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修改病句例句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小学生常见修改病句类型及例句1、成分残缺。
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包含完整的“枝叶”,意思也应该完整明确。
例如:“这种不爱护公物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
”——这句话中缺少主语和谓语,应在“公物”后面加上“的行为”三个字。
又如:“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和一顶蓝色帽子。
”——这句话的第二分句缺少谓语,应在“一顶”前加上“戴着”二字。
2、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是指句子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使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如:“她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看书。
”——应将“平静”改为“安静”。
再如:“校园里挺立着一棵棵白杨树。
”——应将“屹立”改为“挺立”。
还有:“升旗仪式开始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应将“鲜红”改为“鲜艳”。
3、搭配不当。
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惯就是搭配不当。
例如:“早晨,金灿灿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应去掉“光”字。
再如:“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了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受到全国观众的好评。
”——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
4、语义重复。
语义重复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
例如:“上课时,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
”——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
再如:“那个房间非常宽敞。
”——去掉“非常”或“得很”。
还有:“松树挺立在险峰上。
”——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山峰”。
最后是:“那个三角形画好了。
”——去掉“那个三条边的”。
5、归类不当。
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类别的事物放在一起。
例如:“《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等报刊,我都很喜欢。
”——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
再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
”——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
6、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
例如:“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已经到齐了。
修改病句11、街道上静悄悄的,行人络绎不绝。
2、电脑的作用非常广大。
3、小明的学习成绩好的原因是他认真学习的结果。
4、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黄瓜、茄子、青菜和西瓜。
5、春天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6、在困难面前,我们要经得起考察。
7、张老师的身材非常健康,步伐非常迅速。
8、我们班的董辉同学,主动承担图书管理员。
9、爷爷对我是那么的爱戴。
10、足球比赛时,队员们提出“胜不骄,败不馁”。
11、人民的生活环境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
12、我估计他大概是出去看电影了。
13、经过老师的帮助,错别字大大降低了。
14、如果天气这么冷,他就坚持锻炼身体。
15、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
16、昨天傍晚刮了一夜的风。
17、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有秩序地蜂拥而出。
18、在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声和快乐的舞蹈。
19、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满天的繁星调皮地眨着眼睛20、我们不能只重视两门语文、数学功课,要全面发展。
修改病句21、全体师生、老师、同学们一起植树。
2、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3、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老师听到了动听的歌声和身影。
5、之所以他的学习好,是因为他自豪了。
6、读了《金色的鱼钩》一文,被老班长的精神感动了。
7、《白杨》的作者是袁鹰写的。
8、马路上许多飞快的汽车向前奔跑。
9、李明特别喜欢踢足球和羽毛球。
10、我们认为你的意见是不对的意见。
11、虽然他学习刻苦,所以每次考试成绩特别好。
12、奶奶经常讲给我过去的往事。
13、最近以来,我们学校许多好人好事。
14、读了《白杨》这篇课文,让我深受教育。
15、你回到村里,急躁的等着妈妈。
16、虽然成绩好,你也不能自满呀。
17、王丹同学改进了学习目的。
18、这里的风景真动听。
19、爱迪生是世界上文明著名的科学家。
修改病句31、科学知识是永远一辈子学不完的。
2、这棵枣树结满了许许多多果实。
3、这次考试,我们班的普遍成绩提高了。
4、爱迪生发现了电灯。
5、这次活动是非常愉快的一天。
修改病句专题方法与训练1.成分残缺例: 看了这部电影, 深受教育。
一个完整的句子, 至少应包括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非主谓句除外), 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 句子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
缺少了主语, 是谁“深受教育”没作交待, 如果在“看”或“深”前加上主语, 句子就完整了。
2.搭配不当例: 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
例句中“开展”与“高潮”不能搭配, 应将前者换成“掀起”或将后者改为“活动”3.用词不当例: 我们的李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
用“狐狸”形容李老师显然是不恰当的, 可改为“诸葛亮”。
4.词序颠倒例: 展览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展出”的“文物”是现在出土的, 而不是“两千年前”出土的。
所以, 这一句应把“两千年前”与“新出土的”位置对调一下。
5.重复啰嗦例: 我不禁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不禁”与“忍不住”意思大致相同, 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6.指代不明例: 小刚和小军约好星期天去他家玩。
句中使用代词或量词如果指代不明确, 就会造成句意含糊不清。
修改的方法是使人或事物具体化。
例句中的“他”不知是指小刚还是小军, 应将“他”改为“小刚”或“小军”。
7、前后矛盾例: 我估计那人一定是坏蛋。
例句中“估计”与“一定”矛盾, 可将“一定”删去。
8、分类不当例: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苹果等蔬菜。
把所属或种类不同的事物混淆在一起, 就造成了分类不当的毛病。
例句中的“西瓜”、“苹果”是水果, “蔬菜”不能包括他们, 应把“西瓜”、“苹果”删去, 或者在“蔬菜”前加上“瓜果”, 或将“蔬菜”删去。
9、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 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例句就错把两个分句之间的转折关系当成了递进关系。
正确的关联词语应该用“……虽然……但是……”。
10、不合情理例: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
在一个句子中, 如果所要表达的意思有违反常规或违背客观事实的现象, 即为“不合情理”。
例句中“稻子”成熟是秋季, 农民不可能“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
