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若干方法论问题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991.74 KB
- 文档页数:8
经济统计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科学,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经济统计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
它通过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经济系统中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企业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最早由俄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不断发展完善。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构建一个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矩阵,来描述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
投入产出关系矩阵是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工具,它将经济系统中的各个产业按照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进行分类和排列。
矩阵的每一行表示一个产业的产出情况,每一列表示一个产业的投入情况。
通过矩阵的乘法运算,可以计算出每个产业的总产出和总投入,从而揭示出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计算产业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应。
直接经济效应是指一个产业的增长对其他产业的影响,而间接经济效应是指其他产业对一个产业的增长的影响。
通过计算这些经济效应,可以评估一个产业的重要性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除了计算经济效应,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还可以用于估算产业的就业效应和环境效应。
就业效应是指一个产业的增长对就业人数的影响,而环境效应是指一个产业的增长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影响。
通过计算这些效应,可以评估一个产业的可持续性和对社会的影响。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还可以用于制定经济政策和企业决策。
政府可以通过分析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
企业可以通过分析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
然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基于静态的假设,没有考虑到经济系统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
其次,它只能提供总量的信息,无法提供详细的细节和个别的数据。
最后,它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计算资源。
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经济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和机制。
本文将从投入产出分析的角度,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和产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投入的分类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种投入,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人力投入、物力投入和资金投入三个方面。
1. 人力投入人力投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这包括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人力投入的数量可以通过统计农村人口数据得出,而质量则需要关注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2. 物力投入物力投入包括土地资源、农业设施、农机具等。
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农业设施如渠道、堤坝等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这包括政府的资金投入和农民自身的资金投入。
政府的投入可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培训等方面;而农民的资金投入则可以用于购买农业设备、种子、农药等。
二、农村经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农村经济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投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产出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效果。
1.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农村经济的投入越多,通常可以带来更多的产出。
经济学上有一种理论称为“边际产出递减定律”。
这意味着当农村经济的投入增加时,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递减。
这也意味着农村经济的投入需要合理配置,避免过度投入导致资源浪费。
2. 投入与产出的因果关系同时,投入与产出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
只有通过投入,才能实现产出的增长。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持续的投入,才能获得更多的产出。
因此,投入和产出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关系。
三、如何提高投入效果为了提高农村经济的投入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 优化投入结构农村经济需要合理配置投入,避免过度依赖某种投入资源。
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从而提高劳动力投入效果。
第3章能源投入产出分析资源的稀缺性是指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社会资源是相当有限的,即使以最佳的生产技术来利用这些资源,所能产生的产品也是有限的。
这是资源稀缺的相对性。
但从另一方面讲,稀缺性又存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社会,因而又具有绝对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基础,由此引起的种种选择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经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从事生产,以求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欲望的科学。
其核心是研究如何达到稀缺的最佳配置和利用,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市场中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企业生产数量的决定因素,以及不同市场类型对商品价格和生产数量决定的影响。
