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人教版选修学案《文章写作与修改》1.1《写出自己的个性》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2
《我,是不一样的烟火——写出自己的个性》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学分析包含两大方面。
第一方面是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文章写作与修改》这本选修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
选修教材,在同学们的心里认识上是高考不考的,不重要的。
其实不然。
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本教材更侧重于写作的实际操作层面,利于提升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与写作能力。
而本节作为第一章的第一节,更可见编者对个性写作的重视。
写出自己的个性,就是让学生在会写作文的基础上写出新意,写的真实,写出自我,不说假话、空话,不套作,这正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基础和关键,更是写出一篇有血有肉有情怀的文章的关键。
第二方面是学情分析。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之一是有创意,对有创意的阐释是——A见解新颖;B材料新鲜;C构思新巧;D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E有个性特征。
然而,现在多数学生的写作状况是,老师一布置作文,学生就大呼不要写、不会写,要么就是写了,什么状况呢?把文章写得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一千个学生写出一样的哈姆雷特,毫无创意和个性可言。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从语文作文角度看,通过你的作文,老师希望看到的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有感情、有思想的热血青年,千人一面的作文显然看不出你的样子,更是打不出高分的。
所以,在写作中融入个性化写作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探求“个性化写作”方法,并在写作中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带“法”,以“法”明“写”,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运用并强化个性化写作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拓展写作思维,强化个性思维,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分析和教学目标,我提炼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个性化”写作意识,调动学生个性写作的欲望,在实践中练习强化“个性化”写作技能。
难点: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过程入新课:(运用高考阅卷现场实录报告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两份来自高考阅卷现场的报告:第一份:2014年“山羊过独木桥”比赛的规则之争这一作文,我省阅卷组委会实录报告——考生使用了太多同质化的素材:“非常忙”的廉颇蔺相如,不下十万次的“负荆请罪”;熟的不能再熟的马云马化腾李嘉诚等商界人士轮番登场;体育界出镜率最高的林丹李宗伟,不下十万次的厮杀与拥抱;实在没有了,再从2013感动中国系列、“最美”系列中拽上几个来“垫背”。
写出自己的个性-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教案介绍本教案是围绕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一书而设计的,重点介绍如何在写作中表现自我个性,从而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英语选修课程,并且可以通过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知识点1.什么是个性;2.如何在文章中表现个性;3.个性表现的技巧;4.文章修改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什么是个性,以及为什么在写作中表现个性很重要;2.掌握如何在文章中表现个性的技巧和方法;3.能够准确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4.理解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修改策略对文章进行反复修改,提高文章质量。
学习过程第一步:理解什么是个性个性指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独特的特质和行为方式,包括思考方式、价值观、兴趣爱好、态度和行为等等。
这些个性特质可以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而在写作中表现个性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二步:如何在文章中表现个性表现个性的最好方式之一是让读者对我们的观点和看法产生共鸣。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试图迎合读者或者做出某些没有真实感的陈述。
同时,可以通过使用恰当的语言和语调来表现个性。
比如,可以运用一些感性的语言和描述来呈现自己的情感,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人性和亲和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还可以通过创新和巧妙地使用比喻、修辞、描写等手法来表现个性。
毕竟,每个人的表达方式和用词都不同,这些表达方式也是形成自己独特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步:个性表现的技巧为了在文章中表现个性,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技巧:1.每篇文章都要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来展开,这个中心思想应该与自己的个性相关联,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2.在写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思考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独特看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具特色和可读性;3.在运用修辞手法时,要选择符合自己表达方式的技巧,并运用得当;4.注意段落结构,要使每个段落都能够清晰地表达一个观点,并与整篇文章的个性相关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写出自己的个性》备课参考关于“话题探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芸芸众生,个性不同。
日常生活,千变万化。
纵使平淡无奇的人物事件,也会因为作者的个性、视角、情绪、立场的不同,而呈现斑斓多姿的形态,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为什么到了我们多数中学生的笔下,生活、世界、人生却成了千人一面、万口一词的文字堆积呢?个性本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个人内在的、不同于他人的气质。
