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源环境规划及案例研究最终
- 格式:pdf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41
能源综合基地规划方案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世界各国的能源需求,人类需要不断开发新能源,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而能源综合基地就是一个集多种新能源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大型能源项目,可以实现将各种能源设施集中于一处,将资源互为补充,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规划一个能源综合基地项目,使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地的能源需求,同时在提高能源供应质量的同时也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本规划方案旨在实现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项目的可持续运营。
规划方案概述本次的能源综合基地规划方案由以下重点构成:•选址•设施规划选址选址是能源综合基地规划的第一步。
在进行选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地理位置:选址应该尽可能靠近已有的能源设施和相应的电网系统,方便能源的输送和接纳。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保证能源的集约和高效运营。
•环境地质条件:选址时需要考虑地表地质特征、地下水质、土地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以确定能源综合基地建设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交通条件:选址还需要考虑交通的便捷性,优选地理位置应当方便摆渡车的运输,也要便于人员和物资的运输。
设施规划设施规划是能源综合基地规划的核心。
能源综合基地需要集成多种新能源设施,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
在设计设施规划方案时,要根据不同能源设施的特点,合理配置和分配设施。
实施能源综合基地规划需考虑综合利用各种新能源设施,如在光伏发电时可以吸收太阳能,并将多余的热量运用于太阳能热水器等,大力推广并使用储能设施等技术。
能源协调机制可以协调各种新能源设施的协同发展,提高能源的集约效应。
能源综合基地需要一个能源协调机制来协调各个能源设施的优势互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此外,协调机制还可以根据供需变化实时调节能源的产量和输送,确保能源供应。
执行计划在确定了选址、设施规划和能源协调机制后,需要制定执行计划。
执行计划是一个整合性的文档,它包括的信息如下:•建设时间及步骤:根据选址及设施规划,制定合理的建设时间和步骤。
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平台及能源规划应用研究摘要: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IES)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整合多种能源,实现多种能源之间互补互济,并对各能源环节进行有机协调与优化,从而形成的一体化系统。
本论文通过对不同综合能源规划平台的比选,筛选出涵盖较多能源类型的EnergyPLAN平台,并利用该平台对福建省的历史数据进行建模分析。
结果表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差异值分别为5.05TW h、-1.02TW h 和0.83TW h ,误差率分别为0.69%、-0.37%、1.78%,所有指标的误差率均小于2%。
关键词:综合能源系统,规划,EnergyPLAN0引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也形成了多样化的需求,即从单一的电力需求向多重的“热、气、冷”等型式发展。
如何将这些类型的能源协同起来开发利用,以及如何在各个负荷之间优化分配和智慧调度,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IES是由“冷、热、电、气”以及“源、网、荷、储”等环节交叉共建,涉及到能源的生产、传输、转换、储存、消耗等各个环节,并对其进行有机协调与优化,从而形成了综合能源一体化系统。
为促进各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球至少有70余个国家先后开展了与IES技术相关的研究[1]。
不同研究机构和学者通过对IES的研究形成了诸多的规划平台以及方法。
本文比较不同平台的特点,并对福建省能源系统作为案例进行模拟计算。
1综合能源规划平台IES更为精确的模拟需要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包括气象、市场、政策、负荷、价格等方面的数据,进而根据需求确定能源类型、供能方式等,最后根据一定的时间步长按照表 2各能源规划软件平台支持的能源类型综合上述对比,EnergyPLAN平台涵盖较多的能源类型,可以比较完整地对一个地区的能源系统进行建模,总体上能够达到能源系统建模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计算,本论文选取EnergyPLAN作为建模软件平台。
浅谈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多场景规划案例分析季顺国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多场景规划方案,重点关注其具体应用和案例分析。
对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分析,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基础上,实现了综合能源规划的分析与研究。
对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多场景规划展开分析,也是实现能源整合与系统能源规划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场景规划;分析1 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技术分析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地区现阶段已经展开了关于能源利用与开发的转变,并在不同方面推动综合能源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基于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多场景规划进行分析,不仅符合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需要,而且也体现了能源需求的差异化。
下面对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的技术进行分析。
1.1技术应用基础在展开对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多场景规划的案例分析之前,首先需要针对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技术应用进行基本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为后期的实际场景规划与设计奠定技术基础。
一般而言,对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的技术应用基础进行分析是在于通过对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实现不同地区对自身存在的能源状况的改善和研究,进而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和环境保护理念的践行。
所以,从根本目的上而言,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的技术应用基础就是在展开能源分析的同时,实现对环保、能耗以及效率的分析与研究。