能源无疑是一种十分稀缺的资源,而且与人类多项经济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在商品经济中,能源产品是十分重要的产品,其价格及生产成本的变动都将对能源消费、能源生产及各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能源投入产出分析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完全适用于能源投入产出分析。
3.1能源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多部门经济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章除介绍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之外,着重介绍投入产出法在能源规划和能源系统中的应用,故称能源投入产出分析。
3.1.1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分析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间的数量关系,既有综合指标,又有分解指标,两者有机结合。
投入产出表采用棋盘式,它能同时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方面来反映产品在部门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运动过程。
通过各种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
既包含直接联系,又包括间接联系。
另外,投入产出表所构成的部门联系平衡模型,可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及时准确,而且可以进一步与数学规划和其它数量经济学方法相结合,发展成为经济预测和计划择优的经济数学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与分析一、投入产出分析简介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
投入是进行一项活动的消耗。
如生产过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统内各部门产品的消耗(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
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结果。
如生产活动的结果是为本系统各部分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劳务)。
瓦西里·列昂剔夫(Wassily W.Leontief,1906—1999)是投入产出账户的创始人。
投入产出表同时表现了社会产品的实物分配和价值构成,全面反映了社会再生产中各部门的经济联系。
利用投入产出表及其数学模型,通过确定一些十分重要的经济参数,可以深入分析国民经济的各种重大比例和经济结构,这就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经济分析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根据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本期生产活动的产品与服务的分配去向和消耗来源排列而成的一张棋盘式平衡表。
表1是某地区2008年简化投入产出表,全表由三部分组成,分别称为第I、第II、第III部分。
第I部分主栏是中间投入,宾栏是中间使用,每个产品部门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耗者,该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第II部分是最终使用部分,反映国民经济中各产品部门与最终使用各项之间的联系;第III部分是增加值部分(最初投入)部分,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的构成。
表1 某地区2008年简化投入产出表i单位:亿元二、投入产出模型(一)建立模型 1.行模型(1)建立行模型:i i X y nj ij x =+∑=1 (i =1,2,...,n) 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ij a ,即:ij a =ij x /j X可得:i i X y jX nj ij a =+∑=1即用矩阵表示为: AX+Y=X化简后可得价值型行数学模型: X=(I-A)-1Y 或 X=B Y (2)计算相关矩阵A ,B=(I-A)-1-I ,B =(I-A)-1 =B+I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0.1104 0.21680.05930.0263 0.0366 0.0207 0.0836 0.0870 0.0350 0.0607 0.0608 0.0347 0.0484 0.0434 0.0881 0.0255 0.0421 0.4826 0.0113 0.00130.0132 0.0020 0.0065 0.0000 0.2586 0.1660 0.3165 0.5712 0.5847 0.1777 0.0063 0.04400.0001 0.0000 0.03301231.0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 0.22350.34120.16110.1660 0.1902 0.1696 0.1885 0.1958 0.1385 0.2087 0.2227 0.1731 0.1508 0.1664 0.1908 0.1689 0.2174 0.7095 0.02270.0133 0.0250 0.0178 0.0240 0.0197 1.00730.87641.11911.7485 1.8655 1.25510.0562 0.0955 0.0504 0.0775 0.12040.1976完全需要系数矩阵:B =⎪⎪⎪⎪⎪⎪⎪⎪⎭⎫⎝⎛ 1.2235 0.3412 0.1611 0.1660 0.1902 0.1696 0.1885 1.1958 0.1385 0.2087 0.2227 0.1731 0.1508 0.1664 1.1908 0.1689 0.2174 0.7095 0.0227 0.0133 0.0250 1.0178 0.0240 0.0197 1.0073 0.8764 1.1191 1.7485 2.8655 1.25510.0562 0.0955 0.0504 0.0775 0.12041.1976(3)价值型行数学模型 X=(I-A)-1Y=B Y⎪⎪⎪⎪⎪⎪⎪⎪⎭⎫ ⎝⎛654321X X X X X X =⎪⎪⎪⎪⎪⎪⎪⎪⎭⎫⎝⎛ 1.2235 0.3412 0.1611 0.1660 0.1902 0.1696 0.1885 1.1958 0.1385 0.2087 0.2227 0.17310.1508 0.1664 1.1908 0.1689 0.2174 0.7095 0.0227 0.0133 0.0250 1.0178 0.0240 0.0197 1.0073 0.8764 1.1191 1.7485 2.8655 1.25510.0562 0.0955 0.0504 0.0775 0.1204 1.1976⎪⎪⎪⎪⎪⎪⎪⎪⎭⎫⎝⎛654321Y Y Y Y Y Y2列模型 (1)建立列模型j j j j j X s t v d ni ij x =++++∑=1 (j =1,2,...,n)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ij a 可得:j j j j j X s t v d j X ni ij a =++++∑=1即用矩阵表示为:AcX+N=X化简后可得价值型列数学模型: X=(I-Ac)-1N (2)计算相关矩阵A C ,(I-Ac)-1物耗系数矩阵:Ac=⎪⎪⎪⎪⎪⎪⎪⎪⎭⎫⎝⎛ 0.5187000000 0.5584000000 0.5122000000 0.6856000000 0.76370000000.8389增加值系数矩阵:(I-Ac)-1=⎪⎪⎪⎪⎪⎪⎪⎪⎭⎫⎝⎛ 2.0775*******.26440000002.0500000003.181********.231590000006.2081(3)价值型列数学模型 X=(I-Ac)-1N⎪⎪⎪⎪⎪⎪⎪⎪⎭⎫⎝⎛654321X X X X X X =⎪⎪⎪⎪⎪⎪⎪⎪⎭⎫ ⎝⎛ 2.0775*******.26440000002.05000000003.181********.231590000006.2081⎪⎪⎪⎪⎪⎪⎪⎪⎭⎫ ⎝⎛654321N N N N N N ij x :第i 部门(行部门)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分配给第j 部门(列部门)用于生产消耗的产品产值;第j 部门(列部门)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第i 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产品产值;i y :第i 部门在本期产品中提供的最终使用额,包括消费和积累;j d 、j v 、j t 、j s :分别为第j 部门的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j m :为第j 部门的社会纯收入,等于j t +j s ; j N :为第j 部门的增加值,等于j d +j v +j t +j s ;i X :第i 部门总产出 ;j X :第j 部门总投入;A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j a )n n ⨯X=(X 1 X 2.......X N )T —总产出的列向量;Y=(y 1 y 2.......y N )T —最终使用的列向量;j i ,=1,2,3,4,5,6分别表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建筑业部门、运输邮电部门、商饮部门和服务业部门;n =6。
