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一轮同步训练4:地球的运动—公转
- 格式:doc
- 大小:293.50 KB
- 文档页数:6
1-1-4地球的公转运动一、单项选择题(2011·南昌调研)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左图)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右图),回答1~3题。
1.左图中P点的纬度,右图中N点对应的月份分别是( )A.60°1月B.30°1月C.60°7月D.30°7月答案:C解析:根据左图中P、Q两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可以算出P点位于60°N,Q点位于30°N;右图中N点的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小,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
2.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N时,该日南昌日出—正午—日落,旗杆的影子朝向变化可能是( )A.东北—正北—西北B.东南—正南—西南C.东北—正南—西北D.西南—正北—东南答案:D解析: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N时,地球位于远日点,为7月初。
此日南昌日出东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日落西北,则该日南昌旗杆的影子朝向变化是:西南—正北—东南。
3.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M时( )A.印度盛行西南季风B.新西兰昼短夜长C.松花江畔银装素裹D.澳大利亚的珀斯处于雨季答案:C解析: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M 时,其公转线速度最大,地球位于近日点,为1月初。
此时松花江畔会出现银装素裹的景象;印度盛行东北季风;新西兰昼长夜短;澳大利亚的珀斯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
(2011·浙江金丽衢)下图中a 为南半球某一段纬线,M 、N 是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OM =ON ,b 为某经线。
读图回答4~5题。
4.如果O 地为12时,在由国庆到春节期间,M 、N 点的移动方向是( ) A .M 、N 点先向西后向东 B .M 、N 点先向东后向西C .M 点先向西后向东,N 点先向东后向西D .M 点先向东后向西,N 点先向西后向东 答案:C解析:若O 地为12时,则弧MON ︵为昼弧,由于纬线a 位于南半球,则在由国庆到春节期间,该纬线上的昼长先变长后变短,则弧MON ︵先变长后变短,即M 、N 先逐渐远离O 点,后逐渐靠近O 点,也就是M 点先向西移动后向东移动,N 点先向东移动后向西移动,故C 选项正确。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24小时B、24分钟C、23小时56分4秒D、1年2、地球公转的轨道是:A、圆形B、椭圆形C、正方形D、不规则形状3、以下选项中,哪个不是地球自转的直接后果?A、昼夜交替B、日出日落C、四季更替D、人们习惯的24小时作息时间4、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A、完美的圆形B、椭圆形C、正方形D、随机形状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从西向东B. 从东向西C. 先向东再向西D. 先向南再向北6、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 一天B. 一小时C. 四个半小时D. 一年7、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A、昼夜更替B、时差C、五带划分D、四季变化8、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一年B、24小时C、一天D、一个太阳日9、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多久?A、24小时B、365天C、12小时D、365.25天 10、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角度是?A、0°B、23.5°C、45°D、90°11、问题: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C.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天”D.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12、问题: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A. 365天B. 366天C. 8760小时D. 8766小时1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而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正确关系?A. 地球自转速度比地球公转速度快B. 地球自转速度比地球公转速度慢C. 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相同D. 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无法比较14、以下哪项不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昼夜更替B. 时区差异C. 潮汐现象D. 地球五带15、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A、24小时B、36小时C、48小时D、12小时16、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A、完美的圆形B、椭圆形C、不规则多边形D、直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叙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分析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______ 轴旋转。
A. 赤道B. 极轴C. 子午线D. 瘦长轴2、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周期称为 ______ 。
A. 自转周期B. 一天C. 一年D. 24小时3、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速度比公转速度快B、地球自转的速度比公转速度慢C、地球自转与公转的速度相同4、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四季变化B、昼夜更替C、时间差异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B、地球公转的轨道是圆形,公转周期为365天C、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赤道处最大,北极和南极处为零D、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形状和太阳位置的关系,出现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节气6、某地观察到,在一年中,太阳光直射点从南回归线移动到北回归线,这个现象是由以下哪个因素引起的?A、地球自转方向的变化B、地球静力半径的变化C、地球公转轨道形状的变化D、地球自转与公转周期的变化7、地球自转的周期大约是多久?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C. 1个太阳日D. 1个恒星日8、地球公转的结果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A. 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B. 海洋潮汐、地球自转C.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D. 地球倾斜、地球自转9、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季节变化B、昼夜更替C、正午太阳高度变化D、昼夜长短变化 10、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轨道是完全圆形B、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垂直指向太阳C、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D、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11、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之一是 __________ 。