除此之外,对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技术应用基础还包括了综合能源系统配置等相关问题。
对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进行研究也是对多功能的能源优化进行分析,不仅是在市场条件下的资源配置,也是进行多种资源协调应用的基础。
1.2 技术状况分析调查显示,在经过初期的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应用之后,还需要不断地推进系统的改进与完善。
具体而言,对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技术状况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到不同地区之间的能源需求情况、能源富有情况以及周围环境等研究和信息统计分析。
风力发电场规划与建设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力发电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发展方向。
风力发电场的规划与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技术与管理问题,本文将结合市场实例,分享一些成功案例以及经验教训。
一、案例一:ABC风力发电场ABC风力发电场位于XXXX地区,占地面积XXX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XXX兆瓦。
该项目由市政府主导,并邀请了多家熟悉风力发电产业的企业参与规划及建设。
1. 规划阶段ABC风力发电场的规划首先进行了风资源评估,选址时充分考虑了地形、风速分布等因素。
规划团队还与当地环保部门合作,评估了对当地动植物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确保项目建设符合环保法规和社会可接受性。
2. 建设阶段ABC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包括风机安装、电网接入等环节。
规划团队在选择风机供应商时注重选取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可靠的厂商,并与之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此外,与电网接入的协调也是关键,规划团队与当地电力公司密切配合,确保并网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
3. 运营阶段ABC风力发电场的运营始终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技术改进和设备维护。
运维团队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发电机组的性能和状态,及时排除故障,提高发电效率。
同时,团队还注重与当地社区的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风力发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案例二:XYZ风力发电场XYZ风力发电场位于XXXX地区,项目规模较大,总装机容量达到XXX兆瓦。
该项目由一家风力发电公司独立投资并承担规划与建设的责任。
1. 规划阶段XYZ风力发电场的规划始于多个候选区域的评估与比较。
规划团队综合考虑了风能资源、土地利用、交通便利等方面的因素,最终确定了最佳选址。
在规划过程中,团队还进行了多次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项目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对环境造成最小的影响。
2. 建设阶段XYZ风力发电场的建设从土地准备、基础设施建设到风机安装等一系列流程。
规划团队与各供应商保持密切合作,遵循合同约定,进行进度和质量的监督。
第1篇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日益复杂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成本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
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简称IES)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管理模式,通过整合不同能源类型、优化能源配置、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本文将从综合能源系统的概念、优势、解决方案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综合能源系统的概念综合能源系统是指将电力、热力、燃气、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进行整合,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能源需求。
它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能源的互补和优化,实现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二、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势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优化能源配置,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降低能源成本:通过能源互补和优化配置,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提升能源安全:多元化能源结构降低对单一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4. 促进环保: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三、综合能源系统解决方案1. 能源需求侧管理(1)建筑节能:通过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改造和运行管理,降低建筑能耗。
(2)工业节能:通过优化生产工艺、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降低工业能耗。
(3)电力需求侧管理:通过需求响应、电力调度等手段,实现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
2. 能源供给侧优化(1)分布式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多元化。
(2)储能技术:通过储能系统,实现能源的储存和调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智能电网: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能源的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
3. 综合能源系统集成(1)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实时监测、分析和优化。
(2)能源交易平台:促进能源交易市场的形成,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
(3)综合能源服务:提供能源咨询、设计、建设、运营等一体化服务。
冷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研究共3篇冷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研究1冷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是一种高效、低碳、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其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然而,要想实现该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需要面对众多的技术、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挑战。
