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42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案标准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二章《民族音乐》,详细内容为第二节《民间歌曲》。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我国民间歌曲的特点和分类,掌握民间歌曲的演唱技巧,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歌曲的分类和特点,培养他们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2. 通过学唱民间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民间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
2. 教学重点:民间歌曲的特点、分类以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歌词单、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民间歌曲《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音乐的韵味,引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民间歌曲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和特点(旋律、节奏、歌词等),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丰富性。
3. 示范:教师演唱《小放牛》,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
4. 练习:学生分组学唱《小放牛》,教师逐个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间歌曲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6. 随堂练习:学生自由选择一首民间歌曲进行演唱,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民间歌曲》2. 内容:a. 民间歌曲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b. 民间歌曲特点:旋律、节奏、歌词等c. 演唱技巧: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针对学生的演唱和心得体会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民间歌曲的基本知识,提高了演唱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活动,如合唱团、民族乐队等,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组织学生参观民间音乐表演,深入了解民间音乐文化。
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 歌剧《洪湖赤卫队》咏叹调-人音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一、背景介绍•简介:《洪湖赤卫队》是一部著名的歌剧,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洪湖赤卫队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英勇抗日斗争历程。
歌剧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曲,其中的咏叹调-人音版更是感人至深,充分展现了人民群众团结抗战的决心和意志。
•背景:193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洪湖赤卫队在湖北省的洪湖地区成立,是中国抗日战争前期工农红军的主力之一。
洪湖赤卫队领导和动员了广大的农民群众和贫苦人民,为抗日战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歌曲介绍1. 咏叹调-人音版•咏叹调-人音版是《洪湖赤卫队》歌剧中的一首名曲,融合了咏叹调和人声的唱法,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充分展现了人民群众与洪湖赤卫队一起抗战的坚定决心和勇敢精神。
•歌词:「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阔步走向光明大道,披荆斩棘绝不退却,永不放弃走向胜利。
」2. 其他歌曲介绍•除了咏叹调-人音版外,《洪湖赤卫队》还有许多其他脍炙人口的歌曲,例如《赤卫队战歌》、《走进新时代》、《山上光荣》等等,都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抗日战争的热爱和支持。
三、教学目标1. 理解歌曲的背景•了解《洪湖赤卫队》歌剧的历史背景以及歌曲中表达的主要思想,加深学生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了解。
2. 理解歌曲的意义•掌握咏叹调-人音版的歌词和旋律,理解其表达的抗战精神以及团结力量的重要性。
3. 练习歌曲演唱•练习歌曲演唱,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其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历史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洪湖赤卫队的成立和抗日斗争,巩固其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认识。
•歌曲分析:通过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旋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歌曲所表达的主旨和意义。
•歌曲演唱: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通过唱出咏叹调-人音版的音乐来强化学生对歌曲的感性理解。
五、教学流程1.开始课程,介绍今天的主题是《洪湖赤卫队》歌剧中的经典歌曲咏叹调-人音版。
2.分享歌曲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洪湖赤卫队的建立和抗日斗争。
《军民团结一家亲》教案教学内容: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教学目标:1、用热爱解放军的情感演唱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感受这首歌曲与海南黎族民歌的关系。
2、了解我国文化艺术经典舞剧《红色娘子军》,再次感受舞剧题材的特点及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视频《军民团结一家亲》提问:画面中表现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你是怎样看出来的?2、介绍舞剧《红色娘子军》。
(播放视频)3、感受歌曲《红色娘子军连连歌》、《军民团结一家亲》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两个片段,请你们欣赏时注意区别一下这两个片段的舞蹈动作有什么特点?音乐的情绪有什么不同?(播放两段视频)二、新授《军民团结一家亲》师:这两个片段都是《红色娘子军》中脍炙人口的选曲,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二首《军民团结一家亲》。
1、出示歌片播放音乐师:让我们一起来听范唱,边听边想这首歌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播放音乐)生:歌曲表达了军爱民来,民爱军,军民情深。
师:《军民团结一家亲》是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中《斗笠舞》的配乐,通过老百姓编斗笠送给红军战士的情景,表现人民热爱子弟兵的情感。
2、学唱歌曲:1)、听音乐熟悉曲调2)、随音乐轻声哼唱:找一找歌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倚音、八度大跳、重音记号)3)、学生视唱歌曲。
