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与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13
数字电视标准数字电视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传送电视信号的一种电视传送方式。
数字电视标准是指在数字电视传输和接收方面所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对于数字电视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保证数字电视的传输质量和接收效果,也可以促进数字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的数字电视标准有ATSC、DVB和ISDB等。
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是美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8VSB(8-level Vestigial Sideband)调制方式,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多径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ATSC标准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北美地区主要的数字电视标准。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是欧洲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COFDM(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方式,具有抗多径干扰、频谱利用率高的特点。
DVB标准在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数字电视标准之一。
ISDB(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是日本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地面波和卫星波的混合传输方式,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多径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ISDB标准在日本、巴西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亚洲和南美地区主要的数字电视标准。
除了上述的主要数字电视标准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数字电视标准,如中国的DTMB(Digital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标准、韩国的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标准等。
这些数字电视标准在各自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当地的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传输距离、频谱利用率、抗干扰能力、成本等。
数字电视国家标准数字电视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传送电视信号的一种电视传输方式。
它具有图像清晰、声音纯净、信号稳定等优点,已成为当前电视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
为了规范数字电视的发展,国家对数字电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保障数字电视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对数字电视国家标准进行介绍和解析。
首先,数字电视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技术规范、信号传输、接收设备等方面。
其中,技术规范是数字电视国家标准中的核心部分,它规定了数字电视信号的编码、解码、传输等技术参数,以及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播放等技术要求。
这些规范的制定,可以有效提高数字电视的画质和声音效果,保证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
其次,数字电视国家标准还对信号传输进行了详细规定。
包括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频率、波特率、调制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距离、传输介质等技术参数。
这些规范的制定,可以有效保证数字电视信号的稳定传输,避免信号干扰和衰减,保证用户能够获得清晰、稳定的信号。
另外,数字电视国家标准还对数字电视接收设备进行了规定。
包括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的接收频率范围、接收灵敏度、解调方式等技术要求,以及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的显示效果、音质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规范的制定,可以有效保证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总的来说,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制定,对数字电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规范了数字电视的技术参数、信号传输、接收设备等方面,保障了数字电视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制定,也为数字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电视国家标准也将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
相信在国家标准的指导下,数字电视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观看体验。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网络传输协议与标准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广播电视传输业也逐渐向网络化转型。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和优化用户体验,广播电视传输业纷纷采用了各种网络传输协议与标准。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传输业常用的网络传输协议与标准,并探讨其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MPEG协议家族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是广播电视传输业最常用的网络传输协议家族之一。
它定义了一系列用于音视频编码和传输的标准,如MPEG-2、MPEG-4 AVC/H.264、MPEG-4 HEVC/H.265等。
这些协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高效的压缩算法,可以在保证视频质量的同时,降低带宽占用。
MPEG协议家族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数字电视广播、网络直播、点播服务等。
