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名人_戈尔巴乔夫的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5.69 KB
- 文档页数:2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成功的失败者(组图)2011/12/151991年,戈尔巴乔夫被“赶”下了台。
在此后的20年里,这位前苏联的“末代”领导人,体会着本国的冷遇和西方的热捧。
他屡次政坛东山再起不得,却成功地经营自我,成为一名游走于政治之外的明星。
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
这位苏联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一上台便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新思维,并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这个政策导致了1989年“东欧剧变”的发生。
图为1986年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开幕式上。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局势日渐紧张,并公然违反中央的命令。
1991年8月19日,强硬派害怕改革会使苏联分裂,便将戈尔巴乔夫软禁使其远离权力中心。
尽管3天后便被释放,但戈尔巴乔夫面对的是形势的剧变。
8月23日,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迫使戈尔巴乔夫宣读政令,将所有在俄罗斯境内的苏联资产移交俄管理。
戈尔巴乔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议会禁止了苏共在俄的所有活动。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
“我将要终止我担任苏联总统这一职位所履行的一切行为。
”说完,他把讲稿猛地一扔。
伴随着“扔稿子”这一动作,苏联的69年历史宣告终结。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命运也有了巨大的转折。
叶利钦许诺给戈尔巴乔夫每月4000卢布的退休金和高级吉尔轿车等,并要求戈尔巴乔夫在1月8日之前腾出办公室、住宅和别墅。
然而在交房期限到来前的某一天,戈尔巴乔夫别墅里的物品被人强行搬走,一家被迫搬到了一过由警卫人员居住的80平米小房间。
在之后数年中,由于卢布贬值,戈尔巴乔夫的退休金曾只相当于1.5美元。
图为戈尔巴乔夫一家于1976年至1991年的住所。
1994年,戈尔巴乔夫的退休金被定为最低工资额的40倍。
不过,他和家人没有获得任何有关豁免权的保证。
1992年4月,戈尔巴乔夫在媒体上批评了叶利钦之后,他的高级吉尔轿车第二天就被换成了不带专用通信设备的伏尔加轿车。
改变世界的“戈尔比”“戈尔比”(Gorby)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也被誉为“改变世界的人”。
他的真实姓名是迈克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是前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在20世纪80年代末进行的改革和开放促进了苏联和整个世界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和政治改革实践是集中在光、改革、开放、人权、民主等方面。
他认为,苏联必须从威权主义政治和计划经济模式中摆脱出来,并加强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他在1985年的启动了一个被称为“班智达”计划,旨在改革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
随着党和国家领导层在决策中对他的减退,他在论述中逐渐向既定的思想范式发展,使他的改革陷入了危机。
整个苏联在消除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后陷入了一片混乱。
尽管如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在短期和长期内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苏联不再是一个隔离的和偏执的国家,而是开始实施透明、民主和市场经济的改革。
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这是一个声明:协调和贸易的代表不能再被认为是西方和自由世界的特征。
重新审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演变和成果,只有在大范围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下才能真正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尽管全球化的代价很大,但the西方的民主思想和市场导向模式仍影响着全世界的政治制度,超越了任何一种民族、宗教、政治形态的困难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戈尔巴乔夫是一个典型案例,他即不是西方政治决策者的狂热支持者,也不是他们的敌人,但最高的理性要求是大量开放和国际合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很“重要”的问题被带出了。