投入产出分析论文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它通过对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经济系统的内在结构和运行规律。
本文将从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历史、理论基础、应用以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和历史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它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Samuelson)和莱昂蒂夫(Leontief)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
萨缪尔森和莱昂蒂夫认为,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不能简单地将经济系统看作是独立的个体,而应该将其看作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揭示出经济系统的内在结构和运行规律,为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的相互关系,二是经济系统的内部平衡。
1. 生产要素的相互关系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基于生产要素的相互关系。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等。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可以通过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描述。
例如,某个生产部门需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而这些生产要素又来自于其他生产部门,因此这个生产部门就与其他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2. 经济系统的内部平衡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还包括经济系统的内部平衡。
经济系统的内部平衡指的是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
在这种平衡状态下,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经济系统的总产出和总需求之间也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关系。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政策制定投入产出分析可以为经济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可以预测经济政策的影响范围和效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
投入产出分析若干方法论问题的研究陈 璋 张晓娣(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摘要 一般均衡理论和模型存在难以求解和实际应用的基本问题,后人从不同思路对它进行简化,形成了旨在从理论上清楚说明市场机制作用的局部均衡理论和纯粹出于应用目的而建立的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是在简化价格调节的作用下,从生产技术的联系出发,并在同质性、直接消耗系数稳定性和比例性等假设下,沿着数量调节经济结构的路径,实现了一般均衡的可计量化和可观测检验性。
我们认为,投入产出模型的前提条件 市场机制的完善以及整个生产力结构的均衡与我国生产力多元化结构的现实有相当距离。
因此,如何根据我国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投入产出模型假设的问题是应当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基础性方法论问题。
关键词 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 投入产出分析 基本假设 方法论中图分类号 F011 文献标识码 AA Study on Methodology ofInput Output AnalysisAbstract:Input o utput analy sis,w hich sim plifies the influence of pr ice,fo cu ses o n the correlation of productiv e technolo gies o f different sectors(co mmo dities) in national economy,and analyzes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or impacts among them acco rding to direct input coefficient In addition,on the fundam ental assumptions of homog eneity of products in o ne sector and stability of the direct input co efficient, mathematical/quantitative observation,measur em ent and examination co uld be easily introduced into the input output analysis As is know n to us,so far there does not exist necessary prerequisites for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input o utput model in China,that is,per fect market mechanism and the equilibrium of produc tion structure Therefore,how to co rrectly understand and am end the basic as sum ptions o f input output m odel sho uld be an essential problem o f m ethodolog y that deser ves academ ic attention and emphasisKey words:the Theory of General Equilibr ium;the T heory of Partial Equilib r ium;Input o utput A nalysis,Basic Assumptio ns,M ethodolog y of I O Analysis in China投入产出分析,是从以部门为生产单位的生产技术联系角度出发,通过整体技术和数量结构平衡来揭示经济体系循环结构的一种理论体系,或者说是对古典一般均衡理论简化的一种结果或方法。
本文试图从分析一般均衡理论思想和模型入手,着重探讨投入产出分析对一般均衡理论简化的思路及其基本假设等若干方法论问题,并由此初步提出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应用存在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一、投入产出分析是一般均衡理论的一种简化1 一般均衡理论的思想及其在西方经济学中的意义一般均衡理论是瓦尔拉斯对西方经济学独特的贡献,而 均衡 是西方经济学最核心的概念和思想。