A. 昼夜更替B. 地球倾斜C. 四季变化D. 五带划分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__________ 。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1地球运动福建文综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10~12题。
图310.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1.与①地相比,②地A.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昼长年变化较小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12.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A.1月B.2月C.7月D.8月重庆文综本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回答10-11题。
10.该地最可能是A.北京 B.沈阳C.成都 D.海口11.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依诺斯艾利(西四区)的区时约为A. 6月21日9时B.6月21日21时C.6月22日9时 D.6月22日21时江苏地理表1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3~4题。
表1时间地点当日次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①9 : 00 23 :00 8 : 58 23 :02②7 :19 18 :41 7 : 20 18 : 40③ 5 :40 18 : 48 5 : 39 18 : 493.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4.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北京文综读图4,回答第5、6题。
6.在6月到8月期间,A.正午太阳高度角①比②小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C.④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D.便于在⑤地开展科学考察【答案】D【解析】以经纬网分布图为情景,考察能源、人口、自然和文化遗产、地震、正午太阳高度角、日出时间、昼夜长短、南极科考等知识点,覆盖度很大,同时又密切联系热点知识,考察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第5题根据经纬网及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不难得出结论。
天津文综地理为了引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一小时。
第一章自然地理第四节地球的运动——公转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一、选择题1.(·南京一模卷)8月14日世界第一届“青年奥运会”在新加坡举行。
下图为青奥会举办地附近区域图,其中图中M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
读图完成问题。
若α=23°26′,则此日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五·一”长假,我国首次实行高速小车免费,致高速路上大塞车,下图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内移动轨迹图。
高速路上大塞车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轨迹图的( )A.AB段B.BC段C.CD段D.DA段3.当A地(约西经90°)正处于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刻,处在子夜的城市是( )A.堪培拉(35°17′S,149°07′E)B.拉萨(29°36′N,91°06′E)C.布宜诺斯艾利斯(34°36′S,58°22′W)D.伦敦(53°30′N,0°)4.(·深圳一模)下图表示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落时刻与日照时数(阳光实际照射地面时数)之间的关系,回答(1)~(2)题。
(1)位于南半球的是( )A.甲B.乙C.丙D.丁(2)甲地日照时数少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B.昼夜长短C.海陆位置D.天气状况5.(·青岛期末卷)下图反映的是我国M、N、P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情况。
读图回答(1)~(2)题。
(1)表示夏至日情况的一组是( )A.M1、N1B.M2、N2C.M1、P2D.N1、P2(2)三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P、M、N B.M、N、PC.N、M、P D.P、N、M6.(·长春检测)11月12日至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市举行。
下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公转示意图,读材料和图回答(1)~(2)题。
(1)亚运会期间,地球在上图中的位置是( )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D.da之间(2)亚运会期间,中国钓鱼岛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将( ) A.先增大后减小B.先减小再增大C.一直减小D.一直变大7.读遮阳设施设计示意图,完成(1)~(2)题。
第4节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选择题读以下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标明的四点中,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A.a B.b C.c D.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
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说明地球公转示意图是南极俯视图,公转方向为顺时针。
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和太阳光照射情况,可以判断a点为夏至日,c点为冬至日,b点为秋分日,d点为春分日。
公转速度最慢时为7月初,夏至日(a点)时最接近。
答案:A2.当地球处于a、b之间时,下列有关全球昼夜变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长于夜B.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短于夜C.南半球白昼变长,但昼短于夜D.南半球黑夜变长,但昼长于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
地球公转处于a、b之间时即北半球由夏至日向秋分日转变,北半球白昼变短,南半球白昼变长,但昼短于夜。
答案:C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
据图完成3~5题。