冷峻深刻者如鲁迅,热情浪漫者如郭沫若,沉静优雅者如沈从文,泼辣调侃者如王朔,伤感多情者如叶赛宁,甚至颓废悲观者如波德莱尔。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文章是人格的外化,“写出自己的个性”其实也就是写出“真我的风采”“写出真实的感受”“写出真实的生活”,其实就是让学生写自己,按生活的自然真实来写,按自己内心的本来面目来写。
然而由于中国重共性诛个性的传统文化,因循守旧、盲从顺随、中庸调和的心理的影响,由于作文教学僵化固定的训练模式,导致了“假话、空话、套话”的不良文风盛行,内容空洞、形式僵化,重视技巧的模式文泛滥。
不敢讲真话,不敢诉真情,不敢思考,不敢怀疑,不敢我手写我口,不敢书写自己的性灵,没有表现自我个性的自由空间。
这样的写作,自我迷失,个性丧失,根本没有创造的乐趣。
写作不再是自我成长的需要,表情达意的工具,展示自我个性的平台,而成为了一种毫无意趣的机械操练,一种缺乏冲动而又不得不完成的沉重负担。
作文教学就不但起不到育人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学生的个性,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这种写作是和现代社会弘扬个性、崇尚创新的价值追求严重背离的。
新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可见,新课标将写作课程定位在认识社会、自然、人生和自我成长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体现着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学生健全人格,促使其向社会人转化的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体现着当代急剧发展变革的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的。
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1.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解读】人生在世,不宜希望太顺畅。
一则,世事多艰,往往难以事事顺畅;二则,倘若总是一帆风顺,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一个人,需要锻炼与考验,才能长得壮实、硬朗,才能具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而这些正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
为什么纨袴子弟一事无成?就因为他们自幼养尊处优,百事遂意,结果除了一派虚骄之气,既没有担当之力,又没有济世之才,三不能吃苦耐劳,四不能顽强坚忍,怎能成就事业?2.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
——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解读】《西游记》中唐僧经历了八十一难才取得西天的佛经,每一难都是魔的干扰,也都是严峻的考验。
不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苦难才证明了唐僧坚定的宏誓大愿吗?倘若不经磨难,一帆风顺,那还能称为宏誓大愿吗?什么是魔?表面看,是外来的妖魔鬼怪;实际上,是内心的私心妄念。
修道学佛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克服自身各种妄念的过程。
妄念一起,魔障立现;妄念一消,魔障立斩;妄念一净,魔障绝迹。
所以,修行佛道不可能无魔,惟有在不断斩除各种魔障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地成就佛道。
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金兰生纂集之《传世言》【解读】自己不能珍重自己,势必轻浮浪荡,遭到侮辱便是咎由自取;自己不能警戒自己,势必骄横放纵,招来祸端也就在所难免;自己不曾骄傲自满,势必虚怀若谷,各种教益自然兼收并蓄;自己不曾自以为是,势必敏而好学,万事万物就能广知博闻。
可见,环境因素虽然错综多变,但关键还在于自己。
4.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金兰生纂集之《传世言》【解读】世人每每感叹“做人难”,其实做人并不难,问题在于自己如何做人。
每遇一件不顺心的事,就抱怨社会之不公允、他人之不宽厚,种种烦恼便会郁集心中,哪来宽慰和愉悦?反之,不怨天,不尤人,凡事检点自己,心量便能不断拓展,以至可容万事万物,像这样宽宏大度,还有什么烦恼可言?这里举个例子,谁都知道细菌病毒是有害的东西,但若处理得当,却能化害为利——疫苗是什么?不就是经过处理的细菌病毒吗?把这种数量不多、活力不强的菌毒输入人体,让人的抗体把它消灭,于是就得到了相应的免疫力,这不正是化害为利吗?如此看来,不仅营养食品有助于滋补身体,而且细菌病毒也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天下万物哪一样不可容纳、不可利用呢?还有不少人,自己随波逐流,还美其名曰“新潮”,其实何异于浮萍?既是浮萍,没有根基,自然身不由己,驱之东则东,驱之西则西,完全听任环境的摆布,岂能不感叹“做人难”?反之,那些苍松翠柏,根深叶茂,“咬定青山不放松”,像这样扎根于大地,不畏乎风雨,顽强自主,傲然屹立,何叹做人之难?5.另类的个性与发现创新哥伦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新大陆。
《写出自己的个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性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讨论“个性”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个性的重要性。
2. 写作指导:介绍如何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个性,提供写作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个性化语言和表达方式。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展示自己的个性。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个性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个性的重要性。
2. 写作指导:教师介绍如何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个性,提供写作技巧,如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等。
3. 实例分析:教师分析优秀作文,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个性化语言和表达方式,如选用独特的词汇、运用修辞手法等。
4. 练习: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展示自己的个性。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练习的完成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个性。
2. 学生对个性化的理解和运用,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在作文中运用个性化语言和表达方式。
3.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观察学生是否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