例如,MPEG-2被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视传输中,而MPEG-4 AVC/H.264和MPEG-4 HEVC/H.265则被广泛应用于网络直播和视频点播服务中。
未来,随着4K、8K等超高清视频的普及,MPEG协议家族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二、IP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是广播电视传输业网络传输的基础。
它是一种面向数据包的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上的分组交换网络中传输数据。
在广播电视传输业中,IP协议常用于构建广播电视网络,实现音视频流的传输。
在IP协议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了一系列与广播电视传输业相关的协议,如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CP(RTP Control Protocol)等,它们进一步优化了音视频流的传输效果。
通过使用这些协议,广播电视传输业可以实现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音视频传输。
三、OTT协议OTT(Over The Top)协议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传输音视频内容的协议。
它允许广播电视传输业绕过传统的电信运营商网络,直接向终端用户提供音视频服务。
OTT协议常用于点播服务、云直播等应用场景。
数字电视标准概述一、什么是数字电视来自.szfuwa./bbs/数字电视(Digital TV)是从电视信号的采集、编辑、传播、接收整个广播链路数字化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
数字电视利用MPEG标准中的各种图像格式,把现行模拟电视制式下的图像、伴音信号的平均码率压缩到大约4.69―21Mbps,其图像质量可以达到电视演播室的质量水平,胶片质量水平,图像水平清晰度达到500―1200线以上,并采用AC―3声音信号压缩技术,传输5.1声道的环绕声信号。
二、数字电视的分类按清图像晰度分类,数字电视包括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和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LDTV)三种。
HDTV的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800线,图象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SDTV的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500线,主要是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量级,其图象质量为演播室水平;LDTV的图像水平清晰度为200-300线,主要是对应现有VCD的分辨率量级。
按信号传输方式分类,数字电视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三类。
按照产品类型分类,数字电视可分为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
按显示屏幕幅型比分类,数字电视可分为4∶3幅型比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
三、数字电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标准1、数字电视的信源编解码技术视频编解码技术数字电视尤其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与模拟电视相比,在实现过程中,最为困难的部分就是对视频信号的压缩。
在1920×1080显示格式下,数字化后的码率在传输中高达995Mbit/s,这比现行模拟电视的传输信息量大得多。
因而数字电视的图像不能象模拟电视的图像那样直接传输,而是要多一道压缩编码工序。
视频编码技术主要功能是完成图像的压缩,使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量由995Mbit/s减少为20?30Mbit/s。
第七章: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作业:比较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作业要求: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是什么?各自的调制技术又是什么?请比较这几个标准的优缺点作业内容: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有三种,分别是ATSC标准、DVB标准、ISDB标准这三种。
其中,DVB标准包括DVB-S(卫星数字电视广播)、DVB-C(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广播)、DVB-T (地面广播数字电视)三种,其中DVB-S和DVB-C标准已作为世界统一的标准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包括中国。
ATSC标准采用VSB调制技术,包括8VSB(地面广播模式)和16VSB(高数据率模式)两种模式。
DVB标准采用的调制方式中,DVB-S采用QPSK调制方式;DVB-C采用QAM调制方式,包括16QAM、32QAM、64QAM三种调制方式;DVB-T采用OFDM调制方式。
IDSB标准采用DVB-T那样的OFDM调制方式,在6MHz射频带宽内载波总数可选为1405个、2809个、5617个,即该调制方式有三种模式。
欧洲“DVB标准”和美国“ATSC数字电视标准”的主要区别如下:(1)方形像素:在ATSC标准中采纳了“方形像素”(Square Picture Eelements),因为它们更加适合于计算机;而DVB标准最初没有采纳,最近也采纳了。
此外,范围广泛的视频图像格式也被DVB采纳,而ATSC对此则不作强制性规定。
(2)系统层和视频编码:DVB和ATSC标准都采纳MPEG-2标准的系统层和视频编码,但是,由于MPEG-2标准并未对视频算法作详细规定,因而实施方案可以不同,与两个标准都无关。
(3)音频编码:DVB标准采纳了MPEG-2的音频压缩算法;而ATSC标准则采纳了AC-3的音频压缩算法。
(4)信道编码:两者的扰码器(Radomizers)采用不同的多项式;两者的里德—所罗门前向纠错(FEC)编码采用不同的冗余度,DVB标准用16B,而ATSC标准用功20B;两者的交织过程(Interleaving)不同;在DVB标准中网格编码(Trellix coding)有可选的不同速率,而在ATSC标准中地面广播采用固定的2/3速率的网格编码,有线电视则不需采用网格编码。
数字电视信号处理技术及标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信号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字电视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使得数字电视具有了更高的画质和声音效果,也更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数字电视信号处理技术及标准的相关知识。
数字电视信号处理技术数字电视信号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字编码、传输、解码和显示四个方面。
数字编码:数字电视信号编码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主要是为了使得信号的传输和存储更加方便和稳定。
数字编码采用的是数码采样和量化技术,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进而进行压缩编码。
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有很多种,如卫星传输、有线传输、数字移动电视等。
传输过程中,数字信号需要根据不同的传输方式和传输距离进行调制、调频等一系列处理,以保证信号能够无误地传输到接收端。