首先,技术层面。
冷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涉及多种能源技术的协调应用,包括燃气、电力、热力等。
在系统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能源设施的用地、用水、用气、用电等方面的配套供给问题。
同时,由于大型综合能源系统关键设备采购和技术应用受到国内外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影响,因此应对国内和国际市场和技术变化进行追踪、评估和应对。
其次,经济层面。
冷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工程,在规划过程中,涉及到太多的财务评估、风险评估以及经济成本问题。
因此,在冷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工作中,要强化经济性分析,进行项目经济评价、投资回报估算等相关工作,同时增强金融支持,降低资金成本和税收负担,并逐步建立财务性指标等。
再次,政策层面。
冷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是一个需要政策和法规支持的领域,在实际应用和建设过程中面临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挑战,必须进行全面的政策和法规风险评估。
同时,需要与利益相关方、各部门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国家、地方政策及相关支持政策,构建合作的政务实践机制。
最后,需考虑社会影响。
冷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建设是一项公共事业,不仅涉及到能源的供给,还关系到人民的福利问题。
因此,冷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公众、利益相关人的需求和意见,充分考虑与市场、投资者和居民之间的互补关系,构建平衡的社会和谐机制。
因此,要实现冷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研究,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面对多方面的挑战。
同事,通过研究、分析、评价各种因素的影响,建立稳定的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法规风险等形成的规划体系,为冷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有效的实践路径和理论支持在冷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政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立稳定的规划体系,以实现科学、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综合能源系统储能规划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综合能源系统有了很大进展,本文针对在综合能源系统背景下储能规划问题研究不足的现状,从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角度考虑储能规划,建立了在综合能源系统下储能设备规划模型,对在三种不同典型日下可再生能源消纳率进行分析归纳。
采用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目标函数考虑储能投资成本及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成本,下层目标函数考虑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率。
最后算例表明,降低了储能配置成本,同时可提高再生能源消纳率。
关键词:综合能源系统;储能规划;可再生能源消纳率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清洁要求、能源的高效利用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传统的能源系统已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发电结构及用户用能需求,能够实现多能流高效管理、促进资源充分利用的综合能源系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IES由冷、热、电、气多个能量网络组成,可以充分发挥不同能量耦合互补的优势,通过多种能量网络的互动协同,实现能量的梯次利用,提升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1多能协同规划设计技术帝国理工NilayShah团队研究了城市能源系统的混合整数线性/非线性优化方法,统筹考虑建筑选址布局、负荷需求以及能源技术选择之间的关系。
西班牙Zaragoza大学JoseMYusta采用遗传算法对混合发电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并研究了蓄电池容量配置的优化方案。
管霖把同时考虑“质”和“量”调节的方法运用到优化设计IES管网管径方案中,以年等值最小投资作为优化目标。
王琪鑫把IES中的供、用暖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需求侧用户的行为,得到了同时对IES供、需侧进行优化的方法。
管霖以优化能源站的容量作为研究目标,对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改进。
2IES中储能规划模型2.1目标函数规划目标采用双目标函数,分别为经济成本最低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率最大。
总经济成本最低为上层目标函数,总的经济成本的目标函数表示为:minf1=C1+C2-C3(1)式中:C1为储能装置投资成本;C2为IES的运行成本;C3为国家对电能替代的政策补贴,根据《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提出政府补贴。
近零碳排放示范园区综合能源概念性规划案例分析发布时间:2021-01-28T15:24:01.033Z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28期作者:林原[导读] 本文以梅山国际近零碳排放试验区为案例,分析了该案例中资源能源的现状与需求林原黄河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青海西宁 810000摘要:本文以梅山国际近零碳排放试验区为案例,分析了该案例中资源能源的现状与需求以及负荷需求,并以此讨论梅山国际近零碳排放试验区所采取的具体规划措施。
在梅山国际近零碳排放试验区内所采取的规划措施目标上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较为完整的网络体系和安全机制,积极利用能源高效发输变储用技术,使异质能源得以高效使用。
基于纳什均衡博弈论理论进行顶层设计,以时间轴线、空间轴线和碳汇轴线为三条主线,以碳平衡为基础,综合考虑碳排放和减碳能力输出,按减碳实现途径分类控制碳排放总量,在促进政府、电力、燃气、热力以及用户等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近零碳排放;梅山国际试验区;案例分析;能源规划;自然资源;碳排放0引言大多数碳排放都是来自于电力等能源生产和使用上,所以梅山国际在近零碳排放规划中,应该将规划重点放在能源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用上,有效控制汽油、柴油、煤炭等能源的使用上,逐渐提升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资源等环保且可再生的能源使用占比,提高新型能源的使用效益,通过不断强化技术投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规划理念提高新型能源的使用能力。
随着近零碳排放规划的持续推进,应该将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脱节,实现碳排放绝对量逐渐降低并趋近于零的目标愿景。
