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色素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天然食用色素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天然食用色素市场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天然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天然食用色素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报告旨在对天然食用色素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市场概况、发展趋势、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前景展望、竞争格局和发展建议等方面,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报告将对市场现状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读者带来有益的信息和见解。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将首先介绍天然食用色素市场的概况,包括市场规模、市场增速、市场占有率等相关信息。
接着,将分析天然食用色素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市场的发展动态、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的发展预测等方面的内容。
在第三部分,将重点介绍天然食用色素市场的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包括主要产品类型、产品的应用领域以及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等。
最后,本报告将总结天然食用色素市场的现状,并展望未来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析市场的竞争格局,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json"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天然食用色素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概况、发展趋势、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调研和总结。
通过本报告,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天然食用色素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制定市场策略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本报告还将对天然食用色素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应对市场挑战。
"}1.4 总结总的来说,本报告对天然食用色素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通过对市场概况、发展趋势和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的研究,我们对天然食用色素市场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对市场前景展望、竞争格局和发展建议的探讨,我们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意见。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天然食用色素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2.正文2.1 天然食用色素市场概况天然食用色素市场概况部分:天然食用色素是指从天然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色素,经过适当的加工后用于食品加工中的一种色素。
烘焙食品色、香、味、形的知识烘焙食品中的色、香、味、形是构成食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烘焙食品的熟制过程是烘焙食品中各种物质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变化的过程。
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物易于被人体吸收,还会发生色泽、香气、滋味和形态的变化。
在烘焙实践中,如何保持和赋予食品良好的色、香、味、形,是烘焙师们应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
一、食品中的色泽食品中的色泽是鉴定食品质量的重要感观指标。
食品色泽的成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食物中原有的天然色素,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配用的合成色素。
1.食品的着色料——食品的着色料依据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
(1)天然色素——食用天然色素都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出来的,是食品的天然成分。
其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新鲜原料中眼睛能看到的有色物质,另一种是食品原料本来是无色的,但在食品原料加工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而呈现出有颜色的食品。
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姜黄素、甜菜红、红曲色素、虫胶色素及焦糖色等。
食用天然色素使用安全,不受剂量限制,是着色料的发展方向。
(2)人工合成色素——目前食品生产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比较普遍。
人工合成色素较天然色素色彩鲜艳,坚牢度大,性质稳定,着色力强,可以任意调色。
