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560.00 KB
- 文档页数:41
探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摘要】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脂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血脂异常,进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在心血管病的预防中,通过监测血脂水平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血脂检验对于心血管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加强对血脂检验的研究和应用将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关键词】关键词:血脂检验,心血管病,临床意义,预防,诊断,治疗,指导意义,预后,生存率。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指标。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高发的疾病之一,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而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检验是通过对体内血液中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血脂代谢情况,及时发现血脂异常,从而进行预防和干预。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经被广泛研究证实。
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异常血脂指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病变,进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对血脂进行定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血脂检验的意义:通过详细介绍血脂检验的相关指标及其意义,探讨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2. 探讨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深入研究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分析血脂异常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及发病机制。
探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摘要】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血脂检验可以及早发现异常情况,有助于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
血脂检验结果还能指导心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帮助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前,血脂检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
未来发展的方向需要进一步完善血脂检验技术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以更好地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将继续在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血脂检验、心血管病、临床意义、血脂异常、早期诊断、预防治疗、指导作用、应用现状、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血管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
据统计,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因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重大威胁。
血脂检验作为心血管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脂是指循环在体内的脂质类物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血脂检验是指通过检测这些物质在血液中的含量,来评估人体的脂质代谢情况。
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异常都可能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及时进行血脂检验,有助于发现患者血脂异常的情况,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血脂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心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血脂检验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为进一步了解和应用血脂检验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通过系统性分析血脂检验的意义、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的关系、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预防和治疗中的指导作用以及临床中血脂检验的应用现状,进一步阐明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重要性。
文/ 卜冰冰 蒋升(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主任医师)
血脂代谢紊乱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代
谢性疾病之一,预防和治疗血脂代谢紊乱
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不论是
预防还是治疗,筛查及诊断是第一步,而
要完成这一步,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血脂
检测指标的意义。
以我院的血脂检测项目为例,一般我
们会观察的内容包括以下的七项,总胆固
