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九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真题实战2(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81.00 KB
- 文档页数:6
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 [课标Ⅲ理综2018·12,6分]用0.100 mol·L -1 AgNO 3滴定50.0 mL 0.0500 mol·L -1 Cl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 .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 (AgCl)的数量级为10-10B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 (Ag +)·c (Cl −)=K sp (AgCl)C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 mol·L -1 Cl −,反应终点c 移到a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 mol·L -1 Br −,反应终点c 向b 方向移动【答案】C【解析】图像解题思路:先明确图像横、纵坐标含义;再找出整个图像变化趋势;最后找“特殊点”,特殊点一般是起点、拐点、交点、终点。
A .AgNO 3与Cl −发生反应:Ag ++ Cl −= AgCl↓,当V(AgNO 3)=25mL 时,沉淀反应基本完全。
选取图像“c”点,此时-lg c (Cl −)=4.8左右,c (Cl −)=10-4.8 mol·L -1。
AgCl 存在溶解平衡AgCl(s)Ag +(aq) + Cl −(aq),且c (Ag +)=c (Cl −),K sp (AgCl)= c (Ag +)·c (Cl −)=10-9.6,∵10-9.6=10(0.4-10) =100.4⨯10-10,∴ 1⨯10-10<10-9.6<10⨯10-10,因此K sp (AgCl)的数量级为10-10正确;B .曲线上各点均会生成AgCl 沉淀,各点的溶液相当于AgCl 在不同介质中的饱和溶液,存在以下关系: _()()C SP Q K c Ag c Cl +==⋅; C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 mol·L -1 Cl −,消耗V(AgNO 3)=20mL ,a 点对应体积是15mL ;D .“若改为0.0500 mol·L -1 Br −”,Ag ++ Br −= AgBr↓,当V(AgNO 3)=25mL 时,沉淀反应基本完全。
高考层面·高考真题实战1. [高考集萃]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014·天津高考]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c(Ag+)>c(Cl -)=c(I-)。
()(2)[2014·重庆高考]25 ℃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3)[2013·天津高考]CaCO3难溶于稀硫酸,也难溶于醋酸。
()(4)[2013·安徽高考]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5)[2013·重庆高考]AgCl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且K(AgX)=c(Ag +)·c(X-),故K(AgI)<K(AgCl)。
()(6)[2012·天津高考]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
()(7)[2012·北京高考]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其原因为2AgCl(s)+S2-(aq)Ag2S(s)+2Cl-(aq)。
()(8)[2012·浙江高考]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蒸馏水、②0.1 mol·L-1盐酸、③0.1 mol·L-1氯化镁溶液、④0.1 mol·L-1硝酸银溶液中,Ag+浓度:①>④=②>③。
()(9)[2012·江苏高考]向浓度均为0.1 mol·L-1 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可推出K sp(AgCl)>K sp(AgI)。
()答案:(1)×(2)√(3)×(4)×(5)√(6)×(7)√(8)×(9)√解析:(1)碘化银的K sp小于氯化银的K sp,所以c(I-)<c(Cl-),错误;(2)根据溶解平衡Cu(OH)2(s)Cu2+(aq)+2OH-(aq),在Cu(NO3)2溶液中,该平衡逆向移动,Cu(OH)2溶解度降低,正确;(3)Ca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4,CaSO4覆盖在CaCO3表面使反应中止,但CaCO3能溶于醋酸中,错误;(4)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错误;(5)根据溶度积常数概念得出,正确;(6)加入Na2SO4固体,c(SO2-4)增大,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Ba2+)减小,错误;(7)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S的溶解度,所以AgCl 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可以转化为Ag2S,正确;(8)c(Cl-)越大,则c(Ag+)越小,故Ag+浓度:④>①>②>③,错误;(9)该过程出现黄色沉淀,说明沉淀AgI更难溶,正确。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A .pH =2的HA 溶液与pH =12的MOH 溶液任意比混合:c (H +)+c (M +)=c (OH -)+c (A -)B .NaHCO 3溶液中,c (OH -)>c (CO 2-3)>c (H 2CO 3)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 3COOH 和CH 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c (CH 3COO -) +2c (OH -)=2c (H+) +c (CH 3COOH)D .0.1 mol·L -1的NaHA 溶液,其pH =4:c (HA -)>c (H +)>c (H 2A)>c (A 2-)解析:选A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 (H +)+c (M +)=c (OH -) +c (A -),A 正确;NaHCO 3溶液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c (CO 2-3)<c (H 2CO 3),B 错误;CH 3COOH 电离生成CH 3COO -和H +,浓度相等,CH 3COO -水解生成CH 3COOH 和OH -,浓度相等,故c (CH 3COO -) +c (OH -)=c (H +) +c (CH 3COOH),C 错误;0.1 mol·L -1的NaHA 溶液,其pH =4,说明HA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c (HA -)>c (H +)>c (A 2-)>c (H 2A)2.