解码:数字电视信号解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也就是将数字编码还原为扩展视频、扩展音频和数据的过程。
解码主要包括音频解码、视频解码、数据接收及解析等过程。
显示:数字电视信号的显示通过数字电视机、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实现,数字信号通过解码后,被显示在设备上,呈现出高清晰度、高色彩还原度、低图像噪声的效果,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感受。
数字电视信号处理标准为了规范数字电视信号处理技术和促进数字电视的发展,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数字电视信号处理标准。
1. MPEG-2标准MPEG-2是数字电视信号处理的关键标准之一。
MPEG-2压缩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视信号编码中,它能够对音视频进行高效压缩,不仅可以提高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速度,还可以保证其画质和声音效果。
2. ATSC标准ATSC标准是美国数字电视标准委员会所制订的标准。
ATSC 标准规定了数字电视的传输模式、音视频编码方式、数据传输方式等技术参数,其主要目的是提升数码广播和数字电视的画质、音质、传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3. DVB标准DVB标准是由欧洲数字电视联盟制定的标准,包括DVB-T、DVB-C、DVB-H、DVB-S等多个子标准。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广播电视传输是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广播电视传输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技术标准的重要性技术标准是广播电视传输业中的重要指导,它旨在确保传输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信息传递的高质量。
技术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利于提高传输的效率和质量,还有助于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1.1 提高传输效率技术标准可以规范传输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使其更加高效。
例如,通过制定标准的传输协议、数据压缩算法等,可以提高传输的速度和带宽利用率,减少信息传递的时延。
1.2 保证传输质量广播电视传输需要保证图像和声音的质量,以提供良好的观看和听觉体验。
技术标准可以规定传输系统的技术要求、误码率等指标,确保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3 推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可以促进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标准化的技术有助于不同厂商之间的互操作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提高了行业竞争力,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涵盖了众多方面,包括传输介质、信号编码、传输协议等。
下面将以数字电视传输为例,简要介绍其中的几个主要内容。
2.1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信息传递的物理载体,包括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
技术标准和规范需要对不同的传输介质进行详细的规定,如传输带宽、带宽利用方式等。
2.2 信号编码信号编码是将原始的音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涉及到压缩算法、编码格式等。
技术标准需要规定合适的信号编码方式,以保证传输效率和信号质量。
2.3 传输协议传输协议是不同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规则和约定,例如IP协议、UDP协议等。
技术标准需要规范传输协议的使用方式和参数设置,确保传输的稳定和可靠。
2.4 安全性与版权保护广播电视传输涉及到众多的版权内容,因此安全性和版权保护也成为技术标准与规范中的重要内容。
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标准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标准是指数字电视信号在有线传输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标准的制定对于数字电视的传输质量、频谱利用率、设备兼容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信号的压缩和解压缩技术。
数字电视信号通常采用MPEG-2、MPEG-4等压缩编码标准进行编码,以便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传输更多的节目内容。
因此,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标准需要规定信号的压缩比、编码方式、解码方式等技术细节,以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清晰度。
其次,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标准还需要规定信号的调制方式和频率分配方案。
有线传输网络通常采用调频调制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因此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标准需要规定调制方式的参数范围、频率的分配规则等内容,以确保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干扰并能够稳定地到达用户家中的电视机。
另外,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信号的加密和解密技术。
为了保护节目内容的版权和用户的隐私,有线数字电视信号通常采用加密技术进行传输,用户需要通过专门的解密设备才能观看加密的节目。
因此,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标准需要规定加密算法、解密设备的技术要求等内容,以确保节目内容的安全传输和用户的合法观看。
最后,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信号的传输距离和网络拓扑结构。
有线传输网络通常涉及到信号的长距离传输和多级转发,因此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标准需要规定信号的传输损耗、网络的拓扑结构、信号的中继转发等内容,以确保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能够稳定地到达用户家中的终端设备。
总之,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标准的制定涉及到多个技术领域的内容,需要综合考虑信号的压缩、调制、加密、传输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以确保数字电视信号在有线传输过程中能够稳定、清晰地到达用户家中的终端设备。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标准也将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
数字电视传输DVB标准数字电视传输(DVB)标准是一种用于在数字电视传输中传送音频、视频和数据的国际标准。
