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顺序研究-英语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13.50 KB
- 文档页数:35
从二语习得角度分析人教版小学英语词汇与教学作者:郑淑瑶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8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从二语习得角度对当下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词性习得顺序、词汇数量、词汇主题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学生二语习得规律总结词汇教学方法。
统计发现,(1)词性方面:教材不同词性词汇出现顺序与克拉申的自然习得顺序基本保持一致。
(2)词汇数量方面:三(上)到五(下)阶段,教材词汇量呈现递增趋势。
五(下)是关键的转折点,此后词汇量递减。
(3)词汇主题方面:对于同一主题来说,主题内部知识之间呈现螺旋上升的关系,且层层递进,体现了可理解性输入的特点和学生二语习得的顺序。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二语习得;词汇数量;词汇主题【作者简介】郑淑瑶(1995.5.18- ),女,汉族,浙江温州人,杭州师范大学,教学(英语),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
一、引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材市场逐渐开放和丰富,如何在教材使用中挖掘教材设计的亮点和缺点并为之后教材编写提供借鉴成为教师责任和义务。
《英语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教材词汇量合理,有利于校内英语学习。
但随着2017版新《英语课程标准(高中)》的发行,新小学英语教材的研发和颁布指日可待。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
课本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输入的重要环节,词汇的设计需符合学生的二语习得规律。
因此,本文将从二语习得角度对当下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词性习得顺序、词汇数量、词汇主题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分析。
二、理论框架从二语习得角度出发,学生习得二语主要包括心理习得、认识习得和语言习得三个部分。
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和我国外语教学实际相契合,同时在吸收和借鉴外国经验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我国小学生二语习得特点,建立中国特有的外语词汇教学模式。
作者认为,从二语习得角度出发,与小学英语词汇习得最为相关的理论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自然顺序假说。
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引言: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非英语母语学习者来说,英语的补语结构是学习的一大挑战。
本文通过对汉语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语料库进行分析,探讨了英语补语的习得顺序。
正文:1. 什么是补语?补语是句子中用来补充或修饰主语或宾语的成分。
在英语中,补语通常包括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和从句等。
2. 汉语母语学习者的习得顺序通过对汉语母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语料库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在习得英语补语时存在一定的顺序。
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顺序为:形容词补语、副词补语、介词短语补语和从句补语。
2.1 形容词补语形容词补语是句子中修饰宾语的形容词。
汉语学习者通常首先习得简单的形容词补语,如"The cake is delicious."(这个蛋糕很好吃)。
而较复杂的形容词补语,如"The man seemed happy about the news."(那个人似乎对这个消息很高兴)则普遍在学习过程中较晚习得。
2.2 副词补语副词补语是句子中修饰谓语动词的副词。
汉语学习者在习得副词补语时常常遇到困难。
他们往往会在一开始的时候频繁地使用错误的副词补语形式,如"I feel happyly."(我感到高兴地。
)。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汉语学习者逐渐能够准确地使用副词补语,如"I feel happy."(我感到快乐。
)。
2.3 介词短语补语介词短语补语是句子中带有介词的短语,用于修饰主语或宾语。
汉语学习者通常在习得形容词和副词补语之后才开始学习介词短语补语。
他们常常容易出现错误的介词使用、介词短语位置错误等问题。
例如:"I go to shopping."(我去购物。
)正确应该是"I go shopping."(我去购物。
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课题名称:中学英语学习者名词性从句习得顺序研究A Study on the Acquisition Order of NominalClauses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Learners学生姓名:石婷婷学号:2007051220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年级:英语专业20072 指导教师:骆北刚职称:讲师毕业论文(设计)起止时间: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4日ContentsAbstract……………………………………………………………...…... Key words………………………….……………………….....……...I. Introduction………………………………………….………………...A. Research purpose………..……….....…..……………….............B. Research significance……………………………………………….. II. Literature Review………………..………………………………..A.Clauses…………………………………………………………......B.Previous studies about SLA…………………………………………C.Previous studies about relative clauses………………………………. III.Research…………………………………………………………….A.Research questions………………………………………………….B.Research subjects……………………………………………………C.Research instruments……………………………………………….D.Research method……………………………………………………E.Research design……………………………………………………F.Data………………………………………………………………G.Data analysis………………………………………………………. IV. Conclusion………………………………………….…………........A.SummaryB.LimitationsC.Expectations Reference………………………………………….