4)、歌曲处理:师:我们在5 2 1 处为什么要加重音记号?要特别强调。
生:要表现出打敌人的决心。
5)、视唱曲谱3、对比、比较《五指山歌》与《军民团结一家亲》有何相似之处?师:学完歌曲之后,我们再来听一首黎族民歌《五指山歌》,听一听它的旋律和《军民团结一家亲》有什么相似之处?生:旋律接近师:《军民团结一家亲》就是取材于这首民歌,许多优秀的音乐都是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材的。
上节课我们欣赏的《花香鼓舞》有《茉莉花》的音调。
这说明我们许多地方的民歌就是我们音乐文化的宝典。
现在让我们完整地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谢谢观赏此内容是原创,翻版必究。
《军民团结一家亲》教案教学内容: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教学目标:1、用热爱解放军得情感演唱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感受这首歌曲与海南黎族民歌得关系。
2、了解我国文化艺术经典舞剧《红色娘子军》,再次感受舞剧题材得特点及音乐在舞剧中得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视频《军民团结一家亲》提问:画面中表现得是我国哪个时期得历史?你是怎样看出来得?2、介绍舞剧《红色娘子军》。
(播放视频)3、感受歌曲《红色娘子军连连歌》、《军民团结一家亲》不同得音乐情绪。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舞剧《红色娘子军》得两个片段,请你们欣赏时注意区别一下这两个片段得舞蹈动作有什么特点?音乐得情绪有什么不同?(播放两段视频)二、新授《军民团结一家亲》师:这两个片段都是《红色娘子军》中脍炙人口得选曲,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得第二首《军民团结一家亲》。
1、出示歌片播放音乐师:让我们一起来听范唱,边听边想这首歌表达得主题是什么?(播放音乐)生:歌曲表达了军爱民来,民爱军,军民情深。
师:《军民团结一家亲》是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中《斗笠舞》得配乐,通过老百姓编斗笠送给红军战士得情景,表现人民热爱子弟兵得情感。
2、学唱歌曲:1)、听音乐熟悉曲调2)、随音乐轻声哼唱:找一找歌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倚音、八度大跳、重音记号)3)、学生视唱歌曲。
4)、歌曲处理:师:我们在5 2 1 处为什么要加重音记号?要特别强调。
生:要表现出打敌人得决心。
5)、视唱曲谱3、对比、比较《五指山歌》与《军民团结一家亲》有何相似之处?师:学完歌曲之后,我们再来听一首黎族民歌《五指山歌》,听一听它得旋律和《军民团结一家亲》有什么相似之处?生:旋律接近师:《军民团结一家亲》就是取材于这首民歌,许多优秀得音乐都是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材得。
上节课我们欣赏得《花香鼓舞》有《茉莉花》得音调。
这说明我们许多地方得民歌就是我们音乐文化得宝典。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背景介绍本教案涉及的歌曲为《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由著名音乐家聂耳作曲,1938年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一首红军歌曲。
歌曲取材自这次历炼伟大的长征,歌词中主要描绘了红军在长征中遭遇的艰难险阻,以及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和信仰。
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基本情况。
2.能够正确演唱歌曲《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3.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艰苦卓绝、勇往直前的精神和信仰。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歌词理解和正确演唱。
2.学生对《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感悟和理解。
3.如何通过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精神,培育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教学步骤1. 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歌曲的音频,让学生跟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感受和欣赏,了解所包含的音乐元素等信息,并提出个人认为这首歌曲或旋律的优缺点、感受与理解。
2. 介绍歌曲背景简要介绍歌曲的作者聂耳及其历史背景,以及歌曲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关联。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其想要了解的相关问题和感悟。
3. 歌曲歌词演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重点讲解歌曲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汇和群众性的咏叹调式。
引导学生配合音乐的节奏准确演唱,并让学生根据歌曲所传达的信息,感受歌曲所包含的感情。
4. 学生讨论让学生结合歌曲的情景和歌词中传递的精神,围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分享学生对红军精神及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革命先辈们所表现出的革命精神和信仰。
5. 创设情境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在组内自主分工,创意设计出“长征途中的生活场景”,体验工农子弟兵在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
6. 全班展示引导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设计的场景情境,并自主演绎歌曲《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讲解设计合理性和展示效果。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和学习要求。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曲目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通过听取不同音乐风格和曲目,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2. 音乐表演:学习和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合作能力。
3. 音乐创作:通过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音乐欣赏1. 向学生介绍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和学习要求。
2. 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向学生展示并引导他们进行欣赏。
3.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作品的特点、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4. 给学生分发相关的音乐欣赏材料,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作品。
第二课:音乐表演1. 选择一首简单的乐曲,向学生展示演奏的示范。
2. 分组让学生练习演奏乐曲,并进行小组表演。
3.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提高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4. 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演奏。