DVB标准定义了一系列技术规范和协议,用于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编解码和接收。
DVB标准是由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项目组组织制定的,并得到了全球范围内广播电视行业的广泛认可。
DVB项目组的成员包括广播电视运营商、电视设备制造商、技术提供商和政府机构等各方利益相关者。
DVB标准涵盖了多种传输媒介,包括卫星、有线、无线和互联网等。
它提供了一种灵活的、适用于不同传输网络的解决方案,使得数字电视节目可以以高质量和高效的方式进行传输和接收。
DVB标准定义了数字电视信号的编码和解码规范。
它支持多种视频编码格式,如MPEG-2、MPEG-4和H.264等,以及多种音频编码格式,如MPEG-1 Audio Layer II和Advanced Audio Coding等。
DVB标准还规定了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其他关键技术,如程序指南、数据广播、互动电视和高清电视等。
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平台,可以支持多种电视服务和应用,如电视直播、点播、录制和互动等。
DVB标准的实施需要各种接收设备的支持,包括数字电视机、机顶盒和电视卡等。
这些设备需要符合DVB标准的硬件和软件要求,以确保能够正常解码和显示数字电视信号。
通过采用DVB标准,数字电视传输可以更加高效和可靠。
它提供了更高的压缩比率和更好的图像质量,使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电视节目和服务。
总之,DVB标准是数字电视传输的国际标准,定义了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编解码和接收规范。
通过采用DVB标准,数字电视传输可以更加高效和可靠,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电视节目和服务。
DVB标准的实施对数字电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为电视广播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可以进行数字电视节目的交流和互通。
同时,DVB标准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观看体验和更多的选择。
数字电视标准数字电视标准是指国际通用的数字电视转换和传输的技术规范。
它定义了数字电视业务的基本特性和技术实现方式,包括视频编码、音频编码、信道编码、传输协议、交互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数字电视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视频编码:数字电视传输主要依赖于视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
标准中常用的视频编码标准有MPEG-2、H.264/AVC、HEVC 等。
这些编码标准通过压缩视频数据,减少数据量并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从而实现更高效的传输和存储。
2. 音频编码:数字电视标准还规定了音频信号的编码方式。
常用的音频编码标准有MPEG-1 Audio Layer II、Dolby AC-3、AAC等。
这些编码标准通过压缩音频数据,减少数据量并保持较高的音质,从而实现更高效的传输和存储。
3. 信道编码:数字电视传输需要通过信道传输信号,并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以提高传输质量和抗干扰能力。
常用的信道编码标准有Reed-Solomon编码和Viterbi译码等。
这些编码标准能够纠正传输过程中的误码和丢包,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
4. 传输协议:数字电视标准还规定了传输过程中所使用的协议。
常用的传输协议有MPEG-2传输流(MPEG-2 TS)、IP协议等。
这些协议能够将视频、音频、数据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有效地进行封装和传输。
5. 交互方式:数字电视标准还定义了数字电视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方式。
通过遥控器、机顶盒等设备,用户可以选择频道、调整音量、进行点播、浏览电视节目单等操作。
数字电视标准中主要采用的交互方式有MHEG-5、MHP等。
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旨在实现高清晰度、高音质、多频道的数字电视传输,提升用户观看体验,并为广电行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支持。
同时,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也有助于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数字电视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数字电视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实现数字化、高清晰化的电视传输,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电视观看体验。
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数字电视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传送电视信号,实现高清晰度、多频道、互动性和移动性等功能的电视服务。
而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则是指在数字电视技术领域中,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所制定的相关标准。
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主要包括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和卫星数字电视三种类型,这些标准在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是指利用地面传播技术进行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标准。
中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采用的是GB 20600-2006《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地面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编解码、调制解调、多路复用等技术规范,为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规范指导。
其次,有线数字电视标准是指利用有线传输网络进行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标准。
中国的有线数字电视标准采用的是GB/T 20090.1-2006《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第1部分,总则》,该标准规定了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总体要求、信号传输、接口规范、安全性等内容,为有线数字电视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技术标准和指导。
最后,卫星数字电视标准是指利用卫星传输技术进行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标准。