人们普遍认为,他改变了世界历史上的很多方面,并为未来世界的发展永久地打下了基础。
他的改革迫使整个世界政治和经济制度重新思考自己,认真思考如何采取措施来改善国际社会和全球经济。
然而,仅仅因为戈尔巴乔夫认识到变革仅能由内部驱动,并不意味着他的改革已经帮助苏联和其他全球社会完全走出困境。
十年之后,Raj Patel用“减腰增慢脚”的方式描述了对世界经济在全球化以来的十年里的调整,无疑可以反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全球经济以及世界受众的影响,并预测了一些全球化的结果。
戈尔巴乔夫19:04大图模式有朋友让看客再谈谈戈尔巴乔夫的事,为何他从小就奠定了瓦解苏联体制的决心。
但从戈尔巴乔夫的履历来看,戈尔巴乔夫可以说晋升很快,他对苏联很忠诚,并没有任何征兆能看出他对苏联体制不满。
大图模式深埋不满的“种子”看过一本描写戈尔巴乔夫的书,写得很详细,能看出戈尔巴乔夫的人生变化。
1931年3月2日,戈尔巴乔夫出生于苏联南部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区普里沃利诺耶村的普通农民家庭。
戈尔巴乔夫后来从政时很少谈起他的祖父,只谈他的外祖父。
原来戈尔巴乔夫的外祖父是一位参加十月革命的人,外祖父后来入党,并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而且还成为集体农庄的主席。
而戈尔巴乔夫的祖父则是普通的农民,对集体农庄有抵触心理,不愿加入集体农庄。
在大饥荒时期,戈尔巴乔夫的祖父因为私藏粮食,被邻居举报,发配到西伯利亚劳动改造。
而他的外祖父虽然也受到一些不公正处理,但外祖父一直是农庄的官员,这是戈尔巴乔夫引以为傲的人。
大图模式戈尔巴乔夫小时候跟着祖父母一起长大,祖父母便把对苏联体制的不满说给戈尔巴乔夫,特别是祖父被劳改的这段经历,在祖父母看来这是不公正待遇,所以这种对苏联负面评价就深深扎根于戈尔巴乔夫的头脑中。
虽然祖父被劳教过,但并没有影响戈尔巴乔夫的成长,毕竟当时这种情况很多,而且戈尔巴乔夫还顶着外祖父身份的光环。
戈尔巴乔夫15岁就参加农庄劳动,17岁时,操作农庄的收割机,还获得了劳动红旗勋章。
戈尔巴乔夫意识到,他这种家庭,如果要进步,就必须低调、勤恳才能有机会,否则肯定会一直处于底层。
戈尔巴乔夫即使对苏联体制有巨大的不满,他首先要解决的生存问题,也只有低调好好干,才有出头之日,既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靠勤劳低调,戈尔巴乔夫被保送到莫斯科大学上学,在大学里,他学的是法律专业。
这是一个从政的专业。
在大学里,戈尔巴乔夫遇到同样被保送来的赖莎,立即被这个来自西伯利亚的女孩所吸引,于是展开不懈的追求,最终抱得美人归。
【人物栏目】戈尔巴乔夫:见证苏联解体的人人物栏目本栏目作者:宋蔷01戈尔巴乔夫:见证苏联解体的人当地时间8月30日夜间,俄罗斯总统事务局中央临床医院发布消息称,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当晚因长期重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91岁。
戈尔巴乔夫一生经历了苏联的崛起,强盛,辉煌,也见证了庞大的政权轰然倒塌的场面。
他经历了二战,见证了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见证了古巴导弹危机,自己亲手葬送了庞大的苏联,也可以说,戈尔巴乔夫的一生就是半部苏联史。
02 戈尔巴乔夫:见证苏联解体的人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红军区(赤卫军区)普里沃尔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三岁的时候就赶上了大饥荒,村里人饿死了一半,戈尔巴乔夫一家靠着吃青蛙才躲过一劫。
稍一长大,卫国战争的炮弹就落到头上,老家成了敌占区,戈尔巴乔夫的老爹被征上前线,一走就是四年。
在上学前,他大部分时间都跟外婆住在一起。
戈尔巴乔夫的祖父则是普通的农民,对集体农庄有抵触心理,不愿加入集体农庄。
在大饥荒时期,戈尔巴乔夫的祖父因为私藏粮食,被邻居举报,发配到西伯利亚劳动改造,接着又赶上了纳粹德国发动侵略苏联的战争,戈尔巴乔夫的父亲应征入伍,养家糊口的重担就全落到了当时年仅十岁的戈尔巴乔夫肩上,从这一系列的打击来看,戈尔巴乔夫的童年堪称是地狱,从小便热爱学习的他只能放弃学业开始在德国人的炮火之下日复一日的做着农活。
戈尔巴乔夫15岁就参加农庄劳动,17岁时,操作农庄的收割机,还获得了劳动红旗勋章。
03戈尔巴乔夫:见证苏联解体的人1950年,19岁的乡村青年戈尔巴乔夫按常理应该穿上军装,加入苏联红军,等待“慈父”斯大林将他派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但是莫斯科国立大学法律系的一纸录取通知书让他坐上了开往伟大首都的蒸汽火车,他被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法律系录取了。
在莫斯科大学读书的第二年的一天晚上,戈尔巴乔夫被朋友拉去俱乐部,在那里,他见到了赖莎。
赖莎生得漂亮,虽然穿着朴素,但性格活泼,因为时常练习体操,身材更是苗条动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名人事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人因为他们的小不忍而导致了大谋的失败。
他们在关键时刻没有能够坚持原则,而是选择了妥协和退让。