第三课:音乐创作1. 向学生介绍音乐创作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型音乐创作,可以使用乐器、声音或身体动作等形式。
3. 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 学生进行创作展示,并互相评价和交流创作的特点和亮点。
教学评价:1. 在音乐欣赏环节,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书面描述,评价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在音乐表演环节,评价学生的演奏技巧、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的准确性。
3. 在音乐创作环节,评价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创作作品的独特性。
教学资源:1.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2. 音乐欣赏材料和乐曲示范录音。
3. 乐器和音乐创作材料。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2. 组织音乐欣赏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并互相交流观点和感受。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特色的工农子弟兵的历史背景;2.熟悉歌曲《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歌曲内容,并能够唱出歌曲;3.能够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劳动伟大精神;4.发挥学生的音乐才能,加强合唱团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课堂导入:通过简单的彩蛋活动,让学生了解工农子弟兵的来源与历史背景;2.歌曲欣赏:播放歌曲《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对歌曲进行简单的讲解;3.课堂练习:分组进行歌曲练唱,教师辅助指导并纠正;4.合唱演练:全班进行歌曲合唱,教师进行点评,并作一定的分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唱歌技巧。
三、教学流程1. 课堂导入(10分钟)班级分成若干组,每组有一个代表选出一个袋子来,袋子内放着许多小纸条,要求每个小组抽出一张小纸条并快速朗读纸条上的文字,由教师指导下,让同学们边朗读纸条中的文字,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这首歌曲的主题是什么?我们从这首歌曲可以了解到什么?2. 歌曲欣赏(10分钟)播放《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音乐文件,让学生仔细听歌,提醒学生重点关注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需要强调的部分。
教师讲解歌曲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劳动伟大精神。
3. 课堂练习(25分钟)由教师分组指导,进行歌曲练唱,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唱歌技巧并纠正唱歌中出现的问题。
4. 合唱演练(15分钟)全班进行歌曲的合唱演练,教师进行点评以及提醒学生重点注意。
并进行分组练习,让不同小组进行合唱排练,提高唱歌技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核心是通过音乐来引导学生了解工农子弟兵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劳动伟大精神。
而在课堂中,我发现学生在课堂进度一格格地推进,音乐积极性较高,学生通过分组练习和合唱排练发挥出了他们的音乐才能。
但在练唱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唱歌时声音的协调性和和谐性并不够,需要加以提醒和训练。
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在唱歌时专注发扬学生们的唱歌技巧,更多地针对学生的个体能力进行培养,并且给予不同的音乐表现机会。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能力发展目标: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上这一节音乐课,首先老师想给大家唱一段,请你来听一听老师唱的是歌还是戏?听完后回答老师。
(师唱《梨花颂》生答)同学们,这段音乐,既有京剧的唱腔又有歌曲的韵味,是一种创新型的音乐体裁。
相信通过老师的演唱,大家对戏曲音乐一定产生了兴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戏曲的奥秘,一起走进京腔昆韵。
(板书:京腔昆韵)三、新课《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兵》(一)初听完整感受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中国著名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唱段,名叫《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请大家仔细聆听。
(二)打拍子1.一板一眼下面请同学们试试能不能合着音乐打一打拍子。
(生没打上)同学们打出了不同的拍子,感觉不好打。
在京剧中的节拍和普通歌曲的节拍是不一样的,京剧节拍称为板眼。
强拍为板,弱或次强拍统称为眼。
它的种类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无眼、无板无眼。
我们看这个2|4拍属于哪类板眼?“一板一眼”。
板眼板眼板眼,我们一起来做!(老师做板眼逐渐加入唱)师唱~~~~~~ 非常好!下面我们来跟音乐来试一下,注意用耳朵仔细听音乐(提示学生速度)。
2.有板无眼同学们表现非常好!那我们继续跟音乐打下面这个唱段,感受一下它的板眼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先来听一遍,再打拍子。
(生打)能合上吗?能合上但是唱段的板眼却发生了变化。
最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版本)【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生命之杯第一课时:我和你第二课时:我们是冠军第三课时:奥林匹克号角第四课时:生命之杯第二单元乐海泛舟第一课时:摇篮曲第二课时: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三课时:鳟鱼第四课时: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三单元山野放歌第一课时:打支山歌过横排第二课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第四单元亚洲弦歌第一课时:樱花第二课时:深情第三课时:小河的呼唤第五单元京腔昆韵第一课时:唱脸谱第二课时:我不挂帅谁挂帅八年级第二学期音乐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切实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结合区、校级艺术节活动,掌握音乐工作重心及部署,制定音乐教学计划,要研究音乐教材,分析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为安排教学进度打下基础。
分析每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基础。
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二、课堂教学:(一)唱歌部分唱歌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感情的歌唱。
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风格和情绪,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风格。
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对歌曲进行处理。
