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简答题(八)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9
古代汉语简答习题古代汉语简答题(一)1.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2.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是什么?3.为什么说常用词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难点?4.什么是工具书?什么是字典?什么是辞典?5.《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6.《尔雅》是怎样一部书?“尔雅”的意思是什么?7.什么是类书?什么是索引?8.“十三经”是指哪十三部著作?9.“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10.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之亚常卍受严隣巡希幽胡怡攻书民煎者茁贰郊望平术11.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句中“乃”是判断词,相当于“是”。
12.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晁错《论贵粟疏》)中,“地”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即不种地。
13.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势”为主语即“势力”或“力量”的意思。
14.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列传》)中,“客”,即“把他当作客人”的意思。
15.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观前之死亡不知戒”(柳宗元《蝜蝂传》)中,“死亡”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前人死亡”的意思。
16.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左传·成公二年》)中,“饮”为动词的一般用法,即“喝”的意思。
17.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交”为动词,指“交往”。
18.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柳宗元《童区寄传》)中,“缚”为动词,“用绳子缚”的意思。
19.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闻之,有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中,“献”是动词用作状语为“恭敬献上”之意。
简答1.按照位子如何为语气词分类?语气词的分类:1 ﹑按照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可分为:(1 )句首语气词有:“夫盖维惟唯”。
(2 )句中语气词有:“盖也与”(3 )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已耳焉与邪夫兮”等。
2.“或”字的用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1、或字在句子中通常用来指人且只做主语,例: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或字在句中如前面出现先行词,或字指代其中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例:宋人或得玉3、在古代汉语中通常两个或字连用,前后呼应,表列举。
在这种情况下或字仍然是无定代词,它既可以指人译为有人;又可以指物译为有的;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3.举例说明语气词“其”的用法。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4.句首语气词“夫”与指示代词“夫”有什么区别?1、夫“夫”字作为句首语气词是从指示代词“夫”虚化而来的。
它经常放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
例如:夫将者,国之辅也。
《孙子·谋攻》夫寒之於衣,不待轻暖;饿之於食,不待甘旨。
晁错《论贵粟疏》“夫”还可以和“且”、“故”、“若”、“今”相结合,成为“且夫”、“故夫”、“若夫”、“今夫”,用于句首。
“且夫”、“故夫”大致等于“且”、“故”,增加了“夫”字,就加强了要发议论的语气。
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正。
《韩非子·问辩》5.举例说明介词“以”与连词“以”的区别。
介词“以”是由动词虚化来的。
动词“以”基本义为“用”,引申可据上下文灵活译为“使用、凭借、任用、认为”等。
古代汉语简答题古代汉语简答题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来仿古文章中使用的语言。
言文脱节现象:随着社会和思维的发展,口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发生了变化,而书面语却一直在模仿先秦文献语言,并视之为政治和教育等领域的正统书面语,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被称为言文脱节现象。
2汉语的历史分期:(一)上古汉语先秦至汉(二)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三)近古汉语宋至民国(四)现代汉语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2.许慎《说文解字》对六书的定义,班固顺序(一)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二)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三)会意:“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挥,‘武’‘信’是也”(四)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五)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3.如何区分古今字和通假字:(一)通假字:古汉语书面语中,本有其字,却借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
(二)古今字:某个多义字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意义或几个意义后来用另一个字来记录,原先的这个多义字与后来的另一个字便组成了一对“古今字”。
(三)通假关系称为“某通某”,古今字的关系称为“某同某”(四)古今字产生时间有先后,通假字与本字需同时存在4.假借与通假的异同:同:假借和通假就它们都是“借字标音”这一点上来分析,是相同的。
