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 思想与文学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0
八年级语文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预习指导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啊,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主,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一、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九上导学案 08-23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主备人:王珍荣审核:历史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名组别_________姓名【学习目标】1、能掌握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方面的成就。
2、通过文学家及其作品了解社会,培养对外国名著的兴趣。
3、通过学习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难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应。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收集材料。
【知识链接】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梵高1、贝多芬: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是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伟大音乐家。
出生于波恩一个音乐世家。
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十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
2、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
出生于贵族家庭,曾求学于喀山大学,1844年从军,同年发表处女作《童年》。
他的主要创作是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这正是俄国社会大变动时期。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3、梵高19世纪荷兰著名画家。
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27岁才开始绘画,37岁去逝。
凡高在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作了大量油画、素描和版画,这些表现了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凡高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同情穷人的一个画家,是在艺术上最不墨守成规而勇于探索的一个画家。
梵高作品欣赏:《向日葵》《罂粟花》《星夜》【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著名音乐家1.作曲家:德国作家既是伟大的作曲家,也是,它是代表作是2.代表作作品:《》是其中代表作品之一,为而作,完成于1804年。
《史记》贡献史学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
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
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中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
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
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
于是,晋朝的荀勖适应新的要求,才把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
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
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
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帖,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容斋随笔·史记简妙处》)。
其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列入小学生语文实验教科书第18课《将相和》。
文化《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
《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
在各民族早期文学中,都有这样的现象,这是人类通过艺术手段认识自身的一种方法。
只是中国文学最初的类型化人物出现在历史著作中,情况较为特别。
由此,《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
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