3.图中门的朝向可能是( )①正东②正南③正西④正北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从材料可知,正午时太阳从门口射进房间,对于某地而言,正午时太阳直射该地所在的经线,因此太阳位于该地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直射点上除外),因此门朝南或朝北。
第4题,太阳光线透过门口射入屋内,太阳高度越大,屋内光线面积越小,反之,太阳高度越小,屋内光照面积越大。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一个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屋内光照面积不断变化;上午太阳高度小于正午,屋内光照面积大;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屋内光照面积最小;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屋内光照面积自赤道向两极递增。
答案:C4.关于图中屋内正午地面光照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年一样B.正午比上午大C.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达到全年最小D.春秋分日各地一样解析:太阳光线透过门口射入屋内,太阳高度越大。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选择题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
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
据此回答1~2题。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解析:由“南至”、“春分”、“北至”、“秋分”以及“急”、“损”、“迟”、“舒”、“中”可知,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答案:B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解析:由于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所以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答案:C读图,图中OP、EF为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的晨昏线,回答3~4题。
3.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A.6月4日7时B.1月4日7时C.7月4日19时D.2月4日19时解析: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间应该为1月初,OP为昏线,15°E的地方时是0时,此时北京时间为7时。
答案:B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④③②①B.①在②的西北方向,③在④的东南方向C.此时四地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D.①②位于西半球,③④位于东半球解析:此时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因此③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根据图中的经度,可以算出②处的经度为105°E,并处于南半球,①为15°E,并位于北极圈上,所以推断出①在②的西北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在④的东南方向。
答案:B读2008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及下图,回答5~6题。
5.四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③②①D.③②④①解析:由图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得出,①地的白昼时间为9时30分,②地白昼时间为8时36分,③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14分,④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32分。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24小时B、23小时56分4秒C、1个月D、1年2、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A、赤道平面B、黄道平面C、极轴平面D、赤道面3、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
A、24小时B、365天C、一个恒星日D、一个太阳日4、地球自转产生了()。
A、四季变化B、昼夜更替C、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D、极昼极夜现象5、关于地球自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B. 地球自转的速度春分时最快C. 地球自转是导致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D.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6、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冬至日太阳直射的位置是:A. 南回归线B. 北回归线C. 赤道D. 极点7、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四季变化B. 昼夜交替C. 极昼极夜D. 潮汐现象8、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B. 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完美的圆形C. 地球在近日点时速度较快D. 地球公转周期约为一年9、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中,以下哪个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造成的?A. 四季变化B. 昼夜更替C. 五带划分D. 潮汐现象 10、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下列哪个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造成的?A.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B.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C. 昼夜长度的变化D. 气候带的划分11、地球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是:A、365天B、24小时C、12小时D、365天6小时12、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接近于:A、正方形B、长方形C、椭圆形D、圆形13、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A.Seasons(季节)B.Day and Night(昼夜)C.Different lengths of daylight and night(昼夜长短不同)D.All above(以上都是)14、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A.Polar Reversal(极移)B.Tropical and Temperate Zones(热带和温带)C.Pole positions(极昼和极夜)D.Equator(赤道)15、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上所有地方的自转线速度都相同B. 赤道处的自转线速度最大,两极最小C. 自转角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D. 由于地轴倾斜,自转速度在不同季节变化16、下列哪一项不是地球公转引起的自然现象?A. 四季更替B. 