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菊栽培技术共4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55 MB
- 文档页数:40
切花菊花栽培技术作者:冯同强华小平葛徐芳高晋阳张君岭来源:《现代园艺》2010年第02期菊花起源于我国,适宜种植于疏松、土层深厚的沙壤土。
喜肥、耐寒、喜凉爽、不耐涝,是世界上四大切花之一。
1生长习性菊花是多年生草本花卉,普通菊花品种是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小于10小时,花芽分化,花蕾发育。
若蕾期夜间温度较低,日夜温差大,开花早;夜温高,白天日照时间长,或经常半夜光照半小时以上,会推迟花期。
2整地、作畦及基肥施用2.1整地作畦虽然菊花对土壤适应性强,但必须选择土层较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
整地前,使用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翻耕中,捡取恶性杂草根并集中烧毁。
作畦则根据品种有所不同。
露地栽培的夏菊,畦宽可80~120cm。
大田生产,畦不宜过长,并开好腰沟,使排水良好。
秋菊常采用四畦式,畦宽80cm,两侧靠棚壁沟为65cm,中间3条沟宽为50cm,沟深20~30cm。
2.2基肥施用菊花为喜肥植物,种植前务必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
施用量视土壤肥力而有差异。
一般667m2施腐熟猪牛粪3000~5000kg或菜籽饼200~300kg,另增施过磷酸钙或骨粉15kg、草木灰100kg左右;并拌入3%呋喃丹颗粒剂3kg左右,以防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危害。
施用肥料、农药可随翻耕埋人土壤。
有条件者,种植时在种植行再铺一层焦泥灰等培养土。
3定植3.1定植时间夏菊露地栽培在3月上中旬;秋菊栽培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以上均为摘心栽培种植期。
3.2定植密度一般20~30株/m2,实际种植以畦面宽80cm为基准。
以宽窄行种植法为例,1畦4行,行距:两侧留15cm,中心留30cm,2行之间为10cm。
株距:独本型为5cm,多本型为10~15cm。
3.3定植要求宜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定植,植后压紧扶正,并随即浇水,并视季节、天气遮阳2~3天。
种植时要使根系舒展,深度以稍超过原扦插深度为宜。
4中耕及肥水管理4.1中耕除草苗期需及时中耕除草,以创造良好环境,利于菊苗根系生长。
切花菊的发展现状、前景及栽培技术1.1切花菊发展现状屈连伟菊花(Dendranthema grand if lorum ( Ramat ) Ki tarn ), 是菊科(Compositac ) 菊属(Dendranthema. (DC. ) Des Moul.)植物,是原产于我国的传统名花, 它不仅色彩艳丽,姿态万千,而且具有不畏风寒,傲霜怒放的品格,与梅、兰、竹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我国菊花自周朝就有文献记载,迄今已有3000余年悠久的历史。
公元729-748年,我国菊花最先传入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赞赏,成为最高贵的花卉之一,因此把菊花定为13本皇族的国花。
1688年我国的菊花由荷兰商人引入欧洲,19世纪中期又从英国传入北美,此后我国菊花普及全球。
菊花起源于我国,各种菊花技艺堪称一绝,如地被菊、盆栽标本菊、大立菊、悬崖菊、案头菊、菊塔、菊门、小菊盆景等,其花文化之悠久,内容之丰富,令世人精湛,但是,切花菊生产却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近年来,切花菊已发展成为国际商品花卉总产值中最高的花种。
国际上切花的种植分为三大板块,供应欧洲市场的在非洲种植,供应美洲市场的在哥伦比亚和也瓜多尔种植,供应亚洲市场的在中国种植。
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对菊花鲜切花的需求量猛增,我国开始从日本、荷兰等国引进切花菊品种和切花菊生产技术。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国的切花菊产业迅速壮大,种植面积和产量迅速增长:1984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仅为1.4万公顷,到2000年达到14. 8万公顷,到2006年达72. 2万公顷,为2000年的4.88倍,为1984年的51.57倍;2004年切花菊的全国出口量为1300万枝,2005年达到3700万枝,比上年增长1. 85倍。
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切花菊出口量略有下降,但国内切花菊产业仍以异军突起之势,蓬勃发展,其生产技术达到了可周年供应的水平。
●园林花卉●切花菊的种植技术孙新崔延东赵艳丽张乃泳(长春公园130062)1种苗繁育技术切花菊种苗繁育以扦插繁殖为主,生长发育良好的母株是取得优质插穗的关键。
1.1材料:首先繁殖采穗母株,通常是在花后,选留根蘖苗发育健壮者,植于向阳及排水良好的地方留作种用,插床土用蛭石、珍珠岩、园田土2∶1∶2混成或草炭土与园田土2∶1混成。
1.2方法:于翌年春暖恢复生长后,即3月下旬将母株定植于露地,株行距为30厘米×40厘米,按母株与种苗为1∶30的比例确定母株数,当母株新梢长到15~20厘米时,摘除顶梢,待其侧枝萌发后采穗扦插育苗。
插穗主要用新芽顶穗,插穗长5~10厘米,具3~4节时为宜,插穗扦插应立即浸入水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风吹。