异:(一)假借是六书之一,假借本无其字,间接造出新字(二)通假本有其字,是在句中用音同、音近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不造成新字5.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区别同:古今字和异体字都属于异字同词现象异:(一)从产生的原因看,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古字”兼职过多,后来统专造“今字”以减轻“古字”负担,避免交际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混淆;异体字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人们记录语言时用了构思不同的造字方法或为了书写的美观(二)从产生时间上来看,“古字”产生于“今字”之前,是异时的;不少异体字的产生可以认为处于同一个历史平面上,是共时的。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第Ⅰ部分选择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变换构件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
A.泪一淚B.峰一峯C.猿一蝯D.土一土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A.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B.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JC.厲王虐,國人謗王D.同心之言,其臭如蘭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介词“為”介绍动作行为关系的对象的一句是()。
A.公輸般為楚造雲梯之械。
B.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C.魏其銳身為救灌夫。
D.胥之父兄為戮于楚。
4.下列句中,“甚”作程度副词表示程度高的一句是()。
A.苛政暴史,甚於虎也。
B.好讀書,不求甚解。
C.以虧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D.太后日:“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日:“甚於婦人。
”5.下列句中,“見”不是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A.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B.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C.以四百里之地見信於天下。
D.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6.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句是()。
A.劍斬虞常已。
B.漁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數。
C.鄭有喪,春不相;裹有殯,不巷歌。
D.田單乃起,引還,東鄉坐,師事之。
7.“郎陽為病狂,卧便利”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婉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B.連及C.變文D.互文8.下列各项中,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的工具书是()。
A.《經傳釋詞》B.《訶論》C.《辭源》D.《古漢語常用字字典》9.在古书的注音材料中,“壹讀爲一”采用的注音方法是()。
A.反切B.直音C.奭若D.譬况10.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
A.周禮未改。
今之王,古之帝也。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C.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古代汉语》是语言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考试内容一般包括音韵、文字、语法、修辞、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根据关键词和内容提供一份《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供参考。
一、音韵1、“韵”是指什么?请简要解释古韵和今韵的区别。
2、什么是“四声”?请简要解释其特点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
3、请简要解释“反切”法,并说明它在古代汉语语音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文字1、“六书”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2、请解释什么是“通假字”,并说明它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特点。
3、“碑帖”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用途和历史价值。
三、语法1、请简要解释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式,例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
2、什么是“使动用法”?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汉语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3、“之”、“其”、“而”等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举例说明。
四、修辞1、“对偶”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特点及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2、“互文”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及作用。
3、什么是“比喻”?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汉语中的种类和作用。
五、历史文化1、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并说明其对古代文化传承的影响。
2、“科举制度”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3、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并说明其对古代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音韵1、“韵”指语音的韵母部分,古韵指古代的音韵系统,今韵指现代的音韵系统。
古韵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广韵》、《集韵》、《礼部韵》等,现代音韵则以普通话为基础。
2、“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分别为平、上、去、入。
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声分为全上和半上,去声分为平去和上去,入声分为平入和上入。
四声在古代诗歌中具有节奏、抑扬顿挫的作用,能够表达情感和增强艺术效果。
3、“反切”是一种古代汉语的注音方法,将两个字的部分组合起来表示一个音节。
古代汉语简答题(八)及答案古代汉语简答题(八)1.以下列男子的字为例,说明命名的方式。