[2013·福建卷] 室温下,对于0.10 mol·L -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与AlCl 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3OH -===Al(OH)3↓B .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 +4)·c(OH -)变大C .用HNO 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D .其溶液的pH =13[解析] NH 3·H 2O 是弱碱,在离子方程式中化学式不能拆分,Al 3++3NH 3·H 2O===Al(OH)3↓+3 NH +4,A 项错误;加水稀释,促进NH 3·H 2O 电离,使NH 3·H 2O NH +4+OH -的电离平衡右移,但是NH 3·H 2O 、NH +4、OH -的浓度均减小,则溶液中c(NH +4)·c(OH -)变小,B 项错误;用HNO 3完全中和氨水时得到硝酸铵溶液,即NH 3·H 2O +HNO 3===NH 4NO 3+H 2O ,硝酸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导致中和后的溶液显弱酸性,C 项正确;NH 3·H 2O 的电离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电离出OH -,则c(OH -)小于0.10 mol·L -1,室温下K W =1.0×10-14,则氨水中c(H +)>1.0×10-140.10 mol ·L -1=10-13 mol ·L -1,pH =-lgc(H +)<13,D 项错误。
专题16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2016年高考海南卷】向含有MgCO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A.c(CO32−)B.c(Mg2+) C.c(H+) D.K sp(MgCO3)【答案】A考点: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K sp【名师点睛】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这几年高考的热点,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题较基础,只需把握平衡移动原理即可得到结论。
2.【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A.图甲表示燃料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B.图乙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C.图丙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建立电离平衡的过程D.图丁表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答案】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图像分析,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有关判断【名师点晴】掌握有关的化学反应原理,明确图像中曲线的变化趋势是解答的关键。
注意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
注意电离平衡也是一种动态平衡,当溶液的温度、浓度以及离子浓度改变时,电离平衡都会发生移动,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3.【2016年高考上海卷】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A.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B.0.1mol/L 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C.CH3COOH溶液与NaCO3反应生成CO2D.0.1 mol/L 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只能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B.该盐水溶液显碱性,由于NaOH是强碱,故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正确;C.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D.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专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专练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2019·河南洛阳质检]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措施是( )A.向水中通入SO2 B.将水加热煮沸C.向纯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D.向水中加入NaCl固体答案:A解析:向水中通入SO2,S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2SO3,抑制水的电离,所得溶液呈酸性,则有c(H+)>c(OH-),A正确;将水加热煮沸,促进水的电离,但水仍呈中性,则有c(H+)=c(OH-),B错误;向纯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Na与水反应生成NaOH,抑制水的电离,所得溶液呈碱性,则有c(H+)<c(OH-),C错误;向水中加入NaCl固体,而NaCl是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D错误。
2.室温时,pH=10的氨水和Na2CO3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前者与后者之比为( )A.1:1 B.10-10:10-4C.10-4:10-10 D.10-10:10-7答案:B解析:pH=10的氨水中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0-10 mol·L-1,pH=10的碳酸钠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10-4 mol·L-1,前者与后者之比为10-10:10-4。
3.[2019·四川南充一诊]25 ℃时,0.1 mol·L-1的3种溶液:①盐酸、②氨水、③CH3COONa溶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3种溶液中pH最小的是①B.3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③C.①与②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D.①与③等体积混合后:c(Na+)>c(Cl-)>c(H+)>c(CH3COO-)>c(OH-) 答案:D解析:盐酸呈酸性,氨水和CH3COONa溶液呈碱性,则pH最小的是盐酸,A正确;盐酸和氨水抑制水的电离,CH3COONa因发生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H3COONa,B正确;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Cl,由于NH+4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C正确;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CH3COONa溶液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H和NaCl,由于Na+、Cl-均不发生水解,则有c(Na+)=c(Cl-),D错误。
