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艺生产熟料煅烧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5.95 MB
- 文档页数:185
引言在水泥生产的过程当中,熟料煅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提高水泥熟料煅烧的质量,保证水泥的质量,提高水泥的产量,降低生产水泥的消耗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要做到这三方面的内容不仅要控制水泥生产的过程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也要控制水泥生产原料的质量。
对于水泥生产来说,生产原料的质量包括三大内容,分别是生料的易烧性,生料的均匀性以及生料的细度,在这三方面内容当中生料的易烧性会直接影响到水泥熟料的煅烧效率,直接影响到水泥的生产。
1、生料的易烧性基本概念在水泥的生产过程当中,原材料的燃烧过程会受到原材料本身的物质组成,颗粒大小,化学成分等因素的影响。
原材料的燃烧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窑的产量,熟料的煤耗以及熟料的质量。
实际上水泥生料的易烧性是指水泥在煅烧的过程当中形成熟料的难易程度。
水泥生料的易烧性会受到原材料的物质组成,颗粒大小化学成分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易烧性好,则煅烧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较低,如果易烧性不好,则煅烧过程当中所需要的温度较高。
一般通过对水泥的原材料进行灼烧后,检验原材料当中的氧化钙含量来测定该原材料的易烧性的高低。
如果灼烧后氧化钙的含量过高,则说明原材料的易烧性很低,如果氧化钙的含量低则说明原材料的易烧性高。
2、影响生料易烧性的因素实际上对于水泥的灼烧来说,原材料的易烧性被材料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颗粒组成、材料煅烧的温度和时间、材料出现的液相量、材料的塑料的相组成、煤灰的灰分以及窑的气氛这八个因素影响。
但是在这八个因素当中,原材料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颗粒组成这三个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材料的易烧性,其它因素的影响并非是由原材料本身的原因产生的。
而是在煅烧的过程当中煅烧的环境和煅烧的条件决定的。
在以往的研究过程当中,仅仅重视了原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熟料的相液组成,这两方面的原因,而忽视了原材料的矿物质组成和颗粒组成。
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能够明显的发现原材料的易烧性除了会受到化学组成的影响之外,材料的矿物质组成和颗粒组成也会影响到原材料的易烧性。
水泥熟料沸腾煅烧工艺新进展傅子诚(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关键词:熟料;沸腾煅烧;工艺摘要:根据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柴田纪彦先生1998年10月30日在第四届北京水泥与混凝土国际会议上技术报告,参考席耀忠同志的译文,对水泥熟料沸腾煅烧工艺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0 前言回转窑是可靠的水泥熟料烧成设备,但它的致命弱点是热效率低、转动功率大,且体积庞大,一直是人们想要“革命”的对象。
为此,5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都相继对不带回转窑的沸腾烧成工艺进行了研究。
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用沸腾炉(流化床)煅烧水泥熟料时,在高温(1300℃~1400℃)条件下的自造粒而不粘结炉壁、结大块、维持正常的流态化操作难度很大,90年代之前均未取得完全的成功,更达不到工业化的要求。
1984年开始,日本川崎重工与住友大阪水泥公司合作,在2t/d试验炉上对流化床煅烧水泥熟料进行了基本研究与测试;1984年建成20t/d中试线,1993年3月试验结束,验证了基本工艺过程和系统的可靠性;1995年底建成200t/d扩大试验厂,经过近2年的运行试验取得了基本数据,应该说这是继窑外分解之后水泥煅烧工艺的又一次突破。
目前他们正在进行500t/d~3000t/d生产线的设计。
本文根据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柴田纪彦先生1998年10月30日在第四届北京水泥与混凝土国际会议上技术报告,参考席耀忠同志的译文,对该项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1 系统的组成川崎重工已开发成功的以高温自造粒为核心技术的双炉和单炉流化床介绍。
1)双炉流化床系统(FLBECK-II)的组成a. 悬浮预热器(SP)。
由四级旋风筒和分解炉组成,与传统的技术一样,生料粉在预热器中被预热和分解。
b. 造粒炉(SBK)。
经预热和分解的物料从底部喷入,在1300℃高温下使生料自造粒,平均粒径1mm~2mm(无须喂入粒种),自造粒为本系统的核心工序。
c. 烧成炉(FBK)。