仲山甫季路子产2.划线连接A、B二项。
A B鲁隐公谥号乾隆尊号唐太宗庙号开元圣父神武皇帝年号东坡居士别号3.划线连接A、B二项。
A.秦汉时的九卿之一 B.职责奉常(太常)掌刑法郎中令(光禄勋)掌管近卫军卫尉(中大夫令)掌管皇帝车马太仆宫廷侍卫廷尉(大理)掌宗庙礼仪典客(大行令、大鸿胪)皇宗事务宗正租税服役治粟内史(大农令、大司农)宫廷总务少府管理少数民族及外国来朝4.什么是“三省分制”?它形成于何时?5.六部起于何时?六部是哪六部?6.古代的婚礼从定婚到结婚有下列名目,按先后顺序加以排列。
请期、纳吉、纳采、问名、纳徵、亲迎7.按丧葬的先后次序排列下列词。
殡、饭含、复、属纩、葬8.按生者与死者亲疏近远关系排列五服的名称。
大功、小功、缌麻、斩衰、齐衰9.利用工具书查出“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这两句诗的作者,并说明“金陵”和“白下”是今天什么地方,解释“祖”的意义。
10.《史记·汲黯传》:“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请根据《说文解字》说明“郊”的本义,根据《经籍纂诂》说明“郊”的句中意义。
1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12.说明下列工具书的编著者。
(1)《说文解字注》:(2)《广雅》:(3)《方言》:(4)《释名》:(5)《经籍籑诂》:(6)《辞通》:(7)《中国人名大辞典》:(8)《诗词曲语辞汇释》:(9)《助字辨略》13.《经传释词》和《词诠》的作者是谁?请简要指出这两部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4.阅读古注文选《左传·曹刿论战》,查阅有关工具书,用汉语拼音字母给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注上音,并标明声调。
(1)又何间.焉?(2)牺牲玉帛.。
(3)小信未孚.。
(4)望其旗靡.。
15.查阅《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说明下面各字所隶属的部首。
(1)中:______________(2)裁:______________(3)加:______________(4)壮:______________(5)败:______________(6)毒:______________(7)游:______________(8)理:______________(9)载:______________(10)虽:_____________(11)辨:_____________(12)旌:______________(13)秋:_____________(14)窘:_____________(15)罪:______________(16)芹:_____________(17)解:_____________(18)闷:______________(19)岂:_____________(20)蹇:_____________(21)雕:______________(22)需:_____________(2)熬:_____________(24)颇:______________16.任选一种古代汉语工具书,查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本义及其在句中的意义、(请标明所用工具书的名称、页码、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所有字的声母都是浊音?A. 苹果B. 狗熊C. 马车D. 桌子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以下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史记》D. 《左传》3. 以下哪个成语与“掩耳盗铃”意思相近?A. 画蛇添足B. 刻舟求剑C. 杯弓蛇影D. 对牛弹琴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指的是什么?A. 身材苗条B. 品德高尚C. 容貌美丽D. 举止优雅5. 下列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千B. 万C. 匹D. 只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什么?A. 书生B. 衣服C. 朋友D. 爱人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8.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助词?A. 之B. 乎C. 者D. 也9.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指的是多长时间?A. 三个月B. 三年C. 三个季节D. 三十年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佛家思想D. 法家思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______,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
12. “______,白露为霜”是《诗经》中的名句。
13. “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言。
14. “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15. “______,死亦为鬼雄”出自《左传》。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解释“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
17.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8. 描述“礼”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19. 阐述“君子”在儒家思想中的含义。
四、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20.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成现代汉语。
21. 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简答题一、词类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遂王天下。
(《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王:陈胜当君王。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庄子·盗跖》)所高:推崇的(人)。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
如: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论语·公冶长》)可妻:可以娶妻。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能穷:不能走到头。
4、名词放在副词的后面副词一般在句中只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所以当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时,要活用为动词。
如: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
(《史记·西门豹治邺》)皆衣:都穿着。
不足生于不农。