五、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范文:用于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个性化语言和表达方式。
2. 写作素材:提供给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参考。
3. 评价标准:用于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个性的理解和体验,引导他们认识到个性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典型个性进行分析和描述,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短文,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个性的含义。
心动神怡一瞥间--高考作文拟题教学目标:1、掌握新材料作文的拟提方法2、能拟出较有新意的作文题目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位摄影爱好者,拍摄了一幅某少女在树林里撑着伞的镜头,画面、色彩和角度都不错,起名«晨曦»。
此稿投向多个杂志社,结果都被退稿。
后来一位专业人士建议作者把题目换为«有约»,结果不但见诸报端,还获得了三等奖。
二、明确高考作文好题目的标准:好标题的标准: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言简意赅,能包孕文章主题三、拟题方法点拨:1、揭示材料中心法:直接用文章的观点或中心话题或关键词或关键句做标题,或者在话题之前或话题之后加词语做标题。
这样的标题能让读者对文章的主题一目了然,使标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坚守»«老规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2、巧用修辞法:这种方法,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问、列锦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
例:«行于坚守,成于创新»«安能随意弃诚信?»«绿叶对根的诉说»«生命·心灵·选择»«那河·那船·那人»«心灵是一颗会开花的树»«千年月色万年情»3、引用化用法: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
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
例:«90后,欲语泪先流»«常回家看看»«一句话,一辈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爱,是怎样炼成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花样年华»«为“伊”消得人憔悴»4、设置悬念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引导读者去追寻。
专题三:如何让你的作文标题亮丽起来?教学目标:通过方法引导,让学生学会在写作之前如何拟写标题教学步骤:一:导入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
这说明写好作文标题是十分重要的。
好的作文标题一般具有新颖、形象、简炼、含蓄、扣题、文体特征鲜明等特点,而不好的作文标题一般有太直白、太平淡、太俗气、太罗嗦、太晦涩和文体特征不鲜明等特点。
作文标题是评卷人的第一眼,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作分的得分。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个亮丽的作文标题呢?二:通过题目引导思考请学生读2021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拟写一个标题,之后同桌互评,给分10分,给分标准,作文题目是否新颖独特,表意是否清新,是否能吸引读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三拟写标题的方法(一)欣赏下列作文题目分析题目好在了哪里。
例如:话题- 作文标题思想-《思想,是不过时的美丽》微笑-《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沟通-《沟通——理解的桥梁》诚信-《诚信——事业成功的基石》拼搏-《拼搏——美好生活的跳板》(师生总结)运用比喻法。
就是运用一些恰当而巧妙的比喻句式作作文标题。
其特点是形象、生动、新颖等。
(二)欣赏下列作文题目分析题目好在了哪里。
例如:话题 -作文标题理解-《落霞与孤鶩齐飞》理解-《道是无情却有情》谦虚-《山外青山楼外楼》良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勤奋-《问渠哪得清如许》(师生总结)运用引用法。
就是运用一些诗句、名言、名句等来作作文标题。
其特点是意味比较含蓄,内涵比较丰富,文化底蕴比较浓厚。
(三)欣赏下列作文题目分析题目好在了哪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
第一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白个性化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写作的个性化追求。
2、培养在抒写情感、写作思维两个方面的个性化特点。
【学习重点】
培养在抒写情感、写作思维两个方面的个性化特点。
【学习难点】
明白个性化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写作的个性化追求。
【学习过程】
一、考场作文雷同现象分析。
二、作文个性化探究:
1、什么是文章的个性化:
明确:个性化指的是抒写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具有创新思维、选材和语言都具有独到之处的文章。
2、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求。
点拨:简单地说,个性化作文要求学生能自主写作,写出的文章真实、有创新,同时还应该健康。
“自主”、“真实”、”创新”、“健康”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
3、从操作方法层面怎样写出有自己的个性的文章?
点拨:个性化的思维;个性化的拟题;个性化的主题;个性化的文体;个性化的选材;个性化的构思;个性化的开头;个性化的结尾;个性化的片断;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表
达方式;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三、阅读教材“例文借鉴”中的三篇文章,思考三篇例文在个性化方面的具体体现。
四、写作训练:
1、片段训练:
①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或感受,写一个记叙描写性的片段,体现“回报”或“活着”的话,不少于120字。
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哲理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
但是不少成语警句往往是就某一点、某一个角度而言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请就下列名言、成语,运用逆向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写一个议论性片段,不少于100字。
艺高人胆大人言可畏欲速则不达出头椽子先烂班门弄斧
异想天开知足常乐开卷有益识时务者为俊杰
2、整篇作文训练:
请以“感受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材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