这些名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小不忍可能会对整个局势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改变历史的走向。
第一个名人事例是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
在二战爆发之前,张伯伦试图通过与德国的妥协来避免战争的爆发。
他签署了慕尼黑协定,放弃了捍卫捷克斯洛伐克的立场。
然而,这个妥协只是暂时的,希特勒并没有遵守协定,最终战争还是爆发了。
张伯伦的小不忍让德国得到了更多的时间来准备战争,同时也削弱了英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第二个名人事例是美国总统尼克松。
在1972年,尼克松的竞选团队入侵了民主党总部的总部,这一事件被称为“水门事件”。
尼克松试图掩盖这个丑闻,但最终被揭发出来。
尽管尼克松当时已经赢得了连任,但这个丑闻最终导致了他的辞职。
尼克松的小不忍最终让他失去了总统的职位,给美国政府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第三个名人事例是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在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压力。
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重振苏联经济,并实施开放政策。
然而,他的改革进展缓慢,同时也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
戈尔巴乔夫的小不忍使得改革的力度不够,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这些名人事例告诉我们,在重要的决策和局势中,小不忍可能会给大谋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妥协而放弃原则,更不能因为个人的私利而牺牲整体的利益。
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追求真理和正义。
这些名人事例也告诉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和平衡利益。
在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各方的需求和利益,做出符合大局的决策。
不能因为个人的小利益而忽视整体的利益,更不能因为一时的退让而放弃原则和底线。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小不忍带来的影响。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急躁和冲动而伤害到身边的人,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
姓名:戈尔巴乔夫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1年
出生地: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
党派:苏联共产党
职务:原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
俄罗斯人。
生于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
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1955年国立莫斯科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党务、团务领导工作。
1971年当选苏共中央委员。
1978年进入中央书记处。
1989年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次年为正式委员。
1985年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在职期间,积极推行「全面改革」的方针。
1988年10月,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次年5月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
1990年2月,提出对苏共进行革命性改革,修改宪法中有关苏共领导地位的条文,并建议实行总统制。
1990年3月15日任苏联总统。
1991年苏联「八·一九」事变后,于8月24日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职,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总统与改革者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和改革者。
他在苏联最后一任总统任期内,对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为苏联的历史进程和全球格局的演变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他的个人背景、政治观点、改革理念以及对苏联的影响等方面,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析。
