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16)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81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医院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实验检查结果及其它检查和临床医生的判断。
临床资料包括直接观察感染部位病人的体征和症状或通过检查病案而得出结论。
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体的直接检查、分离培养及抗原体的监测。
其它检查包括X线、超声波、CT扫描、内窥镜、组织活检和针刺抽吸物检查等。
在进行诊断时应注意下述几点:1.对于有明显潜伏期的疾病,自入院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2.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48小时后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3.若病人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为医院感染。
4.在原有医院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或在原有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这些均为医院感染。
5.新生儿在经产道时发生的感染亦为医院感染。
下列情况不应看做医院感染: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2.由损伤产出的炎性反应,或由非生物性(如化学性或物理性)的刺激而产生的炎症等。
3.婴儿经胎盘而导致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水痘或巨细胞病毒等且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感染的指征,不应列为医院感染。
感染部位根据其特点共分12大类。
一、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下呼吸道其它感染。
1.肺炎标准一:病人胸部检查听诊有啰音、叩诊有浊音(一岁或一岁以下的婴儿必须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两种:呼吸暂停、呼吸急促、心动徐缓、喘鸣、咳嗽、干啰音)。
同时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1)出现脓痰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
(2)从血中分离出病原体。
(3)从气管穿刺抽吸液,支气管刷取物或支气管活体检查中分离出病原体。
(4)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或检测到病毒抗原。
(5)病人对病原体的IgM抗体达到有诊断意义的效价或双份血清IgM抗体呈4倍升高。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由于接受医疗服务而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还给医院管理和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建立科学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临床表现。
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局部红肿、渗出物增多等。
在诊断医院感染时,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感染迹象。
其次,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另外,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对于诊断部分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肺部感染的病灶,CT检查可以观察腹部感染的情况,MRI检查可以发现骨髓感染等。
此外,病史回顾。
患者的病史回顾也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手术史、药物使用史等,以帮助确定感染的类型和病因。
最后,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金标准。
通过对患者的分泌物、组织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试验、PCR检测等,可以准确地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抗生素的选择。
在诊断医院感染时,医生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史回顾和病原学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总之,建立科学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史回顾和病原学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疗相关性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指的是患者入住医疗机构,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一段时间内,由于医疗操作或环境因素导致的新发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全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的康复和医疗机构的管理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包括患者入院前已经存在的感染,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新发的感染。
医院感染主要分为四个部位: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和血流感染。
这些感染会对患者的康复带来不利影响,并在严重情况下造成患者死亡。
在对医院感染进行诊断时,通常需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疗操作等。
在诊断标准上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1.患者的病史:这包括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是否接受过手术、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医疗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可能存在医院感染。
2.临床表现: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与感染所在部位相关,如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可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等;尿路感染的表现可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切口感染的表现可包括红肿、渗液等。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3.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通常会对患者的血液、尿液、呼吸道标本等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如血液培养、尿液分析、呼吸道标本培养等。
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病原体种类,进而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4.医疗操作:医院感染往往与医疗操作密切相关。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医疗操作情况,如是否进行了手术、使用了呼吸机等,来判断是否可能存在感染。
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如是否使用了抗生素等,来辅助诊断。
医院感染的诊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医疗操作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要素,医生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预防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管理,包括洁净操作、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等,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定义医院感染: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百感染性病因(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1)发热2)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3)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病变2、慢性气道疾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 线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体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闻病原菌数≥10 6cfu/ml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10 5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到病原菌数≥10 4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10 3cfu/ml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1. 引言
本章节介绍医院感染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制定相应诊断标准的目的。
2. 定义与分类
2.1 医院感染定义:对医院中发生并在入住期间或出现症状后一段时间内表现为患者原先无该种微生物存在且不是由于已知其他因素引起而导致。
2.2 分类:
-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环境、设备等外部因素引起;
- 内源性感染:来自宿主体内正常菌群或隐伏菌所致。
3. 感染名词解释
在文档涉及到法律名词时,请参考附件“法律名词注释”。
4.影响因素分析
描述可能会增加患者罹患医院传播风险(例如手术操作、使用抗生素)的各个方面,并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5.检测方法
提供用于确定是否有人员受到了特定类型/株系别等信息进行筛查测试,并详述每种方法适用范围和效果评价。
6.预防控制措施
6.1 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个人防护装备等。
6.2 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测:介绍医疗机构应建立的感染管理体系,以及对医院感染进行持续监测的方法。
7.诊断标准
提供用于确定是否有患者罹患特定类型/株系别等信息进行临床判断的依据,并详述每种指南适用范围和效果评价。
8.附件
- 法律名词注释: 解释文档中涉及到法律名词时所使用的术语或定义。
本文档涉及附件:
- [请在此处列出相关附件名称]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请参考“法律名词注释”部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在医院内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医院感染的诊断和检测至关重要。
一、医院感染概述1.1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医疗过程中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染。
1.2 医院感染的危害:医院感染会增加患者的病情复杂性,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1.3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医院感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1 临床表现: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局部红肿、脓液分泌等症状。
2.2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尿液、痰液等标本的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确定医院感染的病原体。
2.3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范围和程度。
三、医院感染检测方法3.1 细菌培养:将患者的样本(如血液、尿液、痰液)进行培养,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
3.2 快速检测:利用PCR技术等快速检测方法,可以更快速地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3.3 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反应,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4.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4.2 加强医院环境清洁:定期对医院的空气、水质、表面进行消毒清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4.3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
五、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测5.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5.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方案,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
5.3 定期进行医院感染质量评估:定期对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正确的诊断和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WORD 格式.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 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 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 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 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隆感架新发病例]例次)数 ° 同期住陆患诸思数%00% 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
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二、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住疏财申医魅染翳愀)数X100。
%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 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 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附件6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应出报皆而耒报吿的医陆感染病別数、% = 同期应攝告医區感倾例意数、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工“………「、多重耐药甫感染患者数(例次数)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加°%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定义: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与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丽丽丽気秽00%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和某种特定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