专题1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2018新课标3卷】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 sp(AgCl)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 mol·L-1 Cl-,反应终点c移到a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 mol·L-1 Br-,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答案】C【解析】C.滴定的过程是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所以滴定的终点应该由原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决定,将50mL 0.05mol/L的Cl-溶液改为50mL 0.04mol/L的Cl-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0.8倍,所以滴定终点需要加入的硝酸银的量也是原来的0.8倍,因此应该由c点的25mL变为25×0.8=20mL,而a 点对应的是15mL,选项C错误。
D.卤化银从氟化银到碘化银的溶解度应该逐渐减小,所以K SP(AgCl)应该大于K SP(AgBr),将50mL 0.05mol/L 的Cl-溶液改为50mL 0.05mol/L的Br-溶液,这是将溶液中的氯离子换为等物质的量的溴离子,因为银离子和氯离子或溴离子都是1:1沉淀的,所以滴定终点的横坐标不变,但是因为溴化银更难溶,所以终点时,溴离子的浓度应该比终点时氯离子的浓度更小,所以有可能由a点变为b点。
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沉淀溶解平衡以及图像分析等【试题点评】本题应该从题目所给的图入手,寻找特定数据判断题目中的沉淀滴定的具体过程。
注意:横坐标是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纵坐标是氯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本题虽然选择了一个学生不太熟悉的滴定过程——沉淀滴定,但是其内在原理实际和酸碱中和滴定是一样的。
高三化学高考复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附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因为Na2S水解,所以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B.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c(H+)不相等C.Fe3++3H 2O Fe(OH)3+3H+,FeCl3可以净水D.CO32-+H2O HCO3-+OH-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2.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pH>7时,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C.当pH=7时,可能有c1/c2 > v2/v1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3.如图,abcd分别代表酸碱溶液加水稀释后pH与加水的体积的关系。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和b为强电解质B.等体积的c和d分别与足量的镁粉反应,放出H2一样多C.c和d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D.pH相等的a和b分别加水稀释m和n倍后pH仍相等,则m < n4.室温下,往0.001mol·L-1的氨水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时,溶液呈现粉红色。
现采取下列措施,其中能使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颜色变浅的是A.往溶液中滴入0.2mol·L-1的氨水B.往溶液中加入NH4Cl晶体C.往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D.往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5.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04,K w不变B.CaC03不易溶于稀硫酸,也不易溶于醋酸C.NaCI溶液和CH3 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D.在Na2S稀溶液中,c(H+) =c( OH-)-2c(H2S) -c(HS-)6.下列表述或判断正确的是()A.25℃时,pH=10的NaOH溶液与pH =10的氨水中:c(Na+)=c(NH4+);B.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①NaCl溶液;②NaOH溶液;③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③>①>②C.在Na2CO3、NaHC03两种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D.25 ℃时,浓度为0.2mol/L的Na2CO3溶液中只存在水解平衡,不存在电离平衡7. 0.1mol/LNaHCO3的溶液的pH最接近于()A.5.6 B.7.0 C.8.4 D.13.08.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全部是离子化合物B.强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C.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时,1mol/L氨水与0.5mol/L氨水中,C(OH-)之比是2∶1B.1mol/L NH4Cl溶液中 C(NH4+) = C(Cl-)C.0.1mol/LCH3COONa溶液中加少量CH3COOH溶液,使溶液呈中性,此时混合液中C (Na+) = C (CH3COO-)D.硫化钠溶液中,C (Na+) = 2 C (S2-)10.取20.0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恰好将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20.00 mL滴定至终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不需要指示剂B.用量筒量取上述硫酸的体积C.H2SO4的浓度为1.00 mol·L-1D.