中国的卫星数字电视标准采用的是GB/T 20090.2-2006《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第2部分,卫星数字电视系统》,该标准规定了卫星数字电视系统的技术要求、信号接收、天线安装、信号解码等内容,为卫星数字电视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规范指导。
总的来说,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在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和卫星数字电视三个方面都有着详细的技术规范和要求,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数字电视行业的发展需求,推动数字电视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综上所述,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在地面、有线和卫星数字电视领域都有着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的制定对于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面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地面数字电视是指通过地面传输信号的数字电视系统,它使用数字信号代替模拟信号进行传输,可以提供更清晰、更稳定的电视信号。
地面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是指在数字电视传输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它对于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地面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地面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主要包括信号编码、调制方式和传输协议等方面。
在信号编码方面,地面数字电视采用了一系列的数字信号编码技术,如MPEG-2、H.264等,这些编码技术可以将视频、音频等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提高了信号的压缩率和传输效率。
在调制方式方面,地面数字电视通常采用QAM调制技术,它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成特定的调制信号,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地面传输环境。
此外,地面数字电视还需要采用一定的传输协议,如ATSC、DVB等,这些协议规定了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格式和传输规范,确保了信号的稳定传输。
其次,地面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对于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采用合适的信号编码和调制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质量,使得电视节目能够以高清晰度、高保真度的形式传输到用户家中。
同时,采用统一的传输协议可以确保不同地区、不同电视台的数字电视信号能够在地面传输过程中保持一致的传输格式和规范,避免了信号的混乱和干扰,保障了用户观看电视节目的体验。
最后,地面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优化。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地面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采用更先进的信号编码、调制方式和传输协议,以适应用户对于高清晰度、多样化节目的需求。
同时,地面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还需要考虑到地面传输环境的变化和挑战,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措施,确保数字电视信号能够在地面传输过程中保持稳定、清晰的传输质量。
综上所述,地面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是数字电视传输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对于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探讨【摘要】本论文对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从地面传输网络模式、卫星传输网络模式和有限传输网络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实际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字电视网络传播传输种类发展趋势1 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分析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可以分为有线传输网络模式、卫星传输网络模式和地面传输网络模式这三个方面。
在具体的研究分析上,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地面传输网络模式分析地面传输网络模式是当前电视传输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也是最成熟的一种电视传输网络技术。
数字电视在传输过程中,地面传输网络模式借助于占据海拔高的位置设置天线实现信号的发射和对接,电视终端用户与电视台之间通过天线传输与接收方式实现目标。
地面传输网络模式的应用,在信号传播范围方面要比其它模式更加广阔,周边环境对传输的制约性很小,并且能够兼顾性能突出的可控性以及抗打击性。
特别是在人口稀少的山区,地面传输网络模式能够体现出它具有的优势,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快速传输电视信号,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
在地面传输过程中,数字电视传播所受益的群众覆盖面比较广泛,数字电视噪音的影响比较明显,无法实现对脉冲干扰因素的有效控制。
为了确保接受信号的有效性,接受天线尽可能的安置在室外的环境下。
1.2 有线传输网络模式分析有线传输网络模式传输所需要的媒介主要分为光纤传递媒介以及同轴电缆传递媒介这两个方面。
在此种传递模式的作用下,不需要针对传输过程中的同一频率进行差异性规划处理,也不需要对信号传输波段进行规范性的规定。
在有线传输网络模式的正常运行过程当中,每一个地区所对应网络数据能够结合自身对于点数数据差异性需求,可以建立与地区相适应的数字电视传输网络系统。
在有线传输网络模式的作用之下,实践应用表现出更为显著的灵活性,有线传输网络系统终端客户通过防止机顶盒的方式实现对数字电视信号的有效传输处理。
数字电视标准数字电视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传送电视信号,以提供更高质量的音视频效果和更多的节目选择。
数字电视标准是指数字电视传输和接收系统的技术规范,它对数字电视的传输、接收、解码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标准化。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DVB、ATSC和ISDB等数字电视标准。
首先,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是一种由欧洲各国共同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它包括DVB-T、DVB-C和DVB-S等不同的传输方式。