启发鼓励学生在对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评价,避免简单的按照老师的指示反复进行机械的训练。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教唱曲谱,再学歌曲歌词。
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或学生听钢琴视唱,培养学生的视谱能力。
3.每学一首歌曲,必进行复习、检查、巩固练习,让个别学生(有特长或有兴趣的学生)表演唱。
4.尝试合唱教学,使学生体会多声部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欣赏部分1.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音乐各种表现要素,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程、和声、曲式等等,能够引导学生从力度、速度、音高等感性的认识阶段,逐步进入和声、曲式、音乐体裁方面的理性认识阶段。
赏析《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教案背景:
本课时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六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根据我所教年级学生具体特点,我将其设计为第一课时。
学生们大多对歌剧并不了解,对我国歌剧的起源、发展及特点就更不了解。
为了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具有直观的印象,使学生能够产生对歌剧的兴趣和学习、了解的愿望,我在互联网上找了我国歌剧史上较有影响的一些早期歌剧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区分歌剧与舞剧,又搜索了一些舞剧的资料,制作了一套融音乐、舞蹈、图片、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运用了多媒体电化教学,采用了大量的互联网信息,为本课时营造了恰当的教学情境,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感染了他们的感情。
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使本课涉及的音乐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形象地掌握,完美地完成了本科时的教学目标。
教学课题:赏析《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
网络资源:
1、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有关中国早期歌剧的图片。
(1)歌剧、舞剧《白毛女》剧照。
(2)歌剧《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伤逝》《江姐》《洪湖赤卫队》剧照。
2、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有关芭蕾舞剧《白毛女》录像片段。
3、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有关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的电影、演出录像片段。
4、运用互联网资源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
2、能够领悟《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情节内容,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知道三个“娘啊!儿死后……”在歌唱的艺术处理上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音乐情绪,并能辨认变化着的演唱形式。
教学模式:寓情于教,情理互动
教辅手段:多媒体课件、音响
教材分析:
1、唱段分析:这个唱段是歌剧《洪湖赤卫队》第四场中,韩英母女在牢房相会时的大段唱腔,是韩英的独唱部分,也可称之为这部歌剧的咏叹调。
它是整个歌剧中最能深刻揭示韩英内心世界的主要唱段,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充分表现了韩英被捕后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崇高的革命情操。
唱段采用类似戏曲音乐中的板腔手法,将其分为五个段落。
根据歌词的内容,运用慢板、快板、散板等不同的板式变化,在曲调上则借鉴西洋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等手法,使音乐有起有伏、戏剧性地加以展开。
第一段:抒情的慢板,4/4拍子,音调深沉婉转,冷静而又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
第二段:叙述性的慢板,改用2/4拍子。
回忆和叙述的音调如泣如诉,唱出了韩英对苦难身世的回忆。
第三段:2/4、1/4拍子,快板,曲调紧凑,感情激越,速度突然增快一倍,运用切分节奏和叙述性的音调,强烈地控诉了彭霸天对韩英父母的迫害,也述说了母女二人相依为命、被迫逃荒的悲惨遭遇。
这一切,都激起韩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仇恨。
最后一句旋律中的装饰音更增强了音乐中的凄婉效果。
第四段:快板,由一个较为昂扬的间奏开始,出现了明亮、颂扬的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旋律高亢挺拔、坚定有力,表达了韩英对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也表达了韩英对革命的坚强信心和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五段:是整个唱段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音调奔放、速度较快和民歌风,充分表现了韩英虽与母亲生离死别,却没有丝毫的恐惧、悲哀,反而充满了坚定乐观、视死如归的革命情绪,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一再重复,加以强化,将这位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及其崇高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入木三分。
本段三次出现“娘啊!儿死后……”的唱腔,第一次着重于表现母女间的亲情,是女儿对母亲的希望;第二次着重于表现韩英对革命成功的强烈信心;第三次则着重于表现韩英对革命理想的无比执着。
歌曲的最后两句,又采用了朗诵式的散板,壮丽辉煌;加上伴奏音乐烘托的气氛,将音乐推向高潮,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矗立在听众面前。
2.作者简介
张敬安:作曲家。
代表作有歌剧《洪湖赤卫队》、《罗汉钱》等。
欧阳谦叔:作曲家。
代表作有歌剧《洪湖赤卫队》等。
教学流程:
回忆再现→直接导入→出示目标→师生交流
拓展迁移←梳理目标
教学反思: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本着尊重和肯定的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师生间平等的地位,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让自信在多元评价方式中萌芽。
本案例教学时间是40分钟,重点在于了解歌剧。
尝试学唱,培养学生对歌剧的喜爱之情。
从他们课堂愉悦的表情以及参与学唱的那份热情可看出,他们对本节课是满意的,对本节课的内容是有浓厚兴趣的。
本节课改变以往教学纯粹的知识传授性,将知识传授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互结合,从树立学生自信出发,引导学生去探索与磨合。
通过教学环节的设置,老师评价方式的改变,达到学生在学习中成长自信,在自信中发挥个性。
让学生做学习中真正的主人。
树立学生学习的白信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艰巨而不懈努力的大工程,从欣赏课开始,渗透到音乐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剧:
1、播放芭蕾舞剧《白毛女》选段。
回忆舞剧的有关知识:舞剧包含有哪些要素?