但合成色素多以煤焦油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而得,有程度不同的毒性。
因此,在食品卫生标准中,对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有严格要求,目前,允许使用的色素只有5种,即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靛蓝和日落黄。
2.食品在加工和熟制过程中色泽的变化——食品在熟制过程中的色泽变化是极其复杂的,它与食品的组成成分、加热介质的性质、温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褐变——褐变是食品比较普通的一种变色现象。
当食品原料进行加工、贮存、受到机械损伤后,易使原料原来的色泽变暗,或变成褐色,这种现象称为褐变。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些食品需要利用褐变现象,如面包、糕点等在烘烤过程中生成的金黄色。
但有些食品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产生褐变,不仅影响外观,还降低了营养价值,如水果、蔬菜等原料。
食品中的色素稳定性分析与改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日益关注,食品添加剂成为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
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色素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以提高产品色彩的吸引力。
然而,色素在食品中的稳定性问题却备受困扰。
本文将对食品中色素稳定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改进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色素在食品中稳定性的重要性。
食品中的色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线、氧气、温度、酸碱度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色素退色、变色或分解,进而影响产品形象和品质。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各种色素在食品中的表现和稳定性差异。
食品中常用的色素有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种。
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等,在一般条件下相对稳定,但长时间暴露于光线和空气中仍会有一定的退色现象。
而人工合成色素如铜酞菁、碳黑等,稳定性较差,容易分解、变色或失去活性。
然后,我们需要分析造成色素稳定性问题的原因。
一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高温处理,特别是烘焙、煮炒等高温操作,会导致色素分解或变色。
二是食品中的氧气和光线,它们与色素分子结构发生反应,导致色素变质。
三是食品配方中其他成分的影响,如食品中的酸碱度、金属离子等,都可能对色素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为解决色素稳定性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改进方法。
首先,通过合理的选择和使用色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色素的稳定性。
天然色素在选择上要尽量选择含有抗氧化剂的品种,避免受到氧化的影响。
人工合成色素可以选择结构稳定性较好的色素种类,以减少变色和分解的可能性。
其次,通过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可以有效提高色素在食品中的稳定性。
加工过程中的高温处理可以适量降低温度或缩短处理时间,减少色素的分解或变色现象。
同时,尽量避免食品直接暴露在阳光下,选择适当的包装或储存方式,以避免光线对色素的影响。
此外,合理调整食品配方中的其他成分也是改善色素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配方设计中,可以添加一些抗氧化剂或抗氧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以增强色素的稳定性。
烘烤时如何增加食物的色彩?在烹饪世界里,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享受,也是美食的一种表现形式。
烘烤时,食物的颜色对于我们的食欲和食物欣赏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烘烤过程中增加食物的色彩呢?下面是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你制作出色彩丰富的烘烤食品:1. 使用天然色素天然色素是增加食物颜色的理想选择。
一些常见的天然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叶绿素和花青素等。
胡萝卜素可以使食物呈现出鲜艳的橙红色,例如胡萝卜、南瓜和红薯等。
叶绿素是绿色蔬菜和水果的主要颜色来源,如菠菜、苹果和香蕉等。
花青素则赋予食物深紫色的外观,如葡萄、蓝莓和紫甘蓝等。
使用这些天然色素能够增添食物的色彩,同时也使得食物更加营养丰富。
2. 烘焙调料烘焙调料是烘烤食品中常用的一种增色方法。
诸如肉桂、可可粉和胡椒粉等调料,不仅为食物增添了独特的风味,也能够为食物赋予各种色彩。
肉桂粉常用于制作肉类和甜品,它赋予食物金黄色调和香甜味道。
可可粉则通常用于巧克力制作,为食物带来深褐色。
胡椒粉是常见的增色调料,例如红烧肉烘焙时可以使用胡椒粉增加鲜艳的红色。
3. 表面处理烘烤食物在表面处理上也有许多技巧,可以增加食物的色彩。
例如通过涂抹蛋黄液、奶油或蜂蜜等,在烘焙中形成金黄的外观。
在制作烤鸡翅时,可以使用蜂蜜涂抹鸡翅表面,使之呈现出诱人的琥珀色。
此外,使用涂层和酱料也能为食物带来更多的色彩变化。
4. 温度控制烘烤温度对于食物的色彩也有一定影响。
不同的食材和烘烤温度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
一般来说,高温会使食物表面迅速上色,形成金黄或棕色。
而低温烘烤则会使食物保持原有色泽,如在制作奶油色的糕点时,应选择较低的温度,以防止过早的着色。