六年级修改病句及答案1.假日里,老师和蔼的笑容和抑扬顿挫的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响起。
2.研究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航天英雄的报告。
4.XXX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5.XXX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综艺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6.XXX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当然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出现的。
7.这几段描写表现了主人公谦逊、朴实的形象。
8.少先队员发挥革命传统。
9.小兴安岭的夏天真美丽。
10..经过研究,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11.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12.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13.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研究态度和方法。
14.下面一段话有两处语病。
①燃放烟花爆竹,在不少地方已经开禁。
②因为使男女老小都能加入到喜庆的氛围中来,善解人意的设计者设计出了一种安全性很高的冷光炊火。
③这种烟花使用的新型环保材料燃烧时不仅发生爆炸,而且不产生残渣,更没有刺激性气味。
15通过第六次全国铁路运行大提速,使我国铁路运输能力有了显著前进。
16这个富有创新的雕像,作者是出自一位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之手。
17我们中学生假如缺少立异精神,也不克不及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18广深高速公路是广州和特区深圳的重要交通要道。
19下面一段话有三处错误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了,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能唤起我们心中许多美好的回忆,能启迪我们不断完善自我,认识自我。
尤其难忘的是,那些年长的老教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20下面一段话有两处语病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
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
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接纳简朴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三年级修改病句增补例句
1. 病句:我有一个大熊猫和两个小猫。
修改后:我有一个大熊猫和两只小猫。
增补例句:我还有一个小狗和三只小鸟。
2. 病句:我喜欢吃苹果和橙子。
修改后:我喜欢吃苹果和橙。
增补例句:我还喜欢吃香蕉和葡萄。
3. 病句: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的鸟飞。
修改后: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的鸟儿飞。
增补例句:我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树上有只松鼠跳来跳去。
4. 病句:昨天我去了动物园,看到了狮子和老虎。
修改后:昨天我去了动物园,看到了狮子和老虎。
增补例句:昨天我去了动物园,看到了狮子、老虎和长颈鹿。
5. 病句:我喜欢跳绳和踢足球。
修改后:我喜欢跳绳和踢足球。
增补例句:我喜欢跳绳、踢足球和打篮球。
一、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二、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词语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四、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五、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六、重复罗嗦: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概念不清: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八、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三年级语文上册修改病句训练题以下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修改病句训练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1. 成分残缺:例句:听了老师的话,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修改:听了老师的话,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2. 搭配不当:例句: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修改:他经常回忆往事。
或他经常回忆过去的事情。
3. 前后矛盾:例句:我断定他大概是小红的哥哥。
修改:我断定他是小红的哥哥。
或我猜他大概是小红的哥哥。
4. 重复啰嗦:例句:同学们目不转睛地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修改:同学们目不转睛地听老师讲课。
或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5. 词序颠倒:例句:春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修改:北京的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6. 用词不当:例句:我非常喜欢热爱自然,经常去野外郊游。
修改:我非常热爱自然,经常去野外郊游。
7. 分类不当:例句: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苹果等蔬菜。
修改:菜园里种着西红柿、黄瓜、扁豆等蔬菜。
或菜园和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苹果等蔬果。
8. 表意不明:例句:李红有时候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
修改:李红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
或李红有时候和张明在一起打球。
9. 不合逻辑:例句: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芳没来。
修改:全班同学除了王芳都到齐了。
10. 关联词使用不当:例句:尽管天气多么恶劣,他都要按时到校。
修改: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都要按时到校。
或尽管天气很恶劣,他还是按时到校了。
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识别和纠正常见的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的问题。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能力。
小学六年级修改病句的精华集锦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4)我们假如把自己国内的情况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假如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至“趁”字前)(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
(“他”应移至“不但”前)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与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14)政治稳固、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15)他在培养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应改为“很多”。
)(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
(“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四年级小学修改病句(5篇)1.四年级小学修改病句(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等。