(晁错《论贵粟疏》)农:不从事农业生产。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的前面“之”、“我”这两个代词的用法特点鲜明,即一般常做宾语,也就是在它们前面的多是动词,所以它们前面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
(晁错《论贵粟疏》衣之:穿它们(织的布)。
是欲臣妾我也。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臣妾我:让我们当臣做6、名词后有介词词组介词词组在古汉语中经常做补语来修饰它前面的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所以名词后有介词词组,这个名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晋师军于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军于庐柳:驻扎在庐柳。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
(《吕氏春秋·上农》)蚕于郊:在郊外养蚕。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德C. 学而时习之D. 不亦说乎答案:A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左传》答案:A3.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指的是: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尊称答案:B4.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学习”?A. 学B. 习C. 问D. 阅答案:A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古代汉语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其基本含义是__________。
答案:爱人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___篇。
答案:《子衿》3. “朝闻道,夕死可矣”体现了__________的思想。
答案:孔子4. 在古代汉语中,“士”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读书人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__________。
答案:《论语》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既有现实主义精神,又不乏浪漫主义色彩。
诗中多用赋、比、兴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实感受。
2. 阐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在行为和态度上保持适度,避免走向任何极端。
中庸强调内心的平和与稳定,认为这是达到道德完善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它倡导人们在处理事务时既不过分激进,也不过分保守,而是要寻求一个平衡点。
3. 描述《左传》的文学价值。
答案:《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其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历史事件的生动叙述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上。
书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技巧,如夸张、对比等,使得叙述富有文学性和戏剧性。
全国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各的一组是A.戶甘淼雞B.其閩築海C.元馭柴淚D.韭禮汝偏【解析】(P9-14、43-52):A“户”象形,单扇门。
“甘”指事,美也,从口含一。
“淼”会意,水大的样子“雞”从隹奚聲。
“其”象形。
象簸箕形,“箕”本字。
“闽”形声,从虫門声。
古种族名。
“築”捣也,形声,从木筑声。
“海”形声,从水,每声,大海。
“元”会意,从一,从兀。
“馭”会意。
从又,从马。
又,手。
“柴”形声。
从木,此声,捆束的细木小柴。
“淚”形声。
从水,戾( lì)声。
“韭”象形。
象韭菜长在地上的形状。
“禮”会意或形声。
从示,从豊( lǐ),豊亦声,祭神求福“汝”形声。
从水,女声。
本义:汝水。
“偏”形声。
从人,扁声,不正,倾斜2.许慎为“會意”下的定义是A.建類一首,同意相受B.比類合誼,以見指撝C.視而可識,察而見意D.本無其字,依聲託事【解析】(P11):B3.下列各组字,声符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吐徒填B.供恭戴C.釗銜錢D.聞問閩【解析】(P12):D“吐”、“徒”:土声;“填”:真声“供”“恭”:共声;“戴“:声“釗”“銜”:会意字“錢”:戔声4.以下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龜,象龟之形,指事。
B.果,从田从木,会意。
C.社,从土示声,形声。
D.穎,从禾顷声,形声。
【解析】(P9-13、31-34):DA.象形。
B. 象形。
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
C.会意。
从示从土。
D. 形声。
从禾頃聲。
谷穗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关系的一句是A.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B.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剪),采椽不斲。
古汉语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最新版)一、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有哪几种?解释并举例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
叶同协,意思是和谐。
如《诗经。
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是什么?《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三、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是什么1、古今意义基本无变化的词,如:天、地、山、水等,复音词如:蟋蟀、仓庚、凤凰等。
2、古今意义毫无关联的词,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现代是“应该”的意思。
另有古代意义已经消亡的词,如“章甫”。
由于词义所指的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所以古意消亡。
3、古今意义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词。
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表示“重复”等义。
(注:“再”和“复”的区别:“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复”只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