参加反应的H+和OH-的物质的量相等11.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混合:c(Na+)=c(CH3COO-)B.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CO-3)>c(H+)C.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c(M+)=c(OH-)+c(A-) D.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CH3COONa)<c(Na2CO3) 12.0.1mol·L-1HF溶液的pH=2,则该溶液中有关浓度关系式不正确的是()A.c(H+)>c(F-) B.c(H+)>c(HF)C.c(OH-)<c(HF) D.c(HF)>c(F-)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常温下,两种溶液①0.1 mol•L-1 NH3·H2O ②0.1 mol•L-1 NH4Cl中:(1)溶液①的pH 7(填“>”、“<”或“=”),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金版教程】2016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九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真题实战2(含解析)1. [高考集萃]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014·课标全国卷Ⅰ]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 )(2)[2014·课标全国卷Ⅰ]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 )(3)[2014·课标全国卷Ⅰ]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 )(4)[2014·大纲全国卷]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 )(5)[2013·天津高考]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 w不变。
( )(6)[2013·天津高考]NaCl溶液和醋酸铵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 )(7)[2012·福建高考]25 ℃与60 ℃时,水的pH相等。
( )(8)[2012·广东高考]对于常温下pH=2的盐酸中,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2 mol·L-1。
( )(9)[2012·江苏高考]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 )(10)[2012·天津高考]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
( )答案:(1)×(2)√(3)×(4)×(5)×(6)×(7)×(8)√(9)×(10)×解析:(1)容量瓶不能用烘箱烘干,否则会变形,定容不准确,错误;(2)滴定管使用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以减小实验误差,正确;(3)酸碱滴定实验中,不能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润洗会导致待测液增多,使实验误差增大,错误;(4)当溶液本身呈中性时,用蒸馏水润湿pH,对测量结果不产生影响,错误;(5)浓H2SO4加入蒸馏水中会放热,使K w变大,错误;(6)NaCl是强酸强碱盐,对水的电离不产生影响,而CH3COONH4是弱酸弱碱盐,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两者影响不同,错误;(7)水的电离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不同,pH也不同,错误;(8)pH=2的盐酸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水电离出的c(H+)=水电离出的c(OH-)=溶液中的c(OH-)=10-12mol·L-1,正确;(9)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错误;(10)若H2SO4与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溶液的pH<7,错误。
高考层面·高考真题实战1. [高考集萃]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014·课标全国卷Ⅱ]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 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2O-4)。
()(2)[2014·课标全国卷Ⅱ]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
()(3)[2014·天津高考]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3c(Na+)=2[c(HC2O-4)+c(C2O2-4)+c(H2C2O4)]。
()(4)[2014·重庆高考]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H3COO-)增大。
()(5)[2014·江苏高考]加热0.1 mol·L-1 Na2CO3溶液,CO2-3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
()(6)[2013·天津高考]在Na2S稀溶液中:c(H+)=c(OH-)-2c(H2S)-c(HS-)。
()(7)[2013·江苏高考]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2-3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
()(8)[2013·安徽高考]用酚酞溶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纯碱溶液。
()(9)[2013·重庆高考]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答案:(1)×(2)√(3)×(4)×(5)√(6)√(7)×(8)√(9)×解析:(1)当H2C2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中还存在C2O2-4,错误;(2)根据CH3COOH、HClO、HCO-3的酸性相对强弱可以确定三种溶液的浓度大小,正确;(3)根据物料守恒,2c(Na+)=3[c(HC2O-4)+c(C2O2-4)+c(H2C2O4)],错误;(4)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H3COO-与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导致CH3COO-的浓度减小,错误;(5)CO2-3水解吸热,加热促进水解,c(OH-)增大,pH增大,正确;(6)符合Na2S溶液中的质子守恒,正确;(7)加入Ca(OH)2,Ca2+与CO2-3结合生成CaCO3沉淀,使水解平衡CO2-3+H2O HCO-3+OH-逆向移动,但由于加入了OH-,pH 增大,错误;(8)酚酞溶液滴入饱和NaCl溶液中无现象,滴入饱和Na2CO3溶液中变红,正确;(9)AlO-2+HCO-3+H2O Al(OH)3↓+CO2-3,没有气体生成,错误。