例如:①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④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
)(2)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
例如:①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缺主语。
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
应去掉“通过”或“对”。
)②他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缺谓语,应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③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④细菌是有害的。
(缺必要的限制语,与事实不符,应加上“有些”。
)(3)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
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
例如:①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谓语重复,应删去“打”。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③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
(4)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
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四年级下册语文专项修改病句练习附答案(一)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练习:1. 异口同声地说:“赞成!”2. 大家必须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3. 哥哥最喜欢打篮球和足球。
4. 今天该我值日,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5. 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清洁、讲卫生。
6. 我们一定要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任务。
7. 她围着一条白围巾,一件红衣裳,好看极了。
8. 看了这部电视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送来的。
10. 春天到了,一朵朵鲜花。
(二)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练习:1. 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 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3. 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4.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5. 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三)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练习:1. 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2. 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3. 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4. 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
(四)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练习:1. 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2. 我校请解放军叔叔经常作报告。
3. 盲人姑娘看见有人进来,连忙站起来让座。
4. 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词语。
(五)关联词使用不当:指的是前后两个分句和所用关联词之间的关系不协调,或关联词前后搭配不当。
练习:1. 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2. 小明不但认真学习,而且成绩很好。
3. 王小二因为刻苦学习,就成绩优良。
4. 即使这部电影拍得好,但也不能获奖。
要求:了解病句的九种类型,熟悉各种类型病句的修改方法。
原则:句子的原意要保留、修改要恰当。
修改步骤:1、读懂句子的意思;
2、找准病处,对症下药;
3、改后读读是否通顺,是否改变原意。
一、成份残缺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句子缺少了主要成份。
[例1:正在仔细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
[例2:我们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
]
[例3: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欢乐。
]
2、句子中多了一些词语造成成份残缺。
[例:经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
二、用词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用错了近义词。
[例:红军长征时期的生活非常艰巨。
]
2、用错了关联词。
[例:虽然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
三、搭配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句中主要成份不搭配。
[例: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不搭配。
[例:农民伯伯在山坡上种了许多欣欣向荣的果树。
]3、一个词语和两个词语搭配,其中一个搭配,另一个不搭配。
[例: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图画。
]
四、词序颠倒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主动者和被动者颠倒。
[例: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
]
2、先后发生的几件事颠倒。
[例:气象小组的同学记录并收听了天气预报。
]
3、修饰限制的词语用错了对象。
[例:在回家的路上,他唱起心情舒畅的歌。
]
五、重复累赘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句子中用了相同意思的几个词语。
[例: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
]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中的字意思重复。
[例: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
]
3、句子中用了没有必要用的词语。
[例: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
]
六、指代不明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例: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
2、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
]
七、前后矛盾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句子的主要意思前后矛盾。
[例:这个养猪场养的猪不少于500头左右。
]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相矛盾。
[例:今年春天的这场秋雨下得真不是时候。
]
八、归类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放在一起当作同一类的;[例:《中国少年报》和《科学画报》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
]
2、范围大小不同的词放在一起。
[例:秋天到了,地里的庄稼和稻子成熟了。
]
3、分类标准不一样的词放在一起。
[例:参加这次劳动的有工人、农民和青年等。
]
九、不符事理这类病句指的是句子的意思不符合生活实际。
[例1: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
]
[例2: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