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36 MB
- 文档页数:52
学前教育学绪论1.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2.国外的教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论》;昆体良: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世界学前教育的先驱。
创办第一个幼儿园。
著有《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游戏和儿歌》《幼儿园书信集》蒙台梭利: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学前教育家。
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
3.中国学前教育家:颜之推《颜氏家训》;朱熹《童蒙须知》。
陈鹤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指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3.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于1837年,在德国布兰肯堡建立,专门招收3--7岁儿童,1840年取名为幼儿园。
建立者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福禄培尔。
他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4.我国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9月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1904年更名为武昌蒙养院。
5.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特征:(1)学前教育机构规模的扩大化(2)学前教育机构的多样化(3)学前教育机构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4)学前教育机构的手段不断现代化6.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193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标志着中国学前教育向制度化和现代教育转化。
1990年《幼儿园管理条例》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10年《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方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宁波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7.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学前儿童(核心要素)、教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8.学前教师:是在学前教育机构履行教育职责,对学前儿童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简答题1. 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指关于0-6岁儿童发展、教育和幼儿教育实践的学科。
它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语言习得、社会情感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幼儿达到全面发展。
2.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道德和社会方面。
通过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和活动,培养儿童的兴趣和探求精神,促进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发展,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3.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学前教育,儿童可以接触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自我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4. 学前教育的实施原则有哪些?学前教育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 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性和需求,关注他们的发展特点。
- 综合发展:促进儿童身心、智力、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 教育与教学相结合:以教育为中心,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儿童学习。
- 循序渐进: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制定有序的教育计划和活动。
- 情感关怀:给予儿童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关爱,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教育环境。
5. 学前教育的评价方法有哪些?学前教育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式。
- 定性评价侧重观察和描述儿童的行为表现、情感状态和交往能力等,通过记录和分析来评估儿童的发展状况。
- 定量评价侧重使用标准化的测评工具和量表,对儿童的语言、认知、社交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以获取更具客观性的评价结果。
结语学前教育作为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必背知识,有助于教师、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更好地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支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希望通过学前教育学的努力,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充分关爱和培育,迎接美好的未来。
0102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岁儿童教育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国际性。
定义特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01研究对象02任务主要研究0-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影响因素以及教育策略等。
揭示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儿童教育的原则、方法、手段等,提高教育质量;探讨儿童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发展历程从经验主义到科学主义,再到多元主义的发展历程。
趋势国际化趋势加强,跨文化交流增多;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注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手段和方法不断创新,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育;教育评价更加科学和全面,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速度非常快,包括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等方面的增长。
身体发育迅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能力逐渐提高,能够完成更复杂的动作。
运动能力提高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在学前阶段逐渐发育成熟,为儿童感知世界提供了基础。
感觉器官发育学前阶段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如饮食、睡眠、卫生等方面。
健康生活习惯养成认知能力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情感发展丰富学前儿童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包括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表达和控制。
语言能力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运用更复杂的词汇和句子。
个性初步形成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开始显现,如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
01020304学前儿童开始理解社会规则、道德标准等社会认知方面的内容。
社会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逐渐丰富,如同情心、责任感等情感的培养。
社会情感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逐渐提高,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前阶段是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如适应新环境、解决人际冲突等方面。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及教育01制定依据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
一、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学前教育指在幼儿园及托幼机构内实施的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的为实现国家教育目标而进行的教育。
三、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1、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2、学前教育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四、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家庭和社会的价值1、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2、学前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价值五、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从幼儿教育活动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六、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1、经济发展影响学前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2、经济影响学前教育的规格和结构3、经济制影响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七、学前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奠定基础,创造人力资源2、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3、保护和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率八、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决定学前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影响保教制度的内容九、学前教育对政治的影响1、促进和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培养社会需要的政治人才3、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4、形成社会舆论、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十、文化对社会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学前教育观念,2、文化影响学前教育目的文化,3、文化影响学前教育内容,4、文化影响学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5、文化影响人们对学前教育的看法。
十一、学前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文化的保存传递和传播2、文化选择与丰富3、文化的更新与创造。
十二、学前教育与人口㈠人口数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学前教育的规模。
2、人口数量影响学前教育质量,3、人口数量影响学前教育结构。
㈡、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包括人口质量,人口波动,人口结构,人口流动,人口分布。
㈢、学前教育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流动。
十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属于该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旨在向学生阐述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学前教育机构的任务、教育目标、教育原则等。
本课程计划教学时数通常为80学时。
二、课程内容1. 学前教育理论: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学前教育教学原理、儿童游戏与学习理论等,以及学前教育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2. 学前教育实践:涉及儿童习惯养成与生活能力培养、儿童语言与沟通能力培养、儿童认知与创造能力培养、儿童社交与情感能力培养,以及儿童运动与协调能力培养等。
3. 学前教育管理:包括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学前教育机构组织与管理、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与提升,以及学前教育资源管理等。
三、课程目标通过《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运用学前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儿童的发展和学习。
设计并实施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学前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
了解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和管理原则,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学前教育机构。
进行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并提出改进和提升的建议。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增强教学效果。
五、课程评估课程评估应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实践操作等方面。
评估内容应涵盖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个维度,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指导,培养他们成为具备专业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