【金版教程】2016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九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限时规范特训2(含解析)(限时45分钟)1.[2014·甘肃天水一中一模]25 ℃时,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ac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ac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有c(H+)·c(OH-)=10-14B. bd线段上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都呈中性C. d点对应溶液的温度高于25 ℃,pH<7D. CH3COONa溶液不可能位于c点答案:D解析:D项,CH3COONa溶液中CH3COO-水解产生OH-,使溶液中c(OH-)>c(H+),故D错误。
2.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①SO2②NH4Cl溶液③NaHSO4溶液④醋酸溶液⑤NaNO3溶液⑥氨水⑦NaHCO3溶液(溶液显碱性) ⑧NaOH溶液A. ①③④⑥⑧B. ①④⑥⑧C. ①④⑤⑥⑦D. ②⑤⑧答案:A解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10-13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酸、碱抑制水的电离,所以①④⑥⑧均可;而水解的盐②⑦促进水的电离;强酸强碱盐⑤不影响水的电离;③NaHSO4===Na++H++SO2-4,抑制水的电离。
3.[2015·云南昆明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将pH=10的氨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B. 某温度下,氢氧化钠溶液中H+浓度为10-9mol·L-1,该溶液的pH=9C. 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D. 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氨水的稀释、pH、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水的离子积常数,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力。
氨水在稀释的过程中c(H+)是增大的,A项错误;根据pH的定义,计算可知B项正确;C项,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比较,c(醋酸)>c(盐酸),中和等体积的两种溶液时,醋酸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大,C项错误;D项,K w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升温可促进水的电离,说明水的电离过程吸热,D项错误。
【金版教程】2016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九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真题实战2(含解析)1. [高考集萃]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014·课标全国卷Ⅰ]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 )(2)[2014·课标全国卷Ⅰ]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 )(3)[2014·课标全国卷Ⅰ]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 )(4)[2014·大纲全国卷]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 )(5)[2013·天津高考]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 w不变。
( )(6)[2013·天津高考]NaCl溶液和醋酸铵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 )(7)[2012·福建高考]25 ℃与60 ℃时,水的pH相等。
( )(8)[2012·广东高考]对于常温下pH=2的盐酸中,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2 mol·L-1。
( )(9)[2012·江苏高考]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 )(10)[2012·天津高考]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
( )答案:(1)×(2)√(3)×(4)×(5)×(6)×(7)×(8)√(9)×(10)×解析:(1)容量瓶不能用烘箱烘干,否则会变形,定容不准确,错误;(2)滴定管使用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以减小实验误差,正确;(3)酸碱滴定实验中,不能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润洗会导致待测液增多,使实验误差增大,错误;(4)当溶液本身呈中性时,用蒸馏水润湿pH,对测量结果不产生影响,错误;(5)浓H2SO4加入蒸馏水中会放热,使K w变大,错误;(6)NaCl是强酸强碱盐,对水的电离不产生影响,而CH3COONH4是弱酸弱碱盐,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两者影响不同,错误;(7)水的电离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不同,pH也不同,错误;(8)pH=2的盐酸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水电离出的c(H+)=水电离出的c(OH-)=溶液中的c(OH-)=10-12mol·L-1,正确;(9)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错误;(10)若H2SO4与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溶液的pH<7,错误。
