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第2课时)_西师大版精品教育.doc
- 格式:doc
- 大小:26.51 KB
- 文档页数:5
西师大版二级数学下册课课练3.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8个百加5个百是()。
A. 13B. 130C. 13002.学校操场长400米,小明要跑1200米,需要跑()圈。
A. 2B. 3C. 43.下面算式中,得数大于1500的是()。
A. 800+800B. 1600-200C. 1900-900D. 4000-30004.一瓶牛奶连瓶重800克,空瓶重200克,这瓶牛奶净重()克。
A. 1000B. 600C. 7805.600+900=()A. 1500B. 1400C. 1600D. 18006.食堂运来80吨煤,10天共用去40吨,还剩多少吨?正确列式是()A. 80-10B. 80+10C. 80+40D. 80-40二、判断题7.一袋大米重200千克,5袋大米重1000千克。
()8.比300多100的数是400。
三、填空题9.计算3000-1000时,想:3个________减去1个________得________个千,也就是________10.口算100+300=________,想:1个百加________个百等于________个百。
11.填上合适的数。
560-________=270 390-________=120 ________-120=630________-410=230 680-________=330 ________-150=31012.按要求排顺序2400-300 680-600 730-500 1800+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7000里面有________个千;1000减600是________个百,即________。
14.高年级有350人,低年级340人,两个年级相差________人.15.700里面有________个十,1000里面有________个十,13个十是________,5个百是________。
3.2.1三位数的加法(不进位、不连续进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八1---4题,不进位、不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教学提示: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和已有经验,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自己的探索,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算法。
然后,教师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对这些算法加以对比和甄别,选出最好的或自己最喜欢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准备:口算卡片、演算纸、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开火车”)。
40+20= 70+100= 200+400=300+800= 30+60= 1000+300=400+50= 400+400= 700+200=80+20= 700-200= 70-20=2、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法。
(板书课题:不连续进位加。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口算练习一能复习前面学过的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二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能引入新课,为新课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1(1)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快来看!(出示例1的主题图。
)(2)仔细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看图后说出钢笔有220支,铅笔260支。
(3)师问:两种笔一共有多少支?该怎样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和同桌的说一说。
(5)师指名说你是怎样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课时练习3.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1)1填空。
(1)14个百减5个百是()个百,写作()。
(2)8个百加7个百是()个百,写作()。
2在〇里填上“>”“<”“=”。
300+700〇400+500 70-30〇80-50150+130〇120+200 300-130〇190-203口算。
40+80= 300+460=430+880= 720-270=参考答案1 (1)9 900 (2) 15 15002 >>< =3 120 760 1310 4503.2整十整百数的加减(2)1填空。
(1)90里面有()个十,210里面有()个十。
(2)16个十是( ),260里有()个百()个十。
2选择:小明家里面有100千克大米,已经吃掉了40千克,还剩下()千克?A.70 B. 60 C. 1403计算下列各题。
530+880= 700+500=810-790= 1340-450=参考答案1 (1) 9 21 (2) 1602 62 B3 1410 1200 20 8903.3练习六1在□里面填上适当的数。
□+150=350 400+900=□830-□=140 700-□=4502 二年级的学生乘车去博物馆,二年级共有学生75人,每辆大巴车可以乘坐30人,2辆大巴车能坐的下吗?需要多少辆?3小明家离学校有7千米,小明每小时能步行3千米,小明在家从6:00出发,8:00能到学校吗?参考答案1 200 1300 690 2502不能 33不能4 3.4加减法的简单估算51下面的数分别接近几百?填一填。
6 397() 415() 204() 708()72估一估,填上合适的数。
8一个电磁炉原价507元,现价304元,大约便宜()元。
9一个电视机原价999元,现价698元,大约便宜()元。
103白楼小学的同学共捐出了398本故事书,另外他们还捐赠了596本科技书,11捐出的科技书比故事书大约多了多少本?121314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大约捐了多少本?15161819202122232425参考答案261 400 400 200 700272 200 300283 200 100029 3.5练习七301估一估,把得数填在后面的□里。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3.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1)1填空。
(1)14个百减5个百是()个百,写作()。
(2)8个百加7个百是()个百,写作()。
2在〇里填上“>”“<”“=”。
300+700〇400+500 70-30〇80-50150+130〇120+200 300-130〇190-203口算。
40+80= 300+460=430+880= 720-270=参考答案1 (1)9 900 (2) 15 15002 >>< =3 120 760 1310 4503.2整十整百数的加减(2)1填空。
(1)90里面有()个十,210里面有()个十。
(2)16个十是( ),260里有()个百()个十。
2选择:小明家里面有100千克大米,已经吃掉了40千克,还剩下()千克?A.70 B. 60 C. 1403计算下列各题。
530+880= 700+500=810-790= 1340-450=参考答案1 (1) 9 21 (2) 1602 62 B3 1410 1200 20 8903.3练习六1在□里面填上适当的数。
□+150=350 400+900=□830-□=140 700-□=4502 二年级的学生乘车去博物馆,二年级共有学生75人,每辆大巴车可以乘坐30人,2辆大巴车能坐的下吗?需要多少辆?3小明家离学校有7千米,小明每小时能步行3千米,小明在家从6:00出发,8:00能到学校吗?参考答案1 200 1300 690 2502不能 33不能43.4加减法的简单估算1下面的数分别接近几百?填一填。
397() 415() 204() 708()2估一估,填上合适的数。
一个电磁炉原价507元,现价304元,大约便宜()元。
一个电视机原价999元,现价698元,大约便宜()元。
3白楼小学的同学共捐出了398本故事书,另外他们还捐赠了596本科技书,捐出的科技书比故事书大约多了多少本?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大约捐了多少本?1 400 400 200 7002 200 3003 200 10003.5练习七1估一估,把得数填在后面的□里。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2.能够灵活运用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解决日常问题;3.培养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思维转换;2.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技巧。
三、教学内容1、整十数的加减法以加法为例,我们假设有两个数:28和30。
如果我们要将它们相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先将30拆成两部分,即20和10;2.将28和20相加,得到48;3.将10加到48上,即可得到28+30=78。
这里的思路是:先将其中一个数分解成更容易计算的数(20和10),然后再计算。
这种计算方法可以大大简化计算步骤,提高计算速度。
同样的,如果我们想减去一个整十数,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例如:1.35-20=15;2.15-10=5。