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
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
过是入睡前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
而目前对于颈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最重要的就是对患者采取制动,注意休息。
可以佩戴一个颈托,疼痛难忍者可以给予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如塞来昔布或依托考昔等),并进行一些理疗牵引等治疗。
当然,也可以进行神经阻滞,即:用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等局麻药。
血脂检查包括哪些项目血脂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通过血脂检查可以全面的反映出机体酯类物质的代谢情况,为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但是血脂检验结果受多种原因影响,在血脂检前需要患者注意多个注意事项。
血脂检查的项目以及临床意义(1)总胆固醇。
总胆固醇是指存在血液中与脂蛋白结合的胆固醇与游离胆固醇的总和。
总胆固醇不能反映血液中存在多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不能反映多少高密地脂蛋白胆固醇,不能作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衡量指标。
总胆固醇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淀粉样变性等。
(2)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外源性即人体从食物中获经肠道合成而来,另一种是由身体内自身产生的,主要在肝脏内合成。
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护内脏,储存能量、供应能量。
如果甘油三酯水平上升那么多半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此外个体年龄、饮食种类等也可以导致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增高见于高血脂等;减少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现增多的趋势,则表明患者容易发生因为动脉粥样化所导致的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我们熟知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其产生的主要条件之一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含量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来自于肝脏,是一种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有益因子。
其主要的临床意义就在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够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移至肝脏内,经代谢排出体外,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营养不良的人可导致其水平降低,患有糖尿病、肝硬化等可导致其水平降低等等。
常规的健康检查是临床上评估血脂异常的主要检查方式之一,因此具有高血脂特征的患者建议尽早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出现。
血脂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因此不必过度在意,建议年龄20岁以上的人群每5年可以检测一次,空腹血脂,检测内容包含: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
血脂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脂检查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血脂检查,
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液中的脂质水平,了解患者的患心脏病和中
风的风险。
以下是常见的血脂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 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量。
高水平的总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如果总胆固醇水
平超过建议的正常范围,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如改变饮
食惯、增加运动等。
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是一种较低密度的
脂蛋白,称为“坏胆固醇”。
高水平的LDL-C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增加相关。
如果LDL-C水平升高,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如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生活方式改变。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C是一种较高密度
的脂蛋白,称为“好胆固醇”。
高水平的HDL-C与心血管疾病的风
险降低相关。
如果HDL-C水平较低,可能需要通过增加运动、戒
烟等措施来提高HDL-C水平。
4. 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是一种脂肪酸在体内的主要储
存形式。
高水平的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如果
TG水平升高,可能需要通过改变饮食惯、减少饮酒等方式来降低
风险。
综上所述,血脂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风险。
如果发现血脂检查指标异常,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患者
的风险,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
及早进行血脂检查,对
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检查的项目,血脂检查的意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在如今医学发展中,无法改变这一情况,所以有效的预防是面对疾病的方法之一。