绿色氢能煅烧水泥熟料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方案一、背景水泥行业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之一,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8%。
为减少水泥行业的碳排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研发和应用绿色氢能煅烧水泥熟料关键技术至关重要。
该技术以绿色氢能作为煅烧水泥熟料的能源,降低碳排放,同时提高水泥熟料的质量和产量,具有显著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二、工作原理绿色氢能煅烧水泥熟料关键技术采用绿色氢能作为煅烧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解水制氢: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进行电解水,产生绿色氢能。
该过程可实现零碳排放,且产生的氢气纯度高,适用于水泥熟料的煅烧。
2. 氢气储存与输送:将绿色氢能储存于高压储气罐中,通过管道输送至水泥熟料煅烧窑炉。
储气罐需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密封性,以确保氢气的稳定供应。
3. 氢气燃烧与热量传递:在水泥熟料煅烧窑炉中,绿色氢能燃烧产生高热量,通过热量传递使水泥原料达到煅烧温度,生成水泥熟料。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需得到有效利用,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4. 废气处理与排放:对煅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降低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排放。
可采用碳捕获和储存技术(CCS)将二氧化碳分离并储存起来,实现水泥生产过程的近零排放。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实验设计: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氢气浓度、煅烧温度、原料配比等因素对水泥熟料煅烧过程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2. 数据采集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采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包括氢气消耗量、煅烧时间、熟料质量等,评估绿色氢能煅烧水泥熟料关键技术的可行性。
3. 技术改良与优化:根据实验结果,对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氢气利用率、降低能耗、减少废气排放等。
同时,研究氢气储存与输送、燃烧与热量传递等关键环节的优化措施。
4. 中试研究: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进行中试研究,验证绿色氢能煅烧水泥熟料关键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水泥制作工艺流程水泥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用于制作混凝土、砂浆等。
下面将介绍水泥的制作工艺流程。
一、原料准备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粘土。
首先,需要对石灰石和粘土进行采集,并进行质量检测。
然后,将石灰石和粘土分别送入破碎机进行粉碎,得到粉末状的原料。
二、原料混合将石灰石和粘土的粉末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混合机中。
在混合机中,原料经过充分搅拌和混合,确保各种成分均匀分布。
三、煅烧将混合好的原料送入旋转窑中进行煅烧。
在煅烧过程中,原料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熟料。
煅烧温度通常在1400℃左右。
煅烧后的熟料具有较高的熟料球度和强度。
四、熟料磨磨将煅烧后的熟料送入熟料磨进行细磨。
熟料磨是一种重要的设备,能够将熟料磨成细度适中的水泥粉末。
熟料经过细磨后,可以提高水泥的活性和强度。
五、石膏控制为了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和硬化速度,通常在熟料磨时,将适量的石膏加入到熟料中。
石膏可以控制水泥的凝结反应,使水泥具有适当的强度和工艺性能。
六、包装与储存经过磨磨和石膏控制后的水泥粉末被送至包装机进行包装。
包装好的水泥袋装袋封存,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
水泥储存期一般为三个月左右。
以上就是水泥的制作工艺流程。
通过原料准备、原料混合、煅烧、熟料磨磨、石膏控制、包装与储存等步骤,最终得到优质的水泥产品。
水泥在建筑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建筑材料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水泥的制作工艺流程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水泥的品质和性能。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创新,水泥的制作工艺也将不断地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绿色氢能煅烧水泥熟料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
