清晰的路径图。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阶段概述(一)人民币“自由化”推进期此期间内人民币经常项目逐渐开放,同时稳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因此将其归纳为人民币“自由化”推进期(详见表1)。
(二)金融市场开放推进期在此期间,我国积极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也将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提上日程,因此可以将其归纳为金融市场开放推进期(见表2)。
(三)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期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契机点,中国人民银行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一系列的货币互换协议,不断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故把此期间归纳为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期(详见表3)。
可见,人民币国际化以中国经济实力为支撑,历经两次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正在走一条金融深化的路线:实现经常项目完全可自由兑换、拉开资本项目开放的序幕(目前在IMF的定义中,资本账户有43个分账户,中国大体开放了20个分账户)、推进金融市场国际化、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不断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始终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它必然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伴相随,并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