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隐身技术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184.50 KB
- 文档页数:29
光学隐身实验报告模板
光学隐身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
光学隐身实验
实验目的:
研究光学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实验器材:
1. 激光器
2. 透明玻璃板
3. 半透明薄膜
4. 实验台
5. 平行光束设备
6. 实验光源
7. 光学测量器材
实验原理:
光学隐身是利用光的折射、反射和干涉等原理,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和干涉特性,使物体在特定角度和光照条件下呈现不可见状态。
实验中,我们利用激光器产生平行光束,通过透明玻璃板和半透明薄膜实现光线的折射和反射,并利用干涉现象来实现隐身效果。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台靠近墙壁摆放好,确保实验环境整洁无杂物。
2. 将激光器置于实验台上,调整好光束的方向和强度。
3. 将透明玻璃板放置于实验台上,用一个角度支撑起玻璃板,使其与地面平行。
4. 在透明玻璃板的一侧贴上半透明薄膜。
5. 将实验光源放置在透明玻璃板的一侧,调整好光源的角度和亮度,使光线以平行光束射向玻璃板。
6. 使用光学测量器材记录光线在透明玻璃板和半透明薄膜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光线在透明玻璃板中发生了折射,而在半透明薄膜中发生了反射和干涉现象。
在特定角度和光照条件下,通过调整透明玻璃板和半透明薄膜的参数,可以使物体呈现出隐身状态。
实验结论:
光学隐身技术利用光线的折射、反射和干涉等现象,能够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和干涉特性,从而实现物体的隐身效果。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学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生物隐身技术的研究进展隐身是一种让人们看不见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生物隐身也是一种非常神秘的存在。
近年来,生物隐身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这不仅为生物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视野和方向,也为未来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灵感和突破口。
一、生物隐身技术的研究概况生物隐身技术是吸取自然界生物界物种的生存技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提高人造材料、机器人和机械设备等的自适应性,降低其在射线、光线、声波等传感器下的检测能力。
当前,生物隐身技术主要包括表面结构和材料设计、光学、声学、热学等方面,并已应用于军事、智能科技、航空航天、医疗卫生等领域。
二、生物结构模仿在生物隐身技术研究中的应用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就绝不仅仅是适应它所处环境的问题,还包括如何逃避天敌的威胁。
自然界中有一些生物体表的结构可以引起大量的散射,反射和吸收来自外部环境的电磁波,这种现象通常称为材料隐身。
最早研究光学隐身的借鉴就来自在自然环境中具有隐身能力的生物体表结构和皮毛等。
如欧洲鹿角蜗牛利用它的螺旋壳来反射环境中的光线,使其不易被捕食者发现;另外如钟乳石状的芦苇等水生植物则通过使水顺着其表面流动避免了杂光的反射。
这些生物结构模拟是生物隐身研究中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
三、光学隐身技术在生物隐身中的应用在生物隐身技术中,光学隐身技术是一个最为常见且成熟的研究领域。
其中,亚波长微结构材料的制备是光学隐身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束光刻技术的支持下,利用亚波长微结构材料可以将光强度聚焦在特定的区域,从而产生针对特定波长的反射、折射和散射。
此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夜视装备、容易被侦测的飞行器、黑科技等领域。
四、声学隐身技术在生物隐身中的应用生物隐身技术也可以用于高频音波的“隐身”,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声传感器、水听器等设备的侦测。
关于声学隐身天然生物中的低密度鱼类尤其引人关注。
而今人造材料中也用到了其低密度结构和外形设计。
武汉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光学隐身技术研究进展姓名吴玉龙学号071203221院(系)数理科学系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李鸣2010年06月11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1)1.1基本资料 (1)1.2隐身技术实现的原理 (1)1.3 发展历史 (2)1.4实现隐身的技术途径 (3)1.4.1精心设计武器的外形 (3)1.4.2采用雷达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 (4)1.4.3采用电子措施降低兵器的雷达截面 (4)1.5 光学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新动向 (5)第2章激光隐身涂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8)2.1激光隐身技术 (8)2.2激光隐身涂料 (8)2.2.1激光隐身涂料与可见光隐身的兼容 (9)2.2.2激光隐身与雷达波隐身的兼容 (9)2.2.3激光隐身与红外隐身的兼容 (9)2.3 纳米激光隐身涂料 (11)2.3.1纳米材料应用于隐身涂料的优点 (11)2.3.2纳米隐身涂料能够隐身的原因 (11)2.3.3纳米隐身涂料的制造特点 (12)2.3.4纳米隐身涂料的现状 (13)2.4 激光隐身涂料的应用现状 (13)第3章探索新的隐身机理 (15)3.1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15)3.1.1等离子体隐身的机理和特点 (15)3.1.2等离子体隐身的优点 (16)3.1.3等离子体隐身存在的难点 (16)3.1.4等离子体隐身的研究与进展 (16)3.1.5它本身的不足之处 (18)3.2应用仿生技术 (19)3.3应用微波传播指示技术 (19)第4章开发新型隐身材料 (20)4.1手性材料 (20)4.2纳米隐身材料 (20)4.3导电高聚物材料 (20)4.4多晶铁纤维吸收剂 (20)4.5智能型隐身材料 (21)4.6超材料 (21)第5章总结和展望 (22)致谢 (23)参考文献 (24)摘要光学隐身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已有广泛研究。