水泥行业是全球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源,仅次于能源行业。
因此,研发和应用绿色氢能煅烧水泥熟料关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该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氢气作为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从而实现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低碳排放,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转型,发展绿色氢能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这将为绿色氢能煅烧水泥熟料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二、工作原理绿色氢能煅烧水泥熟料关键技术采用氢气作为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如水煤浆、重油、天然气等。
其工作原理为:将水泥原料(如石灰石、粘土等)经过破碎、研磨、均化等工序制成生料,然后将生料放入回转窑中进行煅烧。
在煅烧过程中,通入氢气作为燃料,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使生料在高温下发生物理化学反应,最终生成水泥熟料。
相较于传统化石燃料,氢气具有燃烧效率高、产物清洁等优点。
在煅烧过程中,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蒸气,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从而实现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低碳排放。
此外,由于氢气燃烧温度高,可使水泥熟料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所需的煅烧温度,提高生产效率。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工艺流程设计:根据水泥生产线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确保氢气在煅烧过程中的有效利用和安全运行。
2. 设备选型:选用适合氢气煅烧的水泥回转窑、燃烧器等关键设备,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3. 施工方案制定:根据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等环节。
4. 安全措施: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氢气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应急处理设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5. 人员培训:对水泥生产线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绿色氢能煅烧水泥熟料关键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熟料生产线热工基础知识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系统概述水泥是一种细磨材料,它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这种浆体是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硬化后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而且具有其他一些性能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生产要经过“二磨一烧”(即生料磨、水泥窑和水泥磨),其中,水泥窑系统是将水泥生料在高温下烧成为水泥熟料的热工设备,是水泥生产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
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系统是以悬浮预热技术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以窑(或称:窑)为主导的水泥熟料烧成系统。
没有分解炉的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系统叫做窑,有分解炉的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系统叫做窑,在一些欧美国家也将窑称为窑,即预分解窑。
窑外分解窑的工作原理为:(分别从料、煤、风的角度论述)第一,生料粉从第级旋风筒和第级旋风筒之间的联接管道加入,加入的生料进入联接管道内后马上被分散在上升气流中,从而被携带到第级旋风筒(简称)内,在旋风筒内利用离心力的作用进行气固分离后,废气被排走,而生料粉被再一次加到和之间的联接管道内,然后再一次被携带到内进行气固分离。
这样依次类推,生料粉依次通过各级旋风筒及其联接管道。