其中,DVB-T是采用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通过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网络向用户发送数字电视信号;DVB-C是采用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发送数字电视信号;DVB-S是采用卫星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通过卫星向用户发送数字电视信号。
DVB标准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欧洲和其他地区。
其次,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是美国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8VSB调制方式进行地面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
ATSC标准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特点是传输距离远、抗多径干扰能力强等。
另外,ISDB(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是日本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地面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和移动数字电视等多种传输方式,广泛应用于日本、巴西和菲律宾等地。
ISDB标准具有传输效率高、信号覆盖范围广等特点。
总的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了不同的数字电视标准,但它们都旨在提供更高质量的音视频效果和更多的节目选择。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满足用户对高清晰度、多样化节目的需求。
在数字电视标准的发展过程中,各国之间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和交流,以促进数字电视技术的国际化发展。
未来,数字电视标准将继续向着更高的画质、更强的稳定性和更多的互动性方向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数字电视体验。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文章标题:深度解析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1. 介绍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作为数字电视技术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质量。
要深入了解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需要从其历史、技术要点和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2. 历史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历史需要被关注。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数字电视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终于于2004年颁布了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该标准不断得到完善和更新,现已成为我国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基石。
3. 技术要点需要从技术要点的角度深入探讨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
该标准采用了何种传输技术和频率划分?在信号编码、调制和传输过程中又有哪些关键参数和指标?通过对这些技术要点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特点和优势。
4. 发展趋势随后,我们需要关注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发展趋势。
数字电视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未来,随着5G、8K等新技术的兴起,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也将影响到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发展方向。
5. 总结和回顾通过对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一重要的技术标准。
与此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为我国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坚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对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深度解析,我们对这一重要的技术标准有了深刻的了解。
希望我们的文章可以让您对这一主题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技术要点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标准的技术要点包括传输技术、频率划分、信号编码、调制和传输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指标等方面。
吉林广电网络集团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技术标准一、概述为了规范吉林省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运行维护工作,确保网络传输的安全稳定,使网络相关运行指标满足吉林省有线数字电视业务及相关增值业务的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正文和1个附录构成。
正文从系统的层面,对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提出了全面的技术要求,涉及到前端系统设备、网络系统设备、用户终端等环节。
附录A提供了TS码流测量参数的详细说明,以方便对正文第五项第2条的理解和使用。
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吉林省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维护技术标准,适用于吉林广电网络集团本部及各分( 子) 公司。