如果人们血脂出现异常现象,那么就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通过对血脂进行检查,能够了解血脂具体情况,然后判断哪种疾病,所以在临床实验中,检测血脂得到人们重视。
1什么是血脂人体血浆中所含有的脂类物质被称之为血脂,血浆中脂类物质虽然很少,只占其中的小部分,但是血液在运转过程中,都有脂类物质在各个组织中经过。
所以,脂类代谢具体情况可以通过血脂体现出来,在吃一些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后,血浆中脂类含量将会上升,但是这只是短时间情况,在4小时左右时间内,将会逐渐变的正常。
在对定血脂进行检测时,在饭后13小时左右时间进行采血,这样可以医生才能够知道血脂正常情况。
由于人体如果出现都能动脉粥样硬化,那么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就会升高,所以在血脂检测中,这两项是重点内容。
2血脂形成的原因血脂在人体内存在主要有两点原因,一种是外源性,还有一种是内源性。
人们在服用食物中所带有的血脂被称之为外源性,通过人体自身分泌出来的血脂被称之为内源性。
如果是内源性血脂,那么会先经过肝脏都能够细胞,然后在血液中释放,能够为人体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同时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对于外源性血脂而言,外源性血脂不是由人体直接合成的血脂,这类血脂大多数情况下,会在人体食物中出吸取得来,然后通过消化作用,人体在吸收之后,就会成为血脂。
正常状况下,内源性血脂和外源性血脂处于相互制约状态,两者之间,一种血脂少,另外一种血脂就会增多,能够保持人体血脂平衡。
人体在食物中得到脂类物质,肠道将会吸收更多内源性血脂。
相反,如果人门在吃东西的时候,外源性血脂含量减少,那么人体就会快速合成血脂,血脂水平将会变的更低,同时也可以使血脂水平处在相对稳定状态。
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才会使血脂处于平稳状态。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引言血脂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脂类物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等。
正常的血脂水平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高血脂是很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检测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疗效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探讨常用的血脂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正常成年人的总胆固醇水平应控制在5.2mmol/L 以下。
1. 临床意义:•高总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低总胆固醇水平可能与肝功能异常等疾病相关。
2. 相关疾病:•高总胆固醇水平可能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低总胆固醇水平可能与肝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相关。
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液中主要的胆固醇载体之一,也被称为“坏”胆固醇。
正常成年人的LDL-C水平应控制在3.4mmol/L以下。
1. 临床意义:•高LDL-C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降低LDL-C水平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 相关疾病:•高LDL-C水平可能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液中主要的胆固醇载体之一,也被称为“好”胆固醇。
正常成年人的HDL-C水平应大于1.0mmol/L。
1. 临床意义:•高HDL-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降低相关。
•降低HDL-C水平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 相关疾病:•低HDL-C水平可能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四、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是血液中的主要脂类物质之一,是能量的来源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TG水平应控制在1.7mmol/L以下。
1. 临床意义:•高TG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注意事项2Medicine,l,~/fl量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麻醉科(222042)黄树敏本文观察小剂量吗啡(2m)硬膜外腔注射,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与常规用量3~4rag进行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比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急诊剖宫产手术80例,年龄21~35岁,体重60-85k,有产科手术指证.随机分为A,B两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着差异:1.2方法:术前均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人室后用多参数生理监泓仪监测血压,脉搏,血压饱和度,心电80例均择一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3--4cm注.33%利多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索),无异常5分钟后根据体重,身高,注人上述药液lO~l4ml,手术历时40分钟至2小时,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术毕A组由硬膜外腔推注吗啡2mg+09%Nacl至5rot,B组推注3~4mg+0.9%Nacl至5tvl吗啡后拨管.观察5~10分钟无不良反应,进人病房,井于4,8,12,24小时随访观察镇痛效果,镇痛时间聂并发症:疼痛评价以4级评分法:1级完垒无痛,2级轻馥疼痛,3级疼痛较明显.