2、整百数的加减法整百数的加减法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例如:1.300+500=800(将500拆成200和300,相加得到800);2.700-300=400(将700拆成400和300,减去300得到400)。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举例子、播放视频等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2、知识点讲解详细讲解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原理和方法,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3、示范操作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游戏和练习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练习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布置家庭作业并在一定时间内检查。
五、教学评价通过给学生出测试题、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
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评价,确定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及改进措施,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122读数》教案数学科二年级下册《122读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章《整数的认识》中的第三节“读数”。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整百整十数,学会读万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的顺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出整百整十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数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万以内数的读法。
难点:数的组成和数位的顺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数字卡片,展示生活中的数字,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数字的读法。
2. 探索与讲解(1)整百整十数的读法a. 请学生观察数字卡片,发现整百整十数的特征。
b. 教师示范读法,引导学生模仿并练习。
(2)万以内数的读法a.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读万以内的数。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读出下面各数。
、5678、3456、8765学生尝试读出各数,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随堂练习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的组合,并读出所组成的数。
六、板书设计1. 整百整十数的读法2. 万以内数的读法3. 数的组成和数位的顺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读出下列各数: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b. 读出下列各数:120、230、450、560、780、890。
2. 答案a. 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七百、八百、九百。
b. 一百二十、二百三十、四百五十、五百六十、七百八十、八百九十。
c. 学生完成计数器表示后,教师进行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数的认知能力。
课后反思如下:1. 是否有学生掌握不牢固的部分,需进行个别辅导。
2. 是否有学生无法正确读出万以内的数,需加强练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3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19-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是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进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整百、整千数的概念,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体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学生容易混淆整百、整千数的概念。
2. 在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运算时,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计算器、黑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整百、整千数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整百、整千数的特征。
2. 新课:讲解整百、整千数的概念,以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通过黑板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运算规律。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运算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整百、整千数的概念2.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3.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作业设计1. 练习本上完成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题。
2. 家长协助孩子寻找生活中的整百、整千数实例,进行实际运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新课讲解、实践练习、巩固应用和总结反思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整百、整千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1.3 加减法的简单估算教学内容:教科书36例5、例6,37页课堂活动和练习七相关习题,加减反的简单估算。
教学提示:要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估算弄明白估算的价值和意义。
不能为估算而估算,坚决杜绝,有些学生是先算出准确答案,再给准确数找近似数就算这种估算方式。
要让学生会用估算去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加减法的简单估算,经历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学习初步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养成估算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能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
难点:理解估算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例5、例6情景图。
学生准备:验算纸、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
这个季节也是各种疾病流行的发病期,为了小朋友能健康的成长,我们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准备预防乙脑的药片,每人吃一片。
我们学校有男生315人,女生408人。
请小朋友算一算大约要准备多少颗药片?【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实际生活中不一定非要准确数,有时候只需要知道这个数大约是多少。
将数学知识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妙用,自发地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主动走进估算的课堂。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出例如5情境图:(1)猜一猜。
教师:猜一猜大约要准备多少支。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答复:500支,550支,600支,600支左右……(敞开思路,尽可能引导学生说出多种答案,把具有代表性的答案板书出来。
)(2)议一议。
教师:议一议要求大约要多少支,该怎样估算? 怎样表示我们的想法呢?教师:如果你想到了好方法,那就在小组内和伙伴们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能估算出结果。
小组派代表说出估算方法:学生1:把295看作300,298看作300,所以300+3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