三、引用标准和文件GY/T 221-2006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198-2003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QAM调制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 121-1995 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GY/T 166-2000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运行维护规程GY/T 194-2003 有线电视系统光工作站和测量方法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第四版征求意见稿)四、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BAT Bouquet Association Table 业务群关联表BER Bit Error Rate 比特误码率CA Conditional Access 条件接收CAT Conditional Access Table 条件接收表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循环冗余校验EIT Event Information Table 事件信息表EMM 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 授权管理信息HFC Hybrid Fiber Coaxial 光纤同轴混合网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组织MER Modulator Error Rate 调制误差率MPEG Moving Pictures Expert Group 运动图像专家组NIT Network Information Table 网络信息表PAT 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 节目关联表PCR Program Clock Reference 节目参考时钟PID Packet Identifier 包标识符PMT Program Map Table 节目映射表PTS Presentation Time Stamps 显示时间标志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正交幅度调制RST Running Status Table 运行状态表SDT Service Description Table 业务描述表SI Service Information 业务信息ST Stuff Table 填充表S/N Signal/Noise 信号噪声比TDT Time and Date Table 时间和日期表TOT Time Offset Table 时间偏移表TS Transport Stream 传送流TSTD Transport Stream System Target Decoder 传输流系统目标解码器UTC 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 通用协调时五、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技术指标1.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测试点位臵示意图2.TS码流技术标准按照测量的目的和重要程度,TS 码流的测量项目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由表1、表2、表3给出,所有测量项目均以分析报错的形式体现,表1、表2、表3中判断条件为“或”逻辑,即满足多项判断条件中的一项就可判断为出现错误。
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与标准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与标准(关健词: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模拟电视,广播电视,覆盖,模拟电视,信号,同轴电缆)三种传输网络、三大传输标准体系,组成了一个数字电视“网格”。
不同的数字电视系统都会占据一个“网格”。
中国正在培育自己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期望在搭建数字电视“网格”中有更大的自主权。
数字电视有三种传输网络数字电视传输网络主要指地面、有线和卫星三大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网络。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通过电视台制高点天线发射无线电波,覆盖电视用户,用户通过接收天线和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
这是数字电视广播最基本的传输网络形式,除了娱乐、学习等公益功能之外,其普遍性、可控性和抗毁性还被视为国家安全设施,使之成为紧急情况下动员国民最直接最可靠的政府喉舌。
由于模拟电视传输网络无力处置噪声积累和多径干扰,迫使人们把天线架出室外,导致公用天线系统在楼群ATSC数字电视标准由四个分离的层级组成,层级之间有清晰的界面。
最高为图像层,确定图像的形式,包括像素阵列、幅型比和帧频;图像压缩层,采用MPEG-2压缩标准;系统复用层,特定的数据被纳入不同的压缩包中,采用MPEG-2压缩标准;最后是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案。
对于地面广播系统,ATSC采用了Zenith公司开发的8-VSB传输模式,在6MHz地面广播频道上可实现19.3Mbps的传输速率。
该标准也包含适合有线电视系统的16-VSB传输模式,可在6MHz有线电视信道中实现38.6Mbps的传输速率。
最低的两层共同承担普通数据的传输。
最高的两层确定在普通数据传输基础上运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或SDTV;确定ATSC标准支持的具体图像格式,共有18种(HDTV 6种、SDTV 12种),其中14种采用逐行扫描方式。
尽管ATSC DTV标准包含16-VSB传输模式,但美国有线电视业实际上是采用相近但不相同的标准,因为其在ATSC DTV标准被FCC通过之前已在有线电视数字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作为ATSC的重要成员,有线电视通信工程协会已采纳了数字有线电视系统标准,此标准协调了美国有线电视业现行标准和ATSC DTV标准。
另外,有线电视标准包括反映现行标准的一级图像格式、ATSC SDTV图像格式,并设定了一套可供有线电视业用于向后兼容电视上的二级图像格式。
二级图像格式与ATSC DTV格式相同,包括HDTV和SDTV。
DVB标准:支持室内接收、移动接收等需求DVB标准包括4个系统。
1.DVB传输系统DVB传输系统涉及卫星、有线电视、地面、SMATV、MMDS 等所有传输媒体。
它们对应的DVB标准为:●DVB-S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
卫星传输具有覆盖面广、节目容量大等特点。
数据流的调制采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方式,工作频率为11G/12GHz。
在使用MPEG-2 MP@ML格式时,用户端若达到CCIR 601演播室质量,码率为9Mbps;达到PAL质量,码率为5Mbps。
一个54MHz 转发器传送速率可达68Mbps,可用于多套节目的复用。
DVB-S标准几乎为所有的卫星广播数字电视系统所采用。
我国也选用了DVB-S标准。
● DVB-C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
它具有16、32、64QAM(正交调幅)三种调制方式,工作频率在10GHz以下。
采用64QAM时,一个PAL通道的传送码率为41.34Mbps,可用于多套节目的复用。
系统前端可从卫星和地面发射获得信号,在终端需要电缆机顶盒。
●DVB-T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标准。
这是最复杂的DVB传输系统。
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的传输容量理论上与有线电视系统相当,本地区覆盖最好。
采用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调制方式,在8MHz带宽内能传送4套电视节目,传输质量高,但接收费用也高。
另外,DVB-SMATV是数字卫星共用天线电视(SMATV)广播系统标准,DVB-MS是高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 分配系统标准,DVB-MC是低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 分配系统标准。
2. DVB 基带附加信息系统DVB数字广播系统除传送视频、音频信号外,还可传送接收IRD调谐、节目指南及图文、字幕、图标等信息。
适用于此类基带附加信息系统的DVB标准包括:● DVB-SI为数字广播业务信息系统标准。
