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压配电网的一般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一般规定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在保障建筑物正常用电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要求。
下面对民用建筑低压配电的一般规定进行详细说明。
一、负荷计算和用电负荷管理在低压配电设计中,首先需要进行负荷计算,包括基本负荷和附加负荷的计算。
基本负荷包括照明、插座、空调等常用设备的负荷,而附加负荷则是指其他非常用设备的负荷。
通过准确计算负荷,可以合理配置配电设备和线路容量,确保电气系统正常运行。
另外,在用电负荷管理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尽量采用节能设备,合理规划用电布局,定期进行负荷调整和用电监控等,以提高用电效率并降低能源消耗。
二、低压配电线路设计原则在低压配电线路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守。
首先是安全可靠性原则,即通过合理的线路规划和配电保护装置设置,确保电气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其次是经济性原则,通过优化线路布局和选择性能良好的电气设备,以降低设计和运行成本。
另外,还需要考虑线路的容量和电压降等因素,以满足建筑物的用电需求。
三、低压配电线路的布置和走向在低压配电线路的布置和走向中,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首先是线路的分段布置,即将配电箱设立在建筑物各个功能区域,并设置相应的支路线路,以便于故障排除和维护。
其次是线路的合理走向,要避免过多的弯曲和交叉,以减少线路电阻和电压降。
四、低压配电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在低压配电设备的选择和安装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是设备的负载能力和容量,要确保其能够满足负荷需求,并预留一定的余量。
其次是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选择具备过载、短路保护功能的设备,并进行正确的安装和接线。
另外,还需要注意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查,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和绝缘在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和绝缘方面,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是系统的接地设计,要采用可靠的接地系统,并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其次是系统的绝缘保护,要进行绝缘测试和绝缘监测,确保系统的绝缘电阻符合要求,并随时监测其绝缘状态。
地面低压供电安全技术管理规地面低压供电是指在建筑物、工矿企业和农村等场所中,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低压供电的过程。
为了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需要制定严格的安全技术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设备维护、用电安全、电气设备管理和事故应急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地面低压供电的安全技术管理规。
设备维护:1.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2. 每年对电气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巡视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电气设备维修和维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了解最新技术和操作规程。
用电安全:1. 安装合格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
2. 定期对用电设备进行绝缘测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漏电等安全隐患。
3. 禁止私拉乱接电线,严禁乱用电器设备,防止火灾和电击事故。
电气设备管理:1. 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登记和归档,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基本信息、安装位置和维护记录等。
2. 定期进行电气设备的巡视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3. 对关键设备进行备份和冗余,确保设备故障时能及时切换,并保持供电正常。
事故应急:1. 制定灭火和逃生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增强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2. 配备灭火器和消防器材,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3. 建立事故快速报警机制,发现事故立即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为了保障地面低压供电的安全,上述措施都应得到严格的执行,并不得含首先、其次、另外、总之,最后等分段语句。
只有这样,才能为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通过不断加强设备维护、用电安全、电气设备管理和事故应急等方面的管理,地面低压供电的安全性将得到有效地提升。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在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是将变电站输送的高压电能降低到适合家庭、企业和公共机构使用的电压。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低压配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低压配电网的性能,以下是一些改造技术的导则:1. 改善线路和设备: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线路和设备可能存在老化和损坏的情况。