2.[2014·四川高考]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1 mol·L-1NaHCO3溶液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 +)>c(CO2-3)>c(HCO-3)>c(OH-)B. 20 mL 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与10 mL 0.1 mol·L-1 HCl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c(CH3COO-)>c(Cl-)>c(CH3COOH)>c(H+)C. 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H +)>c(NH+c(OH-)4)+D.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OH-)>c(H+)+c(CH3COOH)答案:B解析:A项,NaHCO3+NaOH===Na2CO3+H2O,故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应为c(Na +)>c(CO2-c(OH-)>c(HCO-3),错误;B项正确;C项,两溶液混合,NH3·H2O过量,溶液呈3)>碱性,c(OH-)>c(H+),c(NH+4)>c(Cl-),故c(Cl-)+c(H+)<c(NH+4)+c(OH-),C错误;D项,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CH3COONa溶液,根据质子守恒得c(OH-)=c(H+)+c(CH3COOH),故错误。
3.[2013·大纲全国卷]下图表示水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 wB. 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C. 图中T1<T2D. 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pH的计算等知识。
水电离出的c(H+)与c(OH -)的乘积为一常数,A项正确;由图看出M区域c(H+)<c(OH-),B项正确;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与c(OH-)都增大,C项正确;可知XZ线上(除X点外)任意一点的pH都小于7,D项错误。
4. [2013·山东高考]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pOH(pOH=-lg[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 )A. M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Q点B. N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C. M点和N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D. Q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图象考查酸碱中和滴定。
由图象可以看出,在Q点溶液呈中性,在M 点pOH>pH,即c(H+)>c(OH-),溶液显酸性,同理可知在N点溶液显碱性。
M点时溶液显酸性,加入的NaOH不足,故导电性M<Q,A错;在N点溶液显碱性,加入的碱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CH3COONa和NaOH,故c(CH3COO-)<c(Na+),B错;在M点溶液中c(H+)与N点溶液中c(OH-)相等,C正确;在Q点溶液呈中性,酸应稍过量,故NaOH溶液的体积少于醋酸溶液的体积,D错。
5. [2014·课标全国卷Ⅱ]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 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 mL c1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
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 mL NaOH溶液。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________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Ag+)=2.0×10-5mol·L-1, c(CrO2-4)为________mol·L-1。
[已知:K sp(Ag2CrO4)=1.12×10-12](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为________。
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当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2)碱酚酞(或甲基红)(3)c1V1-c2V2-3×17w×100%(4)偏低(5)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2.8×10-3(6)+3'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 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解析:(1)当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
(2)盛装氢氧化钠溶液应使用碱式滴定管,强碱滴定强酸,可以使用酚酞,也可以使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3)总的盐酸的物质的量减去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即为氨气物质的量,所以氨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c1V1-c2V2)×10-3×17/w]×100%。
(4)气密性不好,会有一部分氨逸出,使测定结果偏低。
(5)因为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使用棕色滴定管;由题意,c2(Ag+)×c(CrO2-4)=4.0×10-10×c(CrO2-4)=1.12×10-12,c(CrO2-4)=2.8×10-3mol·L-1。
(6)由题给条件,可以写出X的化学式为[Co(NH3)6]Cl3,所以Co的化合价为+3,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反应物中有NH3和H2O2,温度过高,会使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不利于X的制备。
6.[2014·重庆高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 g·L-1。
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水通入A的进口为________。
(2)B中加入300.00 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C中H2O2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C中过量的H2O2,然后用0.0900 mol·L-1 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图2中的________;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________;若用50 mL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则管内液体的体积(填序号)________(①=10 mL,②=40 mL,③<10 mL,④>40 mL)。
(4)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 mL,该葡萄酒中SO2含量为:________ g·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