扦插前清理插穗下部叶片,每穗留上部2~3片展开叶,用利刀将插穗基部的切口切成马蹄形,用碳酸氢钠200毫克/千克浸泡1~2小时备用,扦插时用竹签开洞,然后将插穗插入1/3,之后压实。
扦插完成之后立即用喷壶浇足水,同时向插床四周浇水以增加湿度,保持基质湿润,搭设塑料小拱棚以保温保湿,同时搭高荫棚,尽量控制温度在15~20℃,约8~14天开始发根。
若采用全光照喷雾育苗技术,扦插成活率更高。
每棵母株采穗3~4次后淘汰,否则会影响插条质量,减弱切花植株长势。
不同的切花品种,扦插时期不同,通常秋菊在5~6月扦插育苗,夏菊是12月至翌年1月进行,而寒菊在6~7月进行。
2周年种植技术2.1土壤:菊花切花品种喜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土壤酸碱度在6.2~6.7为宜,避免重茬、连作,用过的土壤第二年则不宜采用,用过的盆则需消毒后才可使用,培养土宜采用菜园土和腐叶堆制。
在堆制过程中应结合翻拌,采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和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土壤消毒,使用前应与腐熟的猪粪或枯饼等有机肥料充分混合,并且过筛清除残存物。
2.2定植:切花菊的定植苗一般苗龄为25天左右,当苗自扦插生长25天左右时,视生长点及新叶抽生情况,一般具6~7片叶时,逐步除掉各种保护覆盖物,进行炼苗2~3天。
切花菊优质丰产栽培管理技术作者:刘景辉赖德才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11期菊花为多年生宿根草木植物,具有花色、花形繁多,产期易调节,切花寿命长及生长强健,栽培容易,产量高,成本低,花期长,耐贮运等优点,成为“四大切花”之冠。
科学栽培管理技术需掌握:1 土壤选择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疏松沙质壤土,酸碱度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地势宜高开阔,通风条件良好,不宜低洼盐碱地。
土地不能连作,最多2年;最好是水旱轮作,以减少病虫害及施肥造成的养分不平衡。
2 种苗繁殖切花菊种苗繁育以扦插繁殖为主。
种苗质量直接影响切花菊产量与质量。
3 采穗母株的养护生长发育良好的采穗母株是取得优质插穗的关键。
应注意选择开花整齐、花色鲜明、花型及花瓣正常、小花数和舌瓣较多、叶形较好、无病虫害、植株健壮、不发生顶芽生长停止的植株。
一般在2~3月份,采取留种株的脚芽作为母株进行栽培,栽植距离为15cm×15cm,,并注意肥水管理,保证植株生长旺盛。
经常摘心和采穗,促进母株的营养生长,维持植株的幼年性。
母株一般连续采穗4~6次后即应淘汰,否则会影响插条质量,减弱切花植株生长势。
根据切花生产量确定母株培育计划,生产667m2切花所需一级母株数量大约在420株左右,种植在100m2的栽培床上。
也可以在10月取脚芽扦插育苗,培养一级母株。
在第2年春季每株母株可采4~5枝插穗,这样就可培育出1700~2100株二级母株,定植在200m2的二级培养床上。
4 采穗方法采穗时用手折取穗长约6~7cm(包括顶芽),下部茎粗0.3cm以上,注意插条间的长度差异应小于0.5cm,在插条基础状态一致的情况下,若长度相差1cm,切花茎高就可能相差10cm,影响切花整齐性。
插条的柔嫩程度以手易折断为宜,不易折断则已老化,不可选用。
特别注意不要用剪刀剪取,以防病害通过剪刀交叉感染。
5 插条处理插条采后去除下部2/3的叶片立即泡入水中,使其充分吸水,利于生根。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12期切花菊是新沂市鲜切花的主要栽培品种,年栽培面积稳定在333.33hm2以上,常规钢架大棚生产667m2纯收入1.5万元,采用双弓三膜技术栽培切花秋菊,采花期能延迟到元月,667m2纯收入在3~4万元以上,栽培技术如下:1 切花菊的生物学特性切花菊是菊花的一个品种,有着和菊花共同的生活习性。
菊花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适应性很强。
菊花喜温凉,耐寒性强,生长最适温度在21℃左右,可以在5℃左右的条件下越冬,地下根可耐-10℃的低温。
菊花是喜阳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肥沃砂壤土中生长最好,对土壤酸碱度适应性很广,一般在5.5~6.5之间最合适。
2 切花寒菊的品种选择标准菊一般为花型规则的中、大型菊,以莲座型、半球形为好;花瓣质地厚实有光泽,花色明快,花茎短壮,花头向上;分枝性弱,枝杆直立强韧;叶片厚实,叶色浓绿。
目前在我市大面积种植的秋菊品种主要有“白秀凤”、“神马”、“黄秀凤” 等。
3 土壤培肥切花菊是需肥量很大的作物,喜欢土质疏松、通透性好、肥力高的土壤,因此培肥地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整地时先施土杂肥,每667㎡施土杂肥4~6方、45%含量的复合肥50kg,土层耕翻深度30cm以上,悬靶2~3遍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拌匀。
4 建棚在8月初,当土地整好后开始建棚,大棚一般南北向,棚长40~45m为宜,棚间距1.5m左右,外棚以7m宽钢架大棚为准,高度280㎝,内棚以6m宽钢架大棚为准,棚高230㎝。
先将外棚建好,上膜,卡槽距离地面80~100cm为宜,扣棚结实,覆盖遮阳网待用。
也可以将内棚建好不覆膜待用。
5 做畦扣棚后即可做畦。
在棚内两侧各预留50cm距离作为双膜的膜间距,以6m宽钢架大棚的实际使用面积作为种植面积,整理成4个畦面,畦面宽80~90cm,畦高15~20cm,畦间距40~50㎝。
畦面接通两道滴管,并将管网连好。
畦面铺上黑色地膜,畦边压实备用。