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的“复”。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你”?A. 吾B. 尔C. 己D. 彼答案:B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献?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答案:A3. 在古代汉语中,“江”和“河”分别指的是什么?A. 长江和黄河B. 黄河和长江C. 河流和湖泊D. 湖泊和河流答案:B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茂盛B. 枯萎C. 凋谢D. 凋零答案:A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什么?A. 不冒险就不会有收获B. 虎穴很难进入C. 虎子很难得到D. 冒险是必要的答案:A6. “温故而知新”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是什么意思?A. 说话B. 说服C. 高兴D. 说服别人答案:C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的是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团结合作C. 谦虚学习D. 尊师重道答案:C10. 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多此一举B. 恰到好处C. 画龙点睛D. 点石成金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
答案:《离骚》1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过于______,就没有人愿意与他为伍。
答案:苛求13.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黄鹤楼》。
答案:崔颢14.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诗出自______的《摸鱼儿》。
答案:元好问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的______卦。
答案:乾1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简要介绍《诗经》的内容和地位。
答:《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合,包括了约300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是指民歌;雅是指宫廷歌曲;颂是指宗庙祭祀之诗。
《诗经》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体现了农牧民生活、宫廷礼仪、祭祀活动等。
《诗经》以其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2.请解释并举例说明典籍和经典的区别。
答:典籍是指古代经典之书,包括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家经典等等。
典籍是经过长期传承,被认为是经典的经典之作。
而经典则是指经过长期发展沉淀,代表了某一领域或某一时期最优秀、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典籍是经典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经典都是典籍。
例如,《论语》是儒家经典,也是典籍之一;而《红楼梦》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但并非典籍之一。
3.请简要介绍古代汉语的具体时期和主要特点。
答:古代汉语的具体时期可以分为先秦汉语、魏晋南北朝汉语、隋唐汉语、宋代汉语等。
不同时期的古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有一些主要特点。
首先,古代汉语中广泛使用象征性的字词和典故,这使得古代汉语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次,古代汉语形容词和动词之间区别不明显,经常使用双音节词修饰名词,使得古代汉语具有独特的韵律美。
再次,古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典故和文言文句式,要理解古代汉语,需要对相关的典故和句式有所了解。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请论述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答: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现代汉语的词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代汉语中直接或间接延续下来的,这些词汇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其次,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句式都有着深刻的古代汉语痕迹。
此外,古代汉语中的典故和成语也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文化内涵。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不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匹B. 头C. 支D. 个答案:C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语气词,其中“者”通常用于:A. 提问B. 强调C. 列举D. 转折答案:C3. 古代汉语中,“子曰”中的“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画蛇添足B. 刻舟求剑C. 掩耳盗铃D. 狐假虎威答案:A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桃夭》C. 《蒹葭》D. 《鹿鸣》答案:B6. “君子不器”中的“器”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A. 器皿B. 工具C. 才能D. 性格答案:B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A. 法律B. 道德C. 工具D. 制度答案:D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指的是:A. 四匹马B. 马车C. 马夫D. 马匹答案:A9.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述而》答案:A10.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和“新”分别指的是:A. 过去和未来B. 旧知识与新知识C. 故乡和新居D. 故人和新人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汉语中,“______”指的是父母去世后子女守丧的时期。
答案:三年之丧2.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老师的尊称。
答案:夫子3.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年长者的尊称。
答案:丈人4.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朋友的称呼。