5. 可变色食材有些食材在烘烤过程中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也是增加食物色彩的一种方式。
例如,红薯在烤制过程中会变得金黄色,并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另外,番茄、红椒、葡萄和柠檬等食材也在烘烤过程中会产生颜色变化,为食物增添了令人垂涎欲滴的效果。
总结起来,烘烤时增加食物的色彩不仅能够提升食物的外观美感,更能够增加食物的诱人程度。
红曲米上色使用方法红曲米是一种常用的天然食品色素,它可以为食物增添美丽的红色,并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在食品加工中,红曲米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使用方法。
首先,红曲米可以直接用于食品的上色。
在制作面包、饼干、月饼等烘焙食品时,可以将适量的红曲米粉加入面粉中进行搅拌,这样可以使食品呈现出漂亮的红色。
此外,在制作肉制品、腊肉、火腿等加工食品时,也可以将红曲米粉均匀地撒在食材表面,经过腌制和熏制后,食品就会呈现出诱人的红色。
其次,红曲米可以用于酿造食品。
在传统的米酒、黄酒、红曲酒等酿造过程中,红曲米是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
在酿造过程中,红曲米会释放出红曲色素和发酵酶,使得酒类食品呈现出特有的红色和香气。
此外,红曲米还可以用于酿造醋类产品,如红曲米醋,它不仅具有美观的红色,还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另外,红曲米还可以用于制作调味料。
在传统的食品加工中,红曲米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调味料使用。
比如,在制作腊肉、腊肠等腌制食品时,可以将红曲米粉与盐、香料等混合使用,这样可以增加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此外,红曲米还可以用于制作红曲米酱,它是一种口感鲜美、色泽鲜艳的调味酱料,深受人们喜爱。
最后,红曲米还可以用于药用。
红曲米中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在传统中医药中,红曲米被广泛应用于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
此外,红曲米还可以用于制作保健食品,如红曲米营养饼干、红曲米营养粉等,这些产品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总之,红曲米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食品色素和保健食材,它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酿造、调味和药用等领域。
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运用红曲米,为食品增添美丽的红色,同时也享受到红曲米所带来的健康益处。
天然甜味剂在番茄加工中的应用研究2、新疆冠农果茸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摘要:本文简述了甜味剂的分类及研究现状等。
由于消费者对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安全性有所顾忌,因此甜度高、热量低、兼具多重功能特性的天然甜味剂成为开发研究的热点。
本文还对天然甜味剂在番茄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为天然甜味剂在果蔬加工中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然甜味剂;食品添加剂;番茄一、甜味剂概述甜味剂是食品工业和保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是指能赋予软饮料甜味的食品添加剂。
甜味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
按能量的高低可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
通常所说的甜味剂主要指合成的非营养型甜味剂,只提供甜味不提供热量,只要少量就可使食品具有较强的甜味。
我国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剤使用标准》规范管理使用的甜味剂有甜菊糖苷、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甜蜜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乙酰磺氨酸钾(安赛蜜)、甘草、木糖醇、麦芽糖醇等十余种,可以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等食品中。
二、天然甜味剂的研究现状天然甜味剂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高甜度、低热量甚至不含热量的甜味剂。
主要包括甜菊糖、罗汉果苷、甘草甜素、醇类糖等多种甜味剂,名称、来源、状态和甜度分别如下:甜菊糖(菊科甜叶菊、白色粉末状、300)、罗汉果苷(葫芦科罗汉果、棕色粉末、260)、甘草甜素(豆科甘草、白色结晶粉末、80~300)、醇类糖(木糖醇等、农作物等、五碳糖醇)。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甜菊糖、罗汉果苷和木糖醇等。
2.1甜菊糖是从草本植物甜叶菊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
甜菊糖的甜度是蔗糖的 150~300倍,但甜菊糖溶液具有随其浓度上升而增加的苦涩后味。
甜菊糖苷在高温稳定,因此可用于烘焙或加热的产品中,而且甜菊糖在酸性和碱性介质(pH3~9)中稳定。
甜菊糖还具有长期贮存,不会发酵,不发生褐变反应的特性,同时还具有抗菌活性。
农产品初加工中的色素与染料应用农产品初加工是将农产品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转化为便于储存、运输和消费的产物。
在这个过程中,色素与染料的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产品初加工中色素与染料的应用以及其对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一、色素与染料的种类与作用在农产品初加工中,常见的色素与染料有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种类型。