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线路和设备,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部件,确保低压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2. 引入智能技术:随着智能城市的发展,智能技术在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智能技术可以实时检测和监测线路的负荷和状态,帮助运营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低压配电网的故障处理效率和可靠性。
3. 推行高效能源管理:城市中的低压配电网需要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也要保持能源的高效利用。
因此,应该推行高效能源管理策略,包括使用能效较高的设备和器件,实施能源监测和优化控制,以及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实施电力负荷管理:低压配电网的负荷管理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浪费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电力负荷平衡机制,合理分配和调度负荷,可以避免低压配电网过载和能源浪费的问题,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5. 加强安全管理:低压配电网的安全管理是城市能源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
应该加强设备的防雷、防压、防水等安全措施,确保低压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同时,要加强对低压配电网的监测和巡检,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包括改善线路和设备、引入智能技术、推行高效能源管理、实施电力负荷管理和加强安全管理等方面。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低压配电网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城市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
低压配电网是城市能源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家庭、企业和公共机构的用电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低压配电网的改造与升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广东省广电集团公司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导则(试行)1 总则1.1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广东省广电集团公司各直属供电企业的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工作。
1.2各地供电部门应按照本导则规定的技术原则要求,并结合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具体制订本地区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标准和实施细则。
1.3中低压配电网的建设改造应与高压电力网的规划和建设相结合,与市政工程相结合,与业扩报装工程相结合,其建设改造应纳入城市建设和改造的统一规划。
各地供电部门应与地方规划、城建等部门密切配合,并取得他们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1.4中低压配电网的建设改造既要考虑超前性,又要符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此,本技术导则分为三个部分,分别适用于三类不同地区的配电网建设改造。
第一部分技术导则适用于年售电量超过一百亿千瓦时的地区的配网建设与改造;第二部分技术导则适用于年售电量在十五亿到一百亿千瓦时的地区;第三部分技术导则适用于年售电量小于十五亿千瓦时的地区。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导则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导则的条文,在导则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导则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L/T599-1996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GB/50293-1999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061-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DL/T601-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401-9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GB/T17468-1998 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DL/T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GB50217-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T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 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DL/T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GB 14285-9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 50062-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标准电压等级如下中压10KV低压380/220V10KV系统接地方式:以架空线路为主的10KV中压配电网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