一、个人背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于1931年出生在苏联斯大林格勒(今俄罗斯伏尔加格勒),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在苏联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他接受了专业的农业学习,主攻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
通过在农村工作和研究农业问题,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
二、政治观点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出身的政治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政治观点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和矛盾,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
他主张通过逐步放松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以实现经济的高效运行和发展。
同时,他也主张在政治体制上进行改革,增强人民的民主参与权利,减少官僚主义的弊端。
三、改革理念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实施的改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外交政策改革等多个方面。
在经济改革方面,他提出了“卢布转换”和“市场化改革”的理念,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放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限制。
这些改革措施为苏联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的俄罗斯市场经济转型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改革方面,他推动了以《关于多党制问题的谈话》为代表的一系列政治开放。
通过允许其他政党参与选举和执政,他试图打破传统的单一党制,增加政治多样性和民主参与。
然而,这些政治改革进展较慢,未能完全实现他的预期目标。
在外交政策改革方面,他主张通过“新外交政策”来改善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
他通过军备削减和外交接触,试图缓和苏联与美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四、对苏联的影响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在苏联内部和国际舞台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经济改革为苏联的市场经济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后来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
戈尔巴乔夫被迫辞职后,又参加总统选举,没想到却遭遇袭击谁是苏联唯一的总统?斯大林吗?还是赫鲁晓夫?抑或是勃列日涅夫?都不是。
他是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实行改革,在苏联设立了总统,他本人也就成为苏联第一任总统。
当然也是最后一任总统,因为第二年,苏联就宣告解体了。
戈尔巴乔夫这个总统其实也就当了一年的时间。
关于苏联解体,后世有太多的是非争议,有人说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这种争论还会持续下去。
关于戈尔巴乔夫本人,也有很多的争议,各种说法都有,是之非之,不一而足。
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宣布辞职下台,那么,他下台后都在做什么呢?戈尔巴乔夫其实一直也没有闲着,他至今健在,已经年近九旬了。
辞职后,戈尔巴乔夫还是很忙的。
其一就是写回忆录,戈尔巴乔夫是那段历史的亲身经历者,他的回忆录对于了解苏联历史和苏联解体的真相是一个重要参考。
所以,书上市后非常畅销。
在《孤独相伴》首发式上,戈尔巴乔夫亲自到现场签名售书,现场围得水泄不通,他一直签名到半夜。
对于戈尔巴乔夫来说,写回忆录,既是对自己人生的深刻剖析,也是一种收入来源的渠道。
所以他辞职后,可谓是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作品出了一本又一本。
戈尔巴乔夫虽然不再是苏联总统了,却还是一个政治家,他依然保持了旺盛的工作热情,在世界各地演讲,为俄罗斯而奔忙。
对于叶利钦总统的为政举措,戈尔巴乔夫是不以为然,颇多非议的。
所以,1996年,在俄罗斯总统大选时,戈尔巴乔夫再一次浮现在公众面前。
他本无意竞选总统,家人和朋友都劝他不要再蹚浑水,可是民间的呼声很高,支持戈尔巴乔夫竞选总统的征集签名很快突破了150万。
对此,戈尔巴乔夫不能保持淡定,更何况他对两位候选人叶利钦和久加诺夫都不满意。
为了给俄罗斯人民第三种选择的机会,已经65岁的戈尔巴乔夫最终决定参加总统竞选,站在了叶利钦的对立面。
当然,天下人都知道,戈尔巴乔夫竞选总统,阻力很大。
戈尔巴乔夫开始去全国各地演讲,为自己拉票。
戈尔巴乔夫的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戈尔巴乔夫出生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来自一个切尔尼戈夫的乌克兰移民与沃罗涅日的俄罗斯人的混合家庭。