光学隐身机理及应用实验光学隐身技术是指通过改变物体表面的光学性质,使物体能够在特定的光照条件下减少或消除被探测到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
光学隐身技术主要包括正向设计、反射层技术和吸收层技术。
各种光学隐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使物体在不同的环境中实现隐身效果,对于军事、航空航天、海事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正向设计是一种将光学结构设计为具有特定性质的技术。
光学元件的正向设计是光学隐身技术的核心,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形状的设计以及表面的处理,可以实现对光的传输、吸收和散射等性质的控制。
正向设计的原理是根据入射光的波长和角度,调整光学元件的参数,使得入射光被散射或吸收,从而降低反射或透射的强度,达到减弱或消除目标物体的光学信号的效果。
正向设计可以应用于隐身飞机、军事装备、船舶和汽车等领域,提高其隐蔽性和干扰性。
反射层技术是利用材料的光学性质,在物体表面制造一种具有相反相位和减弱反射特性的层,从而达到减少目标物体的反射信号的效果。
常见的反射层技术包括光束整流技术、光折射技术和多层膜技术等。
光束整流技术是利用几何形状的设计,在目标物体的周围形成一片光束无法通过的区域,使入射光不能反射回来,从而实现隐身效果。
光折射技术是利用折射率不同的材料制造光学结构,使入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弯曲,从而减少或消除反射信号。
多层膜技术是在物体表面涂覆多层具有不同折射率的薄膜,使入射光的反射相位相互抵消,实现减弱反射的效果。
反射层技术可以应用于光学器件、光学仪器、工业设备以及军事装备等领域,提高其光学隐身性能。
吸收层技术是利用特殊材料的吸收性质,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能够吸收入射光的层,从而实现减弱或消除目标物体的反射和透射信号的效果。
常见的吸收层技术包括红外吸收层技术、雷达吸收层技术和声纳吸收层技术等。
红外吸收层技术是利用红外辐射波长范围内特定材料的吸收性质,降低物体的红外辐射信号,使其在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内减少甚至消失。
光学隐形技术如何实现隐身效果在许多科幻电影和小说中,我们常常看到主角们凭借神奇的光学隐形技术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让人惊叹不已。
而在现实世界中,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研究光学隐形技术,试图让这一科幻梦想照进现实。
那么,光学隐形技术究竟是如何实现隐身效果的呢?要理解光学隐形技术的实现原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特性。
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会被吸收,另一部分光则会被反射或折射。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物体,正是因为物体反射或折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而光学隐形技术的核心目标,就是要让物体尽可能地减少对光的反射和折射,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
一种常见的实现光学隐形的方法是利用超材料。
超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人工材料,其电磁特性可以通过设计和制造进行精确调控。
通过精心设计超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使其对光的折射率产生特殊的变化,从而引导光绕过物体,就好像物体不存在一样。
这种超材料的设计需要极其精细的工艺和复杂的计算,以确保光能够按照预期的路径传播。
另一种思路是利用自适应光学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周围环境的光场分布,并迅速调整自身的光学特性,以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
例如,通过改变物体表面的折射率分布,使得入射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弯曲和偏转,从而避免产生明显的反射和散射。
这样,从外部观察时,物体就很难被察觉。
还有一种有趣的方法是利用光学迷彩技术。
这种技术类似于变色龙的变色能力,通过在物体表面覆盖一层能够感知周围环境颜色和亮度的材料,并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使物体的外观与背景融为一体。
不过,这种技术目前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如何实现快速而准确的颜色和亮度匹配,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保持良好的隐身效果。
要实现完美的光学隐形效果,还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技术难题。
首先是视角问题。
目前大多数的隐形技术只能在特定的角度和有限的范围内实现隐身效果,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可能仍然会被发现。
其次是动态隐身的挑战。
《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的设计与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电磁隐身技术在军事、科研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愈发重要。
其目的是利用特殊的材料或技术实现物体的隐形或不可探测。
在众多实现方式中,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以其独特的原理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的设计与研究,探讨其工作原理、实现方法以及潜在的应用领域。