10KV系统母线接地电容电流大于等于10 安培时,应采用经消弧线圈、小电阻接地方式或两种并联方式。
380V/220V系统采用直接接地方式,低压线路主干线的末端和各分支线的末端,零线应重复接地。
三相四线制接户线在入户支架处,零线也应重复接地。
配电网的保护设置应以能实现上下级保护配合为基本原则。
在客户与变电站之间装设断路器保护时,应能与变电站出口断路器保护相配合。
客户接入公用配电网时在客户侧必须装设一级保护;315KVA以下客户采用高压熔断器保护;315〜1250KVA的客户采用负荷开关加熔断器保护或断路器保护;1250KVA及以上客户必须采用断路器保护,断路器保护宜同时具有单相接地跳闸功能。
中压配电网线路的正常供电半径,在满足供电能力和电压质量的前提下,城区不宜超过3KM,市郊不宜超过5KM。
农村低压供电半径不宜超过200m。
不满足要求时应考虑增加电源点。
中压配电网分段原则中压主干线一般应根据负荷大小分为三段。
中压线路的主干线应装设分段开关,相邻变电站及同一变电站馈出的相邻线路之间应装设联络开关,分段点的设置应随网络接线及负荷的变动作相应调整。
较大的支线应装设分支开关。
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宜采用以柱上变压器或箱式变压器为中心的树枝放射式结构。
相邻变压器低压干线之间可装设联络开关,正常情况下各变压器独立运行,事故或检修时经倒闸操作后继续向客户供电。
中压架空线路:城区中压架空线路的档距一般为40〜50m;市区线路禁止采用预应力砼杆,线路直线杆一般采用15m或12m普通砼杆;砼杆应带有3m 线标志;线路的承力杆应采用大弯距砼电杆,特殊情况下采用窄基角钢塔,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特殊设计方案可采用钢管杆(塔)。
架空绝缘线路应在下列地方设置绝缘接地挂环。
Q/ZD 浙江省电力公司企业技术标准Q/ZDJ04—1999 —————————————————————————————浙江省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2000-02-14发布2000-02-14实施————————————————————————————浙江省电力公司发布前言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是电力网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
为满足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对电能的需求,指导和规范我省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使之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电力部DL/J599-1996《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GB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等技术文件的规定,及我省城市配电网现状,特编制浙江省电力公司技术标准《浙江省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作为当地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
各市(地)应以本标准制订或修订适合本地区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实施细则。
本标准由浙江省电力公司发输电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杭州市电力局起草。
参与本标准研讨的单位有浙江省电力公司有关部室、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杭州市电力局、宁波电业局、温州电业局、嘉兴电力局、绍兴电力局、金华电业局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姚鹤翀、林元绩、马益民、毛秀钢、史兴华。
本标准由浙江省电力公司负责解释。
Q/ZDJ04-1999目次前言1 范围 (4)2 引用标准 (4)3 总则 (5)4 中压配电网 (6)5 小区公用变电所 (11)6 低压配电网 (12)7 对用户供电的有关规定 (14)8 路灯供电 (16)9 配电管理系统和配网自动化 (17)附录A(标准的附录) (19)附录B(标准的附图) (25)附录C(提示的附录) (29)编制说明 (30)浙江省电力公司企业技术标准浙江省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Q/ZDJ04—1999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enhancement of urban medium and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s of ZHEJIANG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浙江省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适用于浙江省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会同有关电力设计院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总结和吸收了我国配电网多年积累的成熟有效经验和科技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1章和7个附录,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城市配电网规划、供电电源、配电网络、高、中、低压配电网以及配电网二次、用户供电、节能环保的规划、设计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或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穗路6号,邮政编码510623),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参编单位:佛山南海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电力设计院上海电力设计院天津电力设计院沈阳电力设计院主要起草人:余建国刘映尚邱野李韶涛白忠敏夏泉宇文争营吕伟强阎沐建李朝顺黄志伟李伟孟祥光魏奕李成汪筝宗志刚王桂哲陈文升主要审查人:余贻鑫郭亚莉葛少云曾嵘曾涛吴夕科唐茂林韩晓春吴卫蔡冠中李字明刘磊刘沛国万国成李海量胡传禄项维丁学真蒋浩。