学生讨论、回答。
舞剧——舞蹈、音乐、美术、文学、戏剧
2、了解歌剧的概念
播放歌剧《白毛女》选段。
师: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舞剧的基本特点,你认为歌剧应该是怎样的一门艺术?(可以只说出一个或几个因素)
学生讨论、回答。
歌剧——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戏剧
师:歌剧和舞剧的要素基本相同,那么他们有些什么不同之处呢?
(提示:你们说说,这几个要素中,哪一要素居主要地位?)
生:讨论。
舞蹈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剧中处于主要地位。
音乐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剧中处于主要地位。
3、介绍歌剧的音乐
师问:歌剧的音乐分两类,应该是哪两类?
师生: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
声乐有宣叙调、咏叹调、重唱曲和合唱曲等,
器乐以管弦乐为主,用于声乐伴奏、序曲、间奏曲、舞曲等。
4、了解歌剧产生及类型:
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17世纪末逐渐盛行于欧洲各地。
基本类型有:正歌剧、趣歌剧、喜歌剧、轻歌剧、配乐剧等。
中国歌剧产生于20世纪前半叶,以聂耳曾创作的《扬子江暴风雨》为先导,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一大批新歌剧,如:《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江姐》、《伤逝》、《洪湖赤卫队》等。
播放几部歌剧剧照:
二、《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1、播放《洪湖水浪打浪》
说说这是什么歌曲?关于这首歌曲你还知道什么?
2、剧情介绍:
6场歌剧,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
1959年首演于武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1927-1937),韩英、刘闯领导的洪湖赤卫队(湖北)与彭霸天等反动势力进行殊死搏斗,终于战胜外地内奸,包围了红色根据地。
著名的二重唱有《洪湖水浪打浪》、《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人名都解放》。
这节课我们要赏析的是《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3、《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唱段简介
4、歌曲分为五段。
(教师讲解划分方法,学生在书上标记)
第一段:自“娘的眼泪似水淌”至“含着眼泪叫亲娘,娘啊!”。
这是一段抒情的慢板,
第二段:从“娘说过那二十六年前”到“日夜把儿贴在胸口上”。
第三段:自“从此后,一条破船一张网”始,至“我娘带儿去逃荒”止。
第四段:从“自从来了共产党”到“洒尽鲜血心欢畅”,
第五段:从“娘啊!儿死后”始,至整个唱段结束。
5、欣赏《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播放本唱段视频
6、学生分成5组,分别讨论五段的大概意义,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唱段。
7、学生分段讲述自己对每一段的感想。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应做适当的鼓励、评析。
8、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结合整个歌剧的剧情、表现方式及演唱技巧、讲评每段大意。
9、再次欣赏乐曲
播放视频
学生欣赏、了解乐曲的音乐情绪,分析乐曲的内容,并随音乐大声跟唱。
三、拓展延伸:
歌剧《洪湖赤卫队》讲述的是战争时代的故事,离此剧首演也有几十年了。
现在,中国这条腾飞的巨龙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的音乐、文化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喜爱和欢迎。
中国独具魅力的民族音乐已经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下面,我们将要欣赏到的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悉尼歌剧院举办个人演唱会时的精彩演出。
请欣赏。
播放宋祖英悉尼歌剧院个人演唱会《红湖水浪打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