1资源能源现状与需求1.1太阳能应用园区现有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组件总面积为21.38万m2,总装机容量约21.38MW,年发电量达0.21 亿kWh。
现有太阳能光伏发电量距离2030年近零碳排放要求的0.34亿kWh的目标仍有差距。
未来规划从“港、产、城”三个层面最大限度发展太阳能光伏、适度发展太阳能光热,充分利用建筑屋面、建筑立面以及构筑物一体化设计太阳能系统。
绿色生态城区能源专项规划案例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很多城市积极建设生态城区规划和建设,建立很多示范性工程。
本文就以连云港徐圩新区云湖核心区为例,就如何做好绿色生态城区能源专项规划展开论述。
标签:绿色生态;低碳环保;云湖核心区;规划一、连云港徐圩新区云湖核心区概述(一)规划背景连云港徐圩新区云湖核心区属于城市非常重要配套功能区,是连云港启动的新区,占地面积为22.91平面千米,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承担者着为东西提供重要的互动平台的作用,并且定位成生态居住绿水新城、EAD行政区、ROD商务区。
(二)发展现状第一,从有利条件来讲,连云港是当前亚欧大陆桥东方的桥头堡,我国东中部区域合作的示范先导区,其中云湖新区位于最核心区域,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第二,从不利条件来说,随着连云港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给当前绿色生态城区低碳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缺乏先进的低碳技术,能源转化率有待提升,比较依赖传统能源,并且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绿色生产意识薄弱。
第三,云湖新区结合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建设应用项目,比如海水源热泵项目,实现新建建筑项目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
(三)规划重点云湖新区在进行绿色生态城区能源专项规划过程中,始终坚持示范性、可行性的开原则,优化城市布局,利用低碳能源,提倡低碳出行,建设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二、发展定位根据云湖核心区规划情况,体现当地发展的特点,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的号召,因此,云湖核心区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建立清洁能源项目示范区。
云湖核心区在进行规划过程中,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云湖核心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气候条件良好,针对当地实际发展的情况,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产业,建设绿色建筑,规划低碳交通,推广低碳能源,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建造清洁师范城市。
684电力与能源第41卷第6期2020年12月D()I:10. 11973/dlyny202006004杭州市青山湖科技城的综合能源规划应用研究章晓航\张舯2(1.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305;2.杭州源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305)摘要:在调查分析临安经济开发区中部地区青山湖科技城区域现有能源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冈域总规详细分析了区域供冷供热需求•选定各能源站供能范围、最优技术路线、站房选点•分析能源站所需资源条件,计算能源规划对区域范围的综合效益。
综合能源规划提升了区块内的整体用能品质和效率,产生显著的节能、环保、节地的综合效益;大力推动了区域能源系统的应用,为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新型低碳产业园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区域能源;能源规划;节能环保;规划效益作者简介:章晓航(1978—)男,硕士,高级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T K0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 —1256(2020)06 — 0684 — 05Practical Research of Comprehensive Energy Planning of Hangzhou Qingshanhu Sci-Tech CityZ H A N G Xiaohang1,Z H A N G Chong2(1. Zhejiang H angzhou Q ingshanhu Sci-tech City Investment Development G roup Co. »L t d.,Hangzhou 311305,Zhejiang P rovince,China;2. H angzhou Yuan Brand Technology Co. »L t d.,Hangzhou 311305,Zhejiang P ro v in c e»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energy stru c tu re of Q ingshanhu Sci-tech City located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Lin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his research analyzed the regional cooling and heating d e m a n d s,selected the energy station pow er range and the optimal technical r o u t e»located the site of s ta tio n s»analyzed the resource conditions required by the energy stations? calculated the comprehensive regional benefits of energy planning. T h e comprehensive energy planning improves the overall energy us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n the block, and produces rem arkabl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in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and saving. It vigorously prom otes the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energy syste m and provides important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ow-carbon industrial park".Key words:regional energy;energy planning;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planning benefitsi杭州市青山湖科技城规划介绍i.i规划范围综合能源规划区域为浙江省临安经济开发区青山湖科技城中部区块,位于杭州临安区区域东部。
示范区综合能源项目案例解析1.项目概况某某示范区规划范围用地面积约800万m2。
规划面积800万m2(城镇建设用地650万m2),常住人口4万人。
建设功能复合的科技服务核心区,包括软件研发中心、科技创业中心、技术交易与培训中心等,发展产业研究、创业孵化、企业管理等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区核心区示意如图5-4所示。