目次1总则 (1)2术语 (1)3城市配电网规划 (4)3.1规划依据、年限和内容、深度要求 (4)3.2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 (4)3.3经济评价要求 (5)4城市配电网供电电源 (6)4.1一般规定 (6)4.2对城市发电厂的要求 (6)4.3分布式电源 (6)4.4对电源变电站的要求 (6)5城市配电网络 (7)5.1一般规定 (8)5.2供电分区 (8)5.3电压等级 (8)5.4供电可靠性 (8)5.5容载比 (9)5.6中性点接地方式 (10)5.7短路电流控制 (10)5.8网络接线 (11)5.9无功补偿 (12)5.10电能质量要求 (13)6高压配电网 (15)6.1高压配电线路 (15)6.2高压变电站 (21)7中压配电网 (25)7.1中压配电线路 (25)7.2中压配电设施 (27)7.3中压配电设备选择 (28)7.4配电设施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29)8低压配电网 (30)8.1低压配电线路 (30)8.2接地 (31)8.3低压配电设备选择 (31)9配电网二次部分 (33)9.1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33)9.2变电站自动化 (34)9.3配电自动化 (35)9.4配电网通信 (36)9.5电能计量 (36)10用户供电 (39)10.1用电负荷分级 (39)10.2用户供电电压选择 (39)10.3供电方式选择 (39)10.4居民供电负荷计算 (40)10.5对特殊客户供电的技术要求 (40)11节能与环保 (42)11.1一般规定 (42)11.2建筑节能 (42)11.3设备及材料节能 (42)11.4电磁环境影响 (42)11.5噪声控制 (43)11.6污水排放 (43)11.7废气排放 (44)附录A城市配电网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 (45)附录B城市配电网中、低压配电网接线方式 (51)附录C弱电线路等级 (53)附录D公路等级 (54)附录E居民住宅用电负荷需要系数 (55)本规范用词说明 (56)引用标准名录 (57)附:条文说明 (58)1 总则1.0.1 为使城市配电网贯彻国家电力建设方针政策,提高城市供电的可靠性、经济性,保证电能质量,制定本规范。
福建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导则(2008年版)前言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建设安全,经济,可靠的城市配电网,满足经济发展的供电需求,进一步明确配网的发展目标和网架结构,提升城市配电网装备水平,省公司组织省内配电有关专业人员,在2007年开展的配网专项规划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国网公司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国家电网科〔2006〕1202号)等有关内容,征求各基层单位意见,补充完善了城市配电网规划分区,目标网架接线模式分析,规范术语,供电方案的主要技术原则等内容,经充分讨论完成《福建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导则(2008年版)》的定稿工作.本导则执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程和规范,适用于全省城市配电网的建设造工作,是各地市供电单位制订本地区配电网规划技术细则的依据.本导则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导则由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本标准由福建省电力公司营销部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审定: 陈卫中本标准审核: 刘文彬,刘升,李学永,熊益红本标准起草人员:戴新文,陈世楼,陈石川,姚亮,陈宇飞,郑旭涛,何锋,林秋金,苏雪源,李建新,黄维宪等目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福建省城市10kV及以下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改造应遵循的主要技术原则及设计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各直管供电单位的所有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与生产工作.福建省内的其它电力公司等供电单位的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Q/GWD 156-2006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GB 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 500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293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3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16926-1997 交流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GB/T 6451-1995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 10228-1997 干式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 50227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 12326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1995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 17466-1998 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DL/T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5056-1996 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780-2001 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电阻器DL/T 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2005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814-2002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功能规范DL/T 