●DVB-TXT为数字图文广播系统标准,用于固定格式图文电视的传送。
●DVB-SUB为数字广播字幕系统标准,用于字幕及图标的传送。
3.DVB交互业务系统DVB数字广播系统能根据需要,提供交互业务服务。
构成交互业务系统的要素包括:与其他相关国际标准兼容的交互业务网络独立协议、传送交互服务过程命令与控制信号的回传信道等。
对应的DVB标准有:DVB-NIP、DVB-RCC 和DVB-RCT。
4. DVB 条件接收及接口标准在DVB数字广播系统中,有些业务传送加扰的条件接受信息。
通过条件接收的通用接口,使IRD能够解扰采用通用加扰算法的加扰信息。
条件接收是付费电视广播的基本部分,对数字电视运行的成功至关重要。
DVB数字广播系统与其他电信网络(如SDH、ATM等)连接,扩展了DVB 技术的应用范围,可实现DVB向电信网络的过渡。
此外,还有利于连接专业设备及IRD的接口。
关于这些接口的DVB 标准包括:DVB-CI、DVB-PDH、DVB-SDH、DVB-ATM、DVB-PI 和DVB-IRDI。
日本的ISDB利用一种标准化的复用方案,在一个普通的传输信道上可发送各种不同的信号,同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信道发送复用信号。
ISDB具有柔韧性、扩展性、共通性等特点,可以灵活地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和其他数据业务。
目前,采用美国ATSC标准的有5个国家或地区,已有两家经过技术比较研究后退出。
决定采用欧洲DVB-T标准的已有33个国家或地区。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产业发展表明,OFDM多载波技术是宽带无线传输技术发展的方向,不仅在数字电视传输方面被多数国家采纳,而且已成为新一代(4G)移动通信和宽带无线局域网的主流技术。
我国对地面传输标准的要求目前全国有3.2亿多电视用户,其中有线电视用户近1亿;而70%的用户家庭依靠无线方式接收广播电视节目;卫星直播仅在“村村通广播电视”范围内试点。
因此,地面广播拥有大多数用户,是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的重点和难点。
广电部门贯彻国家“十五”计划要求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在前两年有线数字电视试验的基础上,2003年开始大力发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我国发射直播卫星后开始开展卫星直播业务;2008年开始大力发展地面数字电视,分区域、分阶段、分步骤,扎扎实实推进数字化进程。
电视广播的数字化是一个发展过程。
与之对应,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也有一个不断扩展的工程。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作为一个基础标准,我国明确提出必须满足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应用和产业两个方面的基本需求,并为今后实现扩展功能做好必要的准备。
应用需求:利用电视广播频道,在8MHz带宽内,为高清晰度电视(HDTV)信号传输提供大于20Mbps的净荷码率,并能使用简单天线支持室内固定接收;为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信号传输提供大于5Mbps的净荷码率,并能在车速移动条件下支持移动接收;具有单频组网能力;整体性能指标应优于或相当于相应的国外现有标准的性能。
为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支持数字电视、数据广播等多种业务的同时,应具有较强的数据分级保护传输能力,支持传输多优先级多媒体数据码流,以便同时传输HDTV、SDTV、音频、数据、短信息等不同保护级别的信息。
为今后实现接收机定位、定时接收和双向交互业务以及对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等系统功能扩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
产业需求: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还有两个互相关联的重要需求,即产权的自主性和产品的经济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我国必须力求利用自己的基础发明专利有机地整合成独立的传输标准体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构筑保护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技术壁垒。
产品的经济性对于标准来说还意味着技术的成熟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即要很快拿出性价比优于国外传输标准的专用芯片,提供给国内骨干企业,形成可靠的系统生产能力。
为了适应国外市场的扩展,应有可能争取成为国际上第四个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同时力求和国际最通用的标准具有最大的产品接口兼容性,以便开发多制式数字电视产品,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
自有标准DMB-T 的优势国内有五套方案的研究小组都致力于研发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这里仅以清华方案为例,1999年7月,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发中心提出了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传输标准(DMB-T)方案。
该方案采用自主原创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技术,拥有多项基础性发明。
与国际现有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比较,具有多项鲜明的应用特点、较好的整体性能和清晰的自主知识产权。
其采用以下几项主要技术:(1)时域同步的正交多载波技术。
地面宽带无线传输的最大困难在于多径引起的频率选择性衰落,OFDM技术则在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对同步提出严格的要求。
欧洲采用全频域处理方式形成其核心技术——编码的OFDM(COFDM)技术,由于其系统同步和信道估计互为条件,需用复杂的迭代算法和强功率同步导频等技术措施。
而TDS-OFDM通过时域和频域混合处理,简单方便地实现了快速码字捕获和稳健的同步跟踪,形成了与欧、日多载波技术不同的自主核心技术。
(2)保护间隔的PN填充技术。
为了在多径时延扩散信道中避免码间串扰,DVB采用了循环前缀填充的OFDM 保护间隔,使其传输的效率有所损失。
DMB-T发明了基于PN序列扩频技术的高保护同步传输技术,并用其填充OFDM 保护间隔,使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提高10%,并有20dB以上同步保护增益。
(3)快速信道估计技术。
针对现有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信道估计迭代过程较长(一次有效参数估计约需1.024ms)的不足,DMB-T发明了新的TDS-OFDM信道估计技术,通过正交相关和付立叶变换实现快速信道估计(一次有效参数估计约需0.6ms),提高了系统移动接收性能。
(4)前向纠错编码与相位映射相结合的纠错技术。
针对采用多载波COFDM技术的信噪比门限相对VSB单载波技术较差的现实,DMB-T发明了一种新的系统级联纠错内码和最小欧氏距离最大化映射技术,使采用多载波技术的系统信噪比门限获得10%以上的改善。
(5)与绝对时间同步的帧结构。
DMB-T传输协议设计了与绝对时间同步的复帧结构,方便自动唤醒功能设置,达到省电目的,支持便携接收;与绝对时间同步机制有利于单频网同步发送信号的功能控制,使DMB-T单频网同步设备比国际现有标准的同类设备更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