天然色素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如胡萝卜素、叶绿素、花青素等;合成色素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如亚硝胺、食用色素等。
色素与染料在农产品初加工中起到了以下几个作用:1. 提高产品的色泽:色素与染料能够为农产品赋予鲜艳的颜色,使得产品视觉效果更加吸引消费者,增加购买的欲望。
2. 调节产品的色调:色素与染料可以用于调节产品的色调,使产品达到市场上所需的标准颜色,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3. 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天然色素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4. 增强产品的抗氧化性:某些色素与染料具有抗氧化性能,可以防止农产品初加工过程中的氧化反应,延长产品的保鲜期。
二、农产品初加工中色素与染料的应用案例1. 果蔬制品的着色剂:在果蔬罐头、果汁、果酱等制品中,通常使用合成色素或天然色素进行着色,以增加产品的色彩鲜艳度,吸引消费者。
2. 调味品的着色剂:在酱油、食醋、辣椒酱等调味品中,常常使用合成色素或天然色素调节产品的色调,使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品类调味品的色调要求。
3. 面制品的配色剂:在面条、面粉制品等面制品中,色素和染料可以用于调整各类面制品的颜色,使其更加诱人,并与产品所代表的口味相匹配。
4. 糕点烘焙中的色素与染料:在糕点、面包等烘焙食品中,色素和染料常被用来出色咖啡糕、抹茶蛋糕等传统和现代烘焙产品。
5. 肉制品的着色剂:在肉制品加工中,染料的使用可以改变肉制品的色调,并且能够增加产品的识别度,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三、色素与染料应用的注意事项尽管色素与染料在农产品初加工中有许多应用优势,但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合法使用:应使用经过国家批准或认证的食用色素和染料,并按照规定用量使用,以确保食品安全。
天然色素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金金
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12期
摘要:阐述了天然色素的种类及在烘焙食品中添加天然色素的意义,根据天然色素的各种理化特点,研究了不同烘焙食品的上色方式与配比。
关键词:天然色素;烘焙食品;马卡龙;上色方法
中图分类号:TS2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26002
1引言
烘焙食品来源于西方国家,是以面粉、酵母、食盐、砂糖和水为基本原料,然后再添加适量油脂、乳品、鸡蛋等,经一系列复杂的制作工艺再经烘烤成熟的食品,营养丰富、造型美观,人们无论是购买作为自家的主食,还是馈赠朋友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烘焙制品的质量改进和制品的品种增多,我国的烘焙食品业无论在产量、制作技术、质量和机械化、自动化方面都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2烘焙食品添加天然色素的意义
2.1色彩自然
天然色素,主要是从动物、植物组织中提取得到的。
其中植物色素的种类相对来说比较丰富,主要来源于蔬菜、瓜果、花卉,色调柔和淡雅。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几十种天然色素允许在烘焙食品中使用,如:姜黄色素、可可色素、青黛色素、苋菜红色素、叶绿素、胡萝卜素、红曲色素等。
这些色素色彩自然,具有天然提取物本身的色泽和淡淡味道,可促进人的食欲,有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标。
2.2富有营养
天然色素不仅色彩自然、安全,而且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如黑色的天然色素主要来源于黑色的动植物组织,除了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还有多种微量元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紫色天然色素含有磷较高,所以,在食品行业它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
叶绿素中的叶绿素锌可作为人体补锌剂,不仅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此外还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提高智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保健意识不断地提高,食用天然色素将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因此,天然食用色素在烘焙行业的研究并应用已成为当代重要的研究课题。
2.3药理作用
天然食用色素有些品种不仅具有营养价值还具有药理作用,在烘焙食品中添加的色素以功能性天然色素最受大众的欢迎。
如胡萝卜素类色素中的β-胡萝卜素作为一种营养剂,现在国外有些国家允许此种天然色素添加到儿童食品中,用来防止儿童体内维生素A的缺乏症。
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而且还能降低脂类的过氧化作用,肿瘤患者长期食用可延长寿命。
番茄红素是存在于茄科植物成熟西红柿的一种天然色素,也是目前被发现天然植物中最强抗氧化剂之一。
科学证明,番茄红素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远胜于其他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可以有效地防治因衰老、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各种疾病。
2.4需求较大
首先,与合成色素相比天然色素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没有合成色素使用方便,但现阶段我国研究者还在积极运用各种科学技术通过改造天然色素的结构,来改善某些天然色素的稳定性、溶解性和着色能力等,使其在食品行业应用更广。