645-199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 1040-2007 电网运行准则3 名词术语3.1 供电区分类按组团的中期负荷密度和负荷重要程度划分供电区类别,分为A,B,C,D四个供电区.A类供电区:中期负荷密度大于12MW/km2以上的区域;B类供电区:中期负荷密度介于6MW~12MW/km2的区域;C类供电区:中期负荷密度低于6MW/km2以下的区域;D类供电区:特指省市人民政府,重要保供电用户,特殊用户,国家AAAA以上的旅游景区.3.2配电设备分类3.2.1开闭所能实现10kV 电能开闭和负荷再分配,具备2路进线,6 路及以上出线,高压母线采用单母分段结构,所内可设配电变压器向就地用户供电,一般按户内方式建设.3.2.2 配电站站内有10kV 穿越功率,根据需要可配置1~5 路分支出线的户内10kV配电设施,且站内设有配电变压器及低压配电设备向用户供电.3.2.3 环网站采用环网供电结线方式,具备3~5 路进出线的10kV 户内外配电设施,站内有穿越功率,不设配电变压器.3.2.4 配电室作为10kV 户内终端配电点,室内无穿越功率,设置配电变压器向就地到户供电.3.2.5 箱式变是指10kV 开关,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开关,计量等共同安装于一个封闭箱体内的户外配电设施;根据不同结构形式分为美式箱变(10kV 开关,配电变压器为一体化)和欧式箱变(10kV 开关,配电变压器为组装式).根据环网功能分为环网和终端两种箱式变,环网箱式变等同于配电站,终端箱式变等同于配电室.3.2.6 电缆分接箱可实现10kV 电缆线路的负荷分配,但不能实现电能开闭的户外箱式配电设施.4 总则4.1 本导则是全省电力系统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中应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和技术要求,各地市供电部门可根据本导则并结合相关的标准,规程和配电网规范化,台区标准化的规定,具体制定本地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实施细则.4.2 各单位应根据不同城市规划的定位,经济发展水平,负荷性质和负荷密度等条件划分供电区.不同类别的供电区应采用与其相适应的建设标准.4.3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应纳入城市规划,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并适度超前.各地市供电部门应与当地规划,建设部门密切配合,统一安排供电设施用地,并取得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4.4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应与高压电力网的规划和建设相结合,与市政建设相结合,与业扩报装相结合,与营销服务相结合,与配网大修工程相结合.4.5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设备的选型应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选用运行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方便(少维或免维护),操作简单,环保节能的设备,设备应尽量统一,简化型号,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尽量避免在一个网络中一种设备多种型号混用.所选用配电设备应用有良好运行经验的产品,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运行故障多,安全可靠性差的产品.4.5.1 A,D类供电区配电设备应优先选用长寿命,免维护,运行可靠的国际知名品牌.4.5.2 B类供电区配电设备应优先选用长寿命,少维护的国内知名品牌.4.6 积极采用适合国情的新技术,新设备,中压配电设备应向绝缘化,无油化,紧凑型及智能型发展,并具备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功能,满足配电自动化发展的需要.4.7中低压配电设备应选用经国家认定的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型式试验(合格),并通过省级以上行业管理部门鉴定的产品.4.8 配电网中使用的设备应采用动态质量评价体系对设备进行动态跟踪考核,考核结果应作为设备选型的重要依据.5 目标5.1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应以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系统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节能降损为目标.5.2 供电可靠性5.2.1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供电可靠性是指电网设备停运时,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应满足两个目标的规定,一是电网供电安全准则;二是满足用户用电的程度.5.2.2网络结构必须满足"N–1"安全准则.高压变电站失去任何一回进线或一组降压变压器时,必须保证向下一级配电网供电.当任何一个变电站中压配电柜(不含专用柜)因故停运时,通过倒闸操作,继续向用户供电.中压配电网中一条架空线,或一条电缆,或配电室中一台配电变压器发生故障停运时,允许短时中断供电,经操作后恢复非故障段的供电.5.2.3满足用户用电的程度电网故障造成用户停电时,允许停电的容量和恢复供电的目标是:A,两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B,三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 再失去一回路后,应满足50~70%用电.C,一回路和多回路供电的用户,电源全停时,恢复供电的时间为一回路故障处理的时间;D,开环网路中的用户,环网故障时需通过电网操作恢复供电的时间为操作所需的时间.5.3完善电能质量,正常用户的供电电压质量应满足:1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220V单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与-10%之间.5.4 配电网改造应按照各供电区域的不同指标有针对性安排,不同供电分区域配电规划目标值应体现差异性,以提高投资经济性.各供电区域配电目标值见表1.