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口腔局部麻醉-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553.52 KB
- 文档页数:31
口腔局部麻醉之麻醉方法详细版一、局部麻醉的分类1.表麻:在手术部位的表面涂抹麻醉药物,使其通过血管吸收达到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部位较浅、较小的情况。
2.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部位周围的皮肤和软组织中,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达到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部位较深、较大的情况。
3.神经阻滞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到局部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部位较广泛、较深的情况。
二、局部麻醉药物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
这些药物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或传递神经的麻醉位点,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麻醉效果。
三、局部麻醉的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麻醉师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确保患者适合局部麻醉。
在麻醉前,应仔细清洁手术部位,并使用消毒药物进行消毒。
2.麻醉药物注射: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和部位,选择相应的麻醉方法。
在进行浸润麻醉时,注射麻醉药物时应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注射速度缓慢稳定,避免疼痛或过度麻醉。
在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时,应准确定位神经,并按照麻醉点进行准确注射。
3.观察麻醉效果:在注射麻醉药物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手术部位出现麻木或触觉丧失的感觉,则说明麻醉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在接下来的手术过程中,麻醉师应定期检查麻醉效果,必要时增加局部麻醉药物的用量。
4.操作完成后的处理:手术结束后,麻醉师应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评估麻醉效果和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
四、局部麻醉的风险和并发症1.过敏反应:有些患者对麻醉药物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在术前应询问患者是否对麻醉药物过敏。
2.感染:在进行麻醉前应充分消毒手术部位,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神经损伤:在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时,如注射不准确,可能会导致神经损伤,引起感觉异常。
4.麻醉药物过度使用:如果注射的麻醉药物过多,可能会导致全身麻醉,出现意识丧失、循环抑制等严重后果。
总之,口腔局部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
麻醉术:口腔局部麻醉口腔局部麻醉第一节局部麻醉的定义局部麻醉(局麻)是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性阻断机体的某一区域内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纤维的感觉传导,使该区的痛觉功能消失,便于进行手术的目的。
特点:无需特殊设备,术者独立操作,术前无特殊准备,术后无特殊护理,病员处于清醒状态,安全性相对大。
局麻不适于不合作的病人及局部有炎症的患者。
第二节常用局麻药物(一)常用药物特性酯类1、普鲁卡困毒副作用小穿透力差扩张血管过敏反应最大用量1g2、地卡困毒性大穿透力强作用迅速表面麻醉最大用量20ml酰胺类1、利多卡因作用较强时效长穿透力较强最大用量0.4g2、布比卡因作用比利多卡因强4倍时效长达5小时毒副作用小最大用量0.2g3、碧兰麻起效2-3分钟渗透性强毒副作用小注射速度慢(1ml/min)(二)血管收缩剂——肾上腺素的应用作用:延缓吸收减少毒性延长时间减少出血常用浓度:1:100000-200000(10-20ug/ml)(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第三节口腔局麻方法(一)表面麻醉定义:将药物涂布或喷雾于手术区表面,麻药被吸收后,使该区痛觉消失的目的。
适应症:(1)表浅的粘膜下浓肿切开引流。
(2)松动的乳牙及恒牙拔除。
(3)气管内插管前。
常用药: 1-2%地卡因。
(二)浸润麻醉定义:将麻药注射组织内,以麻醉神经末梢,使局部神经末梢失去传导痛觉的功能而产生麻醉作用。
适应症:(1)恒牙拔除(2)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手术(3)牙槽突修整术等。
常用药:0.5-1%普鲁卡因或1-2%的利多卡因。
方法:(1)皮丘注射法(2)骨膜上注射法(3)牙周膜注射法浸润麻醉(牙周膜注射法)示意图(三)阻滞麻醉定义:是将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或主要分支周围,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该神经所分布的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优点:(1)免多次注射;(2)麻药用量少;(3)麻醉效果完全;(4)麻醉作用深,维持时间长。
注意事项:熟悉局部解剖,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并发症。
口腔局部麻醉(Oral Local Anesthesia)局部麻醉常用药物口腔科常用的局麻药物是普鲁卡因(奴佛卡因)和利多卡因(赛洛卡因)。
一般病员拔牙多采用2%盐酸普鲁卡因,性稳定,煮沸消毒不被破坏。
为了增强麻醉效果,延长麻醉时间,可加入1:1000肾上腺素约十万分之一(即100ml普鲁卡因中加1:1000肾上腺素1ml )。
但须注意: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毒症病员及孕妇等,禁用含有肾上腺素的普鲁卡因,以用2%利多卡因较适宜。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一、浸润麻醉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上颌牙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术。
注射麻醉药于牙槽的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30~35度角,注意麻药1~2ml。
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0.5~1cm处进针,注射麻药0.5ml。
二、阻滞麻醉在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以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获得麻醉效果,称为阻滞麻醉,适用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或局部有炎症及肿胀不宜作浸润麻醉者。
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较深,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造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血管,然后缓慢注入。
有关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见表1。
表1 阻滞(传导)麻醉方法麻醉方法穿刺点方向深度剂量麻醉范围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 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口腔前庭沟半张口,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0°,向上后内方刺入约2cm 1.5-2ml同侧上颌磨牙、牙周膜、牙槽骨及颊侧牙龈(不包括的第一磨牙近颊根)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 上颌8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联线中外1/3处大张口,上颌颌平面与地面成60°,在腭大孔表面标志稍前处刺入,向上后方推进至腭大孔0.3-0.5 ml上颌前磨牙、磨牙的腭侧麻醉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切牙孔注射) 腭乳头侧缘(左右尖牙连线与腭中线的交点)大张口,自腭乳头侧缘刺入,然后将针摆向中线,与中切牙长轴平行,向后方推进约0.5cm 0.25-0.5 ml 腭侧粘膜及牙龈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翼下颌翼下颌皱襞外侧3-4mm;颊大张口,下牙颌平面与地面平行,注射器约2.5 cm触及骨面1-1.5 ml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注射法) 脂垫尖处;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二前磨牙之间,与中线成45°,针高于下颌平面1cm,并与之平行牙至中切牙唇颊侧牙龈、粘骨膜及下唇部舌神经阻滞麻醉同上同上麻醉下牙槽神经后将针退出0.5-1cm0.5-1 ml同侧下颌舌侧牙龈、口底及舌前2/3粘膜颊神经阻滞麻醉同上同上麻醉舌神经后将针稍稍退出0.5cm0.5-1 ml同侧颊侧牙龈及粘膜表2 拔牙麻醉选择牙位唇、颊、侧舌、腭、侧麻醉的神经麻醉方法麻醉的神经麻醉方法上牙槽前神经浸润麻醉鼻腭神经切牙孔注射上牙槽前神经浸润麻醉鼻腭神经腭前神经腭侧浸润麻醉或切牙孔注射及腭大孔注射上牙槽中神经浸润麻醉腭前神经腭大孔注射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浸润麻醉上颌结节注射腭前神经腭大孔注射上牙槽后神经上颌结节注射腭前神经腭大孔注射下牙槽神经加对侧下牙槽神经交通支) 下颌孔注射加对侧局部浸润麻醉)舌神经下颌孔注射下牙槽神经颊神经下颌孔注射颊神经阻滞麻醉舌神经下颌孔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