昼夜长短的变化C. 极昼与极夜现象D. 潮汐现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产生了一系列地理现象,以下哪些现象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有关?(多项选择题)A. 日出日落B. 季节变化C. 地球五带D. 海洋潮汐第二题题目:根据所学到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2、地球完成一次自转需要的时间称为?A、恒星日B、回归年C、恒星年D、太阳日3、太阳视运动现象的产生是因为()A、地球相对于太阳转动B、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在地表发生偏转C、地球公转使得地球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昼夜交替D、地球公转使得地球表面的经纬线产生偏斜4、下列现象属于地球上由于Earth’s rotation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是()A、四季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D、五带的分布5、地球自转的周期为:A. 一天B. 一年C. 24小时D. 23小时56分4秒6、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中,与四季变化直接相关的是:A. 昼夜长短的变化B.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C. 地球自转轴倾斜D. 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形状7、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24小时B、365天C、12小时D、365.25天8、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基本是()A、正圆B、椭圆C、直线9、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移动的规律是由以下哪个因素造成的?A. 地球的公转速度B. 地球的公转方向C. 地轴倾斜角度D. 海洋流动系统 10、在北半球,以下哪个季节possibly出现了极昼现象?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自西向东B. 自东向西C. 自北向南D. 自南向北12、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大约是:A. 1年B. 2年C. 3年D. 4年1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1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四季交替B、昼夜更替C、正午太阳高度变化D、昼夜长短变化1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A. 自转向东、公转向西B. 自转向东、公转向东C. 自转向西、公转向西D. 自转向西、公转向东1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A. 黄赤交角B. 五带划分C. 昼夜更替和时差D. 恒星日和太阳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某地位于北纬30°,某日当地观测到日出时间为6:00,日落时间为18:00。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选择题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
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
据此回答1~2题。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解析:由“南至”、“春分”、“北至”、“秋分”以及“急”、“损”、“迟”、“舒”、“中”可知,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答案:B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解析:由于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所以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答案:C读图,图中OP、EF为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的晨昏线,回答3~4题。
3.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A.6月4日7时B.1月4日7时C.7月4日19时D.2月4日19时解析: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间应该为1月初,OP为昏线,15°E的地方时是0时,此时北京时间为7时。
答案:B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④③②①B.①在②的西北方向,③在④的东南方向C.此时四地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D.①②位于西半球,③④位于东半球解析:此时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因此③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根据图中的经度,可以算出②处的经度为105°E,并处于南半球,①为15°E,并位于北极圈上,所以推断出①在②的西北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在④的东南方向。
答案:B读2008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及下图,回答5~6题。
5.四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③②①D.③②④①解析:由图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得出,①地的白昼时间为9时30分,②地白昼时间为8时36分,③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14分,④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32分。
表中数据昼短夜长,故为冬季。
北半球冬季,白昼越短,纬度越高,故纬度从高到低为②①③④。
答案:B6.此时,地球可能位于图中的()A.1位置B.2位置C.3位置D.4位置解析:根据我国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看出我国此时为冬季;根据图中太阳位置可以看出1为近日点,此时正是北半球的冬季,故选A。
答案:A(2009·重庆高考)右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解析:根据地球公转方向(逆时针)可以判断该示意图为北极上空投影图,甲为近日点(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由甲到乙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答案:B8.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解析:从图中可以判断地球在甲位置时,处于近日点附近,北半球为冬季,黄河流域为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时期,潘帕斯草原一片葱绿(南半球夏季),因三峡水库处于枯水期,水量较小,流速较慢,水质较清。
答案:C(2008·全国卷Ⅱ)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9.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A.66.5°N、66°N、40°N、40°SB.66.5°S、66°S、40°S、40°NC.66.5°N、66°N、0°、40°SD.66.5°S、66°S、0°、40°N10.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11.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 a与P b的关系应符合()A.0<P a/P b<1B.P a/P b=0C.P a/P b=1D.P a/P b>1解析:该图表示上半年,即1~6月,1月1日至6月22日之间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短。