表1 各供电区域配电目标值供电区域指标类别ABD负荷密度(MW/km2) 126~126供电可靠率(%) 99.9699.9099.899.99电压合格率(%) 99.69693.510010kV综合线损率(%) 44.55.510kV供电半径(km) 2.54.0低压供电半径(km) 0.150.250.50.4N-1比例(%)857050100绝缘化率(%)10010050100电缆化(%)8050开关无油化率(%) 1001001006 中低压配电网结构及要求6.1城市中压配电网应根据变电站布点,负荷密度和城市规划小区或功能区划分,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有明确供电范围,不交叉重叠.根据分区负荷预测和负荷转供能力的需要,确定中压线路容量和网架结构.每个分区至少应有两个以上电源供电,重要的应有两个变电站供电.分区的划分要随着新的变电站的投入和负荷密度的增长而进行调整.6.2城市中压配电网应在建设和改造的基础上增加配电网的供电能力,适应负荷增长的需要和改善配电网的供电质量.6.3城市中压配电网络应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供电能力,主干线截面应按长远规划一次选定;在不能满足负荷发展需要时,可增加新的中压供电馈线或建设新的变电站,并为新的变电站划分新的供电分区;新建的开关站,配电站的规模应按远期规划要求设计,土建工程一次建成,电气设备分步建设.6.4中压配电网应有一定的容量裕度及设置必要的联络点,相邻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不同母线的相邻线路之间应装设联络开关,以利于负荷转移.配电网改造后,应能实现线路非检修(故障)段的负荷转移,进而实现任一中压馈线柜因故停运时转移全部负荷的目标,并争取实现当变电站的一段母线因故停运时能转移全部负荷的目标.6.5配电网的建设在设备选型等方面应考虑配电自动化的需要,在中压配电网建设的同时应考虑进行通讯通道的建设,合理利用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排管及架空线路的路由资源.6.6主干线的正常运行方式最大负荷电流控制在以下数值,当超过时应考虑采取增加线路来分割负荷.6.6.1单环网接线的馈线:最大安全运行电流的50%;6.6.2辐射型接线的馈线:最大安全运行电流的70%;6.7 馈线分段原则:每条主干线均应装设分段开关进行分段,按供电范围和负荷分布宜分为3至4段,每段配变容量控制在2000kV A以下或配变户数5至6个左右,A,B供电区线路0.5~1km左右装设分段开关,C供电区线路2km左右装设分段开关.电缆线路主干的连接采用开闭所或环网站作为节点,严禁采用将分支箱串接在主干线上.6.8 10kV线路分支线超过1km或后端负荷超过1500kV A的应在分支线装设断路器或负荷开关,其它分支线可装设刀闸或跌落开关.6.9中压配电网短路电流一般应限定在16kA及以下,最大不应超过20kA,其具体限定值应与使用设备的制造水平相适应.6.10无功电力应分层分区,就地平衡.无功补偿应根据就地平衡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进行配置,可采用分散和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式,无功补偿装置应能实现自动投切.补偿原则为:6. 10.1低功率因数的配电站(室),箱式变压器和杆上变压器应在低压侧集中安装可自动投切的电容补偿,变压器低压侧按照配变容量的20%~30%安装.6. 10.2供电线路长,功率因数低的郊区10kV线路应安装柱上高压电容补偿,线路按照配变总容量的7%~10%安装或经计算确定.6. 10.3有条件的应在低压配电线路安装低压线路集中补偿装置.6. 10.4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控制装置应以电压为约束条件,根据无功功率(或无功电流)进行分组自动投切,无投切振荡,无补偿呆区,防止在低谷负荷时向系统倒送无功.6.11中性点接地方式6.11.1由10kV架空线路构成的系统,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不超过10A时,应采用不接地方式;当超过上述数值且要求在接地故障条件下继续运行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6.11.2由10kV电缆线路构成的系统,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应不超过30A时,应采用不接地方式;当超过上述数值且要求在接地故障条件下继续运行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或小电阻接地系统.6.12为了缩短配电线路发生故障后寻找故障区段的时间,在尚未实现自动化的线路(含电缆线路)宜装设故障指示器.6.13防雷和接地6.13.1低压中性点接地方式低压供电系统宜采用TN-C接地型式,也可采用TT接地型式.低压线路主干线的末端和各分支线的末端,零线应重复接地.低压接户线在入户支架处,零线也应重复接地.6.13.2 配电网的防雷6.13.2.1 10kV及以下的配电系统中主要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作为防雷措施,多雷区应增加防雷措施.低压架空配电线路,宜在变压器安装一组低压避雷器.6.13.2.2 10kV柱上开关设备应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常开联络开关的两侧均应装设避雷器.6.13.2.3 10kV由架空引接电缆的终端杆,应装设金属氧化物作为保护.6.13.2.4 变压器外壳,低压侧中性点,避雷器(有装设时)的接地端必须连在一起,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接地电阻符合要求.6.13.3 配电设备防雷6.13.3.1 架空绝缘导线应有防止雷击断线的措施,做好装设避雷器的常规防雷措施,采用防弧金具和放电嵌位柱式复合绝缘子等先进适用性技术.6.13.3.2 应选用氧化锌避雷器,避雷器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规程要求.6.14 为了提高福建配电网的抗灾能力,合理有效利用资金,新建配电工程应结合当地的运行经验实施差异化设计,闽西北地区应考虑抗冰能力,沿海地区应考虑抗台能力,地势低洼的容易内涝的地区应考虑防洪排涝能力.7 中压架空配电网7.1配电架空线路通道规划应选择在地质情况稳定,不易遭受雷击及台风袭击的地方,城市主要道路应有不少于一回的线路走廊,配电架空线路通道应争取纳入当地的市政规划.7.2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有条件的地区中压架空配电线路宜设置联络,满足"N-1"准则.主要架空线路接线模式特点分析如表2.表2 主要架空接线模式特点分析①单辐射②双辐射③两分段两联络可靠性故障影响范围较大,供电可靠性较差.主干线路单一故障用户不停电通过合理分段使得每条线路的故障范围缩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过渡空间可向单联络,多联络过渡可由辐射式而来,且可以方便的向两分段两联络过渡可由辐射式,手拉手过渡而来,并可以向三分段三联络过渡适用场合城市非重要负荷和郊区季节性用户.