可以不用止痛药,4级疼痛明显,需辅用哌替啶.t~2级为优,3级为良,4缎为差2结果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见附表常规量3—4mg吗啡硬膜外腔推注.从理论上讲增加药液对硬膜外腔穿透扩散,更广更太而达到止痛药的目的.互止痛效果好,止痛时间长但随着药量增加副作用也随之增加=吗啡可引起屎潴留,因术后常规留置导尿,无此顾虑,术后l0~l2 小时初乳分泌.附衰镇痛效果丑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对照镇痛效果P>0.05两组对照不良反应P<005 3讨论吗啡是一较理想的降低交感N反应,稳定循环对心肌收缩力影响最小的药物.剖宫产术后由于伤口痛瘩弓1起的焦虑,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血浆儿茶酚胺增加等均可抑制乳汁分泌过度镇静镇痛又会干扰哺乳,硬膜外微剂量的吗啡镇痛可使乳汁分泌增加,有效镇痛初乳时间提前.术后疼痛治疗可减轻各种伤害反应,如术后的内分泌反应,对器官功能的自主反射及肌肉抽搐等. 通过临束观察单次硬膜外腔注人2mg吗啡,对控制剖腹产术后疼痛的治疗非常有效.因剂量小,浓度低,镇痛后并发症如恶心发生率低呕吐现象更少,呼吸抑制少,安垒有效.吗啡剂量的减少,窖量增加,改善了产妇产后的精神状态,产妇活动量不受影响,泌乳素增多,授乳时间提前,间接刺激了子宫收缩,形成了良性循环.因此微量吗啡用于剖腹产术后镇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收稿:20o—一25)(编辑华忠)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注意事项黑龙江省医院实验诊断部(150036)马虹宇孙丽芳孛晶血脂分析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近年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肾脏疾病,及由分泌疾病等都伴有程度不同的脂质代谢异常.并且脂质代谢与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血脂主要是指存在于血浆中的胆固醇(CholestrolCh)和甘油三酯(Trig]ycerideTG),它们和磷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MC),高密度脂蛋白(一densityilpoproteincholeste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rtsity[[poproteincho[est~ro]VLDL—C).血浆中的载脂蛋白在调节脂质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在肝脏和小肠中合成,并主要在肝脏中分解.载脂蛋白对脂质代谢的主要作用有:①载脂蛋白与脂质有裉高的亲和力,它与脂质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溶解于血浆中;②作为运载脂质的载体;③作为脂蛋白外壳的结拘成份,与脂蛋白外生物信息联系;④以配体的形式作为脂蛋白与特异受体的连接物.载脂蛋白只有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通过人膜作用进人细胞内发生复杂的生化反应.载脂蛋白(Apoliporprotein.Apo)可分为A,B,C,E等七类十多种,一般临床常检测ApoA和.A.poBAp0A为卜DL的主要结构蛋白,ApoB为LDL的主要结构蛋白,所Ap0A和ApoB的测定可直接反映HDL和LDL的含量.多年来,我们对健康人与冠心病,糖屎病POA与HDL,APOB与LDL具有显着相关性.另一种是ch与TG在正常范围,而APoA与APOB发生异常:可见,载脂蛋白含量检测是诊断冠心病不可缺少的生化指标;@糖尿病人的Ch,TG,LDL—C,AP(]B高,而HDL—C,APOA,APOA/APOB降低,而且此种变化趋势随着病史的延长愈加明显,常伴有心血管和视网膜病变;④绝经后妇女血清Ch,TG,LDL—C,AFOB随着雌二醇的降低而增高,卜DL—C却降低说明绝经后妇女血脂增高与内原性雌激素水平有关影响血脂测定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①生物学因素,如个体,性别,年龄和种族等;②行为因素,如饮食,吸烟,饮酒,饮咖啡,剧烈运动以及精神紧张等;③临床因素,如内分泌,肝脏与肾脏功能紊乱.及代谢性疾病等;④标本采集与处理不规范.82合医学杂志2001年第2卷第1期ChineseSvn为了避免血脂测定讨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受检者应空腹12小时以上,移:日清晨采取静脉血.进食脂肪,乳类和蛋类食物不仅影响血脂水平,而且可使血清乳化变浊将影响结果的正确性;②采甩后及时分离血清,最好立即测定.亦可置于4℃冰箱内保存待测,但保存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因为时间过长载脂蛋白可披酶解;③溶血血清不能用于测定血脂,因为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使血清呈涟红色或红色,其吸收光谱峰为500nM而cb与TG测定的终产物的吸收光谱峰为520nM,所以血清中含有血红蛋白会严重影响血脂测定;④受检者采血前禁饮咖啡类饮料,不应进行剧烈运动;⑤受检者在采血前一周内不能应用降血脂药,类固酵类澈索类(特别是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紊)制剂.收稿:20o0—10—23修回:2o0o—1l一10)(编辑鲁冰)钙化上皮瘤的针吸细胞学诊断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医院病理科(443003)裴学菊罗代珍李永香陈璐王飞湖北省宜昌市三医院细胞室柯芳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epithelioma)亦称毛母质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良性肿瘤.以往报告是切豫活检确诊,至于术前行针吸细胞学(FineNeedleAspimti~n Cytology简称FYAC)诊断,经查国内文献未见报道.现将我科9年间(1990--1999)行FAC诊断的钙化上皮瘤并有病理检查对照的52倒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本组52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31倒,男女之比为1:1.5.年龄2岁~62岁.1O岁以下12例,11岁~2O岁15例,21岁--30岁17例,3l岁~40岁4例,41岁~60岁3 例,6O岁以上1例.病程:1月~半年30例,半年~1年16例1年~2年5倒,8年1例.部位:头颈及面部4I例占78.85%; 上肢6例占115496;下肢2例占3l吕596;腰部,胸部及臀部备1例.肿物大小:0.5cmx0.5cm--3cm×35cm:1.2症状与体征:皆以局部皮肤单发肿块为首发症状:表面微红5例,浅褐色16例,浅蓝色3例,28例皮肤颜色正常{触痛5例,痒感9例;47例质较硬,4谢质较软,l例有囊性感;40侧针嗳有砂砾感;临床诊断:皮脂腺瘤8例,表皮榉囊肿I4倒.