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或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所有商品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思想,论证在存在着大量商品种类的市场条件下,最终确定各种商品均衡价格同时形成的结果或模型。
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表现为各种商品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全面地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均衡。
其基本思想是,一种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都不是独立,而是相互作用决定的。
当所有商品的供求都相等时,整个价格体系就形成一般均衡的状态,而这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且瓦尔拉斯认为这种价格就是商品的价值。
因此,要确定某些经济变量的值,就不应只采用因果的方法去寻求每个经济变量的惟一决定因素,而必须把这些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表现为函数关系,并用方程组同时求得它们的解。
瓦尔拉斯把他的全部均衡论体系,以代数联立方程式的形式建立了一个一般均衡数学模型。
为了更为具体地了解一般均衡理论或思想,下面就一般均衡模型的一种简单形式作一简要介绍 。
模型基本假设:(1)某一经济社会中有n 种产品和m 种生产要素。
X j 为第j 种产品的总产量;R i 为社会所能提供的第i 种要素的数量。
(2)投入系数a ij (i =1,2, ,m ;j =1,2, ,n)为生产单位j 种产品需要i 种要素的投入量。
(3)设n 维向量p 是n 种产品的价格向量,m 维向量w 是m 种要素价格向量。
即p =p 1p 2p n w =w 1w 2 w m那么可知,为了生产第j 种产品X j 的数量,需要第i 种生产要素为a ji X j 数量(j =1,2, ,n),所以,全部产品对第i 种生产要素的总需求量是 n j =1a ij X j (i =1,2, ,m)。
在均衡条件下,每种生产要素的供给等于需求,由此得到m 个方程:nj =1a ij X j =R i i =1,2, ,m (1)多夫曼、萨缪尔逊、索洛: 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 (台湾中文版)[M ],第415~418页。
下面来考虑总产品X j的确定(这里用简单方法处理,方程的思想性十分重要):根据一般均衡的思想,第j种产品的需求量取决于所有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即p和w,亦即X j=X j(p,w) j=1,2, ,n(2)同理,第i种生产要素的供给量也取决于所有产品和要素的价格,亦即R i=R i(p,w) i=1,2, ,m(3)最后,根据均衡的一般意义,任何一种产品的单位价格应等于它的单位成本,亦即mi=1w i a ij=p j j=1,2, ,n(4)由此,我们就得到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最简化形式:nj=1a ij X j=R i i=1,2, ,mX j=X j(p,w) j=1,2, ,nR i=R i(p,w) i=1,2, ,mm i=1w i a ij=p j j=1,2, ,n(5)方程组中共有(2m+2n)个方程,有(2m+2n)个待定变量,故存在惟一解的必要条件。
对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意义,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首先,瓦尔拉斯是第一个在边际效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并解决了两种以上货物的交换问题的科学表述,其研究价值十分巨大;其次,瓦尔拉斯同时考虑了商品生产问题,一般研究只是孤立地考虑一定数量的消费品的市场,而他则同时分析构成生产要素的市场。
因此,可以说一般均衡理论是将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作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加以研究,力图把握经济体系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一套数学模式来描述这种关系,这在经济学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具有开拓性的成就,也最终奠定了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基础。
里昂惕夫十分深刻地认识到一般均衡理论这一思想的意义,他指出: 一般均衡理论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够使我们考察高度复杂的纵横交叉的相互关系,这种交叉关系把任何局部的最初变动的脉搏传送到经济体系极远的角落。
熊彼特评价道: 经济均衡理论是瓦尔拉斯的不朽贡献。
这个伟大理论水晶般明澈的思路以一种基本原理的光明照耀着纯粹经济关系的结构。
在洛桑大学为尊敬他而树立的纪念碑上只是刻着这几个字:经济均衡。
不可否认,一般均衡理论的经济学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任何科学理论都存在不足之处,一般均衡理论或模型也不例外。
首先,一般均衡理论只从各种商品交换之间的外在联系来分析问题,它的理论基础仍是主观主义的稀少性价值原理即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因而就不能不带有这种价值原理所固有的缺陷。
其次,一般均衡理论形而上学地里昂惕夫: 美国经济结构:1919~1939 [M],第33页,纽约麦格劳 希尔公司,1959。
熊彼特J A: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 [M],第53页,中国财经出版社,1983。
假定经济能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自发地达到绝对均衡,各种商品的供给与需求都能同时达到均衡,从而实现一般均衡的价格。
这种假设根本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因为竞争远不是 完全的 , 竞争的完全性是一个难于达到的极点。
最后,一般均衡模型更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缺陷,那就是瓦尔拉斯用来论证其理论的大型联立方程组包括了千千万万个企业或个人对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供求方程与价格方程,其数不胜数的公式所要求的数据无法计算(稀少性)和难以计算(供给)的问题,使得一般人难以简单理解 一般均衡 的理论意义,更加难以从一般均衡模型中得到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难怪有些西方经济学家清醒地指出,一般均衡论不过是一座外形华美的空中楼阁。
2 一般均衡理论的两种简化方式 局部均衡理论和投入产出分析实际上,可以说一般均衡理论和模型的复杂和精致使得其思想大于其具体理论和方法的意义,其几乎包揽无遗的联立方程体系即使在理论上求解和利用同样变得十分困难,更不用说用于实践了。
正是为了解决一般均衡理论和模型的这个基本问题,后人从两个不同的思路出发对其进行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简化:即为了能从理论上更清楚地说明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产生了局部均衡理论和纯粹出于应用目的而建立的投入产出分析,前者形成了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部分,后者形成了 一般均衡模型 实际应用的最重要方法。
下面我们对这两种重要的简化和思路作一简要评介。
(1)简化之一: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
我们知道,如果按照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对价值学说探讨任何经济学问题,任何一个问题都将变得十分复杂,既难以研究,也难以理解和传播。
正是为了解决 一般均衡 的复杂性问题,马歇尔借鉴物理学中的纯粹因素研究方法,提出了局部均衡的思想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