对供电可靠性有一定要求且不采用电缆供电的区域大部分负荷密度较高的地区,如工业区和主要采用架空线路供电的区域其它特点比较经济,投资小,新增负荷也比较方便接线清晰,运行比较灵活.可作为其它接线模式的有效补充线路的平均利用率有所提高,线路故障范围缩小,可以过渡到更多的联络点①单辐射,接线方式见图1.图1 单辐射接线方式②单联络,接线方式见图2.图2 单联络接线方式③两分段两联络,接线方式见图3.图3 两分段两联络接线方式表3 各供电区适宜的架空线路接线模式分区现状接线模式适宜的接线模式A以多联络为主(主要是两联络和三联络)采用两分段两联络,单联络的接线模式B主要是两联络和单联络采用少量的两分段两联络的接线模式和单联络的接线模式C主要是单联络和少部分单辐射为主采用单联络的接线模式D主要是单联络为主,部分景观区域仍有单辐射线路无7.3中压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应规格化,推荐使用50,95,150,240 mm2等导线截面;主干线的通流量应与变电站,开关站出线,开关柜的载流量相匹配;A,B类供电区主干线截面采用240mm2,C类供电区主干线截面不小于120mm2,分支线截面不宜小于95mm2,D类供电区导线截面可根据需要选择.7.4新建线路应使用绝缘导线,并在适当的位置装设接地线夹,变电站出线2km线路必须全绝缘化.对在运的裸导线线路应结合改造逐步更换改造为绝缘导线,对存在线树矛盾等隐患的裸导线线段应优先安排绝缘化改造.绝缘导线线路应配套采取防止雷击断线的措施,绝缘水平按15kV考虑.在易遭雷击或大档距跨越的局部线路可采用钢芯铝绞线,当采用钢芯铝绞线时,绝缘子绝缘水平按20kV考虑. 7.5 A,B类供电区宜采用15米杆塔,跨越城市道路等地方可采用铁塔,钢管杆或其他塔型,市区杆塔一般按不使用拉线进行设计;C,D类供电区杆塔不宜低于12米.7.6 架空线路设计风速标准应按福建省发布的等风速线执行,开阔地带的架空线路耐张段不应超过500米,连续3~5基直线杆应设一基防风杆,风口和微地形的杆塔设计时,风速应在当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20%.7.7 绝缘子的爬电比距应根据福建省的污秽分布图选用,直线杆应选择PS-15,S-185等外胶装式绝缘子.7.8 连接金具应优先采用能够控制安装工艺,过渡电阻小的节能型楔型线夹或压接型线夹.7.9 架空线路的设计(线间距离,排列方式等),施工(杆上配电设备的安装)要为实施配电网的不停电作业创造条件.7.10中压配电线路相序排列遵循一定的原则,各单位应制定相关规定予以体现.7.11分段,联络用的柱上开关应采用体积小,防尘防潮性能好,具有防止涌流误动的负荷开关或断路器,采用断路器时开断容量满足短路电流要求,长线路末段及主要分支线路可采用重合器保护.7.12 柱上变压器不宜直接与主干线连接.7.13变压器应采用免维护的S11及以上节能型变压器,逐步推广非晶合金变压器和单相变压器,淘汰S7及以下高耗能变压器;接线组别一般采用D,yn-11.7.14柱上变压器应靠近负荷点或负荷中心,三相变压器容量不应超过400kV A,柱上变压器台架及低压出线宜按最终容量一次建成.不敷需要时,应采用增设变压器的方式分割原有配变负荷.为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和经济运行水平,新装变压器的负载率不宜低于40%.7.15 公用变压器应装设配变监测终端,有条件的地区可加装综合配电箱,对配变进行监控,补偿,保护.7.16 户外跌落式熔断器采用额定电流100A,熔丝,熔管带灭弧能力的产品,变电站出口2.5km内最大开断能力应不小于12kA.7.18架空线路的设计(横担长度,排列方式等),施工(杆上配电设备的安装)要为实施配电网的不停电作业创造条件.原则上,应选择直线杆塔作为新装用户分界或分支线的电源T接点;配变台架杆和没有中低压同杆架设的终端杆,转角杆和用户分界杆可作为分支线的电源T接点,但不宜作为新装用户的分界杆;装设有分段刀闸和柱上开关的电杆不宜作为新装用户分界和分支线的电源T接点.新的电源T 接点应尽量选择在绝缘斗臂车可就位的杆塔;若有同杆多回架设的线路,电源T接点应选择在靠道路侧的回路馈线.8 中压电缆配电网8.1中压配电线路在下列情况之一宜采用电力电缆.8.1.1依据城市规划,城市中心繁华地区,重要交通广场及市政有特殊要求的地区;8.1.2街道狭窄,架空(包括绝缘导线)线路走廊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要求的地段;8.1.3变电站,开关站(开闭所)10kV线路集中出线段;8.1.4负荷密度比较大的地区,架空线输送容量无法满足要求的地段;8.1.5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电缆比较合适的地段;8.1.6配电网络结构完善,发展需要建设的电缆线路;8.1.7市区利用现有的电缆管沟新建和改建线路;8.1.8市区道路拓宽改造,市政建设主动承担土建工程费用的电缆线路;8.1.9 沿海地区易受热带风暴侵袭的城市的重要供电区域;8.1.10 D类供电区.8.2 电缆网络的接线方式选择应结合区域的负荷水平进行,并充分考虑线路接线模式的过渡,依据负荷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适合的接线方式.主要电缆接线模式特点分析如表4.表4 主要电缆接线模式特点分析①以环网柜为组网单元的单环网②不同母线接开闭所或开闭所供电模式③主备馈线④双环网环网单元设计环网单元典型设计,接线灵活,适合成片开发区开闭所典型设计,便于规划部门预留站址走廊既可由环网柜组网也可由开闭所组网,或者混合组网环网单元典型设计,接线灵活,适合成片开发区可靠性主干线路单一故障用户不停电进户线长造成可靠性降低,但可以方便的向用户提供双电源主供线路故障均可由备用线路供电每个用户都能实现不同方向的双电源过渡空间可由辐射式过渡而来,且可以方便的向主备馈线及双环网过渡可由单辐射或双回直供向进线回数更多的形式过渡可由辐射式,手拉手过渡而来,且可以方便的向"N-1"中N值更大的形式过渡由单环网等过渡而来适用场合成片开发,资金能一次到位分期建设,高层建筑适应各种形式负荷增长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其它特点可作为其它接线模式的有效补充可向小用户提供多回专线,适合高层建筑容易形成分区分片供电,便于运行维护倒闸操作较繁倒闸操作较繁锁①不同母线出线的环式接线模式(电缆),接线方式见图4.图4 不同母线出线的环式接线方式②两个变电站经开闭所向用户供电,接线方式见图5.图5 不同变电站经开闭所向用户供电的接线方式③主备馈线(1)两供一备接线模式(电缆),接线方式见图6.图6 两供一备接线方式(2) 三供一备接线模式(电缆),接线方式见图7.图7 三供一备接线方式④双环网接线模式,接线方式见图8.图8 双环网接线方式表5 各供电区适宜的电缆接线模式分区现状接线模式适宜的电缆接线模式A以采用环网柜设备形成的多联络(主要是两联络和三联络)和开闭所接线为主采用双环网,单环网,"N供一备"和开闭所接线B以采用环网柜设备形成的两联络和单联络和开闭所接线为主采用双环网,单环网和开闭所接线C以采用环网柜设备形成的单联络,单辐射和开闭所接线为主采用单环网和开闭所接线D。
城市电力网中、低压配电网的一般规定
1、中、低压配电网包括10kV线路配电所、开闭所和380/220V线路。