其次,天然色素的安全性优于合成色素,它不仅对人体无毒无害而且还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追求自然之风,天然食物必将成为食物消费的主流。
国内食品制造业对天然食用色素的需求量每年都在不断增长,开发各种天然色素在各国竞相展开。
3天然色素的种类
3.1按形态分
3.1.1粉状天然色素
将有色动植体干燥、磨碎而得到的粉状色素。
此种色素主要用于固体含量较高、不依赖于水的食品系统或需要高浓度色素的食品。
3.1.2液体天然色素
分为液体水溶天然色素、油溶天然色素。
3.2按溶解性
3.2.1水溶天然色素
水溶性天然色素是用水、酸碱水溶液或乙醇溶剂等萃取后经过滤、浓缩而成。
此种色素的溶解性较差,色泽变化比较大,萃取需要大量的溶剂,回收比较困难,成本较高。
3.2.2油溶天然色素
用植物油直接浸出或溶剂萃取而得到。
油溶性的天然色素,如β-胡萝卜素、辣椒红色素、叶黄素等一般只能在油基食品中使用,现在可以通过乳化分散技术,将其制作成水分散制剂,可运用到水溶性食品中。
3.2.3乳浊天然色素
通过添加乳浊剂用特殊的加工方法进行生产。
如加入单酸甘油脂、多山梨醇酯、丙烯二醇等各种乳脂剂。
这种天然色素在食品中使用比较方便,可以加入各种水性或者油性食品中。
4天然色素在烘焙食品——马卡龙中的应用
4.1上色方法
4.1.1喷枪上色
用基础原料(不加食用色素)制作马卡龙,烘烤成熟冷却后将液态的天然色素装入喷枪将马卡龙喷至上色的方法。
如:辣椒红。
4.1.2混合上色
混合上色主要指的是将天然色素和烘焙食品——马卡龙的粉状原料先混合均匀后,再拌入其他的湿性原料,再经成型、烘烤成熟。
如可可色素。
4.1.3淋甩上色
将用基础原料(不加食用色素)制作马卡龙,当完成烘烤前的所有步骤之后,将色素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毛刷蘸取适量淋甩在上面,再经晾干,烘烤成熟。
如:叶绿素。
4.2配比及上色流程
4.2.1粉末状水溶性天然色素配比(以可可色素为例)
(1)配比:杏仁粉225g,太古糖粉225g,可可粉20g,蛋白80g,糖240g,水80g,蛋白100g。
(2)采用混合上色法。
第一步,将225g杏仁粉与225g的太古糖粉放在一起,放入粉碎机内稍打几下,使杏仁粉和糖粉混合均匀,杏仁粉质地较细。
然后将可可粉20g倒入上述混合物中,用手拌均匀。
第二步,将蛋白80g加入第一步准备的粉料中,用橡皮刮刀搅拌至粉料和蛋清完全混合在一起。
第三步,将砂糖和水放在火上熬煮至118℃。
第四步,制作蛋白霜。
将蛋白100g,放入打蛋器中搅打至中性发泡,让后将熬好的糖水沿着搅拌器壁慢慢流入蛋清中,此时搅拌器一直处于最快速,直打至桶壁冷却即可。
第五步,将制作好的蛋白霜拌入制作
好的粉料和蛋清的混合物中。
第六步,将制作好的糊装入裱花带挤入硅胶垫上。
第七步,自然晾干。
第八步,150℃烘烤12min。
4.2.2液态水溶性天然色素配比(以姜黄色素为例)
(1)配比:杏仁粉225g,太古糖粉225g,蛋白80g,糖240g,水80g,蛋白100g。
(2)采用喷枪上色的方法。
第一步,将配方中的原料按照法式马卡的制作方法制作完成到将搅拌好的面糊装入裱花带挤入不粘垫上。
第二步,将姜黄色素装入裱花枪,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挤好的面糊上喷上自己想要的图案。
第三步,自然晾干。
第四步,烘烤成熟。
(3)采用淋甩上色方法。
第一步,将配方中的原料按照法式马卡的制作方法制作完成到将搅拌好的面糊装入裱花带挤入不粘垫上。
第二步,将姜黄色素和水按照1∶5左右的比例调好,然后用毛刷蘸取适量淋甩在马卡龙的面糊上。
第三步,自然晾干。
第四步,烘烤成熟。
4.3注意事项
(1)盛装天然色素最好使用搪瓷、玻璃、不锈钢质地的器皿,这样可以避免金属离子对色素的影响。
(2)在制作马卡龙时如果使用淋甩的方法上色,天然色素最好使用35~50℃的蒸馏水调成所要色泽浓度。
因为天然色素如果使用冷水调和不容易溶解,使用硬质水容易发生色素沉淀的现象。
(3)天然色素的杂质较多,在使用的时候容易发生沉淀的现象。
为了防止在烘焙食品上留下色斑,使用前最好将溶液过滤后再使用。
(4)制作烘焙食品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天然色素,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如青素类天然色素、甜菜红和藻蓝色素等遇热会发生褐变反应,对热不稳定,所以在制作烘焙食品要挑选色素时要选择耐热性较好的品种。
(5)有些烘焙食品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像胭脂虫红和紫胶红等天然色素会与食品中的蛋白质反应变成紫色或灰色,烘烤后的颜色会和色素本身的颜色有很大的区别。
5天然色素的发展前景
我国天然色素的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正朝着“天然、营养、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我国天然色素的资源丰富,发展迅速,现生产天然色素的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相对也比较单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较低,量小,损耗较多,经济效益也不明显。
若要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统一规划,提高天然色素原料的综合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权伍荣.食用天然色素的特点、分类及发展前景[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2(6).
[2]朱红波.食用天然色素的化学成分及保健作用研究概况[J]. 西北药学杂志,2010(2).
[3]刘金福.食品天然色素研究与应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1(6).
[4]李崇瑛.食用天然色素的纯化与研究进展[J]. 中国调味品,2007(9).
[5]佚名.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及研究现状[J].食品产业网,2004(10).
[6]许友姣. 新天然色素的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1).
[7]邓祥元. 天然色素的资源和应用[J]. 中国调味品,2006(10).
[8]吴建新. 彩色巧克力的工艺研究[J]. 食品科技,2012(1).
[9]曾永青.天然色素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科技,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