生料粉每与上升的气流接触一次,就经过一次剧烈的热交换,从而生料粉被一次一次地预热升温,废气则被一次一次地冷却降温,从而达到回收废气余热来预热生料。
当生料达到一定温度,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碳酸盐分解(小部分分解,因为废气的热焓不足以使其发生大量分解)。
出的预热生料进入分解炉,在分解炉内完成大部分碳酸钙的分解,分解反应所需热量来自于分解炉内的燃料燃烧。
分解后的生料与废气再一起进入内,经完成气固分离后,生料入回转窑内煅烧,再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后,最终烧成为水泥熟料。
出窑后熟料再经过冷却机冷却后被送到熟料库内。
熟料、石膏、混合材按一定比例在水泥磨内混合粉磨后就成为水泥。
第二,来自煤磨的煤粉被分成二部分,小部分煤粉(大约)被送到窑头喷入回转窑内燃烧,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供给回转窑内煅烧水泥熟料所用;大部分煤粉(大约)被气力输送到分解炉内燃烧,以供给预热生料中碳酸钙分解所需的大量热量。
高号水泥的制作工艺流程高号水泥是一种常用的水泥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和水利等工程中。
以下是高号水泥的制作工艺流程:1. 原料准备:制作高号水泥的主要原料包括石灰石和粘土。
石灰石经过采矿、破碎和筛分处理后,得到石灰石块。
粘土经过开挖、破碎和浸泡等处理,得到湿粘土。
2. 石灰石煅烧:将石灰石块送入石灰窑中进行煅烧处理。
石灰窑通过燃烧煤等燃料,提供高温热量,使石灰石在窑内分解成石灰石粉末和二氧化碳。
石灰石粉末被称为熟料。
3. 熟料制备:将熟料和湿粘土混合,成为砂浆状的混合物。
这个过程称为熟料制备。
熟料中的石灰石粉末和湿粘土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形成熟料。
4. 熟料磨研:将熟料送入研磨机中进行磨研处理。
研磨机通过高速旋转的钢球将熟料研磨成细磨剂。
经过磨研处理后的熟料称为水泥熟料。
5. 水泥熟料制成水泥:将水泥熟料送入水泥磨中进行磨研处理。
水泥磨通过高速旋转的辊和磨盘将水泥熟料磨研成细水泥粉末。
经过磨研处理后的水泥称为水泥熟料。
6. 水泥品种调整:根据不同的水泥品种要求,可以添加适量的矿渣、石膏、石灰石等辅助材料进行配比调整。
这一步骤有助于改变水泥的性能和特性。
7. 砂浆制备:水泥经过研磨后,可以与砂子、石子等物料混合,形成砂浆或混凝土。
这一步骤常见于建筑施工中,用于抹灰、砌筑、浇筑等工艺。
8. 包装和运输: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高号水泥可以进行包装和运输。
常见的包装方式包括袋装和散装。
袋装水泥常用于零售市场,散装水泥常用于大型施工项目。
9. 质量检测:对制作出的高号水泥进行质量检测。
一般来说,水泥的质量指标包括强度、凝结时间、流动性等。
质量检测有助于确保水泥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需求。
总结:高号水泥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石灰石煅烧、熟料制备、熟料磨研、水泥熟料制成水泥、水泥品种调整、砂浆制备、包装和运输、以及质量检测等步骤。
以上工艺流程严格执行可以保证高质量的水泥产品的制造。
水泥煅烧回转窑结构、各部分的作用、要求、特点及其安装。
1.筒体:由钢板卷制而成,物料在其中进行热交换和化学反应,同时还具有混合和运输物料的作用,因而是回转窑的基体。
2.轮带:筒体、窑衬物料等所有回转部分的重量,都通过轮带传到支承装置上。
是回转窑最重要的零件。
3.支承装置:支承装置承受回转部分的全部重量,每档支承装置由一对拖轮‘四个轴承和一个大底座组成。
两托轮对称、稳定的支承着筒体上的轮带,并向基础传递巨大的负荷。
4.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的作用是筒体回转。
由于安全和检修的需要,一般较大的窑还设有极慢的辅助传动装置。
5.密封装置:由于回转窑是在负压下进行操作的,所以在窑头、窑尾和窑中喂料处,均设有密封装置,以防止周围的冷空气进入窑内,影响窑的抽风。
同时,也避免在出现偶然的正压时,窑头和窑中处冒灰,影响环境和机器维护。
6.物料从窑尾(筒体的高端)进入窑内煅烧。
由于筒体的倾斜和缓慢的回转作用,物料既沿圆周方向翻滚又沿轴向(从高端向低端)移动,继续完成其工艺过程,最后,生成熟料经窑头罩进入冷却机冷却该窑在结构方面有下列主要特点:1.简体采用保证五项机械性能(σa、σb、σ%、αk和冷弯试验)的20g及Q235-B钢板卷制,通常采用自动焊焊接。
筒体壁厚:一般为25mm,烧成带为32mm,轮带下为65mm,由轮带下到跨间有38mm厚的过渡段节,从而使筒体的设计更为合理,既保证横截面的刚性又改善了支承装置的受力状态。
2.在筒体出料端有耐高温、耐磨损的窑口护板,筒体窑尾端由一米长1Cr18Ni9Ti钢板制作。
其中窑头护板与冷风套组成分格的套筒空间,从喇叭口向筒内吹冷风冷却窑头护板的非工作面,以有利该部分的长期安全工作,在筒体上套有三个矩形实心轮带。
轮带与筒体垫板间的间隙由热膨胀量决定,当窑正常运转时,轮带能适度套在筒体上,以减少筒体径向变形。
3.传动系统用单传动,由变频电动机驱动硬齿面三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再带动窑的开式齿轮副,该传动装置采用胶块联轴器,以增加传动的平稳性,设有连接保安电源的辅助传动装置,可保证主电源中断时仍能盘窑操作,防止筒体弯曲并便利检修。
浅谈水泥熟料煅烧工艺一、水泥熟料煅烧工艺概述水泥熟料煅烧工艺是将生料转化成熟料的过程,通过高温煅烧使生料中的矿物成分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从而达到所需要的水泥熟料质量要求。