二、光学变换与电磁隐身原理光学变换是利用特殊的光学材料和结构,改变光波的传播路径,从而实现物体表面光线的弯曲和散射,达到视觉上的隐形效果。
在电磁隐身领域,这一原理被广泛应用于设计隐身斗篷。
电磁隐身斗篷的设计主要基于光学变换的原理,通过在斗篷表面设计特殊的结构(如微纳米阵列、光子晶体等),使得电磁波在斗篷表面的反射和散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减少反射的电磁波与周围环境的差异,实现隐身效果。
三、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设计1. 材料选择:选择具有特殊光学特性的材料是实现电磁隐身斗篷的关键。
常用的材料包括光子晶体、微纳米金属结构等。
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改变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实现隐身效果。
2. 结构设计:根据光学变换的原理,设计斗篷的表面结构。
通常采用微纳米阵列结构或光子晶体结构,这些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变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和散射特性。
3. 制作工艺:采用先进的微纳加工技术,如纳米压印、激光刻蚀等,将设计好的结构制作在斗篷表面。
同时,为了保证斗篷的轻便性和耐用性,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选取和加工工艺的优化。
四、实验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当斗篷被放置在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环境中时,其表面的反射和散射特性得到了有效改变,使得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隐身效果。
同时,我们还对不同材料和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寻找最佳的隐身效果和性能。
五、潜在应用领域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应用于军事领域,如军事装备的隐身、侦察等;其次,它可以应用于民用领域,如安全监控、隐私保护等;此外,还可以用于科学实验、舞台表演等领域。
《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的设计与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科技的迅猛发展中,隐身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前沿研究领域。
特别是在军事防御和特殊安全应用中,电磁隐身技术的开发尤为重要。
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便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设计并研究这种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分析其设计原理,评估其技术可行性,以期推动电磁隐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二、背景及理论基础隐身技术的实现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或操纵光线的传播来达到隐藏物体的目的。
光学变换技术则是通过特定的光学元件和算法,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从而实现物体的隐身效果。
电磁隐身斗篷的设计便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先进的材料和设计技术,将光学变换原理应用于斗篷的构造中。
三、设计原理(一)材料选择在电磁隐身斗篷的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关键。
为了达到理想的隐身效果,需要选用对电磁波具有特定吸收和反射特性的材料。
此外,材料还需具备轻便、耐用、易于加工等特点。
目前,一些新型的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在电磁隐身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方面,我们采用了一种基于光学变换的斗篷结构。
这种结构通过在斗篷表面设计一系列微小的光学元件,如微型反射镜、折射镜等,来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
当光线照射到斗篷上时,这些光学元件将光线反射或折射到与周围环境相匹配的方向,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三)算法设计在算法设计方面,我们采用了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和算法来控制斗篷表面的光学元件。
通过实时分析周围环境的光线变化和物体的形态变化,算法将自动调整光学元件的状态,以保持最佳的隐身效果。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一些自适应算法来优化斗篷的性能,使其在不同环境下都能保持良好的隐身效果。
四、技术研究与实现(一)技术难点与挑战在实现电磁隐身斗篷的过程中,我们面临了许多技术难点和挑战。
首先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合理的结构来达到理想的隐身效果;其次是如何设计高效的算法来控制斗篷表面的光学元件;最后是如何将所有这些技术整合在一起,实现一个完整的、可用的电磁隐身斗篷。
新型隐身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隐身技术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发明,自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隐身材料。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隐身技术的研发进程也日益加快。
此时此刻,在新型隐身材料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应用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一、隐身技术需要新型材料隐形技术首先需要的是新型材料。
新型材料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制备,例如:聚合物、纳米材料和‘超材料’。