答案:君子5.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君主的尊称。
答案:陛下6.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皇帝的尊称。
答案:天子7.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父亲的称呼。
答案:阿翁8.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母亲的称呼。
答案:阿母9.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兄长的称呼。
古代汉语简答题家之说大同小异,郑众由于是随文注经后世很少采用,据为典要的是班、许两家,其中以许慎之说影响最大,班固次第。
许慎用功最勤,以“六书”为指导剖析了近万汉字的结构,写出了中国汉字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
4、许慎对“文字”的概念是如何解释的?答:第一,解释了汉字之源,即汉字从哪儿来。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是《说文解字叙》引用《周易》里面的话。
对于文字的起源,学术界有种种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都跟许慎在这里的表述有关。
许慎引用《周易》里面的话,说明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些学说,他从里边看到了自己的使命,写了《说文解字》,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文字解释系统,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第二,说明了汉字之用。
我们可以来看看《说文解字叙》里的话:“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文字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通过它把文明传给后代,后人通过它可以了解自己的过去。
这是中华民族跟世界上其他民族很不相同的一个方面,很多民族的文化都是往未来看去,我们并不放弃过去,我们慎终追远。
没有文字,我们就看不到《史记》、《汉书》,就不知道我们的文化五千年都没有断过。
第三,解释了文字之理,包括三个方面:始一终亥、以义相从、理据体察。
始一终亥,整个《说文解字》一共有540个部,从“一”开始,到“亥”结束,这是一种理念。
许慎用“一”作为发端,是一个事物的头,从这儿开始,通过形体的联系,最后到达了“亥”。
“一”是“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是道的发端。
而亥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最后一个,结束了,又从子开始,而子就是一,所以复从一起,又回到前面去了。
以义相从,每一个部里的文字是按照义排列的。
比如我们看“雨”部,第一个是“雨”,接下来就是“雷”,“雷”后面的五个字都跟雷有关系;然后是“雪”,后面的都跟雪有关系;然后是“霝”,“霝”就是下雨,后面也有一系列跟下雨有关系的字;接着是“露”、“霜”。
古代汉语简答题(八)及答案
古代汉语简答题(八)
.以下列男子的字为例,说明命名的方式。
仲山甫季路子产
.划线连接、二项。
鲁隐公谥号
乾隆尊号
唐太宗庙号
开元圣父神武皇帝年号
东坡居士别号
.划线连接、二项。
.秦汉时的九卿之一.职责
奉常(太常)掌刑法
郎中令(光禄勋)掌管近卫军
卫尉(中大夫令)掌管皇帝车马
太仆宫廷侍卫
廷尉(大理)掌宗庙礼仪
典客(大行令、大鸿胪)皇宗事务
宗正租税服役
治粟内史(大农令、大司农)宫廷总务
少府管理少数民族及外国来朝
.什么是“三省分制”?它形成于何时?
.六部起于何时?六部是哪六部?
.古代的婚礼从定婚到结婚有下列名目,按先后顺序加以排列。
请期、纳吉、纳采、问名、纳徵、亲迎
.按丧葬的先后次序排列下列词。
殡、饭含、复、属纩、葬
.按生者与死者亲疏近远关系排列五服的名称。
大功、小功、缌麻、斩衰、齐衰
.利用工具书查出“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这两句诗的作者,并说明“金陵”和“白下”是今天什么地方,解释“祖”的意义。
.《史记·汲黯传》:“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请根据《说文解字》说明“郊”的本义,根据《经籍纂诂》说明“郊”的句中意义。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
.说明下列工具书的编著者。
()《说文解字注》:
()《广雅》:
()《方言》:
()《释名》:
()《经籍籑诂》:
()《辞通》:
()《中国人名大辞典》:
()《诗词曲语辞汇释》:
()《助字辨略》
.《经传释词》和《词诠》的作者是谁?请简要指出这两部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古注文选《左传·曹刿论战》,查阅有关工具书,用汉语拼音字母给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注上音,并标明声调。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小信未孚.。
()望其旗靡.。
.查阅《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说明下面各字所隶属的部首。
()中:()裁:()加:
()壮:()败:()毒:
()游:()理:()载:
()虽:()辨:()旌:
()秋:()窘:()罪:
()芹:()解:()闷:
()岂:()蹇:()雕:
()需:()熬:()颇:
.任选一种古代汉语工具书,查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本义及其在句中的意义、(请标明所用工具书的名称、页码、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来谋我,故难间.也。
(《左传·季梁谏追楚师》)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左传·殽之战》)
()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左传·鞌之战》)
()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
(《公羊传·春王正月》)
()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谷梁传·郑伯克段于鄢》)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左传·子产不毁乡校》)
.利用工具书,用汉语拼音字母给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字注上音,并标明声调。
()北至于无棣.。
(《左传·齐桓公伐楚》)
()次于陉.。
(《左传·齐桓公伐楚》)
()岂不遽.止?(《左传·子产不毁乡校》)
()栋折榱.崩。
(《左传·子产论尹何为邑》)
()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
(《左传·宣公十五年》)
()取之中廏..而置之外廏也。
(《谷梁传·晋献公假道伐虢》)
.查阅古代汉语工具书,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
(《左传·季梁谏追楚师》)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左传·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