水泥熟料煅烧是水泥制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对于保证水泥产品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和用途,水泥熟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如高强、快硬、低水化热等。
二、原料准备与处理水泥熟料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石灰石、硅质校正原料、铁质校正原料、铝质校正原料等。
在原料准备过程中,首先要对原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原料的成分和含量符合要求。
然后,对原料进行破碎和粉磨,将大块原料破碎成小块,并使原料达到一定的细度,以便于后续工序的进行。
三、配料与混合根据预处理后的原料性质和成分,进行配料,生料粉制备和生料粉均化。
配料主要是确定各种原料的比例,以满足熟料的质量要求。
混合则是将生料粉充分均匀的混合在一起,以保证生料的成分均匀,进而保证熟料成分稳定。
通过先进的配料和混合设备,可以使不同成分生料粉充分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确保提高熟料的质量与产量。
四、熟料煅烧过程熟料煅烧是水泥熟料生产的核心环节。
在煅烧过程中,生料经过高温焙烧,发生一些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水泥熟料。
熟料煅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干燥:生料中的水分被高温气体蒸发,起到干燥作用。
2、预热和脱水:生料被预热到一定的温度,物料结晶水脱水,为下一步的分解反应提供能量。
3、分解:生料中的矿物成分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钙、硅酸二钙等矿物。
4、固相反应:分解后的产物之间发生固相反应,生成新的矿物。
5、烧成:经过上述反应后,生料转化成熟料,此时需控制烧成温度和气氛,以保证熟料的质量和产量。
五、烧成温度与气氛控制在熟料煅烧过程中,烧成温度和气氛控制是关键因素。
烧成温度过高会导致熟料熔融、结圈、结皮等问题;过低则会导致生料未完全反应,熟料欠烧,影响熟料质量。
气氛控制则是控制窑、炉内的氧化还原气氛,以保证生料中的矿物成分能够发生充分的分解和固相反应。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煅烧工艺硅酸盐水泥熟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质。
熟料的生产是通过对原料进行煅烧工艺来实现的。
以下是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煅烧工艺的详细步骤:1. 原料准备: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原料包括石灰石、黏土和其他辅助原料。
这些原料需要粉碎和混合以获得均匀的化学成分。
2. 煤粉燃烧:在水泥炉中,需要使用煤粉作为主要燃料。
煤粉经过燃烧反应产生高温和热量,为后续反应提供能量。
3. 干法预热:将经过预处理的原料送入水泥炉,通过高温烟气进行干法预热。
在预热过程中,原料中的水分逐渐蒸发,从而实现干燥和预热的目的。
4. 煅烧反应:在水泥炉中,原料经过预热后被加热至高温,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其中,主要的反应是石灰石的分解反应,将石灰石中的钙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矿物转化反应和固相反应发生。
5. 冷却:煅烧后的硅酸盐水泥熟料需要进行冷却。
这一过程通过烟气和新鲜空气流通来降低熟料的温度,避免过度煅烧。
6. 粉磨:冷却后的熟料被送入水泥磨进行粉磨处理。
通过磨破磨、分级破磨和分级等步骤,熟料被加工成细度符合要求的水泥产品。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煅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和物理变换的过程。
煅烧过程中,需要控制适当的温度、时间和燃烧条件,以确保熟料的质量。
同时,通过优化煅烧工艺,可以降低能耗和环境排放,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硅酸盐水泥熟料煅烧工艺的详细步骤:7. 烟气处理:在炉内煅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气、灰尘和废气。
这些废气含有有害物质,需要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常见的烟气处理方法包括电除尘、袋式除尘等,以去除烟气中的粉尘和固体颗粒,并通过喷淋洗涤等方式去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
8. 能源回收:在煅烧过程中,通过使用高温烟气作为热源,可以回收能量并用于干法预热等步骤。
这种能源回收措施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环境的影响。
9. 质量控制:在整个煅烧工艺中,对煅烧过程的温度、时间和燃烧条件等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熟料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