在制备材料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会使用先进的技术(例如3D 打印),这样可以制备出更复杂的结构,以满足人们对隐形技术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二、新型材料的研究进展新型材料的研究一直是隐身技术发展的关键,这种追求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里展开,一些实验室正在进行有趣的研究。
在东京大学,科学家们正在使用一种名为金属金刚石的材料制备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可以用于隐身技术的制备。
实验室使用可锂离子刻蚀技术在金刚石上制备出具有微米级孔隙结构的复杂形状,这使得材料表面具有多种反射特性。
当这些表面捕获到光时,它们会根据方法不同的方向进行反射,使得表面看起来比实际表面亮或暗。
该研究说明了如何制备微型钻孔以在大范围内控制光的传播,有望在可见和红外波段上实现隐身效果。
同时,在美国芝加哥的一家实验室里,科学家们则开发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利用其制作的超透射屏蔽器可在特定频率范围内捕获和过滤特定波长的光,成因是人造材料具有超越自然材料的特性,如超常反射、透射和吸收效应,该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于太阳能汇聚和集成光电器件等方面。
三、隐身技术的应用前景新型隐身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个应用显然就是军事领域,隐身技术可以帮助战斗机、甚至是坦克、舰船和潜艇等,使其在作战地区不被敌人发现。
智能设备和结构应用也在不断提高,新的智能合金、纤维和橡胶等材料将使隐身技术更加优异。
除此之外,新型隐身材料还可以被用于汽车领域,以改善汽车的燃料效率。
新的隐身材料可以光滑车外表面,减少气动风阻,从而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
《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的设计与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磁隐身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为了实现物体的隐身,科研人员们从各种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其中,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的设计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的设计原理、研究进展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二、光学变换与电磁隐身光学变换是一种通过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和方向,从而实现物体视觉上消失的技术。
而电磁隐身则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使物体在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实现隐身。
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就是将这两种技术相结合,通过操控光线和电磁波,使斗篷覆盖的物体在视觉上消失,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
三、设计原理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光学迷彩技术,二是电磁波操控技术。
光学迷彩技术是通过在斗篷表面设计特殊的纹理和颜色,使斗篷在不同角度和光线下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迷惑视觉的效果。
而电磁波操控技术则是通过特定的材料和结构,使斗篷能够操控电磁波的传播,使斗篷覆盖的物体在电磁波中“消失”。
四、研究进展目前,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科研人员们通过设计特殊的材料和结构,使斗篷能够实现对光线和电磁波的有效操控。
同时,斗篷的外观和性能也在不断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实际使用需求。
然而,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如何实现斗篷的轻量化、薄型化以及低成本化等问题,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
此外,斗篷的性能和效果也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不断的测试和验证。
五、潜在应用前景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应用于军事领域,用于实现战车的隐身、士兵的伪装等。
其次,它也可以应用于民用领域,如安全监控、隐私保护等。
此外,它还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用于实现飞行器的隐身等。
六、结论基于光学变换的电磁隐身斗篷的设计与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隐形技术的未来物理学在光学隐身和折射理论中的应用隐形技术的未来:物理学在光学隐身和折射理论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隐形技术的追求日益增加。
而其中,物理学在光学隐身和折射理论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隐形技术的潜力以及物理学在光学隐身和折射领域的应用。
一、光学隐身技术的原理与发展光学隐身是指通过改变物体与光的相互作用过程,使其在观察者的视线中消失或变得不可见。
物理学研究发现,当光线通过材料或物体时,会受到折射、反射、散射等影响。
通过利用这些特性,科学家们研究并发展出了光学隐身技术。
1.1 折射理论在光学隐身中的应用折射是光线经过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根据物理学原理,通过选择特定的折射率和形状,可以使光线在物体表面发生弯曲,并避免形成影子。
这种折射理论在光学隐身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1.2 反射理论在光学隐身中的应用反射是光线在物体的表面遭遇到垂直于表面的障碍时发生的现象。