2.项目技术方案(1)冷、热供应模式。
考虑到实际情况,这里集中供热和供冷的区域为商业、研发地块的部分区域,冷热供应方案见表5-5.(2)容量配置。
商业及研发部分供热、供冷采用三联供及地源热泵。
学校供热采用分散式采暖,供冷采用冷水机组,居住区采用燃气锅炉供热,分体式空调供冷。
其他区域采用燃气锅炉及冷水机组,容量配置见表5-6。
(3)能源站选址。
A区新建2座地源热泵站,1座燃气锅炉站。
B区新建2座地源热泵站,1座燃气炉站。
C区新建3座地源热泵站,1座燃气锅炉站,1座三联供站,三联供需独立占地,面积8000m2。
D区新建2座地源热泵站,1座燃气锅炉站,能源站选址简图如图5-5所示。
(4)管网设计。
根据能源站负荷供应原则,以双海道、双锦路为界,将核心区分为4个区块,区块内能源站间热力管网互联互通,区块间原则不交叉供应,核心区不再引入外部热力管网。
以地源热泵、三联供站、燃气锅炉房、冷水机组及分体式空调为主为区域提供热(冷)供应,其中三联供需考虑独立占地,占地面积约8000m2。
同时考虑将南侧永定河水源热泵及北侧九园公路污水源热泵作为供冷、供热补充,管网架构如图5-6所示。
(5)天然气供应方案。
天然气供应方案简图如图5-7所示。
1)供应天然气气源,区内现状中压管线不能满足用气需求,故需靠近气源管线规划新建高调站1座。
2)规划在九园公路与双立路交口附近新建高调站1座,气源接自北宝蓟高压,进站高压管线为DN300,出站中压管线为DN600,该站设计能力为4万m/h,满足该区域、项目东侧地块及北侧地块用气需求。
2021年2期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研究视界综合能源规划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杨颖,史香锟,吴昊,张淑兴(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1概述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1-2]。
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由于国内新能源资源存在分布不均、能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面临能源消纳难题[3]。
结合“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区域能源综合利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为新能源消纳提供新思路[4-6]。
目前区域能源综合规划已建设示范项目,取得显著的效果。
本文对综合能源规划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工程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区域综合能源规划系统的发展提出建议。
2国外研究现状2.1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在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系统的研究中,国内外均取得一定的成果。
其中美国在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软件研发方面成果颇丰,成果包括美国电力可靠性技术协会开发的DER-CAM 软件[8]、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开发的HOMER 软件[9]、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开发的μGrid 软件。
美国DER-CAM 软件拥有系统规划和运行分析两个版本。
系统规划版本与现有的大部分综合能源规划软件类似,以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年供电成本最低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为目标,负荷需求包括供冷、供热、供电、供气,区域能源类型包括光伏、光热、热电厂、储能、储热等,考虑能源系统中用能设备、供能设备的装机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结合区域负荷和环境因素,得到一个最优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方案。
运行分析版本则采用混合线性规划模型,以综合能源系统能耗或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进行规划设计。
HOMER 由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发,是适用于小功率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规划分析软件。
课时2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图表和文字材料,分析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山西能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的方法。
一、能源的综合利用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效益低下2.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3.结果:单一结构转变为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山西省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生态问题。
(2)环境污染——“三废”污染。
2.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措施: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治理“三废”,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思考在开发资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生产力会出现大量过剩,人们把这类城市称作“资源枯竭型城市”,这类城市应该怎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答案①实行战略性转移。
这类城市一般是随资源利用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败,以后应逐步引进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探究点一能源的综合利用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随着山西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材料二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材料三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
(1)山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各行业各自的发展方向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2003~2008年各工业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山西省应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其从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4)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山西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产品方向发展;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化学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建材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