第9题,从图中看出,从a月到b月①②③三地昼渐长,所以①②③三地为北半球,④地昼渐短,所以④地为南半球。
第10题,看图,a月和b月①②③三地昼长小于12小时,所以昼短夜长,而④地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昼长夜短,故A、B都错。
③地昼长接近12小时,所以③地纬度比②地低,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小,故C错。
③地与④地之间的赤道上昼夜等长,故选D。
第11题,①地在a月昼长变化约为2小时,在b月昼长变化约为5小时,故0<P a/P b<1。
答案:9.A10.D11.A12.(2009·浙江高考)下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是()A.23°NB.63°NC.43.5°ND.27°N解析:第一步:根据图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而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第二步:c值可表示春分日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即太阳直射点在春分和夏至日之间的移动幅度,为23.5°,且图中a小于c,a为3.5°,即该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5°。
第三步: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计算出当地纬度为63°N,故选B。
答案:B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对采光条件有明确的规定。
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对日照间距的要求(表中H为住宅楼高度,适用于住宅呈南北朝向的平原地区)。
据此回答13~15题。
13.()A.冬至日气温低B.冬至日降水多C.冬至日白昼时间最短D.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解析: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每年冬至日这天,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楼房的影子达一年中最长,因而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
答案:D14.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冬至日四个城市住宅日照时间最短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四城市中,甲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纬度最高,因而甲城市该日的昼长最短。
答案:A15.位于杭州(约30°N)的某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两幢30米高的住宅楼时,其楼间距应不小于(tan35°≈0.7,tan45°=1,tan60°≈1.732) ()A.35米B.40米C.45米D.50米解析:冬至日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6°34′,楼间距=H/tan36°34′,可计算出楼间距应不小于40米。
答案:B二.非选择题16.(2010·黄浦区模拟)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C。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121.5°E、31.5°N)这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北京时间)时达到上中天,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方日落。
(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地,理由是。
解析:(1)从图中可知A一年昼长均为12小时,故为赤道,C地冬至日出现极昼,故C为66°34′S。
(2)A地全年昼长均为12小时,全年不变。
(3)从A到D可知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
(4)当B地昼最长时,即12月22日,上海市日出东南方,当上海(121.5°E)为12点时,求出北京时间(120°E)为11时54分,日落方位西南。
(5)A地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适合建航天发射场。
答案:(1)0°66°34′S(2)A全年昼夜等长(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东南11点54分西南(5)A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能源较少(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 17.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了测算当地的经度,以旗杆为中心,在地面上绘制了若干个同心圆(如右图)。
然后,利用走时准确的电子表,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的投影点A、B的北京时间分别为11时54分16秒、12时30分32秒。
假设你是该小组的成员之一,请结合物影的日变化规律,完成以下的活动要求:(1)请在地面上画出当地的子午线,并确定正南、正北的方向(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制和填写)。
(2)按照以上方法和数据,测算当地的经度(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并简述测算过程(2~3 个步骤)。
(3)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经度测算的精确度,你对这次活动的方法或过程有什么改进建议?(至少两条)解析:根据物影的日变化规律,与当地正午12时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也就是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反过来说,这两个时刻的中间时刻就是当地的正午时刻。
因此,只要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两个投影点的时刻,也就求出了当地的正午时刻。
根据以上原理,同心圆上这两个投影点的中点与圆心的连线,就是当地的子午线。
获得了比较准确的测量数据后,当地经度的计算方法是我们所熟悉的。
答案:(1)如下图。
(2)116.9°E。
与当地正午12点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也就是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所以,A、B两个时刻的中间值就是当地的正午时刻(北京时间),数值是12时12分24秒;当地的正午12点是北京时间12时12分24秒,因此,当地与120°E的时差是12分钟24秒,经度差是3.1°,所以,测得的该地经度为116.9°E。
(3)①由于风力等因素的影响,旗杆难以保持垂直,造成测量误差。
可以将旗杆换成能够保持垂直的木杆(1米~2米即可,太高不易保持垂直)。
②测量旗杆顶部在多个同心圆上的投影点的北京时间,采取计算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③可以在测量活动的前一天夜晚,利用北极星来确定当地正南、正北的方向,事先画出当地的子午线。
④选择地形较平坦的地面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