………………………A Study on the Acquisition Order of Nominal Clauses ofMiddle School English LearnersAbstractIn recent years, scholars researched relative clauses acquisitio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but studies conducted about the acquisition of nominal clauses is inadequate. The present research will adopt the corpus of research method to explore the acquisition order of the nominal clauses f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learners, trying to reveal the acquisition rule of nominal clauses. Through this research, make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teaching activities design, material selection and method design.Key words: acquisition order; nominal clauses; middle school English learners摘要近年来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各类关系从句的习得情况进行了研究,但很少关注到名词性从句。
学科英语教育考研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整理第一章1.目的语:又称“目的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这种语言可能是他的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甚至第四语言。
它强调任何语言学习者所学习的语言都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例如,无论美国学生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学习汉语,他们的目标语言都是汉语。
如果他们同时学习法语,法语也是他们的目标语言。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母语对目标语言习得有重要影响。
2.第一语言:是我们从小就学会的语言,简称\一语\,也叫\母语\。
第二语言:在掌握第一语言之后,人们还可以继续学习并在不同程度上掌握的语言,简称“二语。
“第一语言”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
尽管有些时候,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并不是他的母语或本族语。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因此,“第二语言”自然包含第三、第四或更多的其他语言。
3.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在习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
二语习得这个术语也可以指一门学科,即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它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被视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跨学科和边缘学科。
4.外语习得是指人们学习外语的过程。
外语指外国的语言,属于第二语言,但第二语言却不一定都是外语,二者所指范围不同,第二语言与外语是包容关系,第二语言所指的范围比外语要广。
二语习得的环境也同外语习得的环境不同。
第二章1.对比分析分为“强势说”和“弱势说”两者最大的差别是目标不同strong理论强调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认为母语干扰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困难和错误的主要甚至唯一原因。
强理论强调“预测”,高估比较的预测功能,过于绝对。
这是一种极端的观点。
后来的实证研究证明,第一语言不是学习者错误的唯一或主要原因,比较分析很难准确预测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
弱势说不主张通过差异的对比来预测学习者的难点,而强调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解释;主张从学习者的错误分析着手,在母语与目的语差异对比的基础上试图说明学习者产生错误的原因。
2018年37期总第425期ENGLISH ON CAMPUS浅谈二语习得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实践文/孟君一、中介语的本质“中介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72年在其《中介语》中提出中介语假说,是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假说。
中介语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来说是指在学习目的语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
由此可以推出,中介语是第一语言(母语)和第二语言系统互相作用的产物。
语之间的过度语言,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
二、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相似性1.发展序列。
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了解L1和L2语言习得的本质。
这些研究表明,尽管有个别例外,但L1和L2的学习者大多都遵循一种发展模式。
Rod Ellis (1984)详细介绍了发展序列的概念以及概述了语言学习的三个发展阶段:沉默期、公式化语言、结构和语义的简化。
第一发展阶——段语言沉默期,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研究发现:儿童在习得母语的自然环境下,要经历大约一年的“听”的过程,然后开口说出第一个词。
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L2语言习得,语言沉默期的长短因人而异。
第二个发展——阶段公式化语言,研究表明公式化语言无论是在本族语的言语中还是在L2的言语中都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Krashen(1982)指出这些表达式有特定的形式,所有的话语都是通过记忆来学习的(e.g. I don’t know____我不知道….)以及模板(Can I have a ____? 可以给我一个……?)Rod Ellis(1994)指出公式化语言在书面语和口语中被广泛使用,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的情景对话,例如打招呼问候性言语。
这一类语言通常是整体提取并且无需经过分析处理。
第三阶段——语义结构简化,L1和L2学习者将结构和语义简化应用到他们的语言中。
结构简化是指省略语法功能词(例如冠词,助动词)的形式;语义结构简化是指省略实词(例如名词,动词)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