科学家们利用反射理论,通过选择特定的材料和涂层,使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到其他方向,从而实现光学隐身的效果。
二、物理学在光学隐身技术中的挑战与前景虽然光学隐身技术在理论上具备了广阔前景,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2.1 材料选择与工艺技术光学隐身技术需要选择具有特定折射率和反射率特性的材料,并通过精确的工艺技术实现光线的控制。
这要求科学家们在材料选择和工艺技术上取得突破,并改进现有材料与工艺的性能。
2.2 多角度隐身与实时调节实现多角度的光学隐身需要在不同的角度和入射光下实现精确的控制,这对于材料和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实时调节光学隐身效果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2.3 复杂环境下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光学隐身技术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下实现,并应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影响。
因此,对于光学隐身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研究,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光学材料的适应性。
三、折射理论的应用:光学折射与视觉效果除了光学隐身,物理学中的折射理论还广泛应用于解释和实现各种视觉效果。
武汉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光学隐身技术研究进展姓名吴玉龙学号071203221院(系)数理科学系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李鸣2010年06月11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1)1.1基本资料 (1)1.2隐身技术实现的原理 (1)1.3 发展历史 (2)1.4实现隐身的技术途径 (3)1.4.1精心设计武器的外形 (3)1.4.2采用雷达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 (4)1.4.3采用电子措施降低兵器的雷达截面 (4)1.5 光学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新动向 (5)第2章激光隐身涂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8)2.1激光隐身技术 (8)2.2激光隐身涂料 (8)2.2.1激光隐身涂料与可见光隐身的兼容 (9)2.2.2激光隐身与雷达波隐身的兼容 (9)2.2.3激光隐身与红外隐身的兼容 (9)2.3 纳米激光隐身涂料 (11)2.3.1纳米材料应用于隐身涂料的优点 (11)2.3.2纳米隐身涂料能够隐身的原因 (11)2.3.3纳米隐身涂料的制造特点 (12)2.3.4纳米隐身涂料的现状 (13)2.4 激光隐身涂料的应用现状 (13)第3章探索新的隐身机理 (15)3.1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15)3.1.1等离子体隐身的机理和特点 (15)3.1.2等离子体隐身的优点 (16)3.1.3等离子体隐身存在的难点 (16)3.1.4等离子体隐身的研究与进展 (16)3.1.5它本身的不足之处 (18)3.2应用仿生技术 (19)3.3应用微波传播指示技术 (19)第4章开发新型隐身材料 (20)4.1手性材料 (20)4.2纳米隐身材料 (20)4.3导电高聚物材料 (20)4.4多晶铁纤维吸收剂 (20)4.5智能型隐身材料 (21)4.6超材料 (21)第5章总结和展望 (22)致谢 (23)参考文献 (24)摘要光学隐身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已有广泛研究。
其基本原理是改变光在特殊材料上的反射、折射、吸收特性,使人眼或仪器看不到从该物体上发出的光,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
本论文分析了产生隐身的机理,阐述了几种隐身方法的进展情况。
详细论述了基于超材料特殊晶体结构和等离子体的隐身技术,并对隐身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隐身技术是在探测与反探测技术进步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军用技术,隐身技术是指减小目标的各种可探测特征,使敌方探测设备难以发现或使其探测能力降低的综合性技术。
它又被称为隐形技术,是综合流体动力学、材料科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学科技术的交叉应用技术,通过改变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或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技术。
是传统伪装技术走向高技术化的发展和延伸。
隐身技术包括材料隐身技术、特种烟火技术、外形隐身技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仿生隐身等。
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受到世界各主要军事国家的高度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从简单的伪装到现代反声、光、电、磁等探测的隐身技术。
现代隐身技术主要包括反雷达探测、反红外探测、反电子探测、反可见光探测和反声波探测等隐身技术,近年来激光制导武器的快速发展,使得反激光探测技术(即激光隐身技术)也成为了各国竞相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超材料,等离子体,隐身材料ABSTRACTOptical stealth technology is a research hotspot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in the military field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The basic principle is to change the light in a special material of the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and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make the eye from the object or instrument can't see out on the light,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tealth.