在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设计中应包括路灯照明的改进和发展部分。
2、中压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中压配电网主干线的导线截面宜按远期规划负荷密度一次选定,争取在20年内保持不变。
当负荷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插入新的35~110kV变电所,使网络结构基本不变。
中压配电网中每一线路和每一配电所都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一般不应交错重叠。
3、向市区供电的中压配电网应能保证当任何一条10kV 线路的出口断路器计划检修停运时保持向用户继续供电,事故停运时通过操作能保持向用户继续供电,不过负荷,不限电。
4、为缩小10kV线路自身检修和事故时的停电范围,市区的10kV线路应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分段,分段距离应根据中压配电网的结构和负荷决定。
5、中压配电网应不断改善并加强网络结构,有效地提高供电可靠性,以适应广大用户连续供电的需要。
规划中应注意尽量减少个别小容量用户的专用供电线路和不带负荷
且无助于提高城网利用率的连络线路,使网络发挥更好的作用。
6、当35~110kV变电所的10kV出线受走廊条件限制,或中压电网运行操作有需要时,可以建设10kV开闭所。
附件:Q/CSG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管理制度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规划管理办法目录1.总则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职责 (1)5.管理内容与方法 (2)5.1 配网规划编制要求 (2)6.附则 (5)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规划管理办法1.总则1.1 为明确南方电网各层级配电网规划编制工作的职责,规范配电网规划编制工作,提高配电网规划工作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2 配电网规划应以建设一个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电网为总体目标,满足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的需求。
1.3 配电网规划的目的是指导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为配电网投资计划安排及项目立项提供重要依据。
1.4 本办法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省公司、地市局和区县局的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规划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办法的引用而成为本办法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办法。
但是鼓励根据本办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办法。
《南方电网电力发展规划工作管理办法》《南方电网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指导原则》(南方电网生〔2009〕4号)3.术语和定义3.1 高压配电网:指35千伏、110千伏电压等级电网。
3.2 中压配电网:指10(20)千伏电压等级电网。
3.3 低压配电网:指380伏、220伏电压等级电网。
3.4 配电网规划:指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规划。
4.职责公司各级计划部门是配电网规划的归口管理部门。
公司各级基建、生技、财务、市场、农电等部门和各级调度机构参与、协助计划部门开展配电网规划工作,提供相关的基础数据资料,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4.1公司总部职责4.1.1 公司计划发展部负责建立公司配电网规划管理体系,制定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指导各省公司的配电网规划工作。
城市低压配电网的一般规定
1.低压配电网、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宜采用以柱上变压器或配电室为中心的树枝放射式结构。
相邻变压器低压干线之间可装设联络开关和熔断器,正常情况下各变压器独立运行,事故时经倒闸操作后继续向用户供电。
2、低压配电网、有较强的适、性,主干线宜一次建成,今后不敷需要时,可插入新装变压器。
3、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不宜过大,为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市区一般为250m,繁华地区为150m.
4、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零线截面宜与相线截面相同。
为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损,纯照明负荷的街区、避免采用单相供电。
5、低压配电网、实行分区供电的原则,低压线路、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低压架空线路不得越过中压架空线路的分段开关。
6、为满足线路与建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要求,减少外力破坏事故,低压架空线路、推广使用绝缘线。
架设方式可采用集束式或分相式。
当采用集束式时,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多回低压线路可同杆架设。
7、低压架空线路宜采用铝芯绝缘线,主干线截面宜采用150`mm^2`,次干线宜采用95、120`mm^2`,分支线宜采用50、70`mm^2`.
8、低压架空线路宜采用长度为10m及以上电杆。
9、为多层楼房或单相负荷较大的用户供电的低压线路、采用三相四线制,三相负荷电流、基本平衡。
10、接户线、采用耐气候的聚乙烯绝缘线,从同一电杆上引下的接户线较多时,可采取将主接户线引入分线箱,再从分线箱向用户引出接户线的措施。
分线箱可装设在用户建筑物的外墙上,亦可装设在专用电杆上。
11、为防止零线断线烧损用户家用电器,低压线路主干线的末端和各分支线的末端,零线、重复接地。
三相四线制接户线在入户支架处,零线也、重复接地。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