他的父亲,谢尔盖·安德烈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是一名联合收割机操作员,也是二战老兵。
他的母亲玛利亚·潘捷耶列夫·戈尔巴乔娃是集体农庄的工人。
幼时,戈尔巴乔夫曾经历过1932年苏联大饥荒,家乡的普利里沃利诺耶村有接近一半的人饿死,包括他父亲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他的祖父和外祖父在三十年代都以编造的罪名被逮捕,他父亲的祖父安德瑞·莫伊谢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也被送到西伯利亚流放。
1949年,18岁的他获得了“劳动红旗手”的称号和勋章。
第二年他被送到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1952年在大学里加入了苏联共产党。
1955年大学毕业后。
他回到高加索,分配在阿尔穆尔-斯塔夫罗波尔地区委员会工作。
由于他出众的才能和工作成绩,一年之后,他晋升为阿尔穆尔地区的党委书记。
1962年,他调任斯塔夫罗波尔地区主管农业。
1967年戈尔巴乔夫透过函授课程从 Stavropo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获得农业经济硕士。
党内晋升1961年,戈尔巴乔夫参加了苏共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二十二大。
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二十年内苏联要在人均产值上超越美国。
在此期间,戈尔巴乔夫在地方共青团组织内迅速上升。
1963年,他被提拔为斯塔夫罗波尔农业部门的党委领导。
1969年库拉科夫调苏共中央主持农业,进入苏共最高领导层,而戈尔巴乔夫接仟库拉科夫成为地区党委书记。
1970年,戈尔巴乔夫被任命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年轻的地方党委领导人之一。
在职期间,戈氏努力重组集体农场,重视农民在决策中的意见,扩大他们的自留地,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1971年他进入了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三年后的1974年,他成为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一名代表和青年事务会的主席。
悲剧英雄⼽尔巴乔夫2019-05-08京忧朝鲜变脸⽇本的⼤地震引发⼀场与核袭击不相上下的灾难,引发全球⼈⼈⾃危。
⽽在地球另⼀边英法美联军对利⽐亚的军事打击,同样与“核”字有关。
利⽐亚狂⼈卡扎菲早在1980年代就曾致⼒研发核⼦武器和⽣化武器,但2003年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卡扎菲于当年底突然宣布彻底放弃⼤规模杀伤性武器。
但专家鉴定,卡扎菲交出的核武⽂件,是中国1960年代的设计,1980年代卖给巴基斯坦后,⼜从巴基斯坦流⼊利⽐亚。
暗⽰中国是核武扩散的源头。
⽽近⽇北韩外交部发⾔⼈旧事重提,认为其奉⾏的“先军政治”被反复证明是正确和妥当的选择,这名发⾔⼈说:“没有⽐‘先军政治’更加珍贵和重要的遏制⼒。
”这是否意味北韩之前同意重开六⽅会谈和放弃核计划的⽴场有所变化,⼗分值得留意。
⾹港《明报》2011年3⽉25⽇编辑:张超悲剧英雄⼽尔巴乔夫早在苏联解体之时,⼈们的失忆症就开始发作,将俄罗斯民主化归功于叶利钦,这⼀历史叙事遗忘了⼽尔巴乔夫的两⼤成就。
他完善了俄罗斯千年未有的民主制度;他建⽴的议会和总统选举制度⾄今仍是俄罗斯最⾃由和最公正的政治制度。
遗忘历史不仅仅是对即将度过80岁寿⾠的⼽尔巴乔夫的不敬,也扭曲了对苏联民主化的认识。
它并⾮开始于街头的抗议和流⾎冲突,⽽是从苏联统治阶层内部,由⼀个毕⽣精⼒都奉献于庞⼤的官僚威权体制的共产党领导⼈开启的。
⼽尔巴乔夫当时对苏联转型的评价是“⾰命的内容、渐进的形式”。
他的⽅法决然不同于俄罗斯⾃上⽽下激进的转型传统――叶利钦90年代的休克疗法也可归于这⼀传统类型。
俄罗斯⼈认为在⼽尔巴乔夫时代享有更多的民主。
叶利钦在1991年当选为俄罗斯总统,既是第⼀次也是最后⼀次,克⾥姆林宫允许权⼒转移到反对派⼿中。
⼽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即结束苏联长达70年的审查制度,是另⼀民主改⾰成就。
今天,俄罗斯的记者们仍然对⼽尔巴乔夫时代的⾃由念念不忘。
⽽在叶利钦和普京时代,媒体受到寡头控制,腐化堕落,政府重新⼲预他们的⼯作,甚⾄危害记者的⽣命。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苏联领导人,为何他能顺利接班1985年3月12日,莫斯科电台、塔斯社播放完哀乐后,宣布领导人契尔年科死讯,然后宣布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领导人。
苏联新一任领导人就此诞生了。
对于苏联这次领导人更替,外界感觉很惊讶,其实就连戈尔巴乔夫自己也没意识到他能当选,因为戈尔巴乔夫还有竞争对手。
罗曼诺夫推荐格里申为候选人,实力也很强。
后来知道内情的人透露,戈尔巴乔夫与格里申都是在3月1日被苏联全会提名的。
此后在选举中,戈尔巴乔夫只以微弱多数获胜。
1988年,苏联召开19次特别代表会议时,利加乔夫曾公开在电视上称:他与葛米柯、切布里科夫等人帮助戈尔巴乔夫扭转选举,如果当初他们做出不同的决定,可能坐在主席台上的就是另外一个人,这次会议也不会举行。