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stealth mechanis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gress of several stealth method. Discusses the special materials based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plasma stealth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ealth technology is reviewed.Stealth technology is in detecting and 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of developed a kind of military technology, stealth technology is to point to reduce the target's various can detect feature, make enemy detection equipment is difficult to find or make its detection capacity reduc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It has been called the invisible technology, is comprehensive fluid dynamics, materials science, electronics, light, sound, and other disciplines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hrough the change cross arms and other targets can detect information feature, make enemy detection system is not easy to find or find distance shortened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Is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to disguis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y and extension. Stealth technology including material stealth technology, special fireworks technology, appearance stealth technology, plasma stealth technology, bionic stealth, etc. As a weapon system improve survival ability and penetration ability effective means, it is the main military world attention of the countries, since the 1950 s development si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from the simple to the disguise modern sound, light,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of detection of stealth technology, etc. Modern stealth technology mainly include the radar detection, the infrared detection, the electronic detection, the visible light detection and the acoustic detection of stealth technology such as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aser guidance weapon, make the laser detection technology (i.e. laser stealth technology) also became the object of study to all countries.Key words:meta material; plasma; cloaking material第1章绪论1.1基本资料隐形技术(stealth technology),准确的术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术”(low observable technology)。
即通过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改变己方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方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使己方目标,己方的武器装备不被敌方的探测系统发现和探测到。
隐形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的一种应用和延伸,它的出现,使伪装技术由防御性走向了进攻,有消极被动变成了积极主动,增强部队的生存能力,提高对敌人的威胁力。
雷达和通信设备工作时会发出电磁波,表面会反射电磁波,运转中的发动机和其他发热部件会辐射红外线,以及物体(如飞机)会反射照射向它的雷达波,这样,就使武器装备与它所处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容易被敌人发现。
通过多种途径,设法尽可能减弱自身的特征信号,降低对外来电磁波、光波和红外线反射,达到与它所外的背景难以区分,从而把自己隐蔽起来。
这就是“低可探测技术”。
隐形技术涉及到电子学、材料学、声学、光学等许多技术领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军事技术突破之一。
隐形技术包括:雷达隐形、红外隐形、磁隐形、声隐形和可见光隐形等。
很多武器装备,如飞机、导弹、舰船、坦克、战车、水雷、大炮等,都可以采取隐身措施把自己隐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