淋巴结炎6例,皮肤奸维瘤10谢,硬化性血管瘤2例,钙化上皮瘤6例,6侧未诊断.1.3FNAC操作方法:触诊定位,均用一次性5m/无菌性注射器针吸涂片1~2张,瑞特染色镜检.2结果本组52例中,FNAC确诊50例,肿物切除病捡证实均为钙化上皮瘤;2例FNAc可疑诊断,病检1例为钙化上皮瘤囊性变,1例为皮脂腺瘤伴钙化,诊断符合率为98.08%(51/52);误诊率为1.92%(1/52)3讨论钙化上皮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张子诚等_1J报道<9岁者占15.6%,<19岁者占526%,<29岁者占7O.2%;Leve一2J 报道40%发生于10岁以前,60%发生在前20年.本组≤l0岁占230996,≤20岁占51.92%,≤3O岁占84.62%.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郑邦和【J报道为1:2,本组男与女之比为1:1.5.发病率:游庆明等J报道为0.1296,本塑占同期细胞学检查人移:的01396(52/41000).3.1钙化上皮瘤的好发部位:王德元川报道好发于眼部,额,颈部,上肢及躯干等部位,本组头颈及面部占78l吕5%;其次是上肢占】1.5496,下肢及躯干等部位少见.钙化上皮瘤单发为主,多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例有痒感或触痛,皮肤外观多正常也可发红,或因色素沉着而呈浅褐色,浅蓝色.肿物常与皮肤粘连,深在皮下结节,可随皮肤活动,基底界限清楚,如埋在皮下的一个钮扣6;大多数病例生长缓慢,少数病例早期可生长较快;病程愈长,质地愈硬,有质硬如石的记载.少数病例可发生囊性变,本组1倒发生囊性变后细胞特征不明显而未能确诊:临床较易误诊,本瘤不发生恶变17.3.2钙化上皮瘤镜下细胞形态特点,主要由嗜硷性细胞和影细胞组成.嗜硷性细胞酷似表皮的基底细胞,但不呈栅栏状排列,细胞成群聚集,也可敬在分布,分界不清,瑞氏染色胞浆浅蓝色,核紫红色,核相对较大,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一致,核染色质浓密,粒状.可见小核仁.嗜硷性细胞随病程长短变化,病程愈短.嗜硷性细胞愈多,病程愈长,嗜硷细胞愈少.影细胞呈浅红或浅灰蓝色.细胞紧密排列,有清楚的细胞边界,而核不着色,留一空影,影细胞能长期存在,并作为内生性异物而引起异物巨细胞反应,故涂片中常常可见到多棱巨细胞,另可见少量梭形细胞,探紫色或紫黑色不整形的钙化样物,发生囊性变后, 可见巨噬细胞,泡沫状细胞.3.3诊断依据:(1)凡儿童,青少年头颈部及面部,四肢及躯干皮肤出现无痛性质硬基底无粘连的单个皮下结节或肿块应想到本病的可能.(2)针嗳有砂砾感,抽吸物丰富,内宙灰白或灰黄色粉尘样物.(3)镜下具独特的细胞学特点.即嗜硷性细胞及影细胞,掌握以上诊断要点,诊断并非困难,当嗜硷性细胞丰富时,须与基底细胞癌,转移癌相区别,病程长者,嗜硷性细胞甚至消失,仅影细胞存在,需与表皮样囊肿区别本组52例术前FNAC诊断与术后病检符合率达98.0896.宴践证明,FNAC可作为钙化上皮瘤术前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 且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经跻及痛苦少等优点参考文献1张子试,李其烈钙化上皮瘤73倒扁理组甥学观察中华肿瘪杂志.1991;13:313~3152LeverMOHistopatholr~oftheSkha6thedfflo nPhiladelpl’fia—Londe~NewYork:BLippincottCompany,1983:530-5313.郏邦和毛基质瘤(钙化上皮瘤)中华眼科杂志.1983;19:294~2954.游庆明,方占瀛,韩爱国钙化上皮瘤58付临床病理分析河北医药,1997;19:43-445王德元肿瘤病理谤断第1版无津科学出版社,1987:710~7116郭健力,刘淑娟,江篓露等面部钙化上皮瘤l1倒临床病理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527.曾夸济钙化上皮瘤4侧报告中华皮肤科杂志,1984;17:290~291c收稿:2帅一l1—t6)(编辑华忠)。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血脂是血液中的一种有机物质,大多数血脂都是由三种脂质组成的,分别是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的检测是衡量血脂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提供有关血脂的信息,还可以反映有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TG)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血脂之一,它来源于肝脏和肠胃,主要由胆固醇折叠组成,以储存和转运脂肪分子相关的甘油类化合物。
它是血脂和血液胆固醇水平中重要的指标,其正常水平在1.7-2.2 mmol/L之间。
甘油三酯(TG)水平的升高可能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中风等)有关联。
它可以用来评估饮食和运动中脂肪摄入量的合理性,并可以用来衡量脂肪代谢的效率。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一种血脂,它以低密度脂蛋白载体的形式存在,主要由胆固醇组成。
它主要发挥载体功能,将胆固醇从肝脏输送到体内的其他组织和细胞。
它的正常水平一般在2.6-5.2 mmol/L之间。
LDL-C水平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动脉血管变窄,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的发生。
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是改善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有效方法。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血液中的一种血脂,主要由载体蛋白(HDL)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从血管壁和其他组织中回收到肝脏,以便贮存和代谢。
它的正常水平一般在1.03-1.55 mmol/L之间。
HDL-C水平的增加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提高HDL-C水平是改善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有效手段。
总而言之,血脂检测是衡量血脂水平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提供有关血脂的信息,还可以反映有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应该定期监测血脂水平,以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