利加乔夫之所以透露内幕,主要还是因为他与葛罗米柯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因此才发表这个讲话的。
咱们再来说说戈尔巴乔夫当选的原因。
01戈尔巴乔夫当选的那次全会上,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是政治局资格最老的成员,也是苏联40多年历史见证者及象征葛罗米柯。
葛罗米格投的信任票在300人的中央委员会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当时苏联中央委员的平均年龄是66岁,大都是老年人,而且他们更希望循规蹈矩。
葛罗米柯讲话时没拿讲稿,可见这次会议太仓促了,因为契尔年科死得太突然,很多事情都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决断。
葛罗米柯讲话很有层次,而且他讲话时情绪很激动,实际他在表达一个意思就是:让老一辈领导人放心,戈尔巴乔夫坚强灵敏,完全胜利元首工作,不要因为太年轻而看错他。
后来时任苏联中央委员的人对葛罗米柯的话进行复述,柯罗米柯是这样评价戈尔巴乔夫的,“他笑容可掬,但却铁齿钢牙。
”虽然这些话在后来公布中被删除,但能看出当时很多委员不了解戈尔巴乔夫是什么人,因此担心他当不了领导人。
在委员们心里,要想成为苏联领导人,至少在莫斯科根基深,而且要与实权机构和主要部门有很铁的关系,特别是要懂外交和安全。
而戈尔巴乔夫在斯塔夫罗波尔工作了23年,此后进入莫斯科会中央委员,只是负责4年农业。
戈尔巴乔夫的凄惨晚年:为生活四处奔波,妻子带走了最后寄托!戈尔巴乔夫的凄惨晚年:为生活四处奔波,妻子带走了最后寄托!文/秋影论史大家对前苏联的了解应该也不少,我们都知道苏联这个国家是非常发达的国家。
对于苏联的总统你们知道有多少在苏联最后一位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统和苏联武装的最高统帅之后,叶利钦接受了苏联的大旗。
并在当天把见和呢,苏联国旗换成了三色俄罗斯国旗。
陪伴苏联人们走过69个年头了苏联终于在哪一天走到了尽头,苏联变成了他们脑海中的一段回忆和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大图模式但戈尔巴乔夫宣布自己的辞职之后,俄罗斯也为其专门定制了一份他的生活保障协议书,并且俄罗斯的总统叶利钦还对他表示,卡可以享受俄罗斯国家最低工资作为退休金。
而他每个月大概也就5000卢布这对于他已经是很不错的输入了,因为除了这些钱财。
他并且拥有自己的别墅和保护自己的团队,有自己的专门厨师,还有为他生活起居的女仆,总共有37人。
他的退休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好了,也没有什么担忧的也没有什么顾虑。
大图模式本来过得非常好的时候,俄罗斯却爆发了一件灾难性的通货膨胀,而这次通货膨胀给俄罗斯造成非常大的经济影响,本来戈尔巴乔夫原本丰厚的退休金也变得非常的不值钱。
他原来的豪华轿车最后只能换成非常破的吉普车,给他服务的团队,从37人变成3人。
戈尔巴乔夫对自己的生活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照顾自己,他不会放弃他为自己组建了一个基金会,但是没开几天就被法律给查封了戈尔巴乔夫。
大图模式因为对自己手下的工人发不出工资,所以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有一个办法,他就是带自己的孙女去给必胜客拍宣传广告,再后来被很多记者曝光。
因为那场出场费的广告就是1,000,000美元。
虽然戈尔巴乔夫非常有经济头脑,并且对自己的生财之道也十分的厉害,但是他在这样的前提下,并且有一个对他非常好的妻子从来没有离开过他。
他们两个可以说成为不离不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们两个共同的决心,但命运的安排总是不尽人意。
戈尔巴乔夫的悲惨故事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罗斯族,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利里沃利诺耶村,苏联最后一任、总统。
2021年3月2日的75岁生日,使戈尔巴乔夫再一次成为国际热点人物。
2月28日晚,为祝贺他生日而举行的音乐会在莫斯科国际音乐大厦开场。
在鲜花、掌声和祝福中,戈尔巴乔夫精神焕发,格外高兴。
然而记者知道。
也许晚会一结束,他又会陷入深深的忧伤之中。
搞“民主化”是惨痛失误戈尔巴乔夫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谈锋甚健。
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戈尔巴乔夫对记者强调,他所谈的一切都是肺腑之言,是多年来对往事的严肃思考。
戈尔巴乔夫说:“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
”谈到苏共垮台,他说:“我深深体会到,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
在这里,我想通过我们的惨痛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使苏联社会大开放。
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下,国内工业受到了致命打击。
极少数人一夜暴富,敛财数额之巨仅次于美国的大亨,而赤贫的人数却远远超过了苏联时期。
在这个方面,中国处理得很好。
中国沿海省份和地区发展速度快,中西部相对发展较慢,中国领导人现在号召开发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决策完全正确。
”高度评价邓小平谈起那次他与邓小平在北京举行的历史性会晤,戈尔巴乔夫兴奋不已,每一个细节都记忆犹新:“苏中两国领导人的会见是一次罕见的事件!在我们和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这是我政治生涯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我们一起使两国回到友谊和伙伴关系的轨道上。
”“我和邓小平同志互相伸出友谊之手。
会见时,我被他吸引住了,喜欢上了他,他是一位极富魅力的人。
记得我们一起合影留念时,邓小平同志拉着我和赖莎的手,我们感到非常温暖。
【今日关注】戈尔巴乔夫87年前的今天,1931年3月2日,苏联政治家戈尔巴乔夫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红军区(赤卫军区)普里沃尔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13岁开始定期在农庄里劳动,后当上了康拜因操作员助手。
戈尔巴乔夫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语: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 ,苏联政治家,20世纪最具胆魄的政治改革家之一,曾于1985年至1991年间担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Z书记、苏联总统、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俄罗斯社会民主联盟创始人。
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成立了俄罗斯政党社会民主联盟,戈尔巴乔夫担任社会民主联盟党魁。
戈尔巴乔夫De大事记·1931年3月2日苏联政治家戈尔巴乔夫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红军区1931年3月2日,苏联政治家戈尔巴乔夫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红军区(赤卫军区)普里沃尔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13岁开始定期在农庄里劳动,后当上了康拜因操作员助手。
·1989年5月15日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1989年5月1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到达北京。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政治家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5日,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苏联政治家戈尔巴乔夫被迫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
·2012年5月3日政治家戈尔巴乔夫被授予圣徒安德烈·佩尔沃兹万内勋章2012年5月3日,政治家戈尔巴乔夫被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授予圣徒安德烈·佩尔沃兹万内勋章。
戈尔巴乔夫De故事苏联解体后的戈尔巴乔夫“8·19”事件后,戈尔巴乔夫从福罗斯回到莫斯科。
此时他发现,整个国家权力已经易手,叶利钦控制了莫斯科,尽管按照宪法他还是苏联的总统。
戈尔巴乔夫回到莫斯科后做的最大一件事情是和苏共分道扬镳并建议苏共中央解散。
1991年12月25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在这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苏联的克里姆林宫内,气氛凝重而紧张。
在这个国家历史上最关键的时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最后一位领导人,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向全世界递交了他的辞职报告。
在克里姆林宫的上空,苏联国旗缓缓降下,那面见证了苏联69年风雨历程的旗帜,如今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悲壮。
戈尔巴乔夫,这位曾带领苏联走向改革春风的领导人,此刻却不得不面对国家的解体。
会议室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戈尔巴乔夫在众人的注视下,开始了他的辞职报告。
他首先回顾了苏联的辉煌历程,提及了苏联在各个领域的伟大成就,但随后,他语气沉重地谈到了国家的现状。
“亲爱的同胞们,我必须告诉你们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
苏联,这个曾经强大的国家,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让国家有一个新的开始。
”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提到,苏联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政治体制的僵化、经济的困境、民族矛盾的激化,这些问题如同梦魇一般困扰着苏联。
他承认,自己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存在失误,未能有效应对。
在辞职报告中,戈尔巴乔夫还提到了国家领导层的变动。
他表示,自己将支持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希望俄罗斯能够带领苏联走向一个新的时代。
他强调,苏联的解体并非是某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国家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结果。
“我深知,我的辞职将引发诸多争议。
但我相信,这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我希望,我的同胞们能够理解我的决定,共同为苏联的未来努力。
”在报告的最后,戈尔巴乔夫表达了对苏联人民的深深眷恋。
他提到,自己将永远关心苏联的命运,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递交辞职报告的那一刻,戈尔巴乔夫的脸上没有喜悦,只有无尽的哀伤。
他深知,自己的辞职意味着苏联的终结,但他也明白,这是为了国家的未来。
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甜蜜的爱情
一个性格开朗的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走进了赖莎的生活。
这时的赖莎是莫斯科大学哲学系的大学生,而那个性格开朗的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就是后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上大学前是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由于劳动出色,19岁那年他荣获了“劳动红旗勋章”。
作为奖励,他被选派到莫斯科大学法学院学习。
当戈尔巴乔夫第一次见到赖莎便“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迷上了她。
这位结实健壮、梳着一头蓬松黑色卷发的农村小伙子认定赖莎·季塔莲科就是他要寻找的伴侣。
多年以后,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当年追求赖莎的经历时这样写道:“痛苦而幸福的日子开始了。
当时我认为,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并没有唤起赖莎任何感觉,她对我平静而又冷漠,从她的目光中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我在寻找新的见面机会……我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了。
坦率地说,在那几周时间里,我连学业都放弃了。
我越来越频繁地光顾赖莎的宿舍……”
两年后,赖莎同戈尔巴乔夫结为伉俪。
“固若金汤的城堡”
戈尔巴乔夫说:“赖莎是我一生中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
赖莎也曾经这样说:“不管人们对我有何看法,我首先是戈尔巴乔夫的妻子,其他都是次要的。
”
无论甘,还是苦,夫妻俩总是共同承担。
他们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二人世界,曾有人用“固若金汤的城堡”来形容他们。
戈尔巴乔夫常常亲热地称妻子为“莱妮奇卡”,而赖莎则直呼丈夫的小名“米沙”。
他们的家庭生活是其乐融融的,戈尔巴乔夫总是称赖莎是“财政部长”,家务事基本上都由她承担。
有时,戈尔巴乔夫生病,经常忘记吃药,赖莎不仅常提醒,而且还亲自喂药。
而戈尔巴乔夫如果有什么意见的话,也总是写个纸条,放在醒目的地方以示提醒。
赖莎说,以往,她曾经常在炉子旁看到纸条,上面写着:“你忘了在汤里放盐。
”
有了妻子的悉心关照,戈尔巴乔夫的衣服从来都是整洁笔挺的。
戈尔巴乔夫的脑门上有一块著名的“苏联地图”,正面照相时不太雅观,赖莎特地为丈夫准备了一顶帽子来盖住这块胎记。
戈尔巴乔夫有时忘了戴上帽子,赖莎就轻轻地叫一声“米沙”,戈尔巴乔夫心领神会,马上把帽子戴上。
在戈尔巴乔夫访问伦敦时,他发现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戴的耳环非常漂亮,于是就在百忙之中到伦敦商店买了一对同样的耳环,送给心爱的妻子。
在46年的婚姻生活中,赖莎始终如一地呵护和关爱着她的米沙。
无论戈尔巴乔夫走到哪里,工作在哪里,赖莎总是相伴左右,即使短暂的分别,也充满着深深的牵挂。
德国前总理科尔曾这样评价:“他们是真正的一对。
她是他的一部分,几乎永远在他身旁。
戈尔巴乔夫的事业没有赖莎是不可想象的。
”
戈尔巴乔夫夫妇总是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他们夫妻之间“固若金汤”的爱情被各国政界传为佳话。
不寻常的司机
有一次,戈尔巴乔夫赶着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
他担心时间不够,便催司机将车开快点。
司机怕违章,拒绝了他的要求。
戈尔巴乔夫只得命令他坐到后面去,自己亲自驾驶。
轿车飞快行驶不到几公里,就被交通警察拦截住。
警官命令他的下属将车上人员扣留下来。
一会儿,下属回来报告说,车里坐着的是一位显赫的人物,恐怕不好查办。
警官问:“那